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百科 > 茶文化的传播历程(茶的传播历史)

茶文化的传播历程(茶的传播历史)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比如根据历史记载,从太阳下晒干的方法算起,至少有3000年。从人工加工开始,2世纪就有了糕点,8世纪发明了清蒸绿茶,12世纪左右发明了油炸绿茶,16世纪发明了红茶。根据这些可靠的史料,中国人工制茶的历史已有近2000年,远早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产茶国。

世界上其他产茶国的制茶方法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过来的,都是最近一百年才开始发展的。虽然制茶的方法流传的比较早,但是制茶的发展也就两三百年。世界上其他主要产茶国,根据制茶方法的先后顺序,勾勒出其制茶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证明茶树的原产地是中国,而不是印度。

(1)传入日本唐朝(公元806年)以后,日本僧人来中国学习,在空海中弘法,他们把我们的制茶方法带回了日本。直到公元815年,几内亚、晋江、丹波、博莫等种茶的地方才开始制茶。公元1191年,容、和商来华留学,引进了用壶煮茶(炒青)的方法。

1661年,吴起县的和尚袁茵在中国烘焙了袁茵茶。1738年,长谷川宗一郎在中国炒制绿茶。1835年,“尤鲁茶”,一种制作生长在于之伏羲茶园的鲜叶的方法,也模仿了中国唐代的蒸青方法。

1875年,红茶从中国传入九州和四国,绿茶于1888年首次试制。当时绿茶销售困难,下滑灾难性,于是派人到中国考察学习红茶绿茶的制作方法,回国后成立了绿茶作坊。1898年,凯马做出了红绿砖茶。

1926年,中国模仿珍珠茶方法制作的绿茶市场称为“古里”,1932年命名为“翡翠绿茶”。

(2)1827年第一批试制的样茶传入印尼后,爪哇华侨先后6次(1828年至1933年)成功派遣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茶叶教师J.I.L.L.雅各布森(J.I.L.L.Jacobson)到中国考察学习。1829年,杰弗逊第二次来到中国后,他制作了绿茶、种族红茶和白镴的样品。

茶文化的传播历程,茶的传播历史

1858年,在巴达维亚建立了一个茶厂,从附近的茶园收集新鲜茶叶进行加工。1878年,为了提高茶叶的质量,人们用机器制作了茶叶。第一批苏门答腊茶是在1894年由中国茶叶工人制成的。

(3)通过印度传入印度的制茶历史比印尼稍晚。1834年,茶叶种植研究委员会成立,随后委员会秘书戈登(G.J.Gordon)被派往中国购买茶叶种子和幼苗,并采访茶叶种植和制茶专家。于是,一个雅周的茶艺师被雇来当向导,传授制茶方法,许多茶籽被带回来种在大吉岭。同年,A.Charltan在桑迪亚发现了野生茶树。野生茶树的花果和学习中国方法制成的茶,11月8日鉴定为加尔各答,被证明与中国茶同属一类。

1836年,戈登的中国茶工云在阿萨姆邦C.A.Brace的工厂里,按照中国的制造方法,试制成功了茶样。

(4)最早传入斯里兰卡并经过斯里兰卡的茶叶是由Roschet茶园雇佣的中国茶工制作的。1854年,种植者协会成立,以发展茶叶生产。正式的试生产开始于1866年,当时GamsTaylor研究了我国的制造方法,开始试生产样茶。其鲜叶采自中国武夷种,种植在栅栏上,深受好评。直到1873年以后,印度才开始用机器泡茶。

(5)引进苏联的茶籽和茶苗是1833年从中国购买的,种植在日治植物园。1848年,日喀特植物园的茶树被移植到苏呼米和索杰吉德的植物园

1884年,左夫,索洛夫从韩品运来了12000株茶苗和一箱箱茶籽,并在恰克瓦-巴东附近开辟了一个小茶园来种植茶树。生产的茶叶质量好。这时,苏呼米也有两个小茶园。

1889年,以吉霍米罗夫为首的代表团前往中国和其他国家研究茶叶的生产。回来后,在巴统附近的Chakwa、ShaliBaour、Kaipuleisu等地开辟了15公顷的茶园,后来扩大到80公顷。在沙里的巴乌尔建立一个小茶厂。

1993年,波波夫参观了中国宁波的一家茶厂。回国后,他购买了数百个茶叶品种(每茶16.38公斤)和数万株茶苗,并雇佣了10名茶工前往高加索。在八通附近的郊区种80公顷茶叶。并且完全按照我国的形式建一个小茶厂,按照我国的制茶法生产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