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传入欧洲(世界产茶大国排名前三)
- 茶叶常识
- 用户投稿
- 2025-04-30 14:58:28
欧洲有关茶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16世纪中期,其后几十年,荷兰人威廉·里安向西方引入了第一批茶树样品。茶在1610年第一次抵达阿姆斯特丹,并在随后几十年内来到法国和英国。
有趣的是,茶在抵达欧洲伊始,就被认为具有治愈疾病的神奇力量。17世纪60年代的欧洲茶叶广告语就是:“一种质量上乘的被所有医生认可的中国饮品。”被译介到西方的茶叶疗效包括净化血液、治疗多梦、让人宽厚待人等。
2.茶叶在欧洲的市场环境分析
法国是较早接触到茶叶的欧洲国家之一,早在1636年首批茶叶就抵达了法国巴黎,这比英国最早接触到茶叶的时间足足要早22年之久。
1636年,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商人把中国的茶叶转运至法国巴黎,法国人开始接触到茶叶。法语中,开始有了“茶”一词。1700年8月3日,一艘名为阿穆芙莱特(Amphitrite)的法国船只,从中国运回丝绸、瓷器和茶叶等,拉开了中法茶叶直接贸易的序幕。
此后,往来于中法两国,运送茶叶等货物的船只逐渐增多。但这一时期法国的茶叶进口贸易尚未独立开来,多是和其他货物一起输入法国的。1728年(清雍正六年),法国首次在广州建立商业据点,从中国收购茶叶等货物更为方便快捷。
与欧洲的其他国家相比,法国的茶文化形成较早。其原因在于,“浪漫的法国人在接受中国茶产品的同时,能够从精神领域中去体验茶文化的品味和情调”。
早在17世纪,法国上流社会就把中国茶视为贵族饮料,有文化的人在一起喝茶,常常探讨茶的品牌品色,时常传递来自中国的茶信息,他们总是试图从茶叶本身搜寻一种神秘的文化迹象。
法国最早进口的茶叶是中国的绿茶,随后乌龙茶、红茶、花茶及沱茶(砖茶)等相继输入。19世纪以后,随着斯里兰卡、印度、印尼、越南等国试种茶叶成功,这些国家的茶叶也相继进入法国市场。
欧美人喝的茶,是从南亚、东非等殖民地地区传过去的,而那些地区产的茶是红茶,没有绿茶。所以起根儿他们就喝的是红茶,没喝过绿茶。
西式红茶的饮法是在茶里加奶,外国人这么喝已经习惯了。当中国绿茶也被介绍给外国人时,显然他们无法接受这种不能加奶喝的茶饮。
茶是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现代学者普遍同意是在1600年左右,也就是明代万历的下半叶。在这之前,著名的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写了篇游记,描述他在元朝中国的所见所闻,但这位自称曾到过杭州和福建、并在扬州当了三年官吏的波罗先生却对“茶”这中国特产只字不提。若说他大意遗漏了,这疏忽似乎太不合清理,难怪有专家提出质疑,说波罗也许未曾亲身踏足中土,他的游记,只是道听途说得来的资料。
葡萄人早在1535年到了澳门(也有说是1553年)。虽然他们没有染上喝茶的习惯,但起码注意到茶是中国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中有个叫古鲁士的葡萄牙传教士,1556年到过广州,对当地人喝茶做过详细的描述。中国茶传至欧洲,功劳最大的是荷兰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02年成立,1610年发出第一张购卖茶叶的订单。17世纪初正是欧洲航海家四处探险搜奇的时代,有关世界各地奇风异俗的游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意中为“茶”这异国产物作了义务宣传,茶便开始在欧洲上层社会流行起来。茶在人们眼里不仅是上等、贵族的饮品,还具有医疗作用,这样,喝茶的习惯在荷兰、法国和英国生根植基,受欢迎的程度也日深一日。
南北朝时,中国茶叶随丝绸、瓷器传到土耳其;唐代时,中国茶种传入了日本和新罗。中国茶传入欧洲则在新航路开辟以后。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中提到了中国的茶,这是欧洲最早的有关茶的文献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成为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开始,从此,中国茶开始占领欧洲人的食谱。 妇女之友 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商品交流迅速发展,三大无酒精饮料类商品先后进入欧洲:1528年,西班牙人将可可输入到欧洲,荷兰人1610于年将茶输入到欧洲,1615年,威尼斯商人将咖啡输入欧洲。 在所有饮品中,茶可谓真·妇女之友。首先酒精会使人昏昏沉沉,举止粗鲁,没有什么比酗酒的丈夫更让女性烦恼的了。而作为酒的替代品,茶却能提神醒脑,又不失文雅。在下午四、五点钟沏茶配上点心,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即茶话会/下午茶,本身就是贵妇的发明。而茶馆和茶园更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以外的社交场所。 无论酒馆还是咖啡馆,都是男人们消遣的地方,良家妇女不能去。但单身女子可以去茶馆会晤朋友,不会损伤名誉。到18世纪时,单是伦敦就有2000个茶馆,还有很多的茶园,泰晤士河上的伏克斯霍尔茶园就是典型代表。 茶园集英式园林、球场、茶室、音乐厅于一体,男女都可以去散步、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茶园举办音乐会和舞会,是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喜欢的会所。 从贵族到平民 一开始,茶叶是作为药物放在药店里出售的,主要用来治疗痛风、积食等富贵病。一开始欧洲的学者、医生、教士就饮茶是否有益这个问题争论不休。1625-1657年,整个荷兰还掀起了一场“饮茶大辩论”。最后因为法国大主教对茶叶的疗效背书,才结束了这场争论。不过参照欧洲长期以来的医疗水平,茶叶当然是比其它治疗方法(放血、切除不相干的器官什么的)要靠谱得多。 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就开始实行价格垄断,茶价奇高。其实中国买到欧洲的茶叶价格也算公道,但政府课以重税,商家再随意加价,把茶叶变成一种非常昂贵的饮品。同一个时期当时阿姆斯特丹每磅茶叶售价3先令4便士,而伦敦则高达2英镑18先令4便士。于是私运盛行,大量私茶由外轮运抵英国南岸。国内实际饮用量和官方统计的进口量差别非常。议会决定废除茶税。经过一个窗口期,英国的茶税从190%降到12.5%。此后英国茶叶正式进口量激增,饮茶人口和国家收入也大大增加。于是,17世纪初上流社会的奢享,在18世纪中期变成几乎所有英国家庭早餐的平民饮料。 茶(财)之路 中国茶对外的传播,海路和陆路并行。陆路沿丝铜之路向中亚、西亚、北亚、东欧传播;海路向阿拉伯、西欧、北欧传播。 从唐代开始,陆上的古丝绸之路同时也是茶之路。茶叶先从产茶地向长安集中,然后以新疆地区为中转站,经天山南北路通往东欧。而明、清时还开辟了一条经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的茶叶之路。 海路则始于明清之际,从江西、浙江、福建茶区出发经宁波港、泉州港、广州港直接运往欧洲或先输往南洋诸国,再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从此,中国茶叶正式进军欧洲,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从中国茶开始销往欧洲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而茶叶出口最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8世纪末,英国工业大发展,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加上从印度转口的棉花以及鸦片,也才刚刚达到贸易平衡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和中国做生意的欧洲各国居然可以忍受贸易逆差?因为倒卖中国商品到其它国家的转口贸易所带来的利润超过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1651-1652年度,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举行茶叶拍卖活动,每年输入该掉的茶叶达4000万磅以上,转口数量很大,约占输入的35-50%,1758年荷兰茶叶贸易的利润率竟达到196%。1711年至1810年间,英国政府光是从茶叶上面就收到了7700万英镑的税,有记载1784年英国的茶税是190%。这么高的税也抵不过英国人民喝茶的热情。1793年,英国政府一年的茶税收入是60万英镑,到了1833年这个数字翻了五倍半,变成了330万英镑。 外国人怎样喝茶 英国 中国茶传入英国之前,英国人成天喝酒,早上六七点钟起来都用啤酒来就着早饭吃。然后随时困了累了闲的没事干了,就喝酒玩。茶叶传入英国之后,茶水在很多情况下代替了酒精。 喝茶的方式和咖啡类似,端给客人的是清茶,喝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奶、糖或者柠檬。 俄国 俄国人煮茶不像中国人这样用泡的,他们是把茶叶和糖一起放进茶炊里,倒入开水,每个客人倒大半杯然后再加白开水接着煮。一边煮一边喝,茶炊里的茶水一直保持沸腾的状态。 据说俄罗斯人喝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中,用勺搅梓后再喝;二是将糖咬下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俄罗斯人在烧茶时一定要加入糖、蜂蜜之类的甜料,也常常会在茶里加入牛奶、柠檬,甚至果医和奶酪。甜茶还要伴着甜点吃。不过俄国地方冷,其实充当了正餐之余的加餐。 法国 按照中国人的标准,法国人是欧洲人里真正“会喝茶”的。法国人喜欢高品质的绿茶而不满足于袋泡茶,不少法国人也能分得清中国茶叶的不同种类。 他们也会像中国人一样不加奶和糖,只用开水泡清茶。法国人也有可能采用西非的喝法,在茶水中加入方糖和薄荷叶,放凉了做冷饮,类似于现在全球超市里售卖的加糖的瓶装茶。
资料:中国茶的起源::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历史中最早记录茶叶的书籍!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神农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的第一人。茶叶为世界三大饮料(另两种为咖啡,可可)之“圣品”,享有“东方恩物”、“绿色金子”的美誉。举世公认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最大的野生茶树云南省勐海县境内的一棵茶树,高32米多,主干粗3米,树龄约1700年,被称为世界茶树之最。
最早的种茶专著唐代陆羽撰述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专著。《茶经》已被译成10几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最早引入中国茶叶的国家公元805年,日本最澄禅师到我国浙江等地留学,把茶叶和种子带回日本。17世纪,茶叶传到欧洲,19世纪传到非洲。现在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成为传播友谊的纽带。
最早的咏茶诗据史载,西晋诗人张载“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的诗,被称为第一首咏茶妙诗。
最早的茶话会据史书云: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赐宴群臣必使之大醉。大臣韦曜酒量小,孙皓为照顾韦曜,便秘赐“以茶代酒”。后来,逐渐产生集体饮茶的茶宴,类似今天的“茶话会”。
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东印度公垄断了欧洲的花茶市场。
18世纪,茶取代了杜松子酒,成为英国人最真爱的饮料。茶叶在英国的流行因工业革命和海上贸易而起,并从小范围的贵族阶层走向大范围的平民工人阶层。
1795年,荷属东印度公司遭到英国打击破产,英属东印度公司开始主控全球茶叶贸易。
当时,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产品是欧洲市场上的奢侈品、时兴货。光是英国,每年平均从中国购买茶叶数千万斤,值白银几百万两,而运到中国的洋布、钟表总值尚不足以抵销茶叶一项。
7.茶叶在欧洲是不是高档商品
在十八世纪的中外贸易里,中国主要出口商品有茶叶、丝绸和瓷器,茶叶是最受青睐的。中国的茶叶风靡欧洲巿场,然而中国对英国产品的需求极为有限,外国商人也愈来愈难以找到适合与中国进行交易的产品,大量白银源源不断地从欧洲流向中国。
1:饮茶有益健康的意识增强欧洲消费者认为绿茶有减肥、预防癌症、增强免疫力、帮助消化等功效。在英国,大多数绿茶饮用者是因为绿茶有益健康,而喜欢水果和草药茶的人通常认为,它们可以改善情绪,同时也是一种健康美...
2:高品质茶和特种茶消费增加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消费者对高品质茶的需求上升。绿茶、花草红茶(红茶配香草或者水果)、...
3:茶叶冲泡便利化需求增加消费者对品饮便利化的追求带来了即饮茶和袋泡茶的快速
英国红茶及其茶文化在世界上是很受推崇的。茶是英国传统的大众化饮料,平均每10人中有8人饮茶。据信,英国人每天要喝1.65亿杯茶,每年全国消耗掉近20万吨的茶叶,占世界茶叶贸易总量的20%,为西方各国之冠,堪称“饮茶王国”
茶叶做为我国特产,且茶的功效繁多,在国外很受欢迎,所以价格也较贵,上好茶叶价格100美元以上每斤
先说,18世纪中叶之前,荷兰比尔普特是欧洲最大的茶叶经销商。葡萄牙等在15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到达了亚洲南部的印度,他们从印度人那里边学会了喝茶叶,他们又将茶叶带回了欧洲,从此以后茶叶成为了欧洲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需求量很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