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百科 > 教你品尝六堡茶的几个误区(六堡茶是怎样的)

教你品尝六堡茶的几个误区(六堡茶是怎样的)

红茶不应该按照绿茶标准来品。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茶叶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其中,大多数地区过去消费绿茶和绿茶,而一些地区消费花茶和红茶。近年来,许多地方的茶叶消费逐渐多样化。但很多消费者的饮茶过程都是从绿茶、绿茶(乌龙茶,尤其是铁观音、大红袍)和花茶开始的。中国有六种茶,还有花茶和草药茶。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风格,适合不同的消费者,有自己的传统消费区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品的追求以及信息和物流的发展,人们可以获得更多品种的茶叶来尝试。习惯了消费绿茶、青茶、花茶等香气悠远、口感甜润的茶类,有些茶友会一下子适应不了,有些一接触红茶就会断然排斥,尤其是经过渥堆发酵的茶,如六堡茶、普洱熟茶等。喝惯了绿茶和铁观音的茶友,自然会用原来的标准来评价红茶,难免觉得它在色、香、味上不如铁观音和很多绿茶,尤其是香气和口感。所以从口感上不接受红茶的味道。但随着六堡茶的兴起,人们在品绿茶、绿茶、花茶之外,又设立了全新的坐标去品红茶的色、香、味、味、韵。发现原红茶也可以有红、浓、老、醇的特点,可以有醇香、馥郁、回味悠长的风格,可以有随龄渐好、适中、平和之美。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开始。

并不是说等级低的茶叶不好。

从前,在六堡河口街收茶的茶商把六堡茶分为上等茶、杜源(原度)、粗茶、线茶(线茶)。60年代初,六堡公社成立了六堡茶厂,集初制茶和精制茶于一体,既收购鲜叶,也收购精制茶。按照国家规定,六堡茶分为一、二、三、四、五、六(级外)、七(粗茶)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对于六堡茶来说,尤其是现代的六堡茶,档次低一点的也不错。

一直以来,出口东南亚国家的六堡茶包含了各种茶类,但年代较久的多为3级、4级,甚至4级、5级、级外茶。马来西亚现存的这些老茶可以证明。其中,虽然与矿工、百姓等消费群体的购买力有关,有价格方面的考虑,但也与其追求茶质强、耐泡、耐醇有关。

六堡茶的二级茶中,纯度要求是干净,稍含嫩茎,而三级四级茶则直接是粗实、卷紧、嫩茎、梗的标准。可见,六堡茶不同于其他精品绿茶,并不排斥茶梗。据一些老茶师说,一定比例的梗含量在技术上是允许的,而出口的茶叶中,较粗的4、5级茶也是很能接受的。除了出口日本的茶叶,对梗的含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工艺上,一定量的富含纤维素的茶梗和粗老茶叶参与渥堆发酵和陈酿,口感更加香甜、醇厚、平和。一定比例的梗和较粗较老的茶叶也会有利于后期陈化。

六堡茶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是越陈越好的品质。经过时间的陈酿,六堡茶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在时间的沉淀中,它的茶色、茶香、茶味都在慢慢变化和成熟,无论是它的过程,还是它的最终结果,都值得期待。陈年六堡茶因其内涵、品质、稀有度而被茶友追逐,一千块一个难求。一些商家看中了做老茶的商机,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老老六堡茶,其鱼如珍珠。甚至,已经被当作陈年的六堡茶的气味,被一些无良商家宣传为老味。一些没有经验,很少接触老茶的茶友,会被骗去买一些坑味的陈年六堡茶,包括一些外地的游客。一些无良商家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这些茶友不太了解六堡茶的老味道。

教你品尝六堡茶的几个误区,六堡茶是怎样的

饮用真正的陈年六堡茶,香气宜人,无任何异味。这可以作为检验陈年茶叶真伪的标准。但是否宜人可能带来更多的主观因素,只有在对六堡茶品鉴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不建议咀嚼干茶来判断品质。

六堡茶属于红茶,区别于绿茶、花茶等其他茶类。仅从其经过堆发酵和后期风干后的外观很难判断其品质。有条件的话,要冲泡,仔细品尝,以作鉴别。

六堡茶可以从干茶上观察判断,如绳状(粗、嫩)、色泽、粉碎、纯度、等级、坚实度、内含杂质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闻一闻干茶,感受其干香味,鉴别是否有气味,是否有异味,大致预测储存情况。有的大师习惯用嚼干茶的方式来品尝六堡茶的品质,对茶的好坏给出一个很长的评价。这种做法不客观、不准确、不科学、不卫生。区别于绿茶、绿茶、花茶等。虽然这些茶通过咀嚼干茶可以大致判断出香型、鲜度、涩味等因素。不宜担心农药残留直接入口(泡茶过程中大部分不溶于水)或判断准确性。更何况六堡茶属于红茶。现代技术的后发酵工艺,使茶叶中的茶多酚等大部分物质发生转化,其茶香、茶味以更为内敛的形式表现出来,没有张扬的香味,也没有霸道的滋味。像这样咀嚼,很难准确感受到六堡茶的品质。要真正了解和品尝一款六堡茶,最好是坐下来,在冥想中喝几杯,感受每一道菜的变化,感受它固有的茶香和醇厚的茶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客观地品味六堡茶,感受其丰富的内涵,认识其内在的美。

六堡茶可煮、可泡、可热、可冷,且随意,深受爱茶人士喜爱。六堡茶的一些品种,如厚老多梗、老茶婆、茶壳等。煮着喝都有独特的风味。传统六堡茶种类繁多,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饮方式。六堡茶的茶谷内容丰富,茶汤浓而苦。经过几年的陈方,它的苦味减轻了,汤的颜色也由鲜黄色变成了橙红色,浓而甜,确实别有风味。老茶叶又厚又硬。干茶叶霜前黄,霜后略暗,香气相对温和,但滋味醇厚甘甜。这些都可以用来煮茶喝,尤其是老茶叶和茶果。

有茶友专门买了铸铁壶泡茶。铸铁壶适合烧水泡茶,但不适合直接泡茶。茶叶在煮茶的过程中,随着铁离子的沉淀,与茶叶中析出的内含物发生反应,茶叶会变得黑黑的,不利于茶味。其他金属壶,如银壶、铝壶等,都不适合直接泡茶。直接煮茶最好用陶瓷或瓷茶壶(即使是粗陶罐、瓷砖的也不错)。比如六堡民间用的茶罐、茶壶,都是用陶土做的。可以用一些适合烧开水的瓷壶和高温玻璃壶来泡茶。

更能体现出汤色茶碗内部的白色。

有些爱茶的人喜欢用小玻璃杯鉴别茶叶的颜色,认为茶汤的颜色诱人,精致。根据对比,玻璃杯和白瓷杯中的茶叶颜色是有区别的,在深色的茶几背景下更明显,所以白瓷杯中的汤色更准确。茶具力求美观、精致、和谐,与茶的本性相协调。任何影响品茶色、香、味的杯子都不宜选用。从实用的角度来说,为了更好的体现茶汤的颜色,最好把茶杯和碗做成白色。不过一般的爱茶人士对汤色的准确性要求并不高,有一些差异也无所谓。毕竟品茶讲究的是快乐和愉悦,在这方面过于死板就不美了。(图文来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