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六堡茶制作工艺和流程(农家六堡茶制作工艺)

六堡茶制作工艺和流程(农家六堡茶制作工艺)

用竹子编织而成的竹箩/篓,中间用纱布或者棉布隔开,或将茶叶直接放箩里,外面套棉布袋,这就是六堡茶传统的包装,也是最符合六堡茶储存所需要的透气、防潮条件的包装,一直沿用至今,俗称“大箩茶”。旧时代的大箩装重50kg,篓高57cm,口径53cm,但是目前市场上已经不常见了,现在的“大块头”大概也就5、60斤的样子,在卖散茶的茶叶店经常会看到。还有一些重量小点的包装,1000g、500g都是大箩装的演变。为了美观和印刷方便,不少厂家会在箩外加一个纸盒,印上茶品的各种信息

用藤编织而成的箩筐,也是六堡茶的传统包装的一种,优点是可制作出各种造型且颜色丰富,也更轻便些。目前市场上的小箩包装多采用这种材质。

铁罐/盒是茶叶包装常见的,密封性好,能防尘、防潮,对于六堡茶来说,由于过于密闭不利于茶叶的转化,不适合存放处在转化期的茶叶,所以六堡茶的铁罐包装出品不多,精明的厂家为了迎合需求,在铁罐上留几个小孔,解决了这个密封性问题。

牛皮纸、棉纸的优点是价格便宜、防潮效果好,也能吸异味,十分符合六堡茶储存的要求,常用来包装紧压茶,如砖茶、饼茶

六堡茶的礼盒装各式各样,材质也是多种多样,木质的、纸质的,不仅要体现六堡茶的价值,还要起到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作用,礼盒装的六堡茶茶叶品质大多都是最好的,自然价格也是最高

六堡是地名,今广西梧州六堡镇。明朝时,此地有一堡、二堡,一直到六堡。因六堡所产的茶在该茶产区品质最佳,故以“六堡”作为这个茶产区茶的名字。

六堡茶有着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以散茶为主,按六大茶类的分类方法,归属黑茶类。

六堡茶因其独特的祛湿调肠胃功效而兴盛与传承。

2014年12月30日实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中,关于“六堡茶”是这样定义的: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

古法,简单讲,是指老工艺、老手艺。

古法六堡茶,是指原料及工艺采用自古流传的罨堆或其它非冷水发酵工艺等传统方法加工制作的六堡茶。

所谓罨(罨:粤语读∧p,普通话读yǎn)堆发酵,是指利用揉捻后的茶青自身的汁液进行堆放发酵的工艺。罨堆的次数与每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加工者所需要的口感及汤色;罨堆发酵有时又叫做鲜叶发酵。

所谓非冷水发酵工艺,是指采用蒸、焗等方法发酵的工艺。

因此,可以说:六堡茶的古法工艺与现代工艺主要是就六堡茶的主要发酵工艺而言的,现代工艺六堡茶是指以冷水渥堆发酵或借助现代机械设备发酵的六堡茶。

六堡茶茶饼的茶体比较紧结,开茶的时候需要用到茶针或是茶刀,没有的情况下,可以用螺丝刀或是水果刀都可以。

慢慢的把茶叶拨开,动作一定要轻轻的,在保持茶叶完整条索的前提下,分解得越小越好,注意不要太碎。

把拨散的茶叶摊开置于干净、阴凉处通风数日,具体时间视茶品状况而定。

梧州市市辖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横贯其中,整个区域具有太阳辐射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梧州六堡茶原料茶叶种植区内植被良好,四季常绿,森林覆盖达72%,水资源丰富,土壤多为粘壤或砂壤土,呈微酸性,PH值在4.5-6.5之间,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腐殖质和各种营养丰富,具有良好水、肥条件,十分适宜于茶树生长和生产&34;特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由于梧州江河众多,空气能长期保持较大的湿度,是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这样的条件十分有利于发&34;,有利于茶叶形成红、浓、陈、醇的特点。梧州有如此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土壤特点,造就了梧州独特的微生物多样性以及&34;生产的优势菌种,并使优势微生物种群得以保持和纯化,对&34;生产和储存是非常有利的,从而造就了&34;特有的品质。

六堡茶按六大茶类的标准来划分,六堡茶算作黑茶。

比起湖南茯砖、湖北青砖等种类的黑茶,六堡选料更为精细,做工也更为考究。如果说它是黑茶中的贵族,也不算是过分。因为是后发酵茶,所以六堡口感十分柔滑。不管是女士还是小朋友,都不用担心饮用后会刺激肠胃。相反,由于特殊的工艺,六堡茶还有健脾养胃的功效。而且,这种茶没有提神的作用。即使晚饭之后,都可以放心饮用。

六堡茶分生茶和熟茶,生茶由于没有发酵环节,转化空间相对熟茶要大,保质期可达30年以上,而熟茶经过渥堆发酵工艺,后期的转化空间没有生茶大,但比生茶适合现饮,保质期在20年左右。

六堡茶,属黑茶类。在梧州市行政辖区范围内,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

不需要,但是茶叶容易碎。可以用碎的茶叶装袋泡。掺泡法:顾名思义,掺泡法就是直接将茶碎末与撬下来的块形茶一起冲泡。冲泡时候需要注意,添加适量的碎茶后,出汤速度要相应加快,同时切记将茶碎放在盖碗底部。这样的方法对六堡茶的口感影响不大,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汤色的发挥,使茶汤不够透亮。 

越来越多茶友喜欢喝六堡茶,并将它分享给自己的朋友,而一些初次接触六堡茶的茶友却反馈到:这个茶和自己平时喝过的铁观音、大红袍、肉桂等都不太一样,入口的时候并不惊艳,但是回味起来又很留恋。

其实有不少茶友都对六堡茶感兴趣,但是却找不到品鉴六堡茶的门道,只是感觉喝到的六堡茶好像有些特别。于是,我们将品六堡茶的几个要点整理如下,希望能给想要接触六堡茶的茶友指出一条了解六堡茶的近路。关于六堡茶的冲泡,请看六堡茶微刊的上一条“问答”,在此不再赘述。

※温馨提示:本文中仅以现代工艺六堡茶为例

六堡茶的干茶一般都没有完整的叶片,这是因为六堡茶在精制过程中需要经过切碎、拼配的步骤,拼配能够更好地调节六堡茶的滋味,同时,切成小段也能让六堡茶的内含物质更好的析出。我们分别来看看散茶和紧压茶的干茶。

散茶:条索匀整且干净,没有谷物之类的非茶类物质。以条索紧结、色泽黑褐油润为上,以色泽灰暗、条索松扁、皱褶、轻飘为下。

六堡茶制作工艺和流程,农家六堡茶制作工艺

相关阅读:「视频」六堡茶是紧压茶好还是散茶好?

2.香气:清晰温和,令人愉悦

通常在洗茶一道后,有经验的茶友都喜欢闻一下湿润的叶底。六堡茶叶底的香气不如绿茶那般清新鲜爽,但是也应该是让人愉悦的,清晰而温和,没有焦味、臭青味、霉味、杂味等。如果是新茶,可能还会出现轻微的堆味,但这属于正常现象。

3.汤色:红而不艳,通透明亮

六堡茶的汤色是独特的“中国红”,汤色透亮为上。但是造成六堡茶的汤色浑浊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六堡新茶因为处于转化初期,茶性尚未稳定,因此茶汤可能会出现浑浊的现象。

相关阅读:「讨论」你喝到六堡茶茶汤浑浊,可能与这些原因有关

4.滋味:香型丰富,口感顺滑

六堡茶的香型分类颇为丰富,有陈香、槟榔香、果香、松烟香、木香、铃兰香、菌花香、枣香、药香、参香等。我们取陈香、槟榔香、菌花香这三种常见的香型来讲。

陈香:又叫陈味,是在六堡茶后期转化的过程中,茶叶内含物质发生氧化,产生多种芳香物质所带来的独特香气的统称,闻着自然柔和,有点类似我们走进老房子所闻到的干爽而沉稳的味道,让人愉悦;又像是一种时间沉淀的味道,让人感觉有年代感。陈香的出现,除了需要有足够的陈化时间之外,还需要到位的工艺,以及良好得当的存储环境。

相关阅读:干货:你喝到的是六堡茶的陈香还是霉味?答案在这里!(收藏)

槟榔香:是六堡茶的一大特色香型。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就是以其独特的槟榔香而被评为全国二十四名茶之一。榔香不只是嗅觉意义上的“香”,而是一种综合了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受,也是一种使人愉悦的茶韵。品尝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类似淡雅果香、回味呈现甘味,有时还伴有轻微的木、涩、麻、苦等滋味。

菌花香:有“金花”的六堡茶会有一种微甜的菌花香。在六堡茶的干茶表面,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金黄色或淡黄色的小颗粒,宛如“金花”。它是六堡茶中的有益菌孢子群落。“金花”是六堡茶良好品质的体现之一。

有金花的六堡茶,说明在茶叶的陈化过程当中,形成过有益的菌类,这些菌类所分泌的酶,促使了六堡茶往更好的方向转化,对改善茶叶滋味品质和养生功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关阅读:「解答」茶友们关心的六堡茶“金花”问题

六堡茶的口感与轻发酵茶类有明显的区别。好的六堡茶,入口顺滑,有汤感,而且让人感觉到茶汤在舌面上“缓缓化开”。有的茶友会把这种感觉形容成“米汤”,其实这种口感能细分成:厚度、滑度、甜度、纯度四个“度”。

厚度:指的是滋味丰富,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给人饱满厚实的感受。体现在品茶时,口腔中会留存有略微粘稠的胶质感。

相关阅读:「讨论」茶汤中的“厚薄”与“浓淡”

滑度:指的是一种润、滑的口腔感受,并且与厚度有密切的关系。茶汤越醇厚,相应地品饮时的柔润感也会越明显。

甜度:六堡茶的“甜”不像糖那般浓烈,而通常是入口之后就缓缓化开的清甜。

纯度:纯度是黑茶发酵工艺精湛与否的重要指标。纯度好的六堡茶汤喝起来是非常干净舒服的,而混有杂味、异味的六堡茶就是纯度不好的表现。

除此之外,六堡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度”,就是“耐泡度”。用盖碗冲泡能达到10泡左右,甚至更多。这样,我们能够细细品味每一泡茶汤的些许变化,也不失为一大乐趣。

5.体感:全身舒泰,愉悦畅快

品饮六堡茶,最后还是要“从口感回归体感”。

不同于绿茶的鲜爽、红茶的甜香、乌龙茶的高香,六堡茶富有层次感,喝后会感觉全身舒泰,身心愉悦畅快。于是,越来越多的茶人喜欢喝能使人宁静、安神、温和的六堡茶。

比起那些入口便冲击力十足的茶,六堡茶应该算是“慢热型”的茶了。其貌不扬,其香不烈,其味不浓,但是能在每一泡的变化中让人靠近它、了解它。在这个推崇“快”的时代,六堡茶可能被认为是个异类,但它又是我们所需要的,因为它教会我们静心下来体会,并且在享受平静的过程中,温养着我们的身体。

六堡茶有红、浓、陈、醇的特点;有醇和、内敛、余韵悠长的风格;也有越陈越佳、中庸平和之美。

对不同的茶类,应该有不同的品饮标准,每类茶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茶青等级,绿茶以等级高为优,但是六堡茶却不能以等级论优劣。

相关阅读:「干货」六堡茶:不同等级的品质特点,终于搞懂了!

▲不同级别六堡茶的茶底和茶汤

我们还是希望茶友们“适口为珍”。好茶没有标准,因此还是要寻找适合自己,能给自己带来愉悦感的茶。

更多干货,请在《六堡茶微刊》“往期内容”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