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百科 > 白茶可以直接泡着喝吗(白茶怎么煮着喝)

白茶可以直接泡着喝吗(白茶怎么煮着喝)

儒学大师朱在公元《建宁府建阳县长滩社仓记》年写道:

虽然观者知道是什么,但不一定知道为什么。

大概意思是我们知道事情是这样发生的,但大多数时候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朱在《朱子语类》中多次提到“我知道它,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其实他是在告诉我们,后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喜欢“一探究竟”的人似乎并不多。相反,很多人容易被表面的表象所迷惑,不愿意花时间去进一步了解真正的含义。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非常不好的态度。

况且喝茶的时候,这种思维是不可接受的。

有些人经常混淆“泡”和“闷”这两个概念,以为泡就是闷。

从字面上看,浸泡就是将一个物体浸入液体(水)中。泡茶的过程就是我们让茶叶接触热水,让热水刺激茶叶溢出营养物质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茶叶,浸泡时间会有所不同。

闷泡是指在封闭空间中“浸泡”的行为。这里的闷是指不透气的“封闭环境”。所以,茶叶浸泡的过程,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让茶叶与水接触的过程。

不管你泡哪种茶,用哪种方式,闷泡都是泡茶的大忌。

那么问题来了,六大茶中,谁最怕闷?

发酵度低的茶,如绿茶、黄茶、白茶,泡10-15秒左右即可。

对于红茶、黑茶、普洱茶以及一些发酵程度较高的乌龙茶,浸泡时间可以稍长,但大约在15至20秒左右。红茶和普洱茶的浸泡时间相对较长,白茶的浸泡时间相对较短。

白茶特别在意汤的时间,一定要“煮得快”。如果浸泡太久,味道会很不好。

通常,我们喜欢用盖碗泡白茶。

为什么适合用盖碗泡白茶?有七个原因:

1.盖碗一般采用瓷器,有助于提高白茶的颜值。

2.用盖碗泡白茶。缺点和优点一目了然。

3.把白茶泡在有盖的碗里不闷

4.把白茶泡在有盖的碗里,可以快速煲汤。

7.用盖碗泡茶,看起来很端庄。

其中,我喜欢用盖碗泡白茶的最大原因是它能快速煲汤,不会闷死白茶。

但也有“好学而不耻下问”的茶友继续提问:为什么白茶不能泡,只能煮?

很明显,这个问题应该是一个刚入茶圈的朋友提出来的。对于白茶来说,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可以理解。没有人能在一开始就做到。大家从来都是一无所知,然后才知道。

白茶不能泡只能煮的原因是什么呢?

无聊容易苦,而烧开的茶不苦。

之所以有人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人把“煮茶”的过程当成了“闷”的过程。的确,我们在泡茶的时候需要盖上盖子。煮茶等同于泡吗?

浸泡会让白茶变苦,而烧开的茶不会。

那么为什么闷泡会让白茶汤变苦呢?我们来看看茶叶中普遍含有哪些物质。

3.氨基酸(茶叶清新爽口的原因)

咖啡因是茶汤苦的原因,茶多酚是涩味的原因。

茶叶中仍然有抑制它们存在的物质,那就是氨基酸。

茶叶氨基酸可以中和咖啡因和茶多酚,可以使茶汤清新,不会太苦。但在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远大于咖啡因,咖啡因的含量略大于茶氨酸。而且它们在水中的溶出率不同,咖啡因的溶出率远高于茶多酚和茶氨酸。

再者,茶多酚的溶解温度高,在沸水下能快速沉淀出茶多酚。

白茶可以直接泡着喝吗,白茶怎么煮着喝

茶氨酸无论是数量还是沉淀能力都不如茶多酚和咖啡因。我们常说茶苦而涩,是因为茶多酚和咖啡因释放太多,茶氨酸无法中和它们来降低苦涩味。

浸泡会使茶多酚和咖啡因肆无忌惮地沉淀,打破茶多酚、咖啡因和茶氨酸的平衡,使茶汤苦涩难吃。

而“快汤”可以解决茶汤的苦涩问题。

能使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达到一定的平衡,使茶汤不苦不涩不鲜。

煮出来的茶和闷出来的表现不一样,自然煮出来的茶汤不会苦。

一般茶叶和茶叶的比例是1:50,但是我们用盖碗泡白茶的时候,一般是把5g的白茶扔到容量为150ml的盖碗里,比较合适,茶叶和茶叶的比例是1:30。

一般茶叶和水的比例是1:200,但是煮白茶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一般加入3克干茶和400毫升水,茶水比为1:133。

显然,如果茶叶在泡茶中的比重大于在煮茶中的比重,那么泡茶中的浓度就会相对大于煮茶中的浓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内部物质会从盖碗中沉淀出来,茶汤会越来越浓。茶壶空间大,水量大,虽然会析出大量的内部物质,但浓度比盖碗的茶汤低。

按照采摘标准,白茶主要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工美、寿美四种。四种茶自然都可以用有盖的碗泡,但如果是煮的话,银针、牡丹等细嫩的白茶就不适合煮了。

那么什么茶适合煮呢?通常有两种类型:

(2)老白茶(有一定年龄的老茶)

白茶煮制时,茶叶的选择比泡白茶少,而且茶叶煮制时,寿眉(老寿眉)中的果胶、茶多糖等物质能得到充分激发,使茶汤变得浓、滑、稠(煮茶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茶叶中的物质)。

银针和白牡丹太嫩了,不能煮,只能泡着喝。

我们常说90-95度的水足够泡银针和白牡丹,100度的开水足够泡秋寿眉或者老白茶。其实如果是优质的银针,也可以用100度的水,但是也很考验泡茶者的功力。把握不好温度,就会烧银针。

煮茶的时候,有些嫩的茶确实不适合煮,容易被开水烫到。而且在高温下,茶叶中的大量物质会沉淀出来,细嫩的茶叶会很快沉淀出物质。经过岁月的洗礼,老茶是稳定的,即使在开水中,也会很平静,不会一下子沉淀。

从注水到出汤,泡茶只需要十秒钟。煮茶就不一样了。先注水,水烧开,再倒茶烧开。一分钟(左右)后关火,然后大火慢慢烧开。总之这一套下来要几分钟才能得到茶汤。

经过几次茶叶的浸泡,虽然你觉得茶汤无味,但是茶叶里面还有很多内部物质残留,但是泡茶不容易出来。而煮沸茶可以通过持续煮沸沸水来刺激茶叶,从而可以释放茶叶中的剩余物质,例如

有时候那天泡了一杯茶,没有及时喝。结果第二天,你一打开盖子,酸酸的味道就扑面而来。尤其是炎热的夏天,茶叶容易变酸。

有时候,即使不把盖子盖紧,只是过了一会儿,茶叶就有一股酸味。

1.茶叶质量不好(茶叶变质了)

2.茶叶长时间浸泡,内部物质(有机酸类物质)大量沉淀。

3.茶叶处于密闭空间,缺氧。

浸泡会使茶汤变酸,而煮沸的茶不会。

虽然煮茶也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但是煮茶壶的空间很大,壶里的水很少,茶汤也一直在沸腾,所以茶汤不容易产生酸味。

闷泡可以减少冲泡次数,而开水泡茶不行。

泡好后,茶汤会很苦。这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因等物质被充分释放,所以浸泡的方式让茶叶“营养不良”,物质所剩无几,导致冲泡次数大大减少。

煮茶就不一样了。比如质量尚可的茶,一般可以煮两三次,也可以煮半个小时。

泡的时候不容易析出高沸点物质,煮茶就不容易了。

一般能溶于水的物质都是低沸点的物质,而有些高沸点的物质只有在泡茶的时候用沸腾的热水才能激发出来。茶叶中的一些芳香物质需要开水刺激,茶叶中的一些像果胶的物质在开水中更容易沉淀。

而闷泡中的水温是由高到低的,所以水温低时不易析出高沸点物质。

泡茶是一门大学问。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给茶叶加水。

比如三个字(喝茶的过程),比如泡、泡、煮茶,看起来都是一样的,都是茶叶接触水的过程。然而本质却大不相同。泡、煮茶是“褒义词”,闷泡是“贬义词”。

所以白茶可以泡,可以煮,但是不能泡。

白茶讲究“快出汤”。从注水到取汤的时间要控制在10秒左右,热水与茶叶充分接触的时间要控制在2秒左右。

只有汤出锅快,才能保证白茶的新鲜度。前五泡可以做到这一点,后五泡可以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因为我们需要一段时间让白茶更从容的释放剩余物质。

很多人问“白茶为什么不能泡而要煮”这个问题,是因为不能理解泡、泡、煮这三个概念。

如果每个人都有“一探究竟”的头脑,以刨根问底的精神研究茶的知识,探索茶的道理,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我相信你在饮茶这件事上会“上一层楼”,成为饮茶大师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