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茶 > 用盖碗泡普洱茶的茶水比例(可以直接用盖碗喝茶吗)

用盖碗泡普洱茶的茶水比例(可以直接用盖碗喝茶吗)

1.泡茶盖碗怎么样不容易烫到手

盖碗的盖一般可直接平放在盖置之上,盖置是在紫砂壶或者盖碗注水时,用来安放壶盖,碗盖的小器物,盖置在席上只是小配角,不过却从细微处印衬出席主的用心,因此盖碗出汤或暂时不使用时,即可放置在盖置之上。

茶壶盖子,盖碗盖子在注水或者投茶叶的时候是要取下来的,直接放在席面上或者反口朝上都不太卫生,还有壶盖从桌面滚落的隐患。

2.盖碗泡茶如何不烫手?教你几个小技巧

①茶盏小于茶碗,且上大下小,注水方便,易于让茶叶沉淀于底,添水时茶叶翻滚,易于泡出茶汁;

②上有隆起的茶盖,而盖沿小于盅口,不易滑跌,便于凝聚茶香,还可用来遮挡茶沫,饮茶时不使茶沫沾唇;

③有了茶托不会烫手,也可防止从茶盅溢出的水打湿衣服,因而在客来敬茶的礼仪上,以盖碗茶敬客更具敬意;

味觉,向来是茶的根本所在。

一杯好茶,混合着鲜醇、清甜、鲜香、微苦而回甘等风味,纷至沓来。

老苏在《赤壁赋》里感慨,清风明月,不请自来。

山上清风,天边明月的美景。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怎么也看不腻。

清秋时节的天气,文人们写: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泡一杯茶喝,茶桌之上,茶与器的搭配亦如同清风与明月那般。

要相配合宜,才能成为奇妙的组合。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泡好一款茶,不论是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都很在意茶具的选择。

那在泡茶的过程,白瓷盖碗,紫砂壶,瓷壶、玻璃杯,这些茶具又该怎么选呢?

论泡茶的实用性,盖碗是最好的选择。

“泡好茶,要用盖碗”,这背后有两位现代文学大师做代言。

梁实秋先生在《喝茶》一文中写,“盖碗究竟是最好用的茶具。”

而鲁迅也写过,“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味而清甘,微香而小苦。”

可见,盖碗泡茶的魅力非凡。

本身白瓷这一材质,质地紧密,细腻光洁,能客观的反映出好茶本身的香气滋味。

再加上,盖碗的器型本身,也很有特点。

市面上常见的盖碗,由盖、碗、托组成,称为三才碗。

泡茶时,盖子的开口幅度可以自由调整,便于快速彻底的倒出茶汤。

不易出现出汤慢,底部茶汤难以沥干的情况。

并且在出汤后,还能揭盖闻香,感受盖子上的茶香变化。

再说了,盖碗泡茶的适用范围广。

白茶、红茶、普洱、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以及茉莉花茶和绿茶等,都适宜用盖碗冲泡。

用盖碗泡茶时,先“温杯”,将茶具烫洗一遍,然后投茶正式注水冲泡。

在注水100-110毫升时,泡白茶建议投茶5克,红茶5克,武夷岩茶8克,生普8克。

注入沸水后,建议迅速合盖倒出茶汤。

内在茶味物质丰沛的好茶,不必闷。

短短数秒时间倒出汤水,泡出来的茶味更浓淡适中。

要是按闷泡的做法,闷出来的茶汤反倒不鲜,不爽,没那么清润美妙了。

来看,盖碗泡茶的优势多多:

性价比高,市面上大部分的白瓷盖碗的价格并不高;

不容易残留茶垢好,好清洗;

每次冲泡后,能完整体现不同冲泡次数下好茶的风味层次;

从泡茶的实用性看,使用白瓷盖碗泡茶,本身无可挑剔。

如果非要找出缺点和不足的话,在于使用盖碗泡茶对新人而言有一定的门槛,容易烫到手。

个别器型不当,使用起来不趁手的盖碗,对初学者并不友好。

要想熟练的使用盖碗泡茶,少不了多练习,熟能自生巧!

论茶圈内最有争议性的茶具,非紫砂壶莫属。

紫砂壶的本质上,是一种由特殊泥料制成的茶壶。

用盖碗泡普洱茶的茶水比例,可以直接用盖碗喝茶吗

论壶型,有方形、圆形、扁形等。

市面上常见的西施壶、潘壶、石瓢壶、仿古壶等,琳琅满目。

按工艺品的属性看,一把泥料好,做工出色的紫砂壶,美观欣赏价值高。

但回到泡茶这件事上,紫砂壶常常被人争议的一点,它的泥料会“吸附茶香”。

紫砂的材质,远不如陶瓷细腻,内部藏着像是海绵般的细密气孔。

注入沸水冲泡后,气孔舒展,会将一泡好茶的馥郁茶香吸附和掠夺不少。

用紫砂壶泡茶,相当于好茶的绝佳香气滋味要预先被紫砂壶“喝”过一遍,才能呈现。

最终泡出来的茶汤,达不到原汁原味的效果。

正因为紫砂气孔的透气吸收性,一把长年累月泡茶的壶,即便是在注入清水的空壶状态,也能达到茶香四溢的状态。

从紫砂壶“吸香”的特点看,它不适合冲泡大部分茶香馥郁的优质茶叶。

紫砂壶泡茶的适用范围,建议是冲泡不注重香气的茶。

或者是对个别喜欢玩壶的茶友而言,在喜欢感受紫砂壶泡茶意境,愿意牺牲好茶部分风味的情况下,适用紫砂壶冲泡。

尤其是对刚入门的新手而言,更不需要为了跟风而用紫砂壶泡茶。

毕竟买到一把好一些的紫砂壶,成本很高,容易踩坑。

对真心爱茶,想要学茶的朋友而言,更建议多花心思在买好茶、选好茶上。

至于泡茶的工具,不能夺了好茶的风头。

前辈们说的好,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才是好猫。

而在泡茶上,能将一款茶泡出最好的风味,才是适合的茶具。

一把名贵的紫砂壶,它适合作为工艺欣赏品,而非是泡茶。

盖碗,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相传,盖碗茶的发源地就在成都。唐代德宗建中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因为茶杯没有衬底,饮用时很容易烫到手指,就想到了用木盘子来承托茶底的办法。

再后来盖碗茶从高雅的茶室,贵族们的厅堂里走向了平民百姓家,因其宜于保温,在各地都流行起来了。如今如果你去到成都,盖碗茶已经深深的根植于四川人民的生活之中了。遍及成都的大小茶馆里,人们喝着盖碗茶。

这里讲的盖碗茶,是有别于拿盖碗作为主泡器具的饮茶方式。蜀地的盖碗茶,其盖碗通常比作为主泡器具的盖碗要大,茶直接置于其中,并直接饮用,不出汤也不存在分茶这一步。而是一人一盖碗的饮法。

净具——置茶——沏茶——闻香——品茗,这几个步骤便是冲泡盖碗茶简单的几步。

净具:净具时需要用温水将茶碗、碗盖、碗托清洗干净。

置茶:在蜀地盖碗茶通常用来冲泡花茶,绿茶等,一般为3-5g的干茶量。

沏茶:用初沸之水冲茶至茶碗口沿时,盖好碗盖,以待品饮。

闻香:待水充分的浸润茶叶,茶汤正好时,用右手提起茶托,左手掀盖,进行闻香。

品茗:品饮盖碗茶时,许多人会在拿盖碗时出现错误,最常犯的错误是只拿碗与碗盖,而将碗托留在桌上。正确的做法时用左手握住碗托,右手提碗盖,可轻刮浮沫,然后品饮。

品饮时拿起碗托,不易烫手,有很好的隔热作用。

喝盖碗茶,在姿势,盖碗的拿放以及盖碗的摆放形态上都颇为讲究。错误的做法可能闹出大笑话。

姿势:左手拿起碗托,右手拇指中指提碗盖并将盖轻轻翻开一道缝儿,举到嘴边小啜,此处碗托与碗盖都不能单独留在桌上。寓意天地人不可分也。

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

摆放:茶盖在茶碗的侧面上下放置,表示需要加水。

茶盖正扣在茶碗上,茶船摆放在座椅上,则表示暂时离开一会儿。

茶盖朝上放进茶碗,则表示已经喝完茶准备走了,提醒店家把茶碗收走。

盖碗茶的冲泡与品饮,是中华文化的缩影,这其中又有许多值得茶友们探寻的路径,这简单的器具,也带给爱茶之人更多探索和发现的机会,从而能在一杯茶中品出无限韵味。

应该写作茶瓯,它的意思是茶杯、茶碗,茶瓯是最典型的唐代茶具之一,茶瓯又分为两类,一类以玉璧底碗为代表,属于陆羽提倡的“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而已”的器型;另一种常见的茶碗是花口,通常五瓣花形。

茶瓯是最典型的唐代茶具之一,越窑青瓷中的代表性器型。茶瓯又分为两类,一类以玉璧底碗为代表,属于陆羽提倡的“口齿不巻,底卷而浅,受半升(约300毫升)已下”的器型,所谓“口唇不卷”,是说碗的口唇薄平而外侈。“底卷而浅”。是指底壁宽厚的浅圈足,这样的茶碗,不仅饮用适口,而且易于把握,平稳而不烫手。

另一种常见的茶碗是花口,通常五瓣花形,腹部压印成五棱,圈足稍外撇,这种器型出现要略晚于玉璧底型,一般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

6.盖碗泡茶太烫手?一定是你手上功夫不够好

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盖碗使用方便,用途广泛,那么如何保养与正确使用呢?

茶具是一种极其风雅的器具,所以,饮茶中的茶具是高雅的器物。一般来讲,盖碗更需要物尽其用,所以我们一般不要是把它只作为收藏,而是应该把它利用起来。那饮茶,离不开茶具,而泡茶的工具有很多种,比如:茶杯、茶碗、茶盘等等。所以,一套精致的茶具,应该再配上很好的茶叶,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当然,平常应该注意保养茶具,使用后,应该立即用清水冲干净,而且要拒绝用手或布之外的一些尖锐东西,来清理内部。

在不用茶具的时候,应该注意把它们放到一些干燥的地方。在使用后,我们应该彻底的将盖碗内外清洗干净。

2、泡茶次数越多,就会透到盖碗表发出润泽如玉的光芒

如果是陶瓷盖碗的话,冲泡的次数多了之后,它的本身就会吸收一部分茶水,这样可以逐渐的,起到养杯的作用,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色泽非常饱满的效果。

使用当中一定要杜绝沾到油污,尤其是陶瓷、紫砂之类的茶壶,因为它吸收很快,清洗时会造成困扰,所以沾到油之后需要马上清理。

如果是玻璃盖碗的话,完全没有问题的,拿洗洁精就可以清洗干净,因为玻璃本身是光滑的材质。

木提梁好的。因为壶是一种烧开水的容器,也可以用于冲茶,人们喜欢用,壶有多种材料,有铜的,银的,也有铁的,壶有提手梁,金属提手梁容易传热烫手,木梁就不烫手,所以银壶木提梁是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