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常识 > 白茶的起源与历史(白茶的起源与故事)

白茶的起源与历史(白茶的起源与故事)

关于白茶的起源,过去普遍认为是茶学泰斗张天福老教师用9796年福鼎发明的银针作为白茶的起源标志。近年来,茶界一直存在争议。福建农林大学孙教授将其概括为“古代说、唐代说、明代说、清代说”。最近我仔细观察了福鼎和政和关于白茶起源的记载,从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入手,试图从中国悠久的茶业发展史中寻找线索,揭示白茶起源之谜。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种之一,但茶分六组是现代的事情。所以我们在决定一款茶是不是白茶的时候,不应该看它是不是白茶,而应该看它是否符合白茶的定义,也就是“自然萎凋,不炒不揉”的方法制作的茶叶。

陆羽《茶经》根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脱于茶”,得出“茶是饮料,起源于神农家”的,告诉我们茶起源于古代。无独有偶,福建太姥山一带也流传着类似的神话传说:相传尧时有一位老母亲(另一位是帝尧的母亲),住在蔡山(今太姥山),种蓝。看到山脚下麻疹疫情,她教村民用茶治病救人,感动上天,使他们长生不老。后人尊称她为“太姥娘娘”,并向她学习种茶。剥去这个传说的神话外壳,结合现实中的证据,不难发现,这个传说其实承载着太姥山先民在远古时代就知道并使用茶叶的信息。

白茶的起源与历史,白茶的起源与故事

1957年,福建茶树良种普查时,发现太姥山地区有野生古茶树群落,著名的绿雪芽野生古茶树就生长在传说中太姥娘娘修行的道场洪雪洞附近。福鼎白茶的原料也是从太姥山移植过来的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华茶1号和华茶2号,福鼎白茶和福鼎毫茶。

自古以来,太姥山地区的人们就以晒干或晒干的方式采集“茶针”,作为民间验方,用于治疗麻疹、牙痛、水土不服等疾病,进一步说明茶最初是作为药物使用的。

由此可以得出,在古代,以老太老娘为代表的闽越先民发现了茶,懂得用茶治病,就像炎帝神农为代表的中原先民一样。

后来,古人惊喜地发现,茶“使人思维更好,少卧,轻身,明目”,“使人感到有力和愉快”。因此,茶这种“南方之精木”、“草木之仙骨”,除了入药之外,还成为祭祀天地之神、祖先的供品,成为帝王贵族享受的奢侈品,成为道士高僧修炼的必需品。这些都需要干茶叶,因为鲜茶叶不容易得到,所以古代先人就开始有意识的干鲜茶叶以备不时之需。此时应该不迟于3000年前的周朝,因为周武王专门设置了24名茶官“适时采茶”。这种茶叶的保存方式,第一代茶学大师陈赓教授认为“如果现在制作白茶,可以说是制茶的起源时期”,湖南农业学者杨教授也认为“与现在的白茶制作方法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属于白茶制作方法的范畴”,并得出“茶叶制作史上最早的发明在池

如果说白茶诞生于古代,为什么在那之后就消失了?我们知道,随着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茶技术的革新,自晋南北朝以来,茶叶褪去了神秘色彩,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晒叶茶”(即古白茶)在唐代与“蒸绿茶”共存了一段时间,但朴实无华的“晒叶茶”确实让贪得无厌、追求各种色、香、味的中国人产生了审美疲劳,于是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绿茶和其他纷纷创制的茶类。这个过程大家都知道。与此同时,中国的茶文化开始盛行。学者们忙着记录各种新茶的风光,却忽略了已经走出主流的老白茶,对其古籍几乎没有留下遗憾。幸运的是,古老的白茶并没有完全消亡,至少在一定范围内顽强地生存着。明朝的——恒,喝了古白茶之后,在《煮泉小品》年忍不住赞叹:“芽茶次于火作者,生茶第一。也更贴近自然,没有烟火味。生茶中间,旗枪自在,青绿明亮,特别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