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无公害茶园的定义是什么(茶叶有害物质主要有)

无公害茶园的定义是什么(茶叶有害物质主要有)

生态茶主要包括了无公害茶、绿色茶与有机茶。

无公害茶是指在无公害环境下按特定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出的茶叶,有机茶是指按有机农业方式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AA级的绿色茶接近于有机茶,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

生态茶指的是纯天然生长,没有经过施肥的茶叶,包括了无公害茶、绿色茶与有机茶等种类。在无公害环境下,按照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的茶叶,便称为无公害茶叶。

有机茶是一种按有机农业方式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主要特点是生产过程中未使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合成物质,迎合了消费者对“无污染”茶叶的需求。

生态茶指的是纯天然生长,没有经过施肥的茶叶,包括了无公害茶、绿色茶与有机茶等种类。在无公害环境下,按照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的茶叶,便称为无公害茶叶

有机茶是一种按有机农业方式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主要特点是生产过程中未使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合成物质,迎合了消费者对“无污染”茶叶的需求。

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有哪些区别

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区别

1、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是经质量认证的安全农产品

2、无公害农产品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的基础,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在无公害农产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3、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注重生产过程的管理,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侧重对影响产品质量因素的控制,有机食品侧重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控制

绿色食品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

有机食品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无公害农业产地符合一定条件、生产符合一定规范、产品符合一定标准,认证符合一定程序的,取得合法环境品质优良特征标志的农产品叫无公害农产品。

有机食品依据其有机农业生产体系

三江茶,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三江绿茶泡出的茶汤色泽绿亮、香味幽兰、口感清甜;三江红茶滋味醇厚甘爽,汤色红亮。

广西三江位于广西北部山区,属亚热带岭南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8.3度,年平均降雨量1557.3毫米,年平均日照1151.9小时,无霜期320天,海拔一般在600~900米之间,有着&34;的有利自然生态环境。

2012年11月2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34;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2年第183号

三江茶叶凌云白毫广西名茶有哪些凌云白毫茶永福罗汉果广西茶叶种类广西名茶石祖禅茶桂平西山茶横县茉莉花茶

三江茶以绿茶和红茶为主。绿茶条索厚重,色翠绿、富光泽;叶质柔软,干茶灰白,香气清高持久;泡出的茶汤色泽绿亮、香味幽兰、香气持久、滋味浓厚,口感清甜、回甘;叶体嫩绿、整齐、明亮。红茶外形条索细紧、显金毫、多峰苗,色泽乌黑油润,香气鲜嫩甜香,滋味醇厚甘爽,汤色红亮,叶底肥嫩多芽红匀明亮。具有排毒抗辐射等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因境内汇聚寻江、都柳江、融江三条江而得名;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的广西北部,生态环境良好。属丘陵山地地貌,素有&34;之称,山地面积占77.2%,属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山地谷地气候明显,多年平均降雨量1557.3毫米,平均气温17℃~19℃之间。森林覆盖率78.2%;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国家III类标准。特色农业健康发展。该县现有茶园面积17.05万亩,是&34;&34;&34;。

三江县有着悠久的种茶和饮茶历史,三江茶在唐代(618年-907年)已有生产,人工栽培茶树已有2000多年历史,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饮茶文化,&34;则是侗族同胞的饮茶传统。据史料记载,三江本地茶有牙已茶、高露茶、虫尿茶、北照茶、黄土茶等。民国22年(1933年)《广西年鉴(第一回)》统计,该县茶叶产量180担,产值1865元,正式列为广西一个产品统计数据。

截止2009年4月,该县茶叶种植面积8333.3公顷,其中投产茶园面积6066.7公顷。2008年茶园面积7653.3公顷,年产干茶4026吨,茶叶销售产值达1.88亿元;其中有5028.2公顷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387吨产品通过产品认证;140公顷通过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14吨产品通过产品认证。同年12月被正式授予&34;称号,成为广西最大的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三江县现有茶叶初制加工厂约407家,茶叶销售店面10多家,有4家茶叶企业获得了茶叶食品生产许可证(QS认证)。

2012年11月2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34;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三江茶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当地群体种以及适宜制作三江茶的中、小叶茶树良种。

产地范围内海拔300米至1100米,土壤类型为黄红壤土,p小时值4.5至6.0,有机质含量≥1%,土层厚度≥60厘米。

⒈育苗:采用扦插技术育苗。

⒉栽植: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进行苗木栽植。密度每公顷35000株至55000株。

⒊施肥:每公顷每年施经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肥15000至30000千克。

⒋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⒈.采摘时间:2月上旬至10月下旬。

⒊采摘标准:采摘单芽至一芽二叶初展的芽叶。不采紫芽叶、病虫危害叶。

⑴绿茶:鲜叶→摊青→杀青→揉捻→做形→干燥。

⑵红茶:鲜叶→萎凋→揉捻→发酵→烘焙→成品。

①摊青:室温控制在20℃至25℃,摊青时间4小时至6小时。当叶片柔软,失水率达20%至25%时停止摊青。

②杀青:温度控制在220℃至260℃。当叶色暗绿,失去光泽,叶质柔软,手握略有黏性,青草气消失,茶香显露时停止杀青。

③揉捻:时间控制在25分至35分。当茶汁黏附茶条表面,手触有滑润黏手感。叶细胞破碎率在50%至60%,成条率达80%以上时停止揉捻。

④干燥:在120℃至130℃温度下干燥10分至15分后,采用80℃至90℃干燥至成品茶含水量≤6.5%。

①萎凋:采用自然萎凋或萎凋槽萎凋。当叶表光泽消失,叶色转喑绿,青草气减退,透发清香,折梗不断时停止萎凋。

②揉捻:采用人工揉捻或机器揉捻。当细胞损伤率在80%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时停止揉捻。

③发酵:温度控制在20℃至25℃。当叶色呈红黄,发出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味时停止发酵。

④烘焙:用烘焙机进行烘焙,在110℃至120℃温度下烘焙至含水量为20%至25%时,采用70℃至80℃进行烘焙至成品茶,含水量≤6.5%。

⑴绿茶:条索紧结、银绿隐翠;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甘醇、栗香馥郁持久;叶底匀齐鲜活。

⑵红茶:条索细紧、金毫显露、苗峰均直;蜜香浓强,滋味醇厚甘爽,汤色红亮;叶底肥嫩多芽红匀明亮。

⑴绿茶:水分≤6.5%;水浸出物≥34%。

⑵红茶:水分≤6.5%;总灰分≤6.5%。

⒊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三江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34;的申请,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三江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无公害茶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意思,无公害茶就是指低残留茶。广义上来说,无公害茶是一类茶的总称,它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茶叶产品中没有公害污染物(包括农药残留物、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或公害污染物被控制在最大允许残留限量标准(MRL)以下的茶,包括了低残留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

有机茶是指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生产出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品污染,并经有机茶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

应该是一个专用词语。指生自然生长在非常好的生态环境中的茶叶。包含有机茶,无公害茶和绿色茶。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78号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而制定。

本标准代替并废止DB33/T377.1~.4-2002《安吉白茶》。

本标准与DB33/T377-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GB17924-1999对标准文本结构作了调整和修改。

正文及附录A为强制性条文。

将DB33/T377.1-2002、DB33/T377.3-2002两部分标准内容简化后与DB33/T377.4-2002合并成本标准,DB33/T377.2-2002改为资料性附录。

增加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要求。

修改了"安吉白茶定义",增加"白叶一号""精品""龙形""凤形"的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产品的分类,将产品分为龙形、凤形两类。

产品分级改为精品、特级、一级、二级四个等级,同时相应增加了感官品质指标。

理化指标中水分、水浸出物分别修改为≤6.5%、≥32%。

取消原标准卫生指标中"六六六","滴滴涕""甲胺磷""氰戊菊酯"的限量要求。

增加了感官品质审评、方法、判定规则、包装容器和材料的具体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吉县农业局、安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赖建红、官树春、张乐琴、杨美红、陈有才。

本标准所代替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3/T377-2002.

本标准规定了安吉白茶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范围、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78号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安吉白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T5009.12-2003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46-2003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定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304-2002茶水分测定

GB/T8305-2002茶水浸出物测定

GB/T8306-2002茶总灰分测定

GB/T8310-2002茶叶粗纤维测定

GB/T8311-2002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8314-2002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

GB/T8321.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检验规则

NY/T787-2004茶叶感官评审通用方法

SB/T10035-1992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DB33/T479-2004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技术条件

国家质检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安吉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依据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78号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位于北纬30°23'~30°52',东经119°14'~119°53',即浙江省安吉县所辖行政区域。见附录A。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产自本标准第3章范围内,采自"白叶一号"茶树鲜叶,经加工而成并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的茶叶。

灌木型,中叶类,主干明显,叶长椭圆型,叶尖渐突斜上,叶身稍内折,叶面微内凹,叶齿浅,叶缘平,中芽种,春季新芽玉白,叶质薄,叶脉浅绿色,气温>23℃叶渐转花白至绿。

条直显芽,芽壮实匀整,嫩绿,鲜活泛金边,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嫩持久,滋味鲜醇甘爽,叶白脉翠,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

按条型茶加工工艺制作成的安吉白茶。

按扁型茶加工工艺制作成的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地理标志产品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北麓,地势由西南崛起向东北倾斜,中部低缓,构成三面环山,东北开口的箕状盆地。气候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5.5℃,平均无霜期226d;最冷一月份平均气温-1℃~3℃;年降雨量约1510mm,相对湿度80%左右;年日照时数2000h。区域内山地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达73%,森林覆盖率达69%;多为山地丘陵红黄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pH值4.5~6.5。

无性系茶树良种白叶一号。

苗木插穗应来自于白叶一号母本园,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级别苗高cm茎粗mm根长cm着叶数片一级分枝数目苗木纯度检疫性病虫害

Ⅰ>30>3.0>12>81~2100%不得检出

Ⅱ30~203.0~1.812~48~61~0100%不得检出

Ⅲ<20<1.8<4<6099%不得检出

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

按标准适时采摘,不采病虫叶,不采冻伤叶。

5.6.1 加工环境与设备

加工环境与设备应符合DB33/T479-2004的规定。

5.6.2.1 凤形安吉白茶

加工工艺为摊青→杀青→理条→搓条初烘→摊凉→焙干→整理。

5.6.2.2 龙形安吉白茶

加工工艺为摊青→青锅→摊凉回潮→辉锅。

产品分为龙形安吉白茶、凤形安吉白茶两类。

产品分为精品、特级、一级、二级共四个质量等级。

感官品质应符合表2的规定。

精品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嫩绿显玉色,匀整,无梗、朴、黄片条直显芽,芽壮实匀整,嫩绿,鲜活泛金边,无梗、朴、黄片嫩绿明亮嫩香持久鲜醇甘爽叶白脉翠,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

特级扁平,光滑,挺直,嫩绿带玉色,匀整,无梗、朴、黄片条直有芽,匀整,色嫩绿泛玉色,无梗、朴、黄片嫩黄明亮嫩香持久鲜醇叶白脉翠,一芽一叶

一级扁平,尚光滑,尚挺直,嫩绿油润,尚匀整,略有梗、朴、黄片条直有芽,较匀整,色嫩绿润,略有梗、朴、片尚嫩绿明亮清香尚醇厚叶白脉绿,一芽二叶

二级尚扁平,尚光滑,嫩绿尚油润,尚匀,略有梗、朴、黄片条直尚匀整,色绿润,略有梗、朴、片绿明亮尚清香醇厚叶尚白脉翠,一芽二、三叶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水分(Moisture).%≤6.5

碎末和碎茶(dustandbrokentea).%≤1.2

粗纤维(thickfiber)%≤10.5

水浸出物(Waterextract).%≥32

游离氨基酸总量(freeaminoacids)(以谷氨酸计).%≥5.0

无公害茶园的定义是什么,茶叶有害物质主要有

铅(以pb计),(mg/kg)≤5.0

氯氰菊酯,(mg/kg)≤20

溴氰菊酯,(mg/kg)≤10

顺式氰戊菊酯,(mg/kg)≤2

氟氰戊菊酯,(mg/kg)≤20

杀螟硫磷,(mg/kg)≤0.5

乙酰甲胺磷,(mg/kg)≤0.1

每100g大肠菌群,(coliformbacteria).个≤300

注: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剧毒和高毒农药不得在茶叶生产中使用。

2.检验项目可以根据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监督抽检工作需要调整。

定量包装规格由企业自定。净含量负偏差应符合国家质检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要求

按GB/T8302-2002审评规定执行。

按NY/T787-2004茶叶感官评审通用方法规定执行。

按GB/T8304-2002规定执行。

按GB/T8306-2002规定执行。

按GB/T8310-2002规定执行。

按GB/T8305-2002规定执行。

6.3.6 游离氨基酸总量

按GB/T8314-2002规定执行。

按GB/T5009.12-2003规定执行。

6.4.2 联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

按GB/T5009.146-2002规定执行。

6.4.3乐果、敌敌畏、杀螟硫磷和喹硫鳞

按GB/T5009.20-2003规定执行。

按GB/T4789.3-2003规定执行。

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进行全面考核,即对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进行检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申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

--前后两次抽样检验结果差异较大;

--人为或自然因素使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每批产品交收(出厂)前,生产单位应进行检验.交收(出厂)检验内容为感官和标识。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的产品方可交收(出厂)。

产地抽样以同期加工、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茶叶为一个检验批次。市场抽样以同一产区、同一规格、同一厂家、同一销售单位的产品为一个检验批次。

按GB/T8302-2002规定执行。

7.4.1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技术要求的产品,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

7.4.2 凡劣变、有污染、有异味或卫生指标中有一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7.4.3 除卫生指标外,理化指标有一项不合格或感官指标不符合规定级别的,应在原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复验,复验中理化指标不合格的,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感官指标不符合明示质量等级,但符合次一级要求的,判定该等级合格;按次一级仍不合格的,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7.4.4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检,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GB/T8302规定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

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8.1.1获得批准的企业,可在其产品包装上使用安吉白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8.1.2产品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191的规定。

安吉白茶销售的包装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

包装容器和材料应符合SB/T10035-1992的规定。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潮、防雨、防曝晒;装卸时应轻放轻卸,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产品应贮于清洁、干燥、阴凉、无异气味的专用仓库中或冷藏,库房温度以5℃至8℃为宜,仓库周围应无异气味污染。

安吉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

a)春季定植:2月中旬~3月上旬。

b)秋季定植:10月下旬~11月下旬。

a)单条播:行距130cm,株距30cm,每穴茶苗2株~3株,每公顷苗数4.5-5万株。

b)双条播: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株距30cm,每穴茶苗2株,每公顷基本苗数6~7.5万株。

按茶行开种植沟,深50cm,宽60cm,种植沟内施底肥,每公顷施栏肥或青草等有机肥30t~50t,加饼肥1.5t~2.0t,施后覆土,间隔半月后种植。

根据种植规格,按规定的行株距开好移植沟或定植穴,现开现栽。栽植时覆土至根颈处,压紧,随即浇足"定根水"。

定型修剪一般分三次完成,修剪时间: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剪口离地15cm~20cm;第二次在定植后一年进行,在第一次剪口上提高10cm~15cm;第三次在春茶后进行,在前次剪口基础上提高10cm~15cm。

深修剪每年进行1次,时间宜在春茶后(4月底-5月上旬)进行。离地40-55㎝修剪。

对衰老茶园采用重修剪或台刈,时间应在春茶后及时进行。

a)深耕:每年或隔年的9月-11月对茶园行间土壤进行深耕一次,深度20cm~30cm。

b)中耕:每年进行两次中耕,深度10cm~15cm。

结合中耕进行除草,此外夏初至秋末在茶行间铺草,减少杂草生长,每公顷铺草15t~20t。

追肥时间分别是2月中下旬(幼龄茶园),5月上旬,6月上旬~8月上旬,基肥时间为9月下旬~10月中下旬。

a)幼龄茶园施肥以氮为主,促进树冠面的形成,用量见表B.1。

施肥情况视土壤肥力和产量而定,干茶产量<400kg/km2时,氮、磷、钾三要素的用量:氮为100kg,磷为30kg,钾为20kg。

表B.1幼龄茶园氮、磷、钾三要素用量kg/km2

1~220~4515~257~15

3~445~9025~454~10

B.3.3.3茶树是忌氯作物,严禁使用含氯混(复)合肥。

B.4.1安吉白茶主要病虫害有茶尺蠖、茶蚜、黑刺粉虱、茶叶螨类、茶赤叶斑病、茶芽枯病等,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见表B.2.

表B.2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

病虫害名称防治指标防治适期推荐使用药剂

茶尺蠖成龄投产茶园,幼虫量每平方米7头以上喷施茶尺蠖病毒剂应掌握在1龄~2龄幼虫期,气温<23℃,喷施化学农药或植物农药掌握在3龄前幼虫期茶尺蠖病毒制剂、鱼藤酮、苦参碱、联苯菊酯、氯氰菊酯、除虫脲。

茶黑毒蛾第一代幼虫量4头/m2以上;第二代幼虫是7头/m2以上。3龄前幼虫期Bt制剂、苦参碱、敌敌畏、联苯菊脂、除虫脲。

假眼小绿叶蝉第一峰百叶虫量超过6头或每平方米虫量超过15头;第二峰百叶虫量超过12头或每平方米虫量超过27头施药适期掌握在入峰后(高峰前期),且若虫占总量的80%以上白僵菌制剂、鱼藤酮、吡虫啉、杀螟丹、联苯菊酯、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

茶橙瘿螨每平方厘米叶面积有虫3头~4头,或指数值6~8发生高峰期以前,一般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克螨特、四螨嗪、灭螨灵

茶丽纹象甲成龄投产茶园每平方米虫量在15头以上成虫出土盛末期白僵菌、杀螟丹、联苯菊酯

茶毛虫百丛卵块5个以上3龄前幼虫期杀毛虫病毒制剂、Bt制剂、氯氰菊酯、敌敌畏、除虫脲

黑刺粉虱小叶种2头/叶~3头/叶,大叶种4头/叶~7头/叶卵孵化盛末期辛硫磷、吡虫啉、粉虱真菌

茶蚜有蚜芽梢率4%~5%,芽下二叶有蚜叶上平均虫口20头发生高峰期,一般为5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吡虫啉、辛硫磷

茶小卷叶蛾1、2代,采摘前,每米茶丛幼虫数8头以上;3代、4代每平方米幼虫量15头以上1、2龄幼虫期敌敌畏、Bt制剂

茶细蛾百芽梢有虫7头以上潜叶、卷边期(1龄~3龄幼虫期)苦参碱、敌敌畏

茶刺蛾每平方米幼虫数幼龄茶园10头、成龄茶园15头2、3龄幼虫期参照茶尺蠖

茶芽枯病叶罹病率4%~6%春茶初期,老叶发病率4%-6%时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苯菌灵、甲基托布津

表B.2(续)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

病虫害名称防治指标防治适期推荐使用药剂

茶褐色叶斑病低温高湿性病害,叶罹病率6%气温在15℃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上,叶发病率>6%,11月至翌年3月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

茶赤叶斑病高温干旱性病害,叶罹病率6%5-6月开始发生,7-9月最盛,叶罹病率6%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

茶炭疽病叶罹病率6%梅雨季节和秋雨期发病较重,适宜温度20-30℃,相对湿度>80%,叶发病率>6%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B.4.2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禁止使用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五氯酚钠、杀虫脒、克百威、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氰戊菊酯、来福灵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留农药。见表B.3。

表B.3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

农药品种使用剂量g(ml)/667m2稀释倍数安全间隔期(天)施药方法、每季最多使用次数

80%敌敌畏乳油75~100800~10006喷雾1次

40%乐果乳油50~751000~150010喷雾1次

50%辛硫磷乳油50~751000~15003~5喷雾1次

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12.5~204000~60005喷雾1次

2.5%联苯菊酯乳油12.5~253000~60006喷雾1次

10%氯氰菊酯乳油12.5~204000~60007喷雾1次

2.5%溴氰菊酯乳油12.5~204000~60005喷雾1次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3000~40007~10喷雾1次

90%巴丹可溶性粉剂50~751000~20007喷雾1次

15%速螨酮乳油20~253000~40007喷雾1次

20%四螨嗪悬浮剂50~75100010a喷雾1次

0.36%苦参碱乳油7510007a喷雾

2.5%鱼藤酮乳油150~250300~5007喷雾

20%除虫脲悬浮剂2020007~10喷雾1次

99.1%敌死虫2002007a喷雾1次

Bt制剂(1600国际单位)7510003a喷雾1次

茶尺蠖病毒制剂(0.2亿PIB/MI)5010003a喷雾1次

茶毛虫病毒制剂(0.2亿PIB/MI)5010003a喷雾1次

白僵菌制剂(100亿孢子/g)1005003a喷雾1次

粉虱真菌制剂(10亿孢子/g)10020010a定向喷雾

20%克芜踪水剂20015015a定向喷雾

41%草甘磷水剂150~200150~200采摘时不宜使用喷雾

45%晶体石硫合剂300~500--采摘时不宜使用喷雾

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0.6%)75000800~100010喷雾

表B.3(续)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

农药品种使用剂量g(ml)/667m2稀释倍数安全间隔期(天)施药方法、每季最多使用次数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1001000~150010喷雾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喷雾

a表示暂行执行的标准。

B.4.3严格按照GB4285-1989、GB/T8321.1-7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1.女娲茶属于绿茶,产自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

2,平利女娲茶,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平利县产茶历史悠久,主产区在云雾镣绕的女娲山,茶叶富含硒元素,并保持自然纯真的品质。平利女娲茶外形匀齐,色泽翠绿,汤色清亮,香气高长,滋味醇厚,耐冲泡,叶底匀整嫩绿明亮。内含物丰富,富含硒、锌元素,其中硒含量达到0.52—3.52ppm,女娲茶含硒量是全国比较高的茶叶。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茶叶作为中国传统饮品,越来越受国人重视。

茶叶有止渴.清神.利尿.明目.消炎.促消化等功效。对现代人的重油腻,高脂肪饮食习惯,对习惯夜生活.夜工作的人,有很好保健作用。所以,茶叶的消费也会更普及,市场会更大。

茶叶有很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品种分绿茶.红茶.白茶等多种种类。我们要根据本地的消费习惯,茶树适应的气温来选择种植品种,以及加工工艺种类。

要想种出好的茶叶,得有好的品种,好的土地,好的加工工艺。在选择好种植的品种后,得找一片适应茶树生长的土地,茶树喜酸性.腐质含量高.土层厚的坡地种植。

茶树种植有种子直播和茶苗栽种两种方法,种子直播成活率比苗栽高,种子直播前先下足底肥,第一年不要除草,当年的幼苗需要杂草遮阴,保潮。茶树种植要保持一米左右的行距,便于后期茶叶采摘和追肥。

茶树种植成功,第二年就得做好茶园管理了,追肥.除草.防虫.整枝,茶树第一次整枝在离地面十厘米处剪除,第二次在第一次刀口往上十厘米处剪除,第三次整枝在二次刀口再往上留十厘米,通过三次整枝,茶树基本造型成功了。特别注意的是茶苗特不耐旱,一定要保持土地湿润。

经过两年辛苦劳作,第三年就开始有收益了,根据本地市场需求来制作成品茶,去打开市场找销路,收益稳稳的!

以下是本人的茶园及手工加工茶艺。

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茶叶,有机茶叶

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类似的食品在其他国家被称为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有机食品是外来词,是英文0rganicFood的直译名,是有机农业的产物,也有称生态食品,自然食品。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联盟(IFOAM)的定义,有机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经过授权的有机颁证组织颁发给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区别:①发源地不同。有机食品和有机农业的发源地是欧洲,绿色食品起源于中国,无公害食品主要起源于中国,“无公害”一词从国外引入。②标识不同。有机食品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认证机构其标识不相同。绿色食品标识是唯一的。无公害食品的标识在不同的认证机构有不同的标识。③认证机构不同。绿色食品的认证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全国绿色食品的统一认证和最终认证审批,各省、市、区绿色食品办公室协助认证。有机食品的认证一是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进行综合认证;二是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认证有机茶;三是一些国外有机食品的认证机构在中国开展有机食品的认证。无公害食品的认证机构较多,只有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正式注册标识商标,或颁布的省级法规,其认证才有法律效应。④认证方式不同。有机食品的认证实行检查员制度,绿色食品的认证以检测认证为主,无公害食品的认证以检查认证为主,检测认证为辅。⑤标准不同,分级不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准各不相同,但总的可以分为三个档次,即无公害食品是基本档次,A级绿色食品是第二档次,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最高档次。

绿色食品: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严格控制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使之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有机食品: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如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FOAM)认证的食品。无公害食品:所谓无公害食品,指的是无污染、无毒害、安全优质的食品,在国外称无污染食品或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中国又称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地地环境清洁,按规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质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并通过部门授权审定批准,可以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的食品。区别:无公害食品包括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是个大范围词。绿色食品概念属于中国特色词语,外国没有这个概念,相对来说没有有机食品要求那么高,分一级和二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这个概念是个国际通用概念。

无公害茶园就是不洒农药的茶园就叫做无公害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