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六大茶山分布地图(勐库茶山分布图)
- 茶文化
- 用户投稿
- 2025-03-26 11:00:34
云南古六大茶山革登镇。这里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人开始种植茶叶,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还可以亲手采茶制茶,体验一把采茶的乐趣。如果你喜欢喝茶,不妨来这里品尝一下这里的特色茶叶。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很多美食,比如这里的牛肉面,味非常不错。如果你想吃正宗的兰州拉面,可以来这里尝尝。如果你想吃地道的西北美食,可以来这里品尝一下。
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荣时期,茶园总面积达6000多亩,茶叶产量达100多吨,可见革登曾经的繁盛,咸丰年间,莽枝茶山的民族械斗波及到了革登茶山,那场战乱使革登茶山人口大减,革登老寨住户大部分迁走。
到了清末民初,革登老寨已无人居住,曾经繁华的革登至此开始逐步衰落,那场战争损毁了革登古茶山大部分茶园,至今革登茶山所剩下来的古茶树所剩无几,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不足五百亩,以目前革登的古树茶产量,名列六大茶山颇有几分壮志暮年、名存实亡之感。
但革登茶依然受到茶友追捧,因为它独特的口感,革登茶最让人难忘的是它的山野气韵,非常强烈而馥郁的山野花韵是革登的独到之处,,其它口感方面,革登茶口感较窄,上颚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攸乐古茶山位于版纳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境内,攸乐是古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腊县境内的茶山,攸乐山也叫基诺山,实际上攸乐是基诺的音译。
攸乐古茶山面积在古六大茶山中算比较广的,种茶历史非常悠久,攸乐古茶山是云南大叶种茶的中心产地,历史地位非常高,位居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种茶相传从孔明开始,孔明在茶山许多地方被尊称为茶祖,攸乐山同样尊奉孔明为茶祖。
历史上,攸乐的茶民间茶农会加工少量竹筒茶,大部分被易武、倚邦地区的外地茶商收走,这几年因为交通逐渐方便,每年都有茶商定点守在攸乐收购原料。
攸乐制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其茶叶香型口感和曼撒、易武比较接近,茶箐色泽较深,香扬水柔,舌面苦涩感稍高,口感聚拢,茶性较烈,茶气强。
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种茶历史非常悠久,明朝末年已有内地商人进入莽枝山贩茶,清康熙初年,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对于这些古茶山来说,悠久的历史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历史的积淀赋予它们更加沉厚的底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莽枝古树茶特点:以特殊香型著称,口感和倚邦、革登的香型口感类似,上颚香甜微蜜感,汤水较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蛮砖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蛮砖的位置比较特殊,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古茶山之间,蛮砖古茶山包括满林和蛮砖等地。
蛮砖古茶山的茶园大部分集中在蛮砖和蛮林,蛮砖五百多亩,蛮林一千多亩,茶树生长的非常好,密度较高,最大的茶树高约3.9米,基径34厘米,树龄在三百年以上。
蛮砖所产古树茶,与曼撒古树茶类似,茶箐色泽较深,品饮时,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滋味醇厚,厚重感明显,香气较沉,不像易武地区香气高扬,蛮砖古树茶有厚重感,香气如有重量,近几年品饮表现依然非常高。
易武是普洱茶史上的一座丰碑。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源头,位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产量最大的茶山,全镇拥有古茶园面积1.4万余亩,主要集中在高山寨、落水洞、麻黑、曼秀、三合社等村寨。
易武乡北与思茅江城接壤,南接瑶区、勐伴,西接勐仑象明,东邻老挝。海拔差异大,气候立体型,不同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使之具有温暖、较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易武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区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
易武茶因香扬水柔闻名,甘醇顺滑带冰糖香,喉韵甘润持久,苦涩度低,属刺激性较低的茶品,尤其经过后期存储后,蜜香高亢婉转,韵味悠远,非常值得收藏。
倚邦属于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最出名的是贡茶,倚邦是有部分小叶种茶,是从四川引种过来的非常独特的小叶种,但大部分还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为主,所以不能从大叶种和小叶种上来判断一款茶是不是倚邦茶。并且小叶种茶生长在同样的环境气候中,口感和倚邦大叶种并无明显区别。
总体来说,倚邦茶的特色是滋味饱满浓厚,香高馥郁,苦涩味较轻,回甘爽口,有甘冽之韵,历来为各地茶商所推崇。
革登是古六大茶山之一,地理环境与气候独特,十分利于高品质茶叶的生长。革登茶山所产的茶叶芽头粗壮,满枝银茸,民间称为革登“大白茶”,是加工贡茶进京入朝的首选原料。革登古树茶到底怎么样?口感如何呢?下面我们来了解看看。
革登,布朗语,意为很高的地方。现位于勐腊县象明乡境内,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革登古树茶生长环境独特,海拔落差极大,最高海拔为1950米,最低海拔565米,也由此造就了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气候大致分为三等:

二、中海拔较温暖型,如曼林、曼松;
三、高海拔偏冷型,安乐、石梁子孔明山、曼拱一带。
革登古茶区山高谷深,江河纵横,降水充沛,山高云深云雾缭绕,阳光充足,平均气温在18.2摄氏度左右,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也因此,使得革登古树茶品质极佳
古树现状:革登茶山土壤为红土,茶树以中小叶型茶树为主。经岁月“洗刷”造到破坏,只有少部分较为完整的古树群落存在密林中,近年清理出来,目前所残留的古树群落也已不多。
茶叶特点:以革登古茶园大小叶种混生茶鲜采制的普洱茶,其口感独特且有着非常强烈的山野花韵气息,苦涩较弱,回甘生津非常好,花香馥郁,汤质顺滑细腻。
革登茶叶属乔木中小叶种,闻干茶,花果香中还带有甜香,非常清新怡人。具有特殊香味,香气从腹腔升起,一喝就能记住那味,茶汤金黄透亮光泽,清澈纯净,水路超细腻,茶香容于茶汤中含在嘴里舍不得咽下去,上喉韵深,上颚香甜微有蜜感。舌尖甜味明显,生津、回甘持久。
综合来看,革登古树茶确实是难得的好茶。由于革登古树茶生长环境好,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制成的成品茶口感滋味独特,所有革登古树茶品质上乘。
由于革登古树茶历史上遭到战火的破坏,所以当下的革登古茶山上残存的老茶树所剩无几,所存茶园片区零散,累积不足五百亩,分布在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地。相对于其他茶山而言,革登古茶山的产量是非常少的,因而革登古树茶显得十分珍贵。
3、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指的是蛮砖、莽枝、革登、倚邦、易武、攸乐,古六大茶山是曾经贡茶主要来源的大产区,而新六大茶山指的是南糯、南峤、勐宋、巴达、布朗、景迈,其中景迈山位于澜沧县外,其他五座茶山处于勐海县,新指茶山命名时间的先后,而不是指茶山中茶树种植年份的长短。
初代的古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
如今的古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易武。
曼撒最初是古六大茶山之一,而后期因为瘟疫、地名更变、战乱等因素,曼撒逐渐没落而名存实亡,距离曼撒20公里外发展为茶叶重镇的易武,迅速取代曼撒成为古六大茶山之一,现在曼撒和易武所产的茶叶统称易武茶,或易武曼撒茶。
初代新六大茶山:佛海、勐宋、南糯、南峤、巴达、(澜沧)景迈。
此处所述的新六大茶山为最初版本,之所以说是最初版本是因为上述版本中的佛海是现今的勐海的旧称,而勐海是**之后,政府于1953年1月对西双版纳傣进行地域调整和改制后才出现,并沿用至今。
因为地名变更、地域划分调整等因素,现在新六大茶山又和最初的新六大茶山不太一致,如今认可度较高的版本为:南糯、南峤、勐宋、巴达、布朗、景迈。
4、古六大茶山普洱茶特点?
云南普洱茶的六大山头为蛮砖、倚邦、莽枝、攸乐、革登、易武,蛮砖特点为香气较沉,香气高扬;倚邦为芽头较小,汤质饱满;莽枝为茶汤层次感强,清香雅香独特;攸乐为香扬水柔,茶气强烈;革登为茶气强烈,回甘生津,汤质顺滑细腻;易武为口感细腻,苦涩轻且香气佳。
古六大茶山(江内古茶山):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漫撒(今易武)、攸乐(今景洪),除攸乐古茶山其他五座均位于今西双版纳勐腊县,就是雨林古茶坊采茶的地方。
6、云南的古六大茶山最早在什么时代就记入了史书?
“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大茶山最早的文献记载是1729年清代雍正七年清朝大学士鄂尔泰等监修的《云南通志》,1756年清代乾隆三十年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南诏备考”记载:“普洱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砖者较胜”。1799年清代嘉庆四年檀萃在出任云南禄劝县知县时写就《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1826年清代道光年间经学大师阮元的儿子阮福在25岁那年写就的《普洱茶记》是现今有关普洱茶和六大茶山流传最广泛中国茶史最著名的文献记录,“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
六大茶山之所以名冠天下只源于清代普洱茶的“天朝瑞贡”的贡茶身份,现如今,以澜沧江为界,江外六大茶山南糯、贺开、勐宋、景迈、布朗、巴达称为“新六大茶山”,江内六大茶山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易武)、攸乐(基诺)被称为“古六大茶山”,岁月流逝,历史上著名的号级茶,如乾利贞宋聘号、黄记同昌号等等,都是以六大茶山的原料制茶,其中曼撒“易武正山”名头最响,但历史上最具政治地位的还是倚邦,一它是从明代隆庆四年直至清代光绪末年的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中心,二是近千亩曼松皇家茶园所在地,作为小叶种普洱茶的倚邦茶具备独特魅力。
时光流转,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无论是新六大茶山还是古六大茶山,都是爱茶人追求完美茶汤的寄托所在,说到底,历史上的古六大茶山终归是石屏人的茶山,历史进程完成的如此完美,只能在“云南十八怪石屏豆腐烤着卖”缅怀”为今世留存下来的六大茶山百年号级茶的石屏人了。
六大茶山一般指云南茶叶或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现在亦有澜沧江内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易武)、攸乐(基诺);江外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的说法。清乾隆进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日革登、三曰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蛮砖、六日慢撒,周八百里。这“周八百里”不仅指茶山的面积,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连成一片的。西面是攸乐茶山,中间是革登、莽枝、倚邦、蛮砖茶山,东面是慢撒茶山。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将其管辖地划为12个版纳时,“六大茶山”为一个版纳——“茶山版纳”。这是为适应茶叶,特别是贡茶的生产而必须的。据《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载,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属易武土司管辖外,其余五山均属倚邦土司管辖。有史籍讲“易武茶山,实际上就是慢撒茶山。清《滇海虞衡志》记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确的。茶山传说古“六大茶山”的命名,传说与诸葛亮有关。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蜀汉丞相诸葛亮走遍了六大茶,留下很多遗器作纪念,六大茶山因此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俯志古迹》中。有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悠乐,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蹬,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其山名慢枝、革蹬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壮观,是诸葛亮寄箭处(民间传说射箭处是普洱俯城东南无影树山),上有祭风台旧址。来源:百度文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