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起源和发展(安化黑茶历史文化讲解)
- 茶叶常识
- 用户投稿
- 2025-07-24 10:43:50
“花卷茶”(安化梁倩茶)是一种非常传统和独特的人工压制茶。
“花卷茶”(安化梁倩茶)是为了方便运输而产生的。它诞生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被称为“树形花卷茶”或“梁倩茶”。北京故宫有两件。之所以叫“花卷茶”所用的红茶原料含有白梗;(2)装入竹条编织的格子筐中;成品茶表面有花纹痕迹。“揉捻”就是不断揉捻、压制的制茶过程。
当时凉茶(花卷茶)主要由金茶商经营,根据经营者的出身分为卷和江州卷。“周琦卷”由山西祁县、榆次的茶商经营,每卷重1000两;“江州卷”由江州茶商经营,每卷重1100两。后来统一为每斤1000两。

1.白沙溪茶厂打造花砖茶的理由:踩花卷茶工艺复杂,体积大,劳动强度高,季节性强,每年6-10月才生产。解放后,安化黑茶进入计划经济,国营茶厂专营,加重了边缘茶叶的供需任务。1958年,白沙溪响应党的号召,逐步实现工业机械化,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白沙溪在不改变花卷茶品质的基础上,在为国家销售的同时,生产更多的茶叶,以达到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它利用花卷茶的原料配方和砖边花纹,制作出机械生产的砖茶,以白梗和砖边花纹区别于其他砖茶,故名”。从而实现常年生产,保证边销茶的供应。因此,花卷茶作为另一种表现形式,代替梁倩茶,得到了销区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2.规范花砖茶通用标准:根据1958年白沙溪《历年经济活动备编》号文件,花卷茶改为花砖茶后,每片重4公斤(58年初改时为5公斤)。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红茶专家蔡正安《湖南黑茶》106页书:“1958年,由于花卷茶制作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工效低,材料消耗高,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尝试机械压制,改为规格为34.5cm18.3cm3.5cm的长方形,称为花砖。征求销售区域意见后,投入生产。1962年确定每块砖2公斤,用砖茶代替了揉捻茶,这是红茶成品中的一大改革。”从此,中国第一朵花砖茶诞生了。
3.品质和风味:白沙溪改制的花砖茶,并没有改变花卷茶的原料、品质和风味。花茶一直在用花卷茶的原料,也就是二三级的6、7、8等生茶。将生茶经过低温冷发酵、七星炉烘焙、筛选、采摘、堆码等工序制成半成品,再经过称茶、蒸茶、打包、压制、冷却、返砖、补砖、验砖、烘干、包装制成成品。在制作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花卷茶(梁倩茶)的一定品质,保持了花卷茶品质形成的一定过程。花砖茶解决了花砖茶外观笨重的问题,同时又具有后发酵功能
4.花砖茶试制成功列入全国高等教材,白沙溪茶厂生产标准定为国家标准:全国高等农业学校试制教材《制茶学》:“1958年白沙溪工人进行技术革命,花卷茶改为压制花砖茶,每片2公斤。”所以1958年以后的30多年里,市场上没有一千两的茶叶出产。1988年,砖茶生产标准被定为国家标准,2002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压缩茶第三部分;砖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几十年来,在白沙溪的传承和发展中,花砖茶的制作工艺一直在不断探索和追求品质,使得花砖茶不仅具有花卷茶的品质特征,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品质属性。白沙溪黑茶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荣誉称号。2005年,百花溪黑茶荣获边卖茶金奖。2010年,白沙溪黑茶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花砖茶已成为安化黑茶的独立品系,深受消费者青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