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茶(碧螺春发霉是什么样)
- 茶百科
- 用户投稿
- 2025-06-24 18:55:59
正宗的洞庭碧螺春必须产于苏州的东西两山,其他地方包括苏州其他山头产的都不能称为“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最早被当地人称为洞庭茶,也叫“惊煞”。相传有一位尼姑上山春游,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有股怪味。她脱口而出:“这味道太香了,把人都吓着了。”因此,当地人把这种茶称为“吓人的茶”。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尝此名茶,汤色青绿,盘卷如螺,极受赞赏。但他觉得它的名字不雅,就给它取名碧螺春。
关于这个茶名的由来,除了康熙皇帝游太湖时所赠,还有一个传说是碧螺春在明代就有了茶名。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是,它因色泽翠绿,盘卷如螺,春季采摘,采自碧螺峰,故名碧螺春。
这种茶历史悠久,在清朝康熙时期每年都成为贡茶。
它以其美丽的外形,多彩的颜色,浓郁的香味和醇厚的味道闻名中外。
其香:清香阵阵,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其外形:纤细、精致、蓬松、可爱。
其味:果香花香,回味甘甜,适口爽口,健脾胃。
其色:一杯清水,放入此茶,即绿茶清水,赏心悦目。
妈妈妈妈说,你们人类觉得我们今年3000元的价格有点贵。我想说,不仅仅是我纯正的洞庭血统,还有采茶阿姨的辛苦。采茶大妈会早上5点起床上山采茶,直到晚上才回去。早起天黑,背个小箱子,带好一天的水和干粮。
在大太阳下骑行,穿越狭窄的山路,最窄的地方只有50厘米,脚下全是黄泥.你们这些天天坐办公室的,肯定吃不了这么苦。
黔茶是中国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根据节气不同阶段的春茶名称。“钱明茶”是清明节前生产的一种茶。钱明茶又嫩又好。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量有限,生长速度慢,虫害少,芽叶嫩,色绿香,味醇美观,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因此,据说钱明茶贵如黄金。谷雨过后,长夏之前,茶叶一般都比较粗老,品质较差。
春茶,尤其是明代以前的茶叶,往往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绿茶,香气和滋味最微妙,芽叶形状最好。
早茶往往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是明朝以前茶叶的稀缺和珍贵。能喝往往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新鲜,中国人的舌头是贪吃的。
新鲜,中国人独特的味觉体验。喝“钱明茶”意味着提前品尝。
此时苦味的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而部分可溶性糖和部分氨基酸含量较高。
清明时节雨纷纷,茶园湿度大。茶芽在雨雾中生长,就像充满水分的婴儿肌。
清明节前这一段时间采集的茶叶,不算晚,是不可多得的好茶,因为是为了正气,也是季节的精华。

锅的温度为70~75,有三种方法
50~60炒制时,用双手将所有茶叶揉成几个小球,不时摇动,重复多次,直至条索卷曲,露出毛丝。八成干左右,就进入烘干环节。这是形成螺旋状天鹅绒覆盖形状的关键过程。需要13~15分钟。
采用轻揉轻炸的方法,达到定形、持续显现、蒸发水分的目的。九成左右干的时候,拿锅把茶叶铺在桑纸上,甚至把纸放在锅上烤到干。锅温30~40左右,干叶含水量7%左右,持续6~8分钟。
用75-80度的矿泉水泡碧螺春!随泡随喝,别闷在杯子里!细腻的碧螺春请用上抛法。就是先把水倒进杯子里,再把茶放进去。
可以用什么来解释一个地方的春天?
柳树绿了,燕子归巢了,还是一盘香椿,一筐春笋。除了这些常见的意象,总有几个美人,是一方水土春天特有的标志。就像油菜花在婺源,香椿树在我家后院。
苏州太湖的春天,必须用碧螺春来解释。
碧螺春,俗称“骇人香”。如果你不能欣赏一二,不妨想想苏菜的“又惊又甜”,立马有同感。
茶叶呈绿色,卷曲如螺,春季采摘。《碧螺春》仿佛一下子道出了太湖“骇人香”的由来,又不乏诗意。
碧螺春是绿茶,产于苏州吴中区洞庭山的东、西山。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地方了。所以如果用“洞庭碧螺春”来点缀,也算是正宗。碧螺春是中国的名茶,已有1000年的历史,它被列为清朝的贡品之一。东山(东洞庭山的简称)自古以来就是碧螺春的起源地。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将西山定为茶叶原产地保护区。
东山,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物产丰富,满足了所有人对富饶江南的想象。三四月采茶,五月枇杷,六月杨梅。这是太湖东山村民经历的所有农忙时期。其实大名鼎鼎的碧螺春并不是东山产值最大的农产品,依托太湖的水产品才是。众所周知的太湖有三白:银鱼、银鱼、白虾,还有太湖的大闸蟹、田螺,肉质肥美。稍微联想一下,也许碧螺春的“螺”字和土特产有关系。
在东山的道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停靠在河湖边的渔船。村民们要么上岸站出来,拿出刀子对付螺蛳等水产品,要么开进“水上加油站”让船只休息。所有碧波上的生活场景,都是关于水乡独特的春色。这些场景在内陆很难看到。
在东山丰富的物产中,茶叶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且它的种植时间比东山的名果要晚得多。
所以,想要在半岛上找到一个清晰可辨的茶园,还是需要花一番功夫的。茶树常隐藏在枇杷、杨梅、银杏的枝桠下,茶果间作,交替种植。这样一来,碧螺春所附带的花香和果香就因人而异了。真正的优势在于茶树害虫蝉的天敌正好存在于果树上,可以有效控制茶叶的病虫害。高大的果树还可以荫蔽小群体种植茶树,避免强光直射,让茶树收获适合生长的“花太阳”。
富饶的江南,旧闺蜜散步的时光也透露着美好。
东山虽富,但论季节收获,初春碧螺春第一。3月中旬,洞庭山还看不到杨梅的成熟,只能喝杨梅酒。但如果你走进当地的杂货店,询问特产,你会得到同样的答案“现在是茶的季节”。
这时,在东山湖环湖路上走几步,就能看到三三两两背着布袋的茶农
采摘季节到了,清晨五点茶园里就有说话声。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这样的工作一直在进行。晚上,我们供应商茶厂的灶台开始烧柴火。准备柴火,烧火,杀青,揉捻,揉捻,烘干,这里忙碌的工人与茶厂合作了至少七八年。炒茶队是四川的,一起烧柴的有30人左右,采茶队是河南的,多达80人。还有其他专门采摘不合格茶叶的工人,动员挺隆重的。每个工人的工资基本都在万元以上,其中炒茶的待遇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如果炒一壶碧螺春,要30块钱,对应的是40分钟的体力劳动和四两干茶。这些从河南、四川来这里打工的人,都是当年去那里教碧螺春的农民的后代。对于碧螺春,他们是外地来的专家。
碧螺春要求茶芽嫩,最好在早春。4月中旬以后,只能算是“炒青”,品质逐渐下降,不再归入碧螺春。茶厂金师傅最引以为豪的是,揉成螺旋形的干茶在水中再拉伸时,看起来像“麻雀舌头”,柔软而细长。由于茶芽的嫩度,加工难度很大,机器无法替代。要再努力,全程都得靠人力,所以碧螺春也是市场上很难假冒的一种茶。干茶的形状和颜色超出了机器的能力。通常一斤碧螺春干茶可以炒出4斤以上的鲜叶,每斤干茶要消耗6万到8万芽之多,可见其稀有珍贵。
尤其是采摘季节,鲜叶只有一片,每斤价格在300元以上的也不少见。经过几次的失水、劈柴、炒菜、工人的交通和住宿,碧螺春的建造成本是一层一层建造起来的。当地有个数据,只有0.78%的人喝正宗洞庭碧螺春,因为产量低。清朝《太湖备考》年的一句话,“你生产的不多,但你销售的是假的”,即使在产量翻了一番的情况下仍然适用。
碧螺春素有“一嫩三鲜”之称,包括芽、叶、色、香。“铜丝”看起来紧实,但冲泡后慢慢舒展,叶子鲜嫩可见,入口清爽,口感清凉甘甜。
在我们碧螺春供应商的茶厂,喝了茶农当天采摘的茶叶,干茶喝多了。这速溶碧螺春杯更像是一杯鲜榨的,与春天同步,我也能在杯中看到苏州风景的另一番景象:碧波荡漾,群山隐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