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往西藏的普洱茶(藏茶和普洱茶功效与作用)
- 茶文化
- 用户投稿
- 2025-03-09 11:04:12
销往西藏的普洱茶叶,都是从云南边境进入西藏的。这些茶叶在西藏销售时,一般都是用牦牛驮运,因为牦牛体型庞大,可以很好地保护茶叶不受损坏。,现在随着交通越来越发达,人们也开始使用汽车运输茶叶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车主为了节省时间,就就将茶叶直接放在后备箱里,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茶叶受潮,影响茶叶的品质。
低氟砖茶(brick-teawithlowfluoride)是2016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地方病学名词。
外文名:brick-teawithlowfluoride
茶叶中氟含量的多少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主要因素有:茶园土壤、茶树品种、茶叶采摘时间、茶叶加工工艺、泡(煮)茶的方法、饮用方法,等等。所以,让长期饮用砖茶的农牧区群众喝上健康有益的低氟茶必然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茶叶生产企业以及茶叶消费者等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茶树与氟具有某种亲和性,一般地说,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下,茶树的氟含量比其他植物要高出10倍以上,最多的可以达到100倍。所以,茶树天生是一种氟聚集植物。
这些氟是从哪里来的呢?研究发现,当茶树中(尤其是茶叶)氟含量过低时,根系便从土壤中不断吸收氟,这些氟主要集中于茶树叶中,随着叶片中含氟量的增加,其中的氟就会进一步向茶树的其他部位转移。茶树整株的各器官含氟量的顺序从多到少依次为:叶、花蕾、籽、皮、细枝、骨干枝、细根、主轴茎、主干茎、主根、侧根。
茶叶中氟含量的多少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主要因素有:茶园土壤、茶树品种、茶叶采摘时间、茶叶加工工艺、泡(煮)茶的方法、饮用方法,等等。所以,让长期饮用砖茶的农牧区群众喝上健康有益的低氟茶必然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茶叶生产企业以及茶叶消费者等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研究表明,茶叶中积累的氟可以占到茶树全株氟积累量的98.1%,其他部位积累的氟只占全株氟积累量的1.9%。所以,一些人所说的茶树枝(梗)中含氟量大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生长周期是叶片中含氟量多少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叶的氟含量显著高于嫩叶或嫩芽,一般前者是后者的2.5~8.1倍。所以,可以这样说,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是嫩芽或嫩叶的,成品茶叶中的氟含量就较低,而原料越粗老,氟含量就越高。茶叶种类不同,使用的茶青原料的老嫩程度也是有所差别的,所以这些茶叶中的含氟量也不相同。西藏自治区各族群众喜欢的砖茶在生产中使用的原料一般较为粗老,所以含氟量相对较高,但不同的砖茶品种亦有差别。
普洱茶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
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
在基诺山苍郁的树林深处,有一个小而精致的村庄,背靠着基诺族发祥地杰卓山,地属高山地貌区,村庄掩映在树林中,四面青山环抱,风景宜人,它便是洛特村。2012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3年初被列为省级生态古村古寨重点保护“美丽乡村”之一。洛特——新奇而又独特的寨名,实为地名学瑰宝之一,本意是石头山脚的寨子。
地处山高1400米的洛特老寨村,路途遥远,谷深、密林交错,气候宜人,季风频繁,日照光强,雨量充沛。登上“杰卓山”,感受雨林气候,穿梭在古茶树地下,遥望山脚,云雾沉睡在千山万水、一马平川,阳光照射下的茶嫩叶显得格外清透明亮。基诺族发祥地是在洛特老寨寨子山头的“杰卓山”,说明洛特老寨是土著民族的原始部落尚未迁徙的文化迹象所向。
进入村寨,你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好一幅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绝世风景画。青一色的杆栏式建筑,楼由木架支撑,用粗木做梁、柱,连榫为架,不用金属连接,楼板和四壁用木板或竹片排列铺成。村寨四面环山,更具有独特的热带雨林奇观。洛特老寨村沿山坡建成,村寨掩映在树林中,房屋依地形沿一条主要道路的两侧零散布局,无明显朝向,以主干道相顺,以便通行。
扎吕村位于景洪市基诺山乡。这里是纯基诺族的村落,散发着浓郁传统气息的舞台、陀螺场、祭鼓房、打铁房等设施,基诺山乡的第一个村史馆就在这里诞生。
这里的基诺族乡是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攸乐山的发源地,是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基诺族是1979年6月6日国务院正式确认的我国第56个民族。基诺族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厚重的茶文化,据零星文史资料和古茶园现存分布情况推断,攸乐茶山明朝初年至少已有茶园四千亩以上,至今许多村村里共留下的两千亩古茶园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发。
巴坡村寨位于景洪市基诺山乡。这里现在发展将基诺族浓郁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神秘的原始宗教文化、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独具特色的基诺族民居、服饰及秀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展现给游客……引人入胜,让人留连忘返。
巴卡老寨位于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东南部,是典型的纯山区基诺族村寨。这里是基诺族古歌文化盛行之地。
景洪市勐罕镇曼春满村。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丰富水源,是傣族选址建寨定居的重要条件之一,曼春满小组也不例外,村寨沿澜沧江而居,这里土地肥沃,灌溉方便,为村民种植水稻、蔬菜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独栋房屋、每户带有庭院,庭院里种满热带果树这就是傣家,从建村到现在村落傣族干栏式建筑保持完整,村寨布局基本保持原样,村小组是传统风貌保留得较完整的傣族村寨之一。
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村,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傣族村寨,坐落在村里拥有800多年历史的曼飞龙佛塔让村寨名声远播,淳朴的民风民俗、传统的生产方式、宁静祥和的居住环境,吸引了虔诚的信徒和八方的游客前来观光。
曼飞龙佛塔是西双版纳著名的佛塔群,因群塔像春笋一样拔地而起,被人称为“笋塔”。又因其洁白,唤作“白塔”,是西双版纳的象征。塔群始建于公元1204年,共9座,一座母塔,8座子塔,塔基呈多瓣形梅花状,主塔四周环抱着8个小塔,分布8角。佛塔正南向龛下的原生岩石上,有一人踝印迹,据传为释迦牟尼足迹,因而兴建此塔。曼飞龙佛塔在国内、缅甸、老挝、泰国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都有很多信徒不远千里来朝拜,虔诚敬献礼物,表达对佛祖的崇拜和敬仰。
曼飞龙村的傣陶制作历史源远流长,目前仍有不少村民从事傣陶制作生意,“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半坡老寨位于世界古茶第一村勐海县格朗和乡南糯山村。有人说“南糯山茶哪家好,半坡老寨数第一”。南糯山的“南糯”一词,无论在汉语还是傣语中,都有着绵软的寓意。尤其用傣语翻译,就是“笋酱”。据说那是在许多许多年以前,哈尼族人因进贡鲜美笋酱得到了西双版纳土司和傣王的赞誉,由此,便骄傲地将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命名为南糯山。
南糯山有超过12000亩的古茶园。这里的茶树最早是由布朗族的先民种下的,后来布朗族人因故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树便被后来的哈尼族人继承了下来,到现在此地古茶园的面积,在云南所有的古茶山中位居首位,而半坡老寨又是南糯山古茶树最多的村子。
这里的茶人,依然生活在古老的传统中。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生活简单宁静。行走在寨中,生活仿佛随着时间而静止了一样。
如果说在寨中行走,感觉时光是静止的。走在茶山中,就会感觉时光是永恒且充满生命力的。千年的古茶树,茶树上的苔藓,辛苦劳作的茶人,构成了南糯山独特的山野气韵。
曼迈老寨位于勐海县,属于拉祜族村寨,居于海拔1600多公尺,隐藏在大山深处。共有古茶林7000多亩,经专家认可的古茶树树龄有的竟达800余年。
曼迈老寨有100多户拉祜族人家,这里男的姓扎,女的姓纳,居住在木质的吊脚楼上,相信着万物有神灵,伴随时光静静守护着千百载的古老茶园。
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十字街村并不大,却以普洱茶闻名。几百年来,这里孕育出很多有名的茶庄。古茶庄从外表上看,并不起眼,可推门而入,里面装满的是沧桑故事。
从清代中期以来,其兴衰成败与整个普洱茶的起起落落紧紧融合在一起。最值得一提的是,村里古老的公家大园,是历史上易武贡茶进京的起运点。犹如古罗马斗兽场的公家大园内,榕树枝繁叶茂,几百年前,每到贡茶进京,都会先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仪式。如今,往日马帮的马蹄声虽已渐行渐远,但传统仍然保留下来。
十字街村户数较少,散居在山坡上,茶马古道贯穿其间,主要街巷呈“Y”字形,民居、茶号多坐北朝南或垂直于道路布置。自古以来,易武就是六大茶山之一,而十字街村是一个有着众多古茶庄和茶文化遗迹的自然村,以前通过马帮运到西藏的普洱茶和进京的贡茶就源于此地,穿越原始森林,一路向北。普洱茶的昔日荣光和过往,也浓缩在了一块“瑞贡天朝”的木匾上。
“中缅第一寨勐景莱”位于打洛镇东南方向2公里处,距国家级打洛口岸2公里。村落与缅甸紧临,又紧靠昆洛公路,位于交通要道沿线,游客很方便就能见到这个傣家村寨。在傣语里,景意为城或居住人的地方,莱意为追赶。景莱村名意思为追赶金鹿找到的城,或追赶金鹿找到的地方。
走进勐景莱,人们一眼望见的是傣家生态自然村。村寨依山傍水,竹木掩映,古树遍及村寨四周,村寨周围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为景莱村的人畜饮水、生产灌溉、生活用水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村寨坐落于纵横阡陌的平坝稻田间,被葱绿的竹林和婆娑的铁刀木及各种热带植物紧紧包围,村中花香扑鼻、古木参天。身在其中,便有陶醉之意。

3、普洱茶销量较好的有哪些省份?
广东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上海市北京市山东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山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河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江西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最爱喝普洱茶的当属珠三角地区~广东、深圳、香港。然后是台湾,接下来是广西、浙江、江苏,当然也有其他地区。国外是韩国、日本、中南半岛、马来西亚等等地区,在上世纪中茶公司云南省公司就专门制作侨销圆茶以供海外市场
西藏拉萨可以泡茶。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拉萨泡茶也分很多种方式的,大部分人的泡茶就给内地一样,洗茶,再泡茶,当然茶又分许多种,比如发酵茶(红茶普洱茶等)绿茶(竹叶青白茶等),泡茶的方式不一样的,藏族同胞茶馆的酥油茶甜茶清茶,制作方法又不用一样的。
普洱茶是中国的一种地方特殊茶类,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中华古老文明中的瑰宝。
由于普洱茶原产区与中原文化发达区的万水千山之隔,直至明清时期普洱茶才被世人所知,这就使得人们对普洱茶历史文化的认知不多。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普洱茶最早被称为“银生茶”。
唐朝时普洱的产区属于南诏国银生节度称“步日睑”。“步日”据研究是佤语“濮人兄弟”的意思,就是指布朗人。我们也都知道“濮人”是最早种植普洱茶的民族。
元朝时期,改称“普日部”,到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称“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普洱地区才有了现在的名字。
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20),谢肇在他的《滇略》中有记载:“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也是普洱茶早前的名称之一。
明代至清代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明朝,茶马市场在云南兴起,清朝时普洱茶作为贡茶,极大地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
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普洱府,各产茶区的普茶和原料通过茶马古道在普洱汇集和交易后转至北京、西藏、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由此普洱茶开始扬名海内外。普洱茶是中国的一种地方特殊茶类,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中华古老文明中的瑰宝。
由于普洱茶原产区与中原文化发达区的万水千山之隔,直至明清时期普洱茶才被世人所知,这就使得人们对普洱茶历史文化的认知不多。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普洱茶最早被称为“银生茶”。
唐朝时普洱的产区属于南诏国银生节度称“步日睑”。“步日”据研究是佤语“濮人兄弟”的意思,就是指布朗人。我们也都知道“濮人”是最早种植普洱茶的民族。
元朝时期,改称“普日部”,到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称“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普洱地区才有了现在的名字。
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20),谢肇在他的《滇略》中有记载:“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也是普洱茶早前的名称之一。
明代至清代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明朝,茶马市场在云南兴起,清朝时普洱茶作为贡茶,极大地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
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普洱府,各产茶区的普茶和原料通过茶马古道在普洱汇集和交易后转至北京、西藏、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由此普洱茶开始扬名海内外。
普洱茶的名称起源: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喝普洱茶本来是生活的日常,是一件比较普通的事,近些年随着茶文化走热的趋势,在普洱茶界充满着一股“伪茶风”,很多人喜欢把普洱茶讲的高深莫测,讲的玄之又玄,甚至提出了无味之味的虚妄,还有一些“茶人”总喜欢把一些“专业”词句运用到日常的饮茶中以做谈资,这些词句往往对普通人来说完全不知所云。
6、西藏旅游,哪种烧水壶好用?
肯定要用高压锅才能烧到100度。再配上一个多助户外电源。西藏自驾游的话,基本上烧水做饭,问题可以解决。
西藏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也低,水开后达不到100度,高原地区旅行烧水可以用带压力电水壶或电压力锅,
但在高原也见到有这样一种烧水装置——太阳灶很是奇特,在另外的地方没有看到过,太阳灶类似于凹凸镜的聚光装置,凹形的反光面把反射的太阳光聚集在一个点照射在水壶底部,给水壶加热,据悉当中午的太阳光强烈的时候,烧一壶水最快只要十五分钟,同样由于海拔过高的因素,烧开的水也达不到一百度……
其实去过高原等高海拔地区的人,都知道在高原用普通电饭锅煮饭是煮不熟的,必然会夹生,更别说烧水了,即使看着壶里的水在不断沸腾,实质上也是没有达到100℃的,更别说泡茶,尤其黑茶、老白茶、普洱茶以及铁观音茶等,因为这些茶均需要使用100℃左右的水进行冲泡才能出香出汤出色。
可是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气压较低,所以水的沸点自然也会降低,现有的水壶结构中,水壶的腔体与外界大气相通,形成连通状态,即水壶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时刻相等,低于标准大气压,以致使在高海拔地区无法将水加热到100℃,给人们饮用茶水以及日常生活带来困扰,如果饮用水达不到理想的灭活温度,肠胃不好的人饮用后就会比较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以前我们在高海拔地区露营或者野炊都是必须用高压锅煮饭煲水的,这样相对来说可以解决夹生饭或不熟水的问题,但只是相对!!!还有人是一边在下面烧火煲水,一边插一支加热棒在壶里,我没试过所以不知道是否真的有用。
据说现在有专门针对高原地区烧水的壶了,我还没有用过,大概原理是将壶体和壶盖之间设计为密封扣合,可防止水壶在壶体和壶盖的连接处与外界大气连通,同时在壶嘴上设置有水阀,该水阀主要用于封堵壶嘴所在的通路,该通路封堵后不仅能够防止水从壶嘴处流出,同时还能隔绝水壶内部空间与外界大气的连通,经过上述两处设计后,水壶的内部空间与外界大气可实现彻底隔离,水壶内部的压强会随着水分子加热过程中的剧烈运动而逐步升高,从而逐步提高水的沸点,直至水壶内的压强达到标准大气压时,水壶内的水温可达到100℃,如果一直进行加热的话,水壶内部的压强会越来越大,水壶内热水的温度也会越来越高,达到100℃以上,为了防止水壶内的压强与外界大气的压强差过大,而发生壶体爆炸的意外,本实用新型在水壶的壶盖上设置了限压阀,当水壶内部压强达到阈值后,限压阀会进行自动泄压,防止意外的发生。
哈哈,如果觉得有需要可以考虑入手一个带上去试试!如果好用我下次去也入一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