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普安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国的茶叶历史)

普安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国的茶叶历史)

普安茶叶发展历史悠久,在贵州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近年来,普安县大力实施茶产业提质增效行动,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品牌打造等措施,推动普安茶走出大山,走向全国。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30万亩,产量达1.2万吨,综合产值达20亿元。今年,普安县还将继续加大茶叶种植面积积和产量,力争实现茶叶总产量突破10万吨,茶叶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

1、贵州普安县有什么特产,带回去给家里人?

特产有细寨茶叶,周易鸡,红皮大蒜,天麻都很不错,希望可以帮到你

2、什么茶树品种发芽最早?

1、乌牛早:中叶类品种,灌木型。发芽特早,名茶开采在3月上旬,发芽密度较大,轮次明显,育芽能力强,芽叶较肥壮,富含氨基酸,茸毛中等,新梢持嫩性较强,抗逆性较强。产量尚高,适制绿茶,特别适制龙井类扁茶。其品质特征为,香气高鲜,味甘醉爽口。

2、平阳特早:中叶类,灌木型,特早生种。名茶开采在2月底至3月初,发芽密度大,育芽能力强。叶色深绿,持嫩性强,轮次明显,产量高。适制龙井、炒青、碧螺春等绿茶和黄汤茶,品质优良,抗逆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最显著的特点是香气高,不结果。

3、翠峰:小乔木,中叶类品种。发芽尚早,开采期在3月底。发芽密度大,育芽能力强,芽叶较肥壮,叶色翠绿,茸毛特多,抗寒性、抗旱性均强,产量高,适制绿茶,尤适制毛峰类名优茶。其绿茶品质特征为:色泽绿翠显毫,香高味爽鲜。

4、浙农113:中叶类,发芽尚早,名茶开采时间在3月上旬,叶色黄绿,发芽密度较大,育芽能力强,茸毛多,抗病虫害、抗旱、抗寒性均强,尤其是抗寒性表现突出,产量高,适制绿茶。其品质特征为:香高持久,滋味浓鲜爽口。

5、龙井长叶:灌木型,中叶类品种。发芽较早,名茶开采在4月初。发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强,生长期长,茸毛较少,抗逆、抗病虫害均比龙井43强。产量高,适制绿茶,尤适制龙井类扁茶。其品质特征为:香特高,味嫩爽。

6、迎霜:小乔木型,中叶类。发芽早,名茶开采在3月20日左右。发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强,生长期长,霜降季节尚有茶可采,茸毛尚多,持嫩性强,但抗逆性稍弱。产量高。红、绿茶兼制,尤其适制名优绿茶,品质特征为:香高鲜、味深浓鲜。

7、浙农117:中叶类,特早生种。名茶开采期3月10日左右,发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强,芽叶肥壮,持嫩性强,抗旱、抗寒、抗病虫能力强,产量高,叶色嫩黄带绿,尤适制高挡龙井。

8、浙农121:小乔木、中叶类,发芽尚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中等,育芽力强,叶色绿,茸毛较多,抗寒性强,扦插成活率高,但抗旱性稍弱。产量高,红、绿茶兼制。加工绿茶,色泽绿翠,嫩香持久,味鲜而浓,加工红碎茶出口茶,可达到出口茶二套标准样水平。

9、浙农139:中叶类品种,发芽早于迎霜,3月上旬开采,叶公翠绿、产量高,持嫩性好、抗寒抗病性强、抗虫性略差于福丁大白茶。制成的绿茶品质香特高。

10、茂绿: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从福鼎大白茶后代中系统选育而成.树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绿色,发芽密度大,芽叶肥壮。

春茶鲜叶含氨基酸约4.2%、茶多酚约26.3%;抗寒性较强、抗旱性亦强。单产高,适制绿茶,品质优良。

乌牛早,学名嘉茗1号,发源自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的乌牛镇,“乌牛早”就是取“乌牛镇最早的茶叶”之意。

绿茶贵在“早”,尤其是清明前更是一天一个价,发芽最早的“乌牛早”无疑成了各大绿茶产区无法抵挡的诱惑。

最开始乌牛早仅在浙江地区流行,成为每年最早上市的龙井茶产品,后逐渐扩散至全国各大适宜种植的绿茶名优产地。

乌牛早具有发芽早、发芽密度大、芽叶肥壮、颜色翠绿等特色,是各大绿茶产区的香饽饽。

所谓春茶,一般指茶树越冬后在春日里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虽然现在北方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萧瑟凛冽的严冬,但南方一些城市却已跨入了万物复苏的春季。所以每年这个时候的海南、四川宜宾、贵州普安就成为中国最早采茶的地方,而他们所采摘的茶叶品种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乌牛早!

云南镇沅县九甲乡千家寨距今2700年的野生古茶树,被赞誉“世界茶王,举世无双”。茶闻逸事六大茶山天下闻六大茶山是指攸乐古茶山、革登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莽枝古茶山、蛮砖古茶山和漫撒古茶山等六座古茶山,都以盛产普洱茶而负盛名。

除攸乐古茶山外,其余的都在今天的云南省勐腊县。六大茶山自宋朝开始就闻名天下,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因位于西双版纳澜沧江以北,史上又称“江北六大茶山”。一江之隔的江南也有六大茶山,即勐宋、南糯、勐海、巴达、南峤和景迈。

普安古茶树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四球茶树,也是目前最大的四球茶野生古茶树居群。在分类上属于四球茶种(CamelliatetracoccaChang),是珍稀古茶树资源,在茶树起源、演化和分类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不但在中国有巨大的影响意义,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里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是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西南茶区属于高原茶区,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气候变化较大,主要出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也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

一是黔西南州北部普安县的红茶;

普安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国的茶叶历史

四是黔西南州北部晴隆县的绿茶;

花糯米饭,牛肉粉,马脚杆粑粑,冲冲糕,邱记蛋糕,饵块粑,舒记杠子面,周家鸡肉汤圆,刷把头,豆沙粑,盒子粑,凉剪粉,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是过去外界对贵州的认知。

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这是我们对地貌的总体描述。

因为天无三日晴的缘故,有了贵州“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气候特征,也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较优的环境。

因为是山区,没有大量的工业工厂。贵州茶园的海拔,大多都在1000米左右。

如果在业内问绿茶哪里好,“贵州”一定是一个响亮的名片。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从来不是自吹自擂,环境优势与严苛的管理,保证了茶的干净。

说下贵州产茶的基本情况。目前贵州茶园面积在全国排第一。17.6万平方公里,茶园面积占700万亩。全省有88个县,共有61个县茶产,其中重点县有42个。

贵州茶产地区多,品牌就多了。列举一下贵州十大名茶:都匀毛尖茶、湄潭翠芽茶、梵净山翠峰茶、石阡苔茶、凤冈锌硒茶、春江花月夜牌明前毛尖茶、贵定云雾茶、清池翠片茶、雷公山银球茶、绿宝石。

光看这些名字就是一大堆,而且还有很多的茶名,比如黎平香茶、黎平雀舌、遵义红、普安红等。所以,你可能喝过贵州茶,但是名字多了,就记不住了。

贵州茶企,有四千多家,大小各异,这样一来,你更记不住了。在这里点几个贵州的茶叶龙头企业:盘江集团贵天下(林志玲代言:没有茶毛毛的茶,还叫好茶吗)、贵州贵茶集团、贵州栗香茶业、贵州兰馨茶业、贵州阳春白雪茶业、贵州琦福苑茶业、贵州瓮福集团国品黔茶、贵州味道茶业、凤冈仙人岭锌硒有机茶业……一说品牌,又是一大堆,但是都统一叫贵州绿茶,可能你就记住了,印象就深刻了。

贵州茶的情况,要自己品了才知道。就农残检查来说,连续六年合格率百分百。安全、干净、绿色、生态,全省上下都在抓。(关于合格率这一点,大家可以百度,不是我在这里瞎叨叨)贵州产茶情况,大家还可以看“谢伟文”写的他对贵州茶参观考察情况。

哪种茶好喝,这个看个人倾向,有人钟情颜值,有人钟情淡泊滋味,有人偏爱重口味。

绿茶类名优茶推荐: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凤冈锌硒茶、安顺毛峰、梵净翠峰、黎平雀舌等。

红茶类推荐:遵义红、普安红、石阡苔茶、红宝石等。

茶叶是农作物,有相对固定的生长规律,中国每个地方的采茶时间是不一样的。一般都有,相差几天。对方甚至相差半个月,一个月时间。以西湖龙井。为例。

一般西湖龙井大规模开采时间集中在每年的3月20日前后,因天气冷暖或旱雨而有所变动,或提前或延后,比如去年倒春寒,茶叶减产的同时也将西湖龙井的开采时间往后推迟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而今年春天回暖较早,杭州已经宣布3月12号正式开采西湖龙井,以龙井43为主,群体种要到3月下旬才能开采。龙井群体种采摘向来比较晚,一般要到清明前后才能开采,是西湖龙井里的压轴开采品种。

采茶时间一般是在春季的时候比较多,通常是在每年的三月份到五月份之间进行采摘和加工茶叶。而且这个时候的茶叶口感会更加香浓,最为典型的茶叶品种就是纯毛尖。除此之外,还有夏季和秋冬季的时候也可以进行采茶,但是这个季节采摘的茶叶都属于老茶叶,不能用来泡茶喝。

202|年|月贵洲一普安绿2021年2广西_三江绿茶

7、贵州普安县适合种植什么?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就是贵州省普安县人,我来给大家分析我们普安县适合种什么?

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南地区,属于云贵高原地区,隶属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县总面积1454平方公里,和经济特区厦门市的面积相当。有耕地面积25.4万亩,户籍人口34万左右。

普安县是“中国古茶树之乡”,世界茶源所在地,茶叶知名品牌有“普安红”,“细寨银针”等。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4万亩,投产茶园面积9万多亩。茶叶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家每户都种植有几亩茶园,我家也不例外,也种有几亩茶园。2、烟叶

普安县还是贵州省的烟草种植大县,所种植的烟叶质量很好,一部分烟叶出口国外。目前烟叶种植面积有8万亩左右,烟叶也是普安县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普安县的核桃是薄壳核桃,核桃仁丰满,口感好,营养高等深得消费者的喜爱。种植核桃树的地方山清水秀,无工业污染,是纯天然的绿色农产品。

普安县农民还种植橘子,但是种植面积不是很大,主要种植基地是江西坡镇。

我们普安县的大蒜和很多大蒜不一样,我们打算是红头大蒜,特点是扁球型,外皮红色,蒜瓣肥大,味浓辛辣,具有香气,品质上等。种植基地在三板桥镇,种植面积1000多亩,每亩产量1000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