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常识 > 世界茶叶协会会长叫啥名字(中国跆拳道协会证书有用吗)

世界茶叶协会会长叫啥名字(中国跆拳道协会证书有用吗)

世界茶叶协会成立于195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贸易组织,也是全球第一个以茶叶为主题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该组织致力于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并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推动茶文化的发展。在中国,“茶”是一个古老的字,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人就开始饮茶了。茶叶的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有很多人喜欢喝茶,尤其是女性朋友。有一种茶,很多人不知道,那就是绿茶。

1、世界茶小学的创始人是哪位科学家?

林心炯(1928年10月5日—2005年11月29日),茶学家、茶树栽培专家。长期从事茶学科学研究、科研管理和茶学教育。在低产茶园改造、新茶园建立、山地茶园水土保持、提高土壤肥力、发展绿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福建培养了一大批茶学专业人才。晚年致力于茶叶学会工作和茶文化研究,为发展闽茶、繁荣茶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林心炯,1928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上靛街的一个中学教师家庭。自幼跟随父亲林作瑜在任职的福州、吉田等地断断续续读完小学、中学。他在孩提时期就经常同父辈有往来的教师等接触,深受文化教育界人士的影响,喜欢看书学习、钻研学问,崇拜教授学者,立志做一个有出息的人。1949年8月福州解放时,林心炯报考了福建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在校期间,他学习刻苦,追求进步,各方面表现突出。1950年7月4日首批成为新民主主义青军团员。同年,报名参加土改工作队,在福州市郊战板乡建华村和红庙岭村参加土地改革工作。1951年因“工作积极、立场坚定、执行政策、联系群众”被福州市郊农民协会评为三等土改模范工作者。返校后不久,于1952年9月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福建农学院党组织公开建党后的首批5名党员之一。还任福建农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兼组织委员。

1954年12月,林心炯毕业。1955年1月,随同新站长陈群往福安茶业试验站报到,安排在栽培组,先后参加肥料、深耕、重修剪等多项试验,还深入茶区调查研究,蹲点摘示范推广。1958年起,任土壤农化研究室主任,主持茶园土肥、农化方面的课题研究。1960年4月,他倡导的《茶叶科学简报》创刊,任副主编、主编。

1961年12月至1964年9月,所长林桂锺援外,林心炯代理所长,主持全面工作。1962年11月,根据福建茶叶发展趋势,主持并执笔制订“福建省19日一1972年农业科研规划”(茶叶专业部分);1962年组织全省红茶初制新工艺技术协作,主持学术讨论会,并形成会议纪要与文集。1964年带队前往龙岩、上杭、漳平等县进行闽西茶叶生产考察,提出考察报告。

1965年3月,在全省掀起大搞大样板茶园热潮中,林心炯带领科技干部驻霞浦柏洋共青茶场,以场为样板基地,开展综合丰产、水土保持、低产茶园改造等10多项示范研究,做出样板,带动了周围的茶叶生产。由于工作出色,同年福安专署授予他“茶叶成绩优良”的奖状和奖品,并被

2、茶叶的发源地是福建还是巴蜀?

巴蜀之地,雅安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最早人工种茶地。蒙顶山茶(荣获中国最具资源力品牌茶,蒙顶山茶荣获中国十大茶叶品牌殊荣,也是曾经的五朝贡茶),雅安也是中国藏茶唯一研产基地;雅安被中国茶叶协会评为世界最美茶乡-中国茶都(超100万亩的种植茶园),拥有全国唯一的茶叶类大宗商品交易所、唯一国家茶叶公园、唯一国家级茶树繁育场、全国最大的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同时拥有全省唯一的黑茶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产性保护基地——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及其生产性保护基地。

3、为什么要加入茶文化协会?

主要职责是:宣传茶文化,普及茶科学,传授茶知识,承传祖国传统文化,传播茶禅一体理念,平衡茶叶价格,协调供求关系,茶叶品质鉴定,维护协会会员利益,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茶叶协会的工作理念是:让每个会员情商与智商协调发展,身体与心灵健康发展,工作与家庭和谐发展,业余生活充实而丰富多采。

茶叶协会的承诺是:加入协会,健康一生,快乐一生,受益一生。

4、西安茶叶协会会长是谁?

西安市茶叶协会会长张全连,

5、武夷山茶叶协会会长是谁?

刘国英,男,汉族,1967年出生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祖籍为浙江省龙泉市,现任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武夷山市岩上茶科所所长,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1983.9-1987.7就读于:福建农学院园艺系茶叶专业

1987.7-1991.9崇安县武夷乡政府农技站,兼崇安县武夷乡九龙山茶场,技术员、负责人

1991.9-2003.3武夷山市武夷镇经作站长,助理农艺师,农艺师

2003.3-2007.6武夷山市武夷镇科特站长,镇长助理,农艺师,高级农艺师

2006.1至今:兼任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

2007.6至今:武夷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

印度有28个邦,其中有16个邦种植茶叶,主要生产传统型红茶(Orthodoxblacktea)和CTC红茶,约占总产量99%,绿茶约占总产量的1%?。

印度的茶叶生产工作主要以种植园为单位开展,按规模可以分为大规模种植园和小茶农种植园。

大规模种植园有自己的茶叶加工厂,会雇佣大量的劳动力在种植园中从事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和茶叶生产加工等工作。小茶农种植园一般是由茶农拥有,规模较小,无法自己进行鲜叶生产加工,通常会将鲜叶销售给大规模种植园、茶叶购买厂和合作社?。

目前,印度的主要茶叶产区有大吉岭(Darjeeling)、阿萨姆(Assam)、尼尔吉里(Nilgiri)、坎格拉(Kangra),慕纳尔(Munnar)和杜阿尔斯(Dooars-terai)。

印度还产一种茶叫马萨拉茶(MasalaChai),是由红茶加上小豆蔻、姜、肉桂等调配而成具有强烈辛辣风味的一种饮品。

印度红茶加工流程较为一致,鲜叶由庄园工人采摘之后,经交通工具一起运送至加工厂。

茶鲜叶经萎凋、揉捻或者揉切、初步筛分、发酵、干燥、分级等一系列工序,得到各级成品茶,按规格装袋、封口,投入全世界各地市场进行流通。以阿萨姆红茶为例,其加工流程为:

鲜叶→萎凋→初步揉捻/揉切→初步筛分→发酵→烘干→分级→各级贮存→包装封口→入库。

印度是世界主要茶叶产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吉岭(Darjeeling)产区、阿萨姆(Assam)产区和尼尔吉里(Nilgiri)产区。印度的茶叶协会为了保证在国际市场上印度茶叶的公平销售及竞争力,确保供应渠道的完好性,推出了三个茶叶产区的原产地标志。

大吉岭的茶区原产地标志为一位印度采茶女手持一芽两叶的茶鲜叶;

尼尔吉里茶的标志描绘的是印度南部蓝山(又名尼尔吉里斯山)绵延起伏的山峰,山峰前有一芽两叶的茶鲜叶;阿萨姆茶的标志是生活于阿萨姆布拉马普特拉山谷的独角犀牛,其上是一芽两叶的茶鲜叶。

印度认为,除加工因素影响外,茶树品种、种植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如修剪、施肥、遮荫、采摘等)等也会影响茶叶品质。在这三方面因素影响下,几个产区所产茶叶也各有特点,其中阿萨姆红茶和大吉岭红茶更是被列为世界四大著名红茶。

19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的制茶产业开始向机械化过渡。在19世纪末,印度在生产茶叶的所有环节上实现了机械化。此时的中国还停留在手工作业。印度并没有停下脚步,在1900年成立了专门的茶叶研究机构,对茶树品种进行改良,拉开了科学种茶的序幕。这为印度茶叶在产量、品质全面超越中国茶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中国茶叶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茶叶产销量齐升,中国茶叶市场供应增加较快,绿茶、乌龙茶占主要地位

茶/茶饮品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行业的上游为茶叶种植,上游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茶叶产品原材料的供应数量与品质;下游是终端消费者与茶叶深加工行业。

近年来,全球茶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中,亚太地区的绿茶消费增长强劲,而北美、西欧的红茶市场也已发展成熟。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的茶叶消费量约为544万吨,2015-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3%,预计2018年消费量为567万吨,到2020年全球茶叶消费量将超600万吨。

同时,全球茶叶产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产量共557万吨,2015-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预计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为576万吨,到2020年产量将超600万吨。

在国内市场,由于茶园面积稳中增长,湖北、贵州、陕西、江西等省在2017年种植面积分别增加23.6万亩、21.5万亩、19.3万亩、15万亩,茶叶产量在2017年达到258万吨。消费量方面,2017年中国茶叶消费量约为193万吨,消费量稳步增长。2013-2017年,国内茶叶产量、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6%、6.0%,预计2018年中国茶叶产量、消费量将分别在277.6、204.5万吨左右。

目前,茶叶市场中绿茶、乌龙茶占据主要份额,2017年二者比重分别为61%、13%;但近年的产量比重在下降。同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其他茶叶份额逐渐提升,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茶类占26%。市场上的柑普茶、柑红茶、花草茶等特色产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也在增加。

茶叶产业提档升级,多元化、品牌内涵、健康消费成趋势

前瞻认为,当前国内茶叶市场已经出现了如下趋势。

茶叶是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消费习惯来看,随着消费群体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将成为茶叶市场的新趋势。茶叶天然、健康的特点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使茶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叶的主要消费人群也从中老年男性为主向各类人群扩散。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世界茶叶协会会长叫啥名字,中国跆拳道协会证书有用吗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企业整体规模不大,作坊式小企业较多,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安全日益重视,己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

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头角。

未来几年,茶行业“品类强,品牌弱”的局面还会长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质化和简单粗放的品牌建设思维。在对消费者的调研中,“品牌”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时的首要关注因素,消费者对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价接受度远远超过想象。另一方面,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将为茶企带来更多的机会。从“+互联网”、“+旅游”、“众商模式”、“私人订制”等新的业务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断出现。

健康主题的消费需求日趋强烈。

饮茶是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质的习惯,符合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和高生活品质的诉求。饮茶人群的增长带动着茶叶市场规模扩张,促使茶业企业扩大生产,使一些品牌认可度高的茶叶企业脱颖而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茶类似的健康类食品,必然将进入千家万户;在食品安全丑闻不断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绿色的食品。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茶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茶叶种植行业,中游是茶叶加工行业,下游主要是茶叶流通消费领域。

茶叶种植为茶叶加工提供最基础的原材料供应。中国的茶叶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以传统的生产加工方式为主,生产组织形式以(茶场、市场、公司)+农户为主;区域分布明显,新型茶区,尤其是绿茶快速发展;茶叶产业技术水平与先进产茶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表现为茶树良种普及率低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下。

茶叶加工属于茶行业产业链中间环节,对上游和下游的发展都起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上下游的发展对茶叶加工行业也有较大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加工工艺,茶产品结构也朝优质、有机、特色、质优价廉方向发展。我国的茶叶加工行业仍然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等弊端。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茶叶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流通销费环节是指产品(服务)由生产者到终端消费者的一系列过程,主要包含流通和消费两部分。其中,茶叶流通主要是通过贸易市场、批发市场、经销商等各种批发渠道进入茶庄、专卖店、茶馆以及商场专柜等零售商;近年来,茶加工企业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在批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直销渠道,不仅降低了流通环节的费用,还有利于在消费者当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在消费领域,根据消费习惯的不同,茶叶的消费主要可分为家庭消费、服务性消费、团体消费、礼品消费、休闲消费以及收藏消费等。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茶叶产业在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市场需求不断升级的双重挑战下,依然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各项经济指标均持续稳步增长。2015年,全国(18个产茶省)茶园面积扩增至4,31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3,387万亩,投产率达78.5%;茶叶总产量增加至227.8万吨,农业产值达到1,519.2亿元;茶叶内销量预计达到172万吨,销售额约为1,580亿元;茶叶出口量继续保持在30万吨左右,出口金额上涨至12亿美元,出口单价超过4000美元/吨。产业布局渐趋合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结构重组步伐加快,为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谋求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新空间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2016年中国茶业经济形势简报》,2016年,全国总面积接近4,400万亩,采摘面积3,637万亩;茶叶总产量约为243万吨,农业产值达到1,680亿元;茶叶内销量约为182万吨,销售额约为2,002亿元;茶叶出口总量32.9万吨,出口金额14.8亿美元,出口均价4,490美元/吨。

中国茶叶已经连续十年增产增收,茶园总面积和可采摘茶叶面积连年扩大,茶园总面积、茶叶总产量位居世界茶叶市场消费持续向好。我国的茶叶生产正在由依赖面积扩张的粗放发展向提高茶叶品质和综合利用率的集约发展转变。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品牌影响力和集中度均十分低,前四大品牌企业各自市场份额均不超过5%,相比于台湾、英国等地存在巨大差异,造成国内企业竞争力低下。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从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统计和市场主体发展数据综合分析,截至2015年底,我国登记注册并实际运转的茶叶企业共有53,976家,与2014年的数量大体持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占3%,其余97%均为中小型企业。茶叶行业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企业整体规模不大,作坊式小企业较多,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

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目前总体仍呈现出“小散弱”的格局,品牌是“软肋”、市场是“瓶颈”,企业规模有限、综合实力偏弱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产业经济效益与规模基础不相符,2015年我国茶园平均亩产为67.3kg/亩,较2010年平均亩产水平仅增长1.8%,较78.9kg/亩的世界平均水平也有较大差距。有规模优势做不大,有品质优势做不强,产业效益不均衡、标准化程度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有限是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矛盾和突出问题:

A、茶叶生产资源消耗度高,“绿色茶叶”仍存距离。

B、生产方式制约,资源利用率偏低。

C、产业延伸有限,结构单一。

D、经营方式落后,社会化生产融入不足。

E、科技贡献力有限,标准体系仍待完善。

F、国内市场产销脱节,结构性过剩显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国内消费者已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同时品牌茶叶又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快速占领市场,未来品牌茶叶市场份额将会继续提升,茶叶品牌化是未来发展趋势,有望催生大型龙头企业。

(1)政府发挥导向作用促进茶叶产业提档升级

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成为世界第一大产茶国。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实施,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茶产业提档升级发展迎来难得的机遇。2016年10月,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意见》强调到2020年的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为提高茶叶质量效益、提高茶产业竞争力、提高茶产业持续发展能力;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新世纪以来首次明确提到“茶”,强调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出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茶叶等产业提档升级。

(2)、茶叶消费多元化成产业发展新趋势

自2016年起,自饮茶展现出新的增长潜力,开始回归日常饮品的属性,2017年,茶行业市场将继续这一趋势。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人均茶叶消费量复合增长率达到11.1%。消费升级和人口红利的双重叠加,营造出更好的产业成长氛围。“国八条”发布以来,茶叶的产品结构也在逐步的调整,高端茶市场预冷,整体行业的利润率自2013年以来出现回落。行业利润的回落预示着茶叶的消费也渐渐回归饮品的基本属性。

从消费习惯来看,2017年消费群体将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观念成为茶叶消费的新趋势。茶叶天然、健康的特点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茶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叶的主要消费人群也从中老年男性为主向各类人群扩散。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茶叶消费从最初的“礼品”、“自饮”不断的延伸和细化,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创新产品和新的茶叶衍生品的发展,将进一步满足不断分化的消费需求。

(3)更加注重品牌建设与品牌内涵发展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企业整体规模不大,作坊式小企业较多,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安全日益重视,己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

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头角。未来几年,茶行业“品类强,品牌弱”的局面还会长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质化和简单粗放的品牌建设思维。在对消费者的调研中,“品牌”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时的首要关注因素。消费者对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价接受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另一方面,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将为茶企带来更多的机会。从“+互联网”、“+旅游”、“众商模式”、“私人订制”等新的业务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断出现。

(4)健康主题的消费需求日趋强烈

饮茶是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质的习惯,符合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和高生活品质的诉求。饮茶人群的增长带动着茶叶市场规模扩张,促使茶业企业扩大生产,使一些品牌认可度高的茶叶企业脱颖而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茶类似的健康类食品,必然将进入千家万户。特别是在食品安全丑闻不断出现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绿色的食品。

8、世界最好的茶是哪里的茶?

茶叶呢是一种饮料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人采用不同的饮用方式英国人加奶加糖日本人蒸青打碎东南亚大锅熬煮牧民加奶放盐中原文明内的人也有玻璃杯降温冲泡紫砂壶泡盖完泡等多种多样的冲泡方式

随着饮用方法功能诉求的不同茶叶也有着不一样的嫩度和加工方式所需要的化学物质比例也不尽相同

在不同的地方土壤气候茶树品种不同也造就了他们形成了各异的品质特征

所以并没有单纯的哪里最好这一论调而是不同地方生产的不同茶类各有自己的适宜应用的领域

一个好的茶叶需要优质的土壤气候茶园管理加工工艺储存方式如果还想得到好的体验还需要恰当的引用方法

归根结底哪里都有好的也哪里都有次货能明白么?

1978年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表,在思茅市景谷盆地发现宽叶木兰(茶树)化石,距今约3540万年。所以全世界茶树的起源地在中国云南。

一、中国现存茶树树龄最大的看云南

世界上存活最久的2700年野生古茶树“活化石在云南镇沅千家寨。

二、中国古茶树成林成片的产地在云南

云南的古茶树,树龄二三百年以上的比比皆是

去过云南茶山的人都知道,有的茶地摩托车都进不去,步行都要走很久,深山里,古树参天,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所以病虫害少,古茶树高大,用不着打除草剂,人工除草,茶农都清楚,施肥打药后古树茶就卖不上价钱。

四、云南普洱古树茶耐泡且变化无穷

喜欢普洱茶的人都知道,普洱古树茶耐泡度高,正常冲泡20次左右,古树茶由前面的苦涩化开后持久地回甘生津,不同阶段的层次变化,不同山头的香味与体感,都是发烧友为之追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