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做茶叶蛋是用什么茶叶(煮茶叶蛋用什么茶叶)

做茶叶蛋是用什么茶叶(煮茶叶蛋用什么茶叶)

红薯干,红薯的产量很高,于是价格总是很低,在农村,因其产量实在太高往往吃不完的红薯还会拿去饲养家里的猪溜溜。可是,大家却不知道,红薯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第一蔬菜。红薯,被聪明的人们制作成?了红薯干。

爆米花,一个老头扛着一口葫芦一样的黑锅,走街串巷。将米变成白白的爆米花。是那时最受欢迎的魔术师!

(从什么时候起这个推着小板车常常在巷口出现的魔术老头就再也见不到了呢?小时候看老头把腿压在炉子后面的黑袋子上就知道爆米花熟了,捂着耳朵听炸爆米花的爆炸声,看袋子里冒出的长长的烟,闻到浓浓的玉米香,就跟过年炸炮仗一样兴奋啊。现在想吃爆米花简单!电影院门口卡拉OK门口随处可见爆米花机,连夜市上都有自制的爆米花锅,在家用锡纸包着在微波炉里也可以炸出香喷喷的爆米花了。)

爆米花,肯定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我所说的爆米花就是平常我们在电影院吃的那种美食。NO,NO,NO,我在这里给大家所介绍的爆米花,可是超多四川80后小孩子最怀念的爆米花。

如今,这种手摇式的爆米花就像冲冲糕一样,已经离我们这些80后越来越远了。我们,也只能怀念,怀念天真烂漫的童年,怀念爆米花带给我们的欢喜,怀念那个手摇爆米花师傅的爆米花机。

那个时候的爆米花,也是很难得才可以吃上的美食。爆米花的师傅就像赤脚大师一样,带着他那神奇的爆米花机器,走到哪里,爆米花就在哪里出现。每每听见“爆米花啦,爆米花啦”,在炎热的夏天,我们连鞋子也顾不上穿上,就跑下楼,围站在爆米花师傅旁边,看着他那娴熟的手在爆米花机器上转动。“好了,站开了,站来了,要爆了”。我们就一溜烟跑的老远,捂住耳朵。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浓浓烟雾喷出,再跑进一看,爆米花出锅了。那股香气,至今也好难忘记。

那个时候的爆米花,需要自家带着玉米,米,去拿给师傅帮你制作成爆米花。然后,只需支付5角-1元的手工费。在爆米花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在整个炎热的暑假里面,我们吃着爆米花,不管是和小伙伴打闹着,还是一个人闲坐着,都总是忘着很远的地方,那个爆米花师傅离开的路上。总想着,或者,在不久的将来,爆米花师傅又会回来。

这个东西到现在还有呢——棉花糖,现在也觉得非常神奇,怎么就从砂糖变成棉花了呢?

金币巧克力:那个时候的巧克力可是货真价实的,不像现在只要在10块钱以下的就都是淀粉。而且那个时候的巧克力的造型都以雍容华贵为主,什么金币巧克力,金元宝巧克力,连小动物的巧克力都拿金灿灿的黄锡纸包起来,只要拿几个这种金灿灿的巧克力放在兜里,连走路都神奇了好多。基本都是揣兜里一直不吃的,直到化了~

炮米通:这个膨化食品用大米或玉米做成,比现在的什么薯片好吃多了。有的地方叫篷香酥或泡泡果。现在也有,只是少见,而且有了个好听的名字:米果,还有夹心的呢。

酸梅粉。我个人认为,在当年,它的地位足与无花果相抗衡,在小孩子中间也曾经风靡一时。也是两毛一袋吧,每袋附赠个小勺子,不但要吃,还要攒那个勺子,几个小伙伴凑一起肯定会拿出那些勺子相互炫耀,那也是最早的搜集品之一吧,不知道谁还能把那些东西留到现在。

糖饼:那时候在学门口,总有卖瓜子和糖稀的老奶奶,记得两毛钱,给抓一大把,有一次我买一毛钱的,她考虑好久才卖。糖料一般是红、白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在画图时,由民间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这样,就可以拿起来吃了。题材一般以生肖,花鸟为主。都是很吉祥的寓意哦,所以特别是在节气的时候,这可是很盛行的。价格一般在1-2元,现在公园里面还可以看得到。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逛公园,转糖饼了,1毛钱转1次,都知道很难转得到大龙,可是还是要花1-2元钱转个10-20次去试试运气。

娃娃头雪糕,好象是奶油和可可混合的,5毛钱一个,做成类似卓别林的脸,可可色的帽子、眼睛和嘴巴,奶油的脸。在至今的记忆里那是到目前为止天下最好吃的雪糕,那时候买个娃娃头总是在考虑先吃帽子还是先吃脸,有时候干脆就放在碗里搅和在一起吃,现在好象又出现啦。

无花果(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一张,虽然小点……也能唤起那时的记忆):一个小小的白色袋子,上边印着&34;三个字.里面装得就是那酸酸的甜甜的干干的无花果了。

大白兔奶糖,那时最好吃、最哄小孩的糖。老牌子质量都很好的,大白兔几十年来一直保持了质量。而且现在吃还有一种怀旧的味道,感觉像小时候一样幸福。而且那层糯米纸也很好吃哦。现在依然有的卖,缺点就是有点粘牙,天冷的时候太硬。

酒心巧克力,小时候爸爸每次出差都会给我带一盒,事实证明不会吃醉,不过那个酒味很香甜!!妈妈很反对我吃,怕我吃醉,哈哈。我还收集了很多酒心巧克力的包装纸,太漂亮了,现在的很多包装都达不到那水平。

泡泡糖,长长的一条,用红一半白一半的纸包着,上面有一个小姑娘吹泡泡,在&34;出世以前的绝对&34;!我们用的都是它!(对对对!简直对极了!我们以前吃的泡泡糖就是介个样子!后来突然横空出世一个“大大”,贵多了,但是广告里小洋鬼子天天在你眼前吹啊吹的,尝了一下确实吹出的泡泡挺大的,那时候买大大泡泡糖吹的孩子多炫耀啊。后来就再也见不到以前那种扁扁长长的老泡泡糖了。)

搅搅糖,两根冰棒棍,加一团明黄色的糖稀,1毛钱一团,搅一搅,拉一拉,又好吃又好玩。只是现在看来不太卫生。

冰棍,真的是&34;棍,除了冰就是棍子,绝对货真价实!5分一根,以致于将后来的5毛一根的&34;惊为天人。

烤红薯,香喷喷,甜丝丝,好吃看得见,2毛钱一斤。只是吃多了会打屁。蠢人俗称“勺货”。

果丹皮,很多人都是吃它长大的。非常成功的一种山楂制品,能让20年后的人们念念不忘。1毛钱一根。

老鼠屎这个嘛,跟上面的正好相反,貌似而神非,一粒一粒黑褐色,像极小号的感冒胶囊。每粒两毫米左右,味道嘛,好像酸酸甜甜的,现在可能只有想自杀的人才会误服。(现在偶尔超市里还能找到这种已经改头换面的小零食,好象叫“金桔”,但是再也没有人叫它最原始最亲切的名字“老鼠屎”了,现在的孩子喜欢的小糖果包装都极其奢侈,名字也很新潮,叫“清嘴”。)

山楂片,20片用纸包成一小堆。我小时候最单纯爱着的零食,可是我常常是买不起的。)

小时侯老师给我打肚子里的蛔虫吃的一种糖----宝塔糖

大冰、五毛,一块的好像都有,里面装着有味道的水。现在想起来,鬼知道里面装的什么水啊!-_-b

果子露,隐约记得那个味道很淡,喜欢它的形状和颜色

糖水罐头,当时佳节馈赠亲友的佳品,也是小朋友的最爱

吃蜂蜜啊,往事历历在目,记得一次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其中邻居的男孩就提议说,既然,蜂蜜是蜜蜂屁股后面的黏糊糊的东西,那么蜂蜜一定是蜜蜂屙的屎,于是号召小朋友们捉蜜蜂,捉来蜜蜂后,就把蜜蜂摁住,再用针把它的屁股撬开,准备使劲挤,结果,蜜蜂身子有点滑,一溜,就飞了,回头还蜇了一下捉蜜蜂的小子的嘴巴。这样,不仅没挤出蜜蜂屁股后头的屎,还被蜜蜂蜇得那张好吃的嘴像猪八戒一样肿。

麦乳精,一种用水冲调的饮品,现在早已被高档保健补品代替,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其为何物。而过去是被当做礼品互相赠送的。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麦乳精在普通百姓中还被当做一种比较奢侈的饮品,大人往往舍不得喝,孩子们成为最直接的受用者。干嚼的味道好极了,超级怀念那个味道,还有乐口福也不错的~

薄荷棍:小时候两分一个。两片糖可以像按扣一样互相扣上,有孔。放进嘴里,没化完之前可以&34;地吹几分钟。那时,弄到哨子糖可神气了。一定得在听众最多的场合放进嘴,真正的一边吃一边吹,吹得邻居大娘出门见了我就翻白眼。后来那个“暴露薄荷糖”就是模仿这个造型来的。

沙爹鱼串:也是当年的经典之一。那时可没钱一整包买,都是一串串买来吃的,好像是三毛钱一串吧。现在看到也不会买来吃了~

棒棒糖:棒棒糖中间是一颗话梅,买的时候大家都喜欢选话梅大的来买。现在某牌子还有这个糖,什么牌子我到一下子还真想不起来了~味道不错的~

冰糖葫芦.每次回国都要吃的,虽然现在有很多不同水果做的,但是还是最喜欢山楂的!

健力宝,第一次喝健力宝,觉得易拉罐好高级呀。呵呵。比喝白云高橙过瘾,就是太少。哎---国货呀。

光明是老牌子了,出产的小冰砖很有名。我记得以前一到夏天,冰箱里就装满冰砖,我比较喜欢放一块碗里浇点雪碧,然后用勺子挖着吃,不过我认识一朋友比较变态,喜欢看着冰砖在碗里融化再吃,我非常鄙视这种吃法,难道这是在喝汤?不过遗憾的是,现在的冰砖没有以前的好吃,,,奶香味没那么重了~

汽水,作为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据说它60年代就有了。你还记得小时候它是多少钱一瓶吗?现在的汽水都有品牌了,芬达、可口可乐,好像看不到曾经的痕迹了。北冰洋汽水。

虾片,不是特别“嘎嘣”脆,但沾了白糖也咯吱脆,吃起来倍儿香!

桃片,在很多年前,在成都和重庆都还属于四川的时候?,合川桃片就已经成为了四川很出名的特产。就算重庆被分出四川,成为直辖市的现在。合川桃片也还是四川人心中出名的特产。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把合川桃片称为重庆特产。从小就爱吃四川合川桃片的我,到现在,也还会常常去超市买来吃,吃了20多年的合川桃片,也还没觉得腻,这就是四川特产的特点,百吃不厌。

合川桃片一般有两种口味,甜桃片色泽洁白,厚薄均匀,卷裹不断,点火即燃,口感滋润,香味浓郁。椒盐桃片色泽微黄,酥脆。然后,还为喜欢特殊口味的人们生产出了麻辣味的。这些怪异的口味,市面上出售的很少。

米花糖,同样作为80后小时候味道的米花糖在很大程度上,在很多80后的心目中,都超越了早餐和零食。

在那个时候,面包和牛奶都不是那么的丰富。那个时候,没有甜甜圈,没有菠萝面包,只有简单的白面包。那个时候,没有酸酸乳,也没有果蔬奶,有的只是妈妈煮的鲜牛奶。白面包多美味,鲜牛奶多大的味,那个时候的孩子不爱吃。米花糖就不一样了。在很大的意义上,米花糖充当了那个时候我们的早餐。每天早上,吃上一块,多舒服。还可以多带一块去学校,课间的时候当零食。泡泡的,酥酥的,甜甜的,咬一口,就能听见脆脆的声音。那声音,当真好听,这个是赚足了足够多的眼球的。

米花糖和芝麻杆一样,也是主要用麦芽糖,也是裹上一层芝麻,太香了,想起都流口水呢。米花糖可滋阴补肾、润肺健胃,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所以,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美食呢。

在这里,特别推荐的是江津“荷花”牌的米花糖哦,好巴适,好正宗,好地道。

杂糖,在70年代,杂糖可能是最奢侈的零食了。常常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家里面的大人们才会准备杂糖来招待客人。到了80年代,杂糖盛行了起来,就算不是在逢年过节,在卖零食的摊上都总能买到。杂糖在80年代,虽然不再奢侈,可也价格不菲,每次大人们也总是买一点。90年代之后,杂糖不再奢侈,价格也不再昂贵。

卤蛋(茶叶蛋),好像现在也吃的哈,而且还到处都是呢

芝麻杆,80后小时候的味道。那个时候的我们,那个时候的80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明星零食。

芝麻杆在那个时候,1毛钱一根。家里的大人觉得这样不划算,就去卖蜜饯的摊位上,给我们称上一斤。别以为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好吃的小嘴巴有甜头。不然,芝麻杆,又香又甜,家里的大人们担心长牙的我们吃多了坏牙齿。每天也只能给我们吃两,三杆。每次还把芝麻杆到处藏,每天都会换着花样放。由于知道家里有了这样美味的零食,自然每天都不会放过,趁家里大人不在的时候,到处寻觅。我记得那个时候,每个暑假总爱放战争片。电视里放着日本鬼子搜寻八路军,我们这帮孩子也在家搜寻芝麻杆。找到之后,好不开心,还和小伙伴们分着吃。确实也是满足了自己的小嘴巴,等爸爸妈妈回来小屁股也就遭罪了。

芝麻杆是用纯麦芽糖制作而成的,味道香,酥,脆,甜。价格很便宜。送小孩,老人都很适宜的。

怪味胡豆在重庆没有被单独列为一个行政区的时候,也是四川的特产,随着重庆和四川的单独划分,很多人现在也说怪味胡豆是重庆的特产。在我小时候,一直被看作四川特产的怪味胡豆,在现在的心中,也还是四川的特产。

锅巴,香香的,脆脆的。最主要的,锅巴很符合四川人的口味。原因就是锅巴是麻辣的,嘿嘿。锅巴是一种休闲小食品,香酥可口,在四川人当中简直广受欢迎。就算是现在,过去了十几年,在很多的超市里,这种小吃还是很受注目的。

锅巴是一种由大米,小米,黄豆为主原料制作而成的小零食。所以,锅巴的营养价值也是很高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哦。并且,锅巴还是老少皆宜。所以,锅巴在四川的各个超市,都是一种销售很火的零食。在四川锅巴的售价也很低,一般价位都在1元左右。当然,也有家庭分享的包装,也在2,3元左右,很经济划算,所以很多家庭也能承受。那个时候在爆米花不是很流行的时候,在电影院,除了吃瓜子,就是锅巴了。足以看出锅巴在四川人心中的喜爱程度了。

鱼皮花生,80后孩子都不会陌生的零食。吃了之后,肚子都会胀上好久。

鱼皮花生出自厦门。鱼皮花生在选料的时候是很严格的,特别是对花生仁的选择。鱼皮花生的花生仁要饱满,颗颗状若珍珠。鱼皮花生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可能会有腥味。鱼皮花生其实是脆脆的,味道也香香的,咸味儿带着一丝丝的甜,很受大家的欢迎。就连东南亚国家的人们,也对这美味的零食很赞赏。

蛋烘糕在很久以前,是由炉子烘烤的。可是,现在街上能见着的都是用液化气的,少了很多以前的味道。还是很知足,在街上还是偶尔能遇见拖着三轮车买卖蛋烘糕的身影。除了白糖以外,炒好的土豆丝、青椒肉丝、榨菜,各种水果酱也可以作为馅。味道简直就可以琳琅满目。

叶儿耙,四川人没有不知道的。小时候,走在街上就能看到年迈的老者挑着叶儿耙,到处喊着:叶儿耙,买好吃的叶儿耙啰。五角两个,一个咸味,一个甜味,吃的我很满足。

小时候的夏日,最爱吃的莫过?于凉糕。每天回家,都会去学校门口的凉糕店吃上一碗才肯回家。在夏日,四川每个角落都会有这样祛暑的良品在叫卖。简单的人力三轮上,放上盛装凉糕的大桶,再放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作料。很是好看。一碗凉糕,上面放上超多刨冰,刨冰的上面撒上山楂,葡萄干,冬条,花生,芝麻等,淋上好看的红糖。

成都人爱吃小吃,这?个锅盔情结,是几乎每个成都人都有的。锅盔,在成都,乃至在整个四川。都是很常见的,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你可能不会看到人们手上拿着面包牛奶,更多的时候,他们都选择锅盔。四川的小吃多,而且便宜,是出了名的。当然,锅盔也是不例外的。小时候,吃上一个锅盔仅仅需要5毛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锅盔也不过升至1元或1元五。虽然很便宜,可是味道却一点也不马虎。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四川的“打锅盔”。打锅盔随便在四川哪个城市,县城,乡镇,都是可以看到的。为什么会叫打锅盔呢?因为把揉好的面团,用面棍打,打成粗粗的长条形状,里面放上肉馅,以及香菜。再合上,用有力的拳头拍打成圆状,放入油锅中炸。不断用食指转着面块,方便均匀受热,然后,再翻转一面。同样的方法受热,看着不流口水都难。锅盔在刚起锅的时候是最好吃的,当然,没有掌握方法的人在这个时候吃,舌头和嘴巴也是会受一定苦的。香脆的外壳,鲜嫩的馅,吃着都觉得舒服。

一到夏天,四川的大街上很多人骑着被改装过的人力三轮车,里面大大小小的桶很多.你可不要小瞧这些桶,里面装的可是我们四川人最钟爱的解暑之物-凉虾,冰粉,刨冰,凉膏。冰粉受喜爱的程度,在四川人的心中是很高的。

冰粉是用一种植物的种子用纱布包好,放在干净的水里面不停地搓揉,搓揉过程中会产生出黏液混在水里,然后加上一点点的薄荷,取出纱布包裹的冰粉籽。过不久这些混合物就变成透明的浅褐色的凝固物,晶颤颤的诱人。这个就是正宗地道的"搓"冰粉。

一说?起花生糖,我想就算是现在的小孩子也不会陌生吧。花生的魔力在于不管是老人,小孩,都会很爱吃,也会忍不住去拿来吃。之所以我还归结在80后记忆中的味道,那是因为80后孩子那个时候,更多的只有花生糖。作为糖来说,花生糖也真的占据了很多孩子的心。

花生糖那个时候还没有袋装的呢,也没有这个时候的好看包装。简简单单的在一个堆满零食的小车或者木板上。四元钱一斤的样子,那个时候的这个也算比较昂贵的零食了。家长们也不给买,说是吃多了怕坏了牙齿,其实更多的因为价格。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家长才会买一些,也只是在客人来了或者是在过大年的时候才拿出来。孩子们便用纸好好包起来,很多时候,都会舍不得吃。因为孩子们都知道,或者这一年,就只能吃上这一次了。每每这个时候,我就觉得现在的孩子很幸福。就算是现在,很多山区的孩子也还是没办法能吃上花生糖吧。

蛋苕酥,精选了四川新鲜优质的红薯为主要原料。要知道,四川的红薯可是很好吃的,在家庭里,孩子都十分喜爱,就像现在的孩子喜欢吃马铃薯一样。经过了科学的加工,现在的蛋苕酥很可口,吃到嘴里就化成了渣。在成都,这是很多家庭都十分喜爱的美食,作为早餐,作为点心,很受欢迎。

油炸小鱼,肯定很多家庭的人都吃过。特别是在各个沿海地区,这样的油炸小鱼,应该是从小就可以吃到的食物吧。对于四川这样的内陆地区,这样的美食会更新奇一些。在黄龙溪,整条整条的街上,这样卖油炸小鱼的商家是很多的。

天府之国的这道香酥花生由于添加了蜂蜜这道配方,所以也被四川的好吃嘴们称为:蜂蜜香酥花生。味道,那可是巴适的不得了。

做茶叶蛋是用什么茶叶,煮茶叶蛋用什么茶叶

说起猫耳朵,这可就热闹了。不了解这个情况的,还以为我们四川人很残忍,居然还吃猫猫的耳朵,这个事情可大啦。呵呵,你们错拉错拉。四川人喜欢吃的猫耳朵可不是真正的猫耳朵,而是一种用面粉制作,相似度极像猫耳朵的一种食物。四川人喜欢这种生动形象的叫法,所以,就算造成了一些误会,也依旧不会改变。四川人天生就喜好玩笑和玩乐。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一直以为只是四川才会有猫耳朵这样的小吃。可是,因为好奇,刚刚搜索了一下猫耳朵,这才发现。原来,在全国,四川的猫耳朵小吃并不出名,真正出名的山西,陕西那边一种炒着吃的猫耳朵。虽然和我们四川的猫耳朵一样,都是用面粉为原材料,也都是风味小吃。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山西,陕西那边的猫耳朵用面粉做成猫猫耳朵的样子,然后配着红辣椒丝,绿辣椒丝或者一些蔬菜炒着吃的,也可算得上一道菜。可是,四川的也就不是一道菜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小吃,还是一种休闲小吃。而且也是不管男女老少,都超级喜欢吃的。四川的猫耳朵也用面粉做成猫猫耳朵的样子,用色拉油,食盐,香精等烘培做成了一种脆脆的猫耳朵。因为猫耳朵又香又脆,小孩和老人喜欢吃,但是又顾忌他们不能吃辣,于是还制作有甜味的猫耳朵哦。可是,大家也都知道,四川人爱吃辣,无辣不欢嘛,于是改良制作出了如今更加美味的甜辣猫耳朵。甜中一丝辣,辣中一丝甜,没有任何怪异的味道,一句话就是好吃。

多味花生是四川资阳市生产的花生。和之前成都,德阳产的花生一样,被四川的人们所喜欢着。多味花生在资阳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便宜,实惠又美味。

这个多味花生可是陪伴我们童年长大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次,家里面的人,都是一件一件地买回家,要不了多久,就被吃完了。那个时候,多味花生的诱惑太大了。就算到了现在,多味花生的诱惑依然不减当年哦。

在之前都一直在强调四川的零食也离不开辣,这不,这道酱辣花生就如此。饱满的花生米外面包裹着金灿灿的一层,很酥很脆很有味道。

在很久之前,或者说是在老成都的时候,桂花糕是一种比较名贵的糕点,往往只有在富足人家,桂花糕才是常常能吃到的。在普通的百姓家里,要想吃到桂花糕,只能在过春节的时候,才能吃到一点。

到了现在,成都人对桂花糕的喜爱,仍然不减当年。特别是在一些有老年人的老成都人家里,桂花糕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糕点。这不仅是一个传统的糕点小吃,也代表着人们对老成都的一种怀念。

桂花糕的美味是相当的,吃上一口,甜甜的,糯糯的,整个心都暖了,整个心都酥了。芬芳的桂花香从嘴里窜到了鼻里,又从鼻里窜到了嘴里。贯通了你整个神经,舒展了整个心窝。要说绿豆糕代表了夏天,桂花糕就一定代表着万物复苏的春天。

绿豆糕因为其良好的营养价格,被人们喜爱着。也因为其良好的口感,被人们喜爱着。

绿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管是小孩子,老人,还是风华正茂的女生,都对蛋白质有着需求。想要年轻的容貌,想要健康的体魄,蛋白质的摄取是不可以少的。

更为大家广泛知道的是绿豆有排毒清热的功效。或者是在炎炎夏日,吃点绿豆糕,或者喝点绿豆汤,可以清火,保持舒畅的心情。所以啊,人们对绿豆的喜爱是可以理解的。

香脆蚕豆是四川人们在平日里悠闲最喜欢的食物之一,也是四川的经典特产之一。很多外出他想读书的游资和在外工作的人们都会买上很多。而外出串门的时候,人们也总爱带上很多这样的四川特产去赠送他人。自然,四川的人们也十分喜爱香脆蚕豆。人们聚在一起打牌,聊天的时候,香脆蚕豆是一道离不开的美味零食。人们在看电影,看电视的时候,香脆蚕豆也是一道离不开的美味零食。

香脆蚕豆很有口感,很脆很香,吃进嘴里会留香很久。一般香脆蚕豆都选用上好的蚕豆,这样,制作出来的蚕豆会很饱满,看起来很有食欲,吃起来自然也会朗朗上口。香脆蚕豆会有些麻辣,喜欢吃辣的朋友会很喜欢这样口味的零食。一天不吃,就会很想。是的,四川的特产,四川的美味都有这样的魔力,会让人很想,会让人很留恋,会让人流口水。

说起发糕,在我小时候,那可是一道美味的早餐哦。早上去上学,就看见有人骑着三轮车,一边骑一边叫喊:“发糕,卖发糕叻”。呵呵,今天去龙抄手的时候,看到这个什锦发糕,就想起小时候。现在的小孩子,都吃面包了。如果有心的家长,可以亲自制?作什锦发糕给自己的孩子尝尝,营养又卫生哦。

发糕有很多种类,有白米发糕,黑米发糕,三色发糕,还有我最喜欢的什锦发糕。这些发糕的制作其实都大同小异,只是在一些细节上面有所不同。最主要就是原料,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白米什锦发糕。

黄金糕其实是一种点心,因为成都人对其的喜欢,逐渐成成为了成都的一道知名小吃。很多地方,都已经不能吃到了,在春熙路的龙抄手,这道美味可是一直都在的哦。

黑芝麻之所以会被人们制作成糕点,更大的原因是取决于黑芝麻的营养。黑芝麻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吃了之后,简直是百利而无一害。所以,在成都,不管是小孩还是老人,都是黑芝麻糕的追捧者。

在成都,黑芝麻糕的制作也是十分精湛的。会让人吃了之后流连忘返,所以,黑芝麻糕能够流传至今,也是必须的,也是被需求的。下面,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黑芝麻糕的制作过程,喜欢制作美食糕点的朋友,就要注意了哦。

灯影牛肉干牛肉片薄如纸,色红亮,味麻辣鲜脆,细嚼之,回味无穷。市场上出售的灯影牛肉干品牌众多,重庆等地亦出现不少品牌,不过最为正宗的还是为达州本地品牌。其实灯影牛肉干本来也是达州的传统名小吃。

为什么会叫灯影牛肉干呢?那时因为它的形态非常奇异,与其他牛肉食品迥然不同。它薄如纸片,半透明状,红艳艳,油滑滑的置于灯下可以把自己的红色影子映在纸上或墙上,好似演灯影戏一般,故而叫灯影牛肉。

豆豉在四川的家庭里面是很常见的,人们常常拿豆豉来做四川菜。其中,最出名就是四川的盐煎肉,家常豆豉鸡和家常豆豉鱼。这些四川名菜都是离不开豆豉。所以,在黄龙溪,更能买到以及品尝到正宗的家常豆豉。就算是在四川各地的城市里面,这样的家常豆豉都是很难买到的。很多豆豉现在都是出自厂家,而并非家庭个人制作而成。所以,黄龙溪的家常豆豉是非常强烈推荐购买的美食特产哦。

很多地方的人们大概对豆豉会很陌生。在这里,我简单的给大家说说豆豉是什么。豆豉是一种豆制食品,一般用大豆或黑豆蒸煮以后,经发酵制成,大多数时候用于调味。豆豉应该是在很久之前就有的美食。北魏贾思勰的著作《齐民要术·作豉》中就写到“作麦豉法”自注:“香美乃胜豆豉。”所以,豆豉也是历史非常悠久的一种美食哦。

豆豉性味平和,所以是没有忌讳的。反之,食用豆豉好处有很多,可以医治风寒感冒,怕冷发热,寒热头痛,鼻塞喷嚏,腹痛吐泻,胸膈满闷,心中烦躁者。所以,豆豉也是一味不错的重要哦。

豌豆饼的美味,到现在都让我无法忘却,就算是几年没有吃到,也会觉得豌豆饼的美味在脑海中荡漾。所以,每当我好不容易看到街上有豌豆饼出售,总会毫不犹豫地买一个来吃。每每这个时候,就会想起小时候,就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味道。是的,这个我们这代孩子美味的零食。

没有吃过或者听过豌豆饼的人们,可能都不会知道豌豆饼是怎么一回事。其实,在这里我所说的豌豆饼就是把豌豆和面粉混在一起,然后放进油锅里面炸,等待炸至金黄色就可以吃的一种食物。脆脆的,香香的,那种感觉真的不能言喻。

冲冲糕是我想要给大家介绍很久的四川特色小吃了。可是,因为冲冲糕的减少,连我自己也很少能吃到了。这让我觉得很失望,常常和小时候的玩伴在一起聊天,也会提起冲冲糕。毫不夸张地说,冲冲糕一定是80后最怀念的特色小吃。

我在街上碰到冲冲糕的时候,激动了好久。虽然在细节上,冲冲糕比起小时候简略了一些,可是,在几年之后在街上偶遇的冲冲糕,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如果你有幸在街上碰到了卖冲冲糕的小摊,千万不要错过哦。

白茶可以做茶叶蛋,但最好可以用正岩肉桂与水仙做茶叶蛋,滋味也是相当不错,有一种茶香。

肯定不要用绿茶,一个是绿茶性寒,再者煮出来会发苦发涩,颜色也不好看,其它的,什么乌龙、普洱、黑茶里面,最好还是选用红茶,而红茶里面,推荐用锡兰红茶,随便哪个靠谱的牌子,最低价的茶包就行,重要的是柔顺不涩。

鸡蛋20个,八角5颗,桂皮一片,干辣椒4个,香叶6片,花椒十几粒,红茶叶10克,清水1200ml,老抽30g、生抽20g、食盐25g、冰糖30g

1.首先准备20个鸡蛋,如果有土鸡蛋味道会更好,把鸡蛋表面清洗干净。

2.把鸡蛋全部放入锅中,多加一点水,水要没过鸡蛋,这样鸡蛋受热均匀不容易煮烂,大火烧开,然后转中火煮8分钟。

3.鸡蛋煮熟后捞出来,放到凉水中浸泡2分钟。

4.把鸡蛋捞出来,然后轻轻把鸡蛋壳敲出裂纹,可以拿2个鸡蛋互相撞击,也可以拿一个硬物敲鸡蛋壳,把煮熟的鸡蛋全部敲出裂纹备用。

5.现在来准备配料,碗中加入5颗八角、一片桂皮、4个干辣椒、6片香叶、十几粒花椒、10克红茶叶,然后倒入清水淘洗一遍捞出。

6.把配料放入锅中,加入1200ml清水,再加30g老抽、20g生抽、25g食盐、30g冰糖,然后放入鸡蛋,盖上盖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继续煮8分钟左右。

7.时间到关火,把茶叶蛋盛到大碗里,把锅里的料汁也倒入大碗中,让茶叶蛋好好泡一泡。泡上三五个小时,嘴馋了差不多可以吃一个,让茶叶蛋泡上一夜,第二天则更加入味好吃。

8.泡一夜,第二天剥开蛋壳可以看到里面的茶叶蛋色泽褐黄,咬一口茶香味浓,连里面的蛋黄也入味了。

煮茶叶蛋时建议加一点盐,这样不仅可以让茶叶蛋味道更好,而且食盐可以防止因为鸡蛋出现的裂缝,让蛋清跑出来的现象。另外煮蛋加盐可以稍微改变蛋的味道,让煮蛋减少腥味。

想要茶叶蛋煮出来入味关键是要把鸡蛋壳敲破,因为鸡蛋皮是石灰质,质地细密,煮茶蛋时咸味和茶叶的香味段时间很难入味。其实,煮茶叶蛋不用放太多盐,关键是鸡蛋煮熟后要把蛋用漏勺分别捞出,边捞出边用汤勺背轻轻敲打鸡蛋,使蛋皮裂纹,整个鸡蛋表面都要敲到,然后放到汤里继续泡着,等第二天再吃,这时的蛋不但香味浓郁,咸淡也适中。也有人喜欢茶蛋煮熟后直接把皮剥掉再泡到汤中的,两种方法都可行。

1、做茶叶蛋是一定要准备新鲜的鸡蛋和齐全的香料,只有这样做出的茶叶蛋滋味才会好,在做的时候需要提前把茶叶和花椒大料,香叶以及桂皮等多种香料放在一起制成香料包,而准备好的新鲜鸡蛋,则要用清水洗净以后放在锅中加冷水煮开。

2、茶叶蛋在煮熟后一定要注意,不能很快出锅,应该关火后盖好锅盖,让煮好的茶叶蛋在汤汁中浸泡24小时,这样能让锅中的茶叶蛋尽快入味,再吃的时候把茶叶蛋加热,去掉蛋壳后就能直接吃。

首先锅里放点水,放入茶叶蛋,开锅后煮2分,再捂一会,拿出后就是热的了。

也可将皮扒掉,将茶蛋放于帘上,用锅蒸几分钟,最简单的办法是,把皮扒掉,蛋放入盆或碗中,用开水烫2~3分钟后,水倒掉,再重新倒入开水再烫一会,就能热透了,可以吃了,这样做比较快。

先准备一些配料,适量红茶,用纱布包起来,没那么讲究不包也可以,想要茶香浓郁一些就多放点红茶,记住不用绿茶,红茶效果最好,我用绿茶做过真的很难吃。

再准备一小撮小茴香和一小撮花椒,还有一两个八角、四五片香叶、一小块桂皮。食盐、生抽、老抽根据自己的口味去调。

新鲜鸡蛋准备好,检查一下表面有没有磕碰的痕迹,要是有就取出来不要煮,放进盆内加凉水浸泡几分钟。

泡了之后更好清洗,用布擦洗鸡蛋壳表面,要轻柔一点别弄破了,说到这里要提一句,外面卖的茶叶蛋可能都没洗,就算洗了也没有洗得那么仔细,不可能像我们在家做的一样一个一个去洗,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还是自己做更好一些,尽量少买比较好。

鸡蛋洗净后再冲洗一下,放进锅内,加水没过鸡蛋,大火煮开后关火,焖七八分钟,通过这个热度去将鸡蛋焖熟,可以避免鸡蛋发生碰撞,煮好后非常完整。

煮好后捞出,放进凉水里浸泡一分钟,再次捞出用勺子在鸡蛋壳上轻敲几下,出现裂痕便于入味,而且剥壳后更好看。

将所有香料放进锅内,加水煮开,放入生抽、老抽、食盐、红茶,尝一下味道,不合适再加点盐,继续大火煮五分钟,煮出香味来。

接着把鸡蛋放进锅内,再煮五分钟,时间到了关火,不要再继续煮,鸡蛋已经熟透了,而且多煮一会儿鸡蛋也不会入味。

关火后不着急捞出来,让鸡蛋继续泡在料水里,或者鸡蛋和料水都盛进碗内,凉下来后放冰箱冷藏。

中国美食的四大名菜,分别是:西施舌、贵妃鸡、貂蝉豆腐、昭君鸭这四道。这四道名菜分别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杨贵妃、貂蝉、王昭君为菜名,每一道名菜都有它一段美好妙的故事。

西施舌:是一道以海鲜贝类牙蛤或沙蛤制成的汤,被赐以“西施舌”美名,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借助美女西施美貌,使美人计,灭了吴国。

大局已定,越王想接西施回国,越王的王后、怕西施回到越国后会受宠。便叫人绑了一块巨石在西施背上,将她杀死沉入江底。西施死后化作这贝壳类“沙蛤”,等待有人找到她,她就吐出丁香小舌,诉尽自己的含冤之情。

相传唐玄宗在游崂山时候,厨师为他做了这道汤,唐玄宗吃了后连声说好。可见此菜的味道非同凡响。这道汤,汤汁爽滑,品质极佳,味道鲜美,有“天下第一鲜”之称。

贵妃鸡:是苏州一名菜,菜品色,香,味,俱全,令人赏心悦目,入口鲜嫩,清香扑鼻。关于这道菜,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和杨贵妃有关的故事。据说,唐皇李隆基娶到杨玉环后,终日沉溺歌舞酒色,不过问政事。有一天,两人在百花亭饮酒,杨玉环饮酒过量,叫道“我要上天!我要飞上天!”李隆基以为杨贵妃饿了,要吃“飞上天”,就叫御厨赶紧做上此菜。御厨听后摸不着头脑,从来没有听说过“飞上天”这道菜。但是怎么办好呢?皇帝的话一出,他说有就是有,哪个敢说“不”字。大家不知如何是好,着急得很。

有一位名叫苏空头的苏州厨子急中生智,他说用鸡翅做菜,不就是“飞上天”吗?大家听后都赞同。于是用鸡翅膀和香菇、冬笋等一起烧。结果做出来的菜色香味形俱全。

菜端上来时,杨贵妃酒已醒了许多,她夹了一块放进嘴,只见神清气爽,唇齿生香,连声赞叹道:“好吃!好吃!”李隆基也吃了一块,问身边的太监:“此菜叫什么名?”太监答:“这是陛下吩咐御膳房做的‘飞上天’”。这时,正津津有味在品尝“飞上天”的杨贵妃说:“此菜色艳、肉嫩、味香,都与我贵妃相似,就叫它‘贵妃鸡'!”李隆基一听,连声称好。

貂蝉豆腐:江西有一道名菜,叫作泥鳅钻豆腐,做法是将泥鳅和整块豆腐放在锅中煮,随着水温升高,泥鳅受不了热,就往较为凉快的豆腐里面钻去。这菜有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叫貂蝉豆腐,又称汉宫藏娇。它与貂蝉有什么关系呢?下面为你一一道来: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司徒王允很看不惯董卓的骄横跋扈,就想用计除掉他,于是用了“美人计”,先后将将貂蝉送于董卓,吕布二人,然后从中挑拨,果然,吕布中计,杀了董卓。还是没有说到菜上,对吧?别急。

清代文学家袁枚在江西吃到这道菜以后,觉得雪白的豆腐恰似貂蝉冰清玉洁,而泥鳅则比为董卓的奸猾,但最终还是逃不了司徒王允为他设计的命运。于是,他就把这道菜命名为“貂蝉豆腐”。

昭君鸭:相说出生楚国的王昭君出塞后不习惯吃面食,于是厨师就想了办法将粉条和油面筋合在一起,用老鸭汤煮,很合昭君口味。

后人便用粉条、面筋与肥鸭烹调成一菜,称之为“昭君鸭”,一直流传至今。

如果你对四大名菜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小编与大家一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