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红楼梦里出现的茶(红楼梦中的养生茶是啥茶)

红楼梦里出现的茶(红楼梦中的养生茶是啥茶)

倦乡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曹公爱茶,一部千古《红楼梦》,

120回,几乎每一回都有茶的影子。

从漱口到清饮,从婚嫁到薄祭……

无论是家常茶、敬客茶、药用茶、

“宝玉吃了半盏,忽又想起早晨的茶来,

问茜雪道:‘早起沏了碗枫露茶,

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

这会子怎么又斟上这个茶来?”

枫露茶具体是什么茶已难以考据,

学者们根据贾宝玉的描述——

早起沏的茶,晚饭后想了起来,

这类茶,有促进消化、温养脾胃的功效。

在清代时,普洱也是贡品级单品。

说“枫露茶”与“千红一窟”遥映。

“枫”是红色,“露”是朝露。

太虚幻境里“千红一窟”茶为仙茗,

再次提到了这杯“枫露茶”。

他如此写道:“谨以群花之蕊,

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

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

有着露珠般的清冷之味的枫露茶

祭奠晴雯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宋朝北苑贡茶之名,正是产于建安。

《宋茶名录》记载有蒸青团饼茶,

苏轼在《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盖里”。

龙团凤髓,意味着最极品的蒸青茶。

众人吃完饭后,贾母要喝茶,

(六安瓜片则更晚至清末民国初才出现),

这是原产于安徽祁门一带的茶,

虽然可以当作祛湿化食的“圣茶”,

却入不得锦衣玉食贾府主人贾母的眼了。

贾母在说完“我不吃六安茶”后,

妙玉笑着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在汤色或外形上有很多相似,

所以贾母才误以为老君眉是六安茶了。

关于“老君眉”为何茶的说法有很多种解释,

清朝郭柏苍《闽产录异》记载:

“老君眉,光泽乌君山亦产,

可见老君眉在当时名气很大,

民间喝的“老君眉”一般都是冒名的。

“老君眉,清代名茶,产于福建光泽……”

而在清康熙版《续纂光泽县志》中

“乌君山”条目有“过此山愈峻,径愈仄……

崩罕至……茶生于绝顶之上……”

清道光版《重纂光泽县志》有记:

“茶以老君眉名,乌君山前后皆有……”

乌君山海拔1640米,山高雾重,空气湿润,

土壤中矿物质丰富,可谓“高山产好茶”。

当年的老君眉生长环境特别,

‘贾母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

‘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

笑道:‘好謝,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在那个年代碗泡、滋味又淡,

独特的生长环境在山下培育和推广都很难。

到今天已湮灭无闻,以至人们以为

红楼梦里出现的茶,红楼梦中的养生茶是啥茶

凤姐忙道:“还有杏仁茶,只怕也甜”,

贾母道,“倒是这个还罢了”。

这里提到的杏仁茶,名为茶,

实际上是一种饮料,也叫杏酪。

清初朱彝尊《食宪鸿秘》中写道:

“京师甜杏仁用热水泡,加炉灰一撮,

入水,侯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净,

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带水磨碎,

用绢袋榨汁去渣,以汁入调煮熟,

如白糖霜热啖或量加个乳亦可。”

林之孝的一行人来怡红院查上夜,

林之孝家的便向袭人等笑说:

大娘也尝一碗,都是现成的。”

这里的女儿茶是清代的贡茶,

属于普洱茶的一种,此处是为了消食吃的。

清代张泓《滇南新语》(1755年前后)载

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

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

芽茶较毛尖稍壮,采制成团,

以二两四两为率,滇人重之;

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

清代阮福《普洱茶记》(1825年前后)载:

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

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

应该是普洱团茶(重一斤至十斤)。

作为嫁奁钱用的,故名“女儿茶”。

也可见普洱茶在清朝中期已经风靡上层。

“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

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里头”。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到杭州龙井,

宝钗说:“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

凤姐说道:“那是暹罗进贡来的,

妙玉单把钗黛二人和跟来的宝玉

“妙玉自向风炉上煽滚了水,另泡一壶茶”

在苏州蟠香寺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水。

这是一壶什么“茶”?没说。

给黛玉的是犀牛角的“杏犀乔”。

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大盏来”给宝玉用。

这样的茶具,要喝什么茶呢?

体己,有“亲近的,贴心的”意思。

简单理解,就是妙玉把跟自己亲近的人,

单独叫到一处,特别烹茶给他们喝。

几个好友聚在一处安静的地方,

千红一窟

警幻仙子用“出在放春山遣香洞,

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的茶

款待他,告诉他此茶名为“千红一窟”。

在脂批本中,旁边批注“隐哭字”,

即表示“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

这个特别的茶,并没有存在于世间,

以茶隐喻了高楼即将崩塌繁华

《红楼梦》仿若一篇茶话自传。

她曾是汲食雨露精华的绛珠仙草,

演了这出“怀金悼玉”的传说。

苏曼殊有语“还卿一钵无情泪”。

就好像是一部在污浊的尘世里,

清醒与矛盾之间,一碗碗人间茶,

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呢?

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仅限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