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出水口都有什么样的(紫砂壶几孔出水最好)
- 茶百科
- 用户投稿
- 2025-06-17 09:35:20
紫砂壶的出水孔有三种,分别是独孔、平孔和球孔。有很多壶友买壶,有的喜欢球孔,因为球孔出水不容易堵住茶叶出水比较爽,当然也有喜欢网孔的,这类壶友较多,独孔的老壶比较多。
▲网孔(常见的有7孔,9孔,14孔等)
其中当属球孔,认识的误区最多。
球孔是近代才新出现的,又突然间“火爆”的一种出水形式。在淘宝的很多几十元紫砂壶上都有,所以,演变为很多人看到球孔就觉得有比较垃圾,对球孔有一种“避而远之”的态度。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明代多为独孔,清代中后期为多孔,七十年代出口日本的紫砂壶一度用球形孔(侧面),其孔要求排列整齐,与嘴对正,并依据嘴形而设置。
壶的出水孔数与出水效果没什么直接的关系,以出水孔数作为判断壶的出水效果的观点是错误的。

水压取决于倒水时壶里水的压力。出水位置与壶内水平面的位置差越大,水压越大,出水也就越好。很显然,壶流根部越低,出水效果越好,比如石瓢。气压取决于壶钮位置的气孔。气孔过细,倒水时空气流入受到限制,影响气压,也会影响出水效果。
水动力取决于流的形状。流的弯多,则水动力减损大,出水也相对弱,如三弯流的壶。壶嘴粗,出水量就大,这点很好理解。
因此,在众多壶款中,石瓢的出水是最好的,因为石瓢款以上四个因素的综合得分最高。
除去以上四个因素(也就是说视以上四个变量为不变量),这里说一下出水孔数与出水效果。
清以前的古代,壶一般是独孔,这完全是因为工具的限制。以前没有金属工具,特别是挖孔,需要更为精致、硬度较高的工具,而古代做壶,一般都是竹子的,这使得开孔成为比较难的事情。而现代,金属工具出现,壶也因此做的精致了(这可以作为鉴别老壶的一个根据)。
独孔因为容易被茶叶堵塞,所以壶流增加滤网的功能是一个很实际的需求。但滤网会减少壶的有效出水面积,所以现代又有了球孔的工艺方法。
显而易见,壶的出水效果并不决定于壶流的出水孔数,而是决定于壶流有效出水面积以及壶型影响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