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百科 > 什么样的茶用什么样的茶具(茶具什么陶瓷最好)

什么样的茶用什么样的茶具(茶具什么陶瓷最好)

中秋将至,半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茶酬知音。赏月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说起品茶,世界上大概没有其他食物或饮料像茶一样爱美了!从茶事的体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茶、茶具、茶座、环境、茶人等各种美。所以,茶道是一门关于美的学问。没有了美,茶道也就没了。

许多人喜爱精致的茶具,所以他们喜欢喝茶。还有一些人,因为喜欢喝茶,沉迷于各种与茶有关的器具。茶具有一种深刻的美感,因此它能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延伸,这使茶具富有审美价值。

茶具,通常是指人们在喝茶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器具。明代许次纾《茶疏》年有云:茶滋水,水靠器,汤成火。四个是必须的,一个没用。可见,茶、水、火、器必须搭配才能获得一杯好的香茶,这是沏茶的四大要诀。四者中,唯有茶具是专为人们品茶而制作的有形之物。它凝聚了人们的创造力、制作技术和审美情趣,值得细细把玩和欣赏。

茶具是喝茶的容器。具有冲泡功能,有助于改善茶叶的色、香、味。了解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茶特别注重色、香、味、形。一件好的茶具有利于品茶活动的审美,会给饮茶者带来赏心悦目的愉悦感。高雅的茶具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既实用,又能泡茶,还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中国有很多种茶具。根据泡茶的要求,分为开水锅、茶具、泡茶器、茶具、洗洁精等。根据制作材料和产地的不同,可分为泥茶具、瓷茶具、漆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竹茶具六大类。茶具的产生和发展,和酒、餐具一样,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用、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这与当时社会上茶的演变和饮茶的习惯密切相关。魏晋以后,茶具逐渐独立。到了中唐时期,专门的饮茶器具才真正出现。

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易经》)。茶道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结合。茶和茶具都是有形的东西,不同的开悟方式就像手指明月,木筏过河。茶悟人生,器载道,人、茶、器、道共存相得益彰。爱茶者,爱茶,爱茶道,重视茶具,体现了茶具道家与实用并重的意图。

什么样的茶用什么样的茶具,茶具什么陶瓷最好

器物艺术就是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设计、造型、色彩给人美感。茶道是一种精神艺术活动,器皿尤其讲究。它不仅要易于使用,而且要有条理、美观。在挑选茶具时,除了性能外,茶具是否具有艺术性,制作是否精细,是人们选择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匠心是指茶具要小巧精致,对生活来说是一种装饰、优雅或清新之美。《岕茶汇钞》,清代毛象写道:茶壶小,一客一壶,独斟独饮,方得品茶。例如广东潮州的工夫茶,茶具是小巧实用的沏茶文房四宝,即罐、若尘瓯、潮汕灶和玉树片。孟关是宜兴紫砂茶壶,大如鹅蛋;如果说陈欧是一个又小又薄的白瓷茶杯;潮汕炉是烧水用的小炭炉。舒扁是一个扁圆的陶瓷壶。

器物之好,是指茶具既重视造型,又重视茶理,即结合书法、诗词、图案,使茶具精致可爱有内涵,能吸引人欣赏。古往今来,讲究茶味的人,一直注重茶的味道,崇尚高雅的意境,强调壶增添了茶的味道,茶增添了壶的艺术价值。他们以为好茶好壶就像红花绿叶,相映成趣。对于一个爱茶的人来说,不仅要选好茶,还要选好茶具。

器之美,意味着茶具的创意是独特的、恰当的,符合对茶道的理解。一壶一杯一杯,相映成趣,协调漂亮。比如兔毛灯,就是窑变最有代表性的产品。这种瓷器的釉面黑如漆,温润晶莹。釉面布满密密麻麻的白棕色纹理,像兔子身上的皮毛一样细腻有光泽,故名。兔宝宝灯的真正魅力在于它独特的釉点,尤其是黑曜石变化。当它被放在阳光下,那些黑曜石圈会立刻闪起来。随着阳光强度和观察角度的变化,它的光彩也在不断变化,像钻石一样绚丽多彩。在充满清水的阳光下,兔子们突然活了过来,森林、云海、海洋等各种形象出现在小灯里。

壶干杯长。文学评论家严羽用禅宗比喻诗歌,说:一般来说,禅宗只在于妙悟,诗歌也是如此。(《沧浪诗话诗辨》)直觉和洞察力是东方文化思维的重要特征。其实在茶、水、器、艺中,处处都有一种奇妙的领悟,这已经成为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对茶具的欣赏是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

日本著名美学家柳宗越在他的《工艺之道》一书中说,对比艺术越接近理想,就会越美,而工艺越接近现实,就会越美。古往今来,世界上有无数不同功能、质地、种类的茶具,每一件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感。

像我们这样爱茶,就是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享受我们现在的生活,用这种方式享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