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玻璃茶具泡茶的优缺点(玻璃茶具大全)

玻璃茶具泡茶的优缺点(玻璃茶具大全)

玻璃泡茶茶具,可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玻璃泡茶茶具有透明的特点,不仅看起来赏心悦目,而且泡茶的时候也不会影响茶汤的口感。但是玻璃泡茶茶具也也有缺点,那就是容易碎,所以一定要注意保养。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玻璃泡茶茶具的保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玻璃泡茶茶具保养方清洗玻璃泡茶茶具时,可用软布蘸少许酒精擦拭,然后用干净的抹布擦干净即可。

一:玻璃泡茶茶具哪个牌子好

最基础的元素,离不开盖碗、茶壶、公道杯、茶杯。

将完整一套摆在台面,按自己使用最顺手的状态去摆位。

落座在主泡位后,将茶盘先移近,靠近自己。

茶盘当中,盖碗与公道杯一左一右摆放。

为避免使用过程中,它们因为挨得太近导致器物碰撞,发出乒乒乓乓声响,还得稍微保持距离。

右手边,放些茶夹、克秤、茶刀等茶桌小工具。

还可根据审美喜好,摆上绿植装点。

简单布置,就能得出一方泡茶的小天地。

爱喝茶的人,多少会偏好买茶具。

最近有茶友提了:“你平时应该也收了不少茶具,怎么日常出镜最高的,只是简单的白瓷盖碗?”

这说来话长,弱水三千当中,只取中一瓢的真正原因,是因为白瓷盖碗更百搭实用。

随便摆上一台茶具擂台赛,找出白瓷壶、玻璃盖碗、飘逸杯、保温杯、玻璃杯等。

形形色色的茶具花样虽多,但它们未必能比得过盖碗!

出门在外,上班期间,许多人会有用玻璃杯泡茶的习惯。

将杯子洗干净后,投入一撮适量干茶。

加入热水,静置片刻,不一会儿就能喝到舒心热茶。

但可惜,玻璃杯泡茶方便有余,但精致度不足。

玻璃杯不能做到像盖碗那样,逐次出汤,逐道品尝。

对茶味丰富、汤感醇厚、经久耐泡、风味细腻的好茶而言。

随便用玻璃杯囫囵喝个大概滋味,未免太可惜。

相比下,盖碗冲泡更能让你完整认识一泡好茶的风味层次!

论本质,它有些接近盖碗与茶壶的综合体。

和茶壶相比,快客杯不设壶把,不设壶嘴,通过鹰嘴出水口倒出茶汤。

和盖碗相比,快客杯的杯身两侧又专门加了防烫手的抓握处。

因快客杯的使用难度低,也有人将其评价成“适合新手入门第一套茶具。”

但之前做过专门测评,发现快客杯的局限性不小。

和盖碗比,它的出汤开口没法自由调整。

茶水通过鹰嘴出水口,依然是柱状式出汤。

而盖碗泡茶,茶水能顺着合盖缝隙,飞泻而出,呈现瀑布状快出水。

论茶水倒出速度,快客杯不如盖碗。

再说,只要选对碗沿略宽,大小适中的盖碗,快客杯所谓的防烫手属性,也不值一提。

图中这类细高型、颜色偏深的快客杯。

不便于闻盖香,底部茶水难沥干,不便于观察叶底。

综上来看,泡茶时,还是白瓷盖碗更实用。

这个提梁壶是朋友送来的,图案很精致,有着“柿柿如意”的寓意。

但实际用起来,却有不少问题。

金属提梁虽说能让整体造型更古朴别致,但纤细铁质提梁穿孔而过,稳定性不高。

壶嘴是半开放式的,下方还有过滤孔,能防止泡开的茶叶将壶嘴堵塞,但出水并不顺畅。

当你往壶内加入七、八分满热水后,合上盖,提壶出汤。

个别茶水会从壶盖与壶口的连接处流出,并不是规规矩矩的顺着壶嘴出汤。

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底部茶水难沥干。

用这样的精致提梁壶,可以泡上不怕闷苦的玫瑰花茶、罗汉果茶等。

但提到泡白茶、泡岩茶等,不推荐使用。

四、小龙胆瓷壶VS白瓷盖碗。

龙胆壶的造型很奇特,去掉壶嘴和把手,看着就像圆润的恐龙蛋。

但泡茶时,却有不少地方值得注意。

先看壶嘴,它的壶嘴要比前面的提梁壶、快客杯狭窄细长多了。

壶嘴窄,水流慢,茶汤不能及时倒出。

同时,窄道内壁也容易积累茶渍茶垢,留下卫生死角。

它的壶口太窄,不具包容性。

遇到梗叶蓬松的寿眉散茶,条索相对粗犷的老丛红茶、老丛水仙时,还会遇到“放不下”的困扰。

再说,这么窄的壶口,往里注水时仅限定点注水。

用惯了敞口的白瓷盖碗后,再遇到这样的“小龙胆”。

着实觉得不习惯、不好用、不方便。

飘逸杯算是新兴茶具的代表。

它和盖碗一样,也属于分离式茶具。

有杯、有泡茶内胆、也有盖子。

玻璃茶具泡茶的优缺点,玻璃茶具大全

往内胆加入茶叶后,注入热水,浸泡片刻,摁下盖子上方凸起的开关。

茶水就能从内胆正式“开闸”,自动过滤,汇入杯中。

论操作方便程度,飘逸杯的确很省心。

另一方面,飘逸杯的局限性也很多。

塑料材质制成的飘逸杯,档次不高,容易老化。

内胆底部的滤网没有办法拆卸更换,清洗过程很费劲,用上一段时间后会显得脏兮兮的。

飘逸杯的内胆实际泡茶空间有限,要是投茶过多,非常容易将茶味泡浓泡苦。

办公场合若是泡茶条件有限,不方便用盖碗泡茶时,个人更建议用玻璃杯。

另外找一个带有过滤功能的公道杯,比如小宋壶等,泡出一大杯热茶后,再分入小茶杯内,同样能有仪式感的喝茶!

玻璃杯、玻璃壶等茶具,在圈子里很常见。

唯独在盖碗方面,玻璃材质制成的盖碗,略显冷门。

因为玻璃本身的导热性很快。

经实测,用玻璃盖碗泡茶时,往里注入沸水后,立刻合盖倒出茶汤。

当你按照往常的盖碗泡茶习惯,用三指握碗法握向两侧碗沿时,已经感觉到明显热量。

若动作稍一迟疑,热量彻底蔓延到碗沿上。

整个玻璃盖碗会变成一座火焰山,任凭怎么拿,都很烫手。

再说,玻璃本身比较光滑,合盖后稳定性不高。

上一回尝试用玻璃盖碗泡茶时,就发现了这一点。

合盖之后,玻璃盖碗的合盖开口容易打滑。

倒出茶汤时,出汤口猛然间变大。

遇到这样的突发状况,非常难驾驭。

且不说,茶叶会顺着水流倒出,单是烫手风险也增加了不少。

所以,玻璃盖碗美则美矣,但盖碗还是选白瓷的更好用。

秋冬季出门时,不少茶客偏好用保温杯泡茶。

但和其它茶具相比,保温杯的泡茶短板很明显。

直筒型的保温杯,内壁难清洗;

长时间高温闷泡,容易将茶味闷浓泡苦;

个别保温杯,凑近去闻会有难闻的金属味,会干扰茶味……

泡茶时,若是是其它选择,用盖碗、茶壶、玻璃杯远比保温杯好用。

但出门在外时,若想喝到热茶,其实不必局限在保温杯泡茶这一点。

选对食品级不锈钢保温杯后,临出门前,连续用盖碗冲泡。

将热茶灌入杯中,拧上盖保温。

既能顺利喝到热茶,又能避免茶味被泡浓,一举两得!

这些年,一直在用图中的白瓷盖碗。

它是扁的,阔口的,看起来敦厚,包容性强。

因口宽肚大,不论散茶饼茶,都能装得下。

投茶进入后,像白牡丹、寿眉、肉桂、水仙等,还能轻松做到转身。

这种口大的器型,出水很利落。

合盖出汤时,茶水能以优美的弧线,落入公道杯内。

大小适中,高度适中,碗沿适中的设计,还能让它在泡茶时不会烫手。

用大拇指和中指抓握在两侧碗沿,轻松两步,就能稳稳抓起。

纯净的素白是极佳背景色,便于观看叶底。

比起那些富丽堂皇的茶具,这个素颜的盖碗,反而能百看不厌、百搭使用!

这些年,不论走到何处,茶桌上总会摆上这样的盖碗。

就像一位自己熟稔多年的老友,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而茶具嘛,还是选熟悉的、趁手的为好!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二:玻璃泡茶茶具有毒吗

非常健康,嘉禾国际餐厨具工厂店卖的玻璃茶具是高硼硅玻璃做的,不易发生炸裂,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保证你喝到的是原汁原味的茶。

首先对于玻璃茶具来说,它是健康无毒的,而且原材料里面也没有添加任何的化学成分。在使用过程当中,对于我们的茶汤体现是没有很大的影响的,它可以将茶汤更好的体现给我们,不会吸收茶汤的味道,而且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不会释放出一些有毒的物质,这样的话也不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玻璃茶具来说,它还是在使用过程当中非常健康的。现在很多的人也会使用到玻璃茶具,就是他们知道玻璃茶具健康,而对于其他材质来说,不可以保证在原材料里面添加其他的化学原料,所以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可能没有任何的保障,因此需要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注意这些问题。

三:泡茶叶的玻璃茶具

将沸水冲入壶中,温热壶的同时清洗茶壶,同时清洗壶盖和内胆。

用壶中的水温烫品茗杯,在用茶夹夹住品茗杯温烫完毕之后,将温烫品茗杯的水倒入废水孟中。

由茶罐直接将茶倒入茶荷,由主人奉至客人面前,以供其观看茶叶形状,闻取茶香。

将茶荷中的茶叶投入壶的内胆中,茶量依据客人的人数而定。

提壶高冲入壶中,激发茶性,使干茶充分吸收水分,茶的色,香,味都会挥发出来,可以用手轻轻摇动内胆几次,让茶叶充分冲泡,茶汤均匀地出来。

将玻璃壶的内胆取出来,放在一旁的茶盘中,摆好品茗杯,将壶中的茶汤分别倒入品茗杯中,不宜太满,倒至杯子的七分满为宜。

先闻茶香,然后小口品饮,停留口中片刻,细饮慢品,充分体会茶的真味。

完成上述步骤之后,最后还需要将内胆中的茶叶倒掉,再用开水把壶及品茗杯洗干净,放回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