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鉴赏与审评(茶叶的品鉴与审评的区别)
- 茶叶常识
- 用户投稿
- 2025-07-10 11:23:29
茶叶的鉴赏与审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研究与实践(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市场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二)“一带一路”沿线国。
取样—把盘(评外形)一扦样—称样—冲泡—沥茶汤一评汤色一嗅香气—尝滋味一评叶底一审评结果与判定。
1、初制茶取样方法:1匀堆取样法:②就件取样法③随机取样法
上述各种方法均应将打取的原始样茶充分拌匀后,用分样器或对角四分法打取100g~200g二份作为审评用样,其中一份直接用于审评,另一份留存备用。
1、将代表性茶样放入评茶盘中,双手持样盘的边沿,运用手势作前后左右的回旋转动,使样匾里的茶叶均匀地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然后把均匀分布在样匾里的毛茶通过反转顺转收拢集中成为馒头形,这样摇样匾的“筛”与“收”的动作,使毛茶分出上、中、下三个层次。
2、用目测、鼻嗅、手触等方法,通过翻动,调换位置,审评干茶香气、形状、嫩度、色泽、整碎、净度、含水量等。
3、用鼻嗅干茶的香气是否纯正,有无异杂味,香型。
4、目测其上、中、下段茶的情况和比例是否合理,外形形状是条形还是针形等,色泽是否有油润,还是枯暗,颜色是翠绿,嫩绿,或黄绿等,目测其外形的完整性,碎茶,末茶的比例,净度是否有非茶类的夹杂物。
5、手触茶叶,感受其的重实度,大概的含水量。
扦样就是扦取能充分代表该批茶品质,审评时所需的大概重量的茶样。
1、扦样时,要将茶样盘中的茶样用回旋法收到茶盘中,成馒头状,上、中、下段茶合理分布在馒头状中。
2、扦样时用三个手指,既姆指、食指、中指,由上到下抓起。
称样就是称取能充分代表该批茶品质,审评该茶样时所需要的茶样重量。
将扦起的茶样缓慢放入称样盘中,同时眼观天平的重量变化,达到所需的重量立刻停止,一次性放够该茶样审评所需的克数。
在冲泡时一定要先温洗审评器具,温具目的是提升器具的温度和达到清洁器具作用,避免在冲泡过程中由于器具自身的温度太低降低审评杯中水温,达不到冲泡要求的水温,从而影响茶样的内质品质,清洁器具目的是清除残留在器具的气味少宝免残留的气味影响该茶的品质。
1、将称取好的茶样放入事先温洗好的审评杯中,将烧开的沸水(100°℃)注入审评杯中,一次性注满,加盖,计时。
2、多杯不同茶类审评时,就以需要最长浸泡时间的茶类所需要的时间计时。
1、熟练者可用单手操作,食指扣住杯把,中指配合食指夹住杯把,姆指按住杯盖的凸高点,将审评杯卧搁在审评碗上。
2、初学者可用双手操作,一手握住杯把,另一手手指按住杯盖的凸高点,将审评杯卧搁在审评碗上。
评汤色就是利用人体的感受器官眼睛观看审评其茶汤的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等。
2、茶叶国标产品执行标准查询?
1 农产品基本信息描述茶叶 GB/T38208-2019
2 茶叶分类 GB/T30766-2014
3 茶叶化学分类方法 GB/T35825-2018
4 茶叶生产技术规范 GB/Z26576-2011
5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23776-2018
6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14487-2017
7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GB/T18797-2012
8 乌龙茶第9部分:白芽奇兰 GB/T30357.9-2020
9 台式乌龙茶 GB/T39563-2020
10 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39562-2020
11 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35863-2018
12 乌龙茶第7部分:佛手 GB/T30357.7-2017
13 乌龙茶第6部分:单丛 GB/T30357.6-2017
14 乌龙茶第3部分:黄金桂 GB/T30357.3-2015
15 乌龙茶第4部分:水仙 GB/T30357.4-2015
我国茶叶有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3年第27号国家标准公告,中国茶叶分类新国家标准于2014年6月22日起实施。本次分类原则以生产工艺、产品特性、茶树品种、鲜叶原料和生产地域进行分类。②茶叶的执行标准有哪些
GB/T23205-2008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23204-2008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23193-2008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21729-2008茶叶中硒含量。
茶应该怎么品?问题虽短,但回答起来可能就要长篇大论啦,这里就简单的说一说如何品茶吧。
品字三个口,茶汤冲泡好以后,倒入杯中,先闻茶香,感受一下茶的不同香气,杯子在鼻子前轻轻滑过,香气扑鼻,眼睛微闭,静心体味,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香气。
然后,等到茶汤温度下降,用手感受杯温,大约降至摄氏55度左右时,将茶汤小口慢饮,充满口腔,感受茶汤的滋味,共分三口喝完杯中之茶。
品茶时先要鉴别一下是否有异味,比如霉味、馊味、酸味等,有异味的茶基本上也没什么香味儿了。在没有异味的情况下再去品味其茶香,醇厚浓郁,顺滑柔软细腻,这些都是好茶的味道,反之就要差一些。
茶的好坏,需要你在品茶的过程中,静心止语,不断实践,不断学习感悟中进步。积硅步至千里,慢慢积累。
??观《杯水相逢,茶禅一味》之传统文化所感,意尤生,随记之传统茶文化之大美。简单的说,中国茶在品饮方面归纳起来分色香味形四个方面
绿茶,对冲泡后外形有较高的要求。
其他茶叶对干茶的条索有要求
懂品茶的主要是从香气,口感,体感,韵味这几个方面对一个茶作出评定。
1、香气,鼻子对茶的评定。在品饮时,主要花香,蜜香,果香。
一款茶,对香气的品鉴,主要有干茶香,揭盖香,杯底香,入水香这几个方面。
2、茶汤感受,主要是舌头对茶的感受,茶汤的厚薄,顺滑程度,甜度,涩度。回甘
3、体感,身体对茶的感受。很多茶一杯喝完突然会感觉人清醒了。也有的茶,三杯下肚,会让人发热,发汗,如手心出汗,背部出汗,额头出汗,脸发热。有这类现象的都应该是好茶。往往在老茶上比较多见。
4,韵味。也称神韵。是好茶喝完后,给人带来的特殊感受。如喝完一杯茶之后突然想起某人。突然感觉自己身处另外一个地方。大脑里面出现一些画面等等。
4、鉴别茶叶品质时,如何嗅闻茶香?
在茶叶感官审评的时候,我们会以“热嗅”、“温嗅”、“冷嗅”相结合进行。
①所谓的“热嗅”就是在茶叶审评时刚出完茶汤时进行,此时闻香可以辨别茶的香气是否有异杂气味、香气类型和高低;
因为热嗅时的温度高,蒸汽分子运动剧烈,嗅觉神经受到高温刺激,敏感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辨别茶叶香气的优劣还是温嗅较为准确。
②“温嗅”就是待放了一段时间,温度不那么高的时候进行,也可以说是“常温嗅”;
③“冷嗅”是等审评杯完全冷却时进行,此时可以了解茶香的持久性。
嗅茶香,干茶嗅:1.取茶放杯具中,杯具靠近鼻吸嗅;2,温杯后取茶放杯具中靠鼻吸嗅(效果明显);3,冲泡后嗅茶汤。

福建铁观音来说,好不好首先要取决你的喜好,铁观音有正味和消青(包括拖酸之类的)两个大类的炒法,像鱼用蒸的或者是炸的,你喜欢吃哪种口味。
先说正味的,这是内涵人或产区的人偏向的口味,但是很多福建省外的消费者不待见的一种口味,高山茶做这种口味是有天然的优势。正味的好茶基本的特点是香味醇,干净,持久。茶水有力度,口感比较饱满。而不是人家口中说的很淡,这是对好的正味的误解。好茶不淡!只是味道很纯。这种茶叶的颜色偏黄绿黄,不会是翠绿色。
再说消青的,喜欢这种做法的消费者,一般喜欢浓香,这种做法对这个茶叶的叶子有很大的要求,叶绿素一定要够,叶子一定要大一点,厚度要够,所以一般肥料要下了多一点,采摘的时候也稍微老一点。消青的静置时间比较长,所以把控比较不好,同一片茶园品质差别很大。好的消青茶原色绝对墨绿,或者是芥菜青。有酸味的汤水一般比较透,比较白,做出消青大味的汤水一般比较浓,偏向于绿豆汤颜色,但都比较清澈。都是好茶。
1.拿到茶叶后先不急于泡,用手抓茶叶看手上是否有灰。可以看看茶叶制造过程中是否注意卫生。如饼茶要看在撬开后茶中是否有杂质。
2.闻闻干茶是否有异味,茶叶是否完整,茶梗有多长、多粗。
3.泡茶后先洗,在洗完后看茶叶的汤色是否亮,茶味是否香醇。
4.喝茶时头口不要大,先以尝为主,看看口感是否可口,是否有杂味。
5.入喉后回甘是否有,是否重。
6.记住泡过多少泡,看看每泡口味的变化。
7.无味后,将茶叶取出,看看茶叶是否泡坏,打开茶叶看叶面是否完好。
茶是看每个人的口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茶叶。
购茶分线上和线下,两种不同购买方式,鉴别茶叶质量的方式略有不同。
1、线下购茶,我们能看到、摸到、嗅到、喝到茶叶的茶干,茶汤,香气,滋味和叶底。这些都很真实,方便我们直接判断。
首先你要具备品鉴茶叶的基础知识,这是一个最大的前提,对于所要购买的茶叶一无所知,那说再多你什么也鉴别不出来。
茶干看条索完整度,色泽,香气正常不,有没有霉味,焦味或者其他异味。根据不同茶叶特点,考察冲泡时的香气如何,汤水是否柔顺,回甘生津,鲜爽,富有层次感,叶底看发酵程度,有无拼配等。
在尝试茶叶的时候,不要只喝一两泡,要多喝几泡,特别要看后面几泡茶的各方面表现有没有快速变差。同时要保证试茶和你最后购买的茶叶时同一个批次的。
试茶时尽量根据自己的感觉定夺,不要听商家有意无意的引导,好茶一定不会觉得难喝。
茶叶这一行很有深度,尽量在多家尝试中找到靠谱的商家。
2、线上购茶,这个比线下购茶增加了不少难度。
首先线上展示的图片(茶干、汤色,叶底),尝试判断有无漏洞,比如正山小种,放那些又细又小又乌黑光亮的外山小种,这是欺负没喝过正山的顾客上当。
其次看看价格,明显低廉得离谱得不要购买,不能有贪小便宜得思想。一类茶不同产区的合理价格,多上网看看找找,心理有个数
图片宣传都有可能造假,一定要购少量的试用装,回来尝试过再说。还得保证正式购买的时候和试用装是一样质量的茶,不行要求退货。
6、在武夷岩茶的感官审评中我们应该如何鉴评茶叶呢?
喝武夷岩茶品的就是它的岩韵,如果你根本不知道岩韵是什么感觉,你根本就不要简评,岩韵没有一定的阅历还有品茶经济来说,根本喝不出来,感官评审中,有四个方面,分别是色香味行,武夷岩茶里面的种类有很多,最出名的几种,大红袍,肉桂,水仙,奇种,外形上面差距很大,但是肉桂和水仙这两种外形相近,不容易看出来,可以看它们的叶底,以及冲泡时候的气泡大小,香气来说,大红袍是兰花香,肉桂是桂圆香,香气霸气,水仙香气内敛,明显感觉不到,大红袍外形基于另外几种岩茶来说,外形更紧秀一点
武夷岩茶的审评从称样量、冲泡时长到感官审评都有一整套完整的国家审评标准。在专业审评中,武夷岩茶的五项因子分别是: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各自的权重中,香气和滋味分别占总分的35%和45%。审评分为干、湿两项标准。干看外形,通过条索和色泽进行判断;湿评内质,通过香气、滋味、汤色、叶底进行评价。
△茶叶等级标准对比图。表格来源于“GBT18745-2006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DB35T1228-2011地理标志产品武夷红茶”
一位常年经营武夷岩茶的茶商认为,“好的岩茶茶汤入口丝滑,还必须具备一定稠度。若出现青味、闷味,则为有缺陷的茶叶;若茶叶原料太粗老,茶汤滋味淡薄,就达不到重水的标准。制作岩茶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干净,避免杂味。比如说焙火和炒青的时候,不能有烟味窜进去;焙茶之后的摊晾,要保证周边环境不出现异味,以免茶汤滋味不醇正。”
不同品种的茶叶对于各因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武夷岩茶在审评中首重水和滋味。其实,专家们在进行茶叶审评时,除了采用评茶术语、计分的办法外,还有一系列的暗号。
依照各品种、品名、等级、级别品质要求的质量水平,一代又一代的茶师在长期的审评工作实现中形成了一套茶叶审评符号,用以表示不同茶样外形、内质各因子的品质状况。
武夷岩茶的感官审评分为干评外形,湿评内质;而内质包含的是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
干评外形:我们主要是观察茶叶的整碎程度,问问干茶是否有异杂味,偶尔还能判断一下这款岩茶的火功高低,电焙还是炭焙等;
香气:主要用来判断每泡茶的香气,茶汤的香气,盖碗的香气与杯底香;
汤色:主要是判断岩茶制作过程中是否认真清楚,出汤的一瞬间,就能通过汤色的浓稠与清澈程度,判断制作工艺是否有问题;
滋味:品鉴岩茶的滋味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通过啜茶的方式,感受茶汤的更加细腻的滋味,是否苦涩,是果香还是花香,还是一股火味或者是紫菜味等;
叶底:是岩茶制作流程的一面镜子,对于品种特征明显的岩茶,可以通过看叶底判断出品种,也能通过叶底观察到茶叶做青的程度,茶叶是否出现转色等。
说起喝茶叶,我们最精彩听到别人说的大抵就是:对比着喝,多喝!
这肯定最为浅显与粗糙的技巧。
在学习品鉴茶叶的时候,我推荐需要找到一位相对较为专业的茶人,能够大致的对茶叶的滋味香气都有较为准确评价的人带你入门。
比如当你喝出茶叶中有一股很像咖啡的味道的时候,能够准确的告诉你,这样的味道多为茶叶炭焙过高,而会出现的味道;
或者是喝出奶香的时候,也能够告诉你这是105或者304等品种特有的香气;
这样在茶叶刚刚入门品鉴的时候,你就会对较为大类的茶品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界限判断。
这就像当你丢了家里钥匙,你第一反应是思考自己把钥匙是丢在了家里还是外面,然后再考虑,似乎是丢在家里的桌上,还有没有备用钥匙等;而不是一丢了钥匙,就要全城搜索钥匙;
茶叶的品鉴也是这样的,虽然每一个人的口感与敏感度都是不一样的,但是经常喝茶的人,就不会像小白一样,喝到像什么就是什么,更不会出现指鹿为马的情况。
当了解了茶叶大的味道与分类后,再开始细分香气是浓郁还是较为悠长,是花香、花粉香还是果香;滋味上是粘稠的,还是有点淡,回味中是什么样的感觉,是否有回甘等。
这样也能够对茶有个较为初步的品鉴能力。
7、喝茶一辈子,如何辨别一款好茶?怎样鉴别一款好茶的价值?
古人饮茶,重在一个“品”字。“品茶”,不仅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领略饮茶情趣之意。《红楼梦》中妙玉讥笑贾宝玉饮茶,一语道破说:“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三杯便是饮了。”意即品茶不在量而在质。喝茶时,需细细品尝,步步领略,方知风韵。由于不同茶类具有不同的品质特征,所使用的茶具,冲泡程序,品茶方法也不尽相同。
品饮绿茶:品饮绿茶前,可先观察一下干茶的色泽和造型。把一定量的干茶,在白纸上摊开,就可仔细观察。绿茶应品种不同,色泽有碧绿色,深绿色,黄绿色等,有时还布满白毫。形状则各具特色,有条形的,扁形的,螺形的,还有针形的。高档细嫩的绿茶,一般选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泡,因为透明的玻璃杯便于人们赏茶观姿,而白瓷杯则能衬托出茶汤的色泽。绿茶的冲泡一般不用盖子,因为盖上盖子,会把嫩茶闷黄,使茶失去鲜嫩色泽和清鲜滋味。
绿茶的冲泡方法有“上投法”和“中投法”两种。“上投法”先倒开水,再投茶叶,适用于龙井,碧螺春等外形紧结重实的名茶。如果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可以清楚地看到茶叶自上而下地飘舞,“芽似枪剑叶如旗”。如果对着阳光,还可看到游动的茸毫闪闪发光。“中投法”先放茶叶再注入开水,而且开水要分两次注入,适用于黄山毛峰等茶条松展的名茶。将干茶投入杯后,先倒入1/3杯的开水,大约2分钟,干茶吸水舒展,此时再把杯子倒满。饮茶前,先端起来闻茶香,在沁入心脾的茶香中小口品啜,将茶汤含在嘴里,使之与舌头味蕾充分接触,才能真正领略到绿茶的清爽怡人。
茶文化伴着人类文明史发展茶能养生让人休闲辛苦辛勤的人生苦难深重劳作使人懂得茶文化用茶消去劳累茶文化品尝好茶让人長寿百年品尝品出味道呀哈
8、茶叶看得出好坏吗?如何分辨?
鉴别茶叶的优劣时首先必需注意以下一两方面:一是干燥度,二是新鲜度。
购买散装茶时,可以用两个手指捏茶条,如能研成粉末的,说明茶叶较干燥,其水分含量约在6%-7%,是合格的标准。
一般来说茶叶用眼睛看是看不出好坏的。最好是进行冲泡,看看汤色(混和亮),看看香气,看看叶底,看看净度,看看滋味等。
茶叶的选购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如各类茶叶的等级标准,价格与行情,以及茶叶的审评、检验方法等。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使得判断茶叶的品质更加不易。这里粗略介绍一下鉴别干茶的方法:
1、看色泽:新茶色泽一般都较清新悦目,或嫩绿或墨绿。绿茶以颜色翠碧,鲜润活气为好;炒青茶色泽灰绿,略带光泽。若干茶叶色泽发枯发暗发褐,表明茶叶内质有不同程度的氧化,这种茶往往是陈茶;如果茶叶片上有明显的焦点、泡点(为黑色或深酱色斑点)或叶边缘为焦边,说明不好,不是好茶;若茶叶色泽花杂,颜色深浅反差较大,说明茶叶中夹有黄片,老叶甚至有陈茶,这样的茶也谈不上是好茶。
2、观外形:各种茶叶都有特定的外形特征,有的像银针,有的像瓜子片,有的像圆珠,有的则像雀舌,有的叶片松泡,有的叶片紧结。炒青茶的叶片则紧结、条直。名优茶有各自独特的形状,如午子仙毫的外形特点是“微扁、条直”一般说新茶外形:条索明亮,大小、粗细、长短均匀者为上品;条索枯暗、外形不整、甚至有茶梗、茶籽者为下品。细实、芽头多、锋苗锐利的嫩度高;粗松、老叶多、叶肪隆起的嫩度低。扁形茶以平扁光滑者为好,粗、枯、短者为次;条形茶以条索紧细、圆直、匀齐者为好,粗糙、扭曲、短碎者为次;颗粒茶以圆满结实者为好,松散块者为次。
3、闻香气:新茶一般都有新茶香。好的新茶,茶香格外明显。如新绿茶闻之有悦鼻高爽的香气,其香气有清香型、浓香型、甜香型;质量越高的茶叶,香味越浓郁扑鼻。口嚼或冲泡,绿茶发甜香为上,如闻不到茶香或者闻到一股青涩气、粗老气、焦糊气则不是好新茶。若是陈茶,则香气淡薄或有一股陈气味。
4、品茶味:茶汤入口后甘鲜,浓醇爽口,在口中留有甘味者最好;通常取少量样品冲泡观察,好的绿茶,汤色碧绿明澄,茶叶先若涩,后浓香甘醇,而且带有板栗香味。
5、捏干湿:用手指捏一捏茶叶,可以判断新茶的干湿程度。新茶要耐贮存,必须要足干。受潮的茶叶含水量都较高,不仅会严重影响茶水的色、香、味、而且易发霉变质。判断新茶足不足干,可取一二片茶叶用大拇指和食指稍微用劲捏一捏,能捏成粉末的是足干的茶叶,可以买;若捏不成粉末状,说明茶叶已受潮,含水量较高,这种新茶容易变质,不宜购买。同时,要防止以次充好,特介绍几种名优茶的特色,以作选购新茶时参考,午子仙毫:外形微扁条直,像一片兰花瓣,色泽翠绿,嫩香持久,泡于汤中,嫩芽成朵,直立于杯中,交错相映,清汤碧液,回味幽香。午子绿茶:外形紧细重实、匀齐、有锋苗,色绿润,香气嫩鲜,高爽持久显板栗香,滋味醇爽,汤色嫩绿亮,叶底嫩绿明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