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程度划分(好熟茶的特点)
- 普洱茶
- 用户投稿
- 2025-05-31 10:00:06
五年前就认识的京城茶友“赵猴魁”来茶馆找我喝普洱茶。朋友们都知道,老赵最爱徽茶太平猴魁,每年托朋友从猴坑订制几斤,有一次还差点掏钱把那几个山头给承包下来。他跟我说过就好这一口,我当时听了就觉得暗暗吃惊:他能从众多优质绿茶中识得猴韵实在不简单。近来可能是觉得身体发胖有必要控制一下就也喝起了普洱茶。
在陪他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地往上喝的时候,一团萦绕于心头有一段时间的迷雾也在逐渐消散。众所周知,我把熟茶在时间上划分为第一阶段(3年左右)、第二阶段(8-10年)、第三阶段(15-20年)、第四阶段(20年以上)。在黄普茶校的讲习与教学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有这么一个问题:第一、二阶段的茶很好讲,把这两个阶段茶的品质特征交待清楚,再把标杆茶让大家一喝,然后分别勐海、昆明、下关各系,将与之同时期的茶分系一一对冲,问题就说清楚了。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变化特别大,过渡并不平滑,有着较大的跳跃,初入门的茶友往往会觉得不适应。而到了第四阶段,则因为风格非常鲜明,大家反而又多能接受了。

第四阶段熟茶(比如典型的73厚砖)因为存放到位、退仓到位和醒茶到位的原因而容易让有品饮经验的茶客接受,而第三阶段熟茶可能是因为退仓与醒茶尚不如第四阶段熟茶充分的原因,在口感上确实让人感觉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的。昆明今雨轩董碧莲老师送我的几个90年代香港传统仓储的销法沱,则是第三阶段熟茶中让我十分惊喜的茶品之一,而这样的三阶段茶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南方可能会相对多些?
由此,我还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曾经有人问起,熟茶到底放南方好还是北方好。我想,如果近年内就要喝的话,那么放在北方比较干燥环境中应该没问题甚至会更好些;如果打算放出药香陈韵化感来,我估计还是要传统仓储十多年以后才有实现的可能。北方干燥环境有没有可能让一片熟茶存放出药香陈韵来?我看难。
在陪老赵喝茶的过程中,我建议他多喝第一、二阶段的熟茶,以后视情再去碰第三、四阶段的熟茶。毕竟,在减肥和降血脂的作用强弱方面,熟茶各阶段之间并无特别明显的差别。
老赵走后,经理在填写客户购茶记录时问我:他叫什么名字?是啊,他叫什么我都忘了,呵呵,就叫“赵猴魁”吧。文/黄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