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煮茶的过程(古代的茶是怎么煮的)
- 茶文化
- 用户投稿
- 2025-04-25 15:40:34
郁达夫说:“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
“轻煮岁月,慢煮茶”
如今,围炉煮茶已成热门玩法;
冬日午后,三五好友围桌而坐;
借着煮茶的炭火,顺便再烤上些柿子;
伴着茶水翻滚的咕噜声,大家喝茶说笑;
如此恬静、闲适的体验,很难不让人迷恋;
其实,煮茶并不是新鲜事物;
在中国的传统茶文化中,煮茶一直有着一席之地。
“围炉煮茶”在古代也被称为茶宴;
“对燃料提出“其火,用炭,次用劲薪”;水讲究“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时长也要把握,“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煮茶以三沸之水最妙,再煮下去,水便老而不可饮了。”
到了宋代,在煮茶的基础上;
又出现了点茶、分茶、斗茶等技艺;
碾碎茶叶、烹煮、搅拌、滤汁后;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煮茶的讲究之道;
明代许次纡在《茶疏》中说:
“火,必以坚木炭为上”。
荔枝木、龙眼木、橄榄炭都是好选择;
在火候上,陆羽最早提出“三沸之水”;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
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慢煮3-5分钟,更好的保持茶香口感;
形如古鼎,有三足两耳,炉内有厅,可放置炭火;
炉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于通风;
上有三个支架,用来承接煎茶;
升级下的煮茶,较多会再加一层架子;
上面摆放水果、花生等零食;
在茶壶上的选择也颇为讲究;
陶壶不仅能对水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使茶水口感更柔滑,入口细腻;
唐宋时期煮茶,是将茶叶碾成碎末制成茶团;
饮用时把茶捣碎,加入葱、姜、枣等调料一起煎煮。
而现在煮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如白茶、普洱茶(不常见)、大叶种滇青茶、黑茶、野生红茶等;
更驱寒,搭配美食水果,更香甜有味。
围炉煮茶作为悠久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
绵延千年,深深地融入大众生活里;
如今,这项“复古”的活动;
他们用自己的新潮分享、新旧的碰撞共融;
让茶文化,这颗中华文明史上的瑰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