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茶叶节几月几号(信阳采茶叶一般是几月份)
- 茶文化
- 用户投稿
- 2025-08-25 10:57:33
信阳第茶叶节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茶文化交流活动在这里举行。来自河南各地的茶商、茶艺师、茶叶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品鉴信阳毛尖。这是信阳毛尖尖首次走出国门,参加世界茶叶博览会。活动现场,信阳毛尖、河南白茶、南湾湖大闸蟹等特色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驻足观看。他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了解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信阳人民的热情好客。
一:信阳第一届茶叶节是哪一年
我们这边都是文化节搞好以后电视台COPY给我们一个片子,策划公司也COPY一个片子的。一般都是4.28--5.3左右,每年的时间都有变动了!希望能对你有用
信阳茶叶节是每年的4月28号开始,信阳茶文化节,凭借“信阳毛尖”绿茶的品牌优势,在每年4月28日至30日会举办大型的茶文化活动。信阳是中国名茶之乡,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叶已成为信阳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是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信阳以“茶文化节”为平台,展示信阳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提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来信阳游玩或者投资。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边,气候宜人,山水秀丽,故而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称。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信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河南省茶叶协会、河南省茶叶商会支持协办,杭州新宇展览策划有限公司、信阳国际茶文化节组委会茶事活动处承办的“第24届信阳国际茶文化节/2016信阳国际茶业博览会”将于4月28日至5月2日在信阳百花会展中心隆重举办。信阳位于河南省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信阳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创办于1992年,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二十三届的《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始终坚持以“发展、合作、健康、和谐”的办展理念,以“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促进茶流通”为出发点,以服务全国茶企、茶商、茶界为切入点,致力于把茶文化节打造成中原经济区标志性节会,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节会品牌。信阳国际茶文化节是“茶与文化、茶与食品、茶与器具、茶与工艺、茶与包装、茶与机械”有益结合的国际性交流与合作的盛会。上届茶博会有460家境内外企业参展参会,展览面积达2万平米,各参展单位以企业形象宣传、新品发布、现场销售和贸易洽谈为重点,共实现现货销售1800万元,签订合同金额7.9亿元,参观观众5.5万人次。本届茶文化节期间,组委会将举办名优茶博览会、茶商大会、全国名茶专业委员会会议、知名茶企新品推介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境内外客商开拓中原市场,提供更广阔的合作交流平台,诚邀海内外客商前来参展参观,对接洽谈。黄执优在山上调研,馒头就是一天的干粮
黄执优整理相册,柜子上还放着十大名茶标本
“信阳种茶,始于东周,盛于唐宋。信阳气候比较温和,土质肥沃,雨量充沛,环境得天独厚,适宜种茶,且茶叶品质优良,久有声誉,唐代就是朝廷贡品。”
“1915年,为庆祝中美洲巴拿马运河通航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信阳县车云山(当时称宏济茶社)出产的信阳毛尖茶,获得了金质奖章和奖状。从此掀开了信阳毛尖茶发展史辉煌的一页。”
“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民穷国弱,茶叶生产还是在走下坡路。至解放前夕,信阳县所剩零星茶园只有2500来亩,茶叶产量仅1万余公斤。”
“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茶叶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非凡的信阳毛尖这朵奇葩,又在重新绽开,妖娆怒放。”——黄执优《辉煌信阳毛尖》
黄执优的女儿用“过着朴素优雅的生活”形容她的父亲,极为恰当。60年来对信阳毛尖的情有独钟,让黄执优这位元老级茶叶专家,从竹杖芒鞋走遍茶山,到携信阳毛尖力压西湖龙井摘得“国家质量金奖”,再到素衣简食与茶相伴,心中自有一份从容。
信阳市平桥区一个老家属院尽头,有一栋四层家属楼,黄执优就住在第四层。站在楼下往上看,阳台上摆满了绿色植物、小盆花卉。进到屋里,看到旧家具摆放得整齐有序,桌上放着果盘、茶叶盒。
黄执优今年86岁,听力下降,但是思维非常清晰。他是广西人,25岁那年从中南茶叶专科学校毕业后,随妻子来到信阳县茶场工作。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国茶叶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河南只有信阳地区产茶。当时大片茶山荒废,生产技术落后,管理粗放,产量极低。上山调研是改造茶山的第一步。
那时候没有车,黄执优和妻子虎兰生结婚的第五天,就把一床被子拆成两床薄被子,各自带着背包、雨伞、草鞋、竹棍,分头进董家河、浉河港等茶山,一走就是两三个月,吃住在茶农家。
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质量,帮助茶农提高生产效率,黄执优研制简易测定坡地水平线直角规,大面积推广水平梯地,合理密植茶园,解决了跑水、跑肥、跑土问题;研制水力揉茶机、炒茶机、煤火烘茶灶,使制茶功效提高了7~10倍,茶叶质量提高2个等级。
1956年,虎兰生有了第一个孩子,黄执优忙于调研,虎兰生也心系毛尖,干脆带着孩子上了山。两人探讨最多的就是茶叶。“我带着孩子走动不太方便,他是什么都不管,一会在这个山头,一会就到那个山头了,根本找不到人。”虎兰生笑着说。
有一次,黄执优看茶山忘记了时间,在大山里迷路,走了一夜,直到凌晨听到微弱狗叫鸡鸣,才循声找到农家。
雨雪酷暑,都不能阻止他们的脚步。茶农们和黄执优混熟了,常打趣他穿着草鞋、拄着雨伞、背着棉被上山调研的样子:“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像个烧炭的,实际是农业技术推广站的!”
经过反复研究,1967年,黄执优和同事成功将茶树引种到淮北,开了信阳茶树北上过淮河的先例;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他开始试验推广矮密速成高产园,产量、质量提高5倍;研制出信阳毛尖炒茶机,功效提高12倍。

与西湖龙井两次较量终摘桂冠
信阳毛尖的质量、产量上去了,下一步就是扩大影响,让信阳茶走出去。1985年6月,全国第一次举行茶叶国家质量奖评选,这是中国产品质量的最高奖项。同年6月4日,评审工作在江西茶叶良种繁殖场进行。全国各地推荐12名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评委,河南省推荐了黄执优。
评选结果公布,成绩最好的是西湖龙井和信阳毛尖,毛尖比龙井仅少了0.46分。
回到信阳,黄执优越想越不死心:金奖只有一个,银奖却有10个,信阳毛尖虽然排在银奖第一位,但还是银奖,0.46分“挖出”了一条鸿沟。
当时定的是五年后复评,黄执优决心到时再与龙井一决高下。他组织技术人员狠抓茶园基本建设,从栽培方面找原因,帮助茶农进一步提高采制工艺。
1990年6月,国优名茶评审会在广州举行。6月的广州很热,似乎可以想象,五年磨一剑的黄执优,衣衫是怎样被汗水一点点浸湿的,但是最终结果令人振奋:当时,“龙潭”牌特级信阳毛尖,获得102.46分,超过第二名西湖龙井2.01分之多。最后达成共识的评语是:“条索细秀满毫,色泽隐翠光润,香气高爽,滋味醇爽,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净”。
这是信阳毛尖第一次得国家金奖。金奖领回来后,信阳全城扎彩车、放鞭炮,十分热闹。黄执优说,这绝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但是自己参与了,提的意见起了作用,得到大家和国家的认可,是这辈子最大的收获。
为了宣扬信阳毛尖声誉和扩大销路,黄执优多次建议每年举办一次茶叶节,得到了领导的
回想起1992年5月15日第一次茶叶节开幕,黄执优用“历历在目”表述:“当时是在信阳市文化中心召开的。信阳各县组成代表团并有一部彩车和文艺表演队参与,同时邀请了中央、省和有关部门领导及国际友人和国内演艺界明星参加。时任中共信阳地委书记董雷、地区行署专员景献琢亲自主持茶叶节开幕式。”
当天早晨,气球纷纷升空,信鸽竞飞蓝天。开幕式后,文艺表演开始,乐队先行,10多辆彩车徐徐行进,文艺队伍沿街表演,男女老少争先恐后奔向大街,观看表演。黄执优站在市文化中心大楼二楼主席台上,心潮澎湃。
从此,每年的茶叶节如期举办,成为信阳市的一大名片。
1992年,黄执优退休回到家中,仍然保持着研究信阳毛尖、整理相关材料的习惯。虎兰生告诉
“幽兰斋”,是黄执优给这套并不宽敞的房子起的名字。如今有时间享受生活的乐趣,他仍保持着原先的习惯。喝茶从不认为小芽茶好;读书写诗是第二爱好;爱花,虽然地方小不能多养,在身体稍好时,把花草搬来搬去就觉得很快乐;家庭摆设朴素但雅兴不减,屋里摆着一些他自己制作的工艺品。
随着年岁增长,肺功能、哮喘等疾病困扰着黄执优。黄执优的女儿告诉
2014年整个冬天,黄执优都是在医院度过的,虎兰生陪着他。直到2015年3月天气暖和,他们才回到住处。
这些都没有影响到夫妻俩对信阳毛尖的
说起信阳毛尖茶产业,黄执优反复强调,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制作时没有严格执行信阳毛尖的传统工艺。“信阳毛尖的制作工艺,是茶农和科研人员在长期实践中摸索的成熟工艺。”黄执优说,“整个程序是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拣剔、再复烘、包装。尤其是熟锅中抓条、甩条,再加上三次烘干,就使茶叶固有的香气、滋味充分发挥出来,农谚‘要想茶叶香,必须三道火’说的就是这。”
“现在制茶喝茶的观念出现了偏差,认为茶叶尖是最好的,为了保持绿色杀青不透,这些都是不科学的。茶叶尖没有经过充分的光合作用,其中成分和矿物质没有达到标准,对身体无益,口感也不好。”黄执优说,质量才是生命,制茶的传统工艺千万不能丢。
这几年茶叶上市时,黄执优和妻子到一些大的茶叶门店去看,发现都是包装好的茶叶,不散卖,价格较高。“毛尖是信阳人民的,要有各种各样的等级,不能只做一芽一叶给有钱人喝。既要做老百姓喝得起的信阳毛尖,还要做正宗的信阳毛尖,几个大的茶企要担负起责任。”
对于机械采茶制茶,黄执优持肯定态度,但强调一定要按照信阳毛尖的标准进行。“没有特色的茶就不叫名茶,而是大陆茶!我们信阳毛尖不能失去本身的特色。”
2015年的信阳茶文化节,恰逢巴拿马获奖一百年,这个时候,黄执优内心是喜悦的,也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