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茶 > 如何撬开普洱茶饼视频(普洱熟茶砖怎么撬茶)

如何撬开普洱茶饼视频(普洱熟茶砖怎么撬茶)

想要切开普洱茶饼,必须借助专门的工具,可千万别用厨房里的菜刀直接切下去。切普洱茶饼一般使用的工具都是普洱茶刀。这种刀,外形跟“刀”很像,也是扁平状。使用时只要将茶刀的前端的尖刃插入茶饼内部,以此沿被切轨迹重复上述方法,只要轻加很小外力,就可以把茶饼撬开。在撬茶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沿茶叶的间隙和茶叶条索的纹理方向来撬,这样可以把茶撬得更完整些,不容易把茶撬得太碎。

当需要切制普洱茶沱时,利用茶锥体前端的尖刃可顺利的插入普洱茶内,而后通过圆锥部分的张力在紧茶上形成一锥孔,以此沿被切轨迹重复上述方法,便可形成一线性孔,这时只要轻加很小外力,即可实现紧茶部分的分离。这些年随着普洱茶热的兴起,人们渐渐习惯将茶锥叫成茶针。同时茶锥的制作材质便丰富多样起来,铁、铜、银、瓷等皆有,样式也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美。

我一般用普洱茶刀把压缩的茶饼或茶砖撬开。

在撬茶饼或茶砖时,找到它的纹路,顺着撬开,就不会有很多的茶叶碎末。燕风茶刀

抛条型:普洱茶比较松,可以从背面开始撬。凹面朝下放在茶盘里,开始从边边开始入手,手要注意,不要放在茶针的旁边或者前面,以免伤到手。想要保存茶饼完整的话,可以直接一条条的手抽出来。

紧压型:普洱茶压饼是压的很紧,撬茶时会稍微难些。凹面朝上,以凹点为中心开始撬茶,左手放于茶针后面按住,茶针从凹凹处任意一点插进去,慢慢的撬起来,尽量撬的完整些,切记别撬的太碎影响茶汤。

普洱茶饼是制好的生茶经过高温压成的饼

饼干都一掰就碎,何况茶?普洱茶饼不管生茶红茶,不能用手掰。要用专业的茶针撬下来,这样就不会碎了。

好的普洱茶饼不管留多长时间,但一定要保护好,干燥做环境,不受潮,不串味,不被虫蚁肯咬。就算留上一百年。味道依然醇厚!。

6.普洱茶饼怎么撬才可以不碎

无论是普洱茶饼还是白茶茶饼、黑茶茶饼,取用原则都是用多少、取多少,最忌讳一次性全部弄碎。如果一次性都弄碎,不利于茶叶的存放和转化,更会影响茶叶的口感和滋味。所以在每次取用之前,可以先将茶饼撬取3~5天的量,放置在紫砂罐内醒茶,时间为2周左右,剩余的茶饼可以放回原位存放。

如何撬开普洱茶饼视频,普洱熟茶砖怎么撬茶

(1)把茶刀从茶饼侧面沿边缘插入;稍用点力,把茶刀再往茶饼里推进去,这样就不会把茶饼撬得很散碎。

(2)向上用力,把茶饼撬开剥落;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顺着茶叶的间隙,一层一层撬开。

(3)慢慢撬开茶饼就可以了。

熟饼:水的温度相对要高一些,最好100摄氏度。老茶饮用要求和熟普洱茶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冲泡时可以留些根,即每次出汤不必倒得那么干净,而是留一部分。因为老茶的茶气较弱。

生饼:水温在80--95度左右,水温太高容易烫伤茶叶,冲出苦涩味,但有利于发散香味和茶味快速浸出。先洗茶,一般洗一到两遍。一道茶冲泡的好不好,关键在洗茶这道工序,不能小看。主要决定于水温,和冲泡时间,出汤的速度。出汤后要打开壶盖或碗盖,否则容易损害其香气和品质。每次出汤力求干净。

首先要明确一下概念,“碎银子”到底是什么?传统普洱茶中所谓的碎银子,和现在大量面世的“碎银子”是否是一个概念!

传统普洱茶所称谓的“碎银子”,俗称“疙瘩茶”,也叫“茶头”。是指在渥堆发酵时,由于高温和高湿,造成一些茶凝结在一起,不再是条索状,而是块状。这些块状的茶往往比例还很大,为了避免损失,就常常把这些块状的茶再打散。因为凝结后过于坚硬,一些茶也无法恢复成条索状,成为一个个的小碎块,这就是“茶头。”因为散碎,又美其名曰“碎银子”。这种茶很多时候是没有经过完全发酵的。

过去的“碎银子”基本是属于“废料”,少有人把它当成好东西,饮用的人较少。往往是市井之民,或者家境稍差的人家低价买来,以解嗜茶之瘾。所以有时在茶厂,这种“碎银子”会散乱堆放,有时甚至几年的货都混杂堆积在一起。

但是后来,品尝的人多了,发现,这种“碎银子”和正常发酵的熟茶相比,因为没有完全发酵,汤色更浓,口感更顺滑,味道更足,并且特别经泡,回甘生津,让人感觉有“老”味,所以开始交口称道,以至于引起大众追捧。

出名了,自然市场需求就会不断扩大,但是作为“生产废料”的“碎银子”毕竟产量有限,那么为了满足市场,怎么办啊?就开始“做”“碎银子”!怎么做?就是刻意的在发酵过程中施加高温,高湿,故意使茶凝结,然后再敲碎,做成过去茶头也就是“碎银子”的样子!这也就是现在我们经常在市面看到的那些“碎银子”了!

至于问,“碎银子”和同款普通普洱茶哪个更好喝,那就要看你说的是哪种“碎银子”了。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碎银子”,因为它独特的产生过程而具有的特质,应该说和普通茶各擅胜场。虽然汤浓味足,冲泡持久,但终究缺少层次感,所以只能说各有优劣,就看个人口感喜好了。而刻意做出来的“碎银子”,因为缺少那种自然的随机的独特口味,又没有完全发酵的很好的层次感,肯定就不如同款普通普洱了。

以上只是个人饮用普洱的一隅之见,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