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窑烘焙精制乌龙茶的介绍语(乌龙茶焙火工艺)
- 茶文化
- 用户投稿
- 2025-03-25 15:58:20
在精制乌龙茶的过程中,土窑烘焙是茶叶品质的关键环节。掌握得好的话,可以蒸发水分,紧实条索,改善色泽,去除异味,改善风味。反之,则适得其反。下面介绍汕头茶厂的生产情况。
炉内木炭是否符合要求是焙茶的前提。装在炉子里的木炭需要纯木炭。碳头、竹枝、烟头等夹杂物在燃烧时容易产生烟雾等异味,容易使覆盖在炉面上的灰烬开裂,造成火温不均;泥沙太多的木炭,不仅使火候不均匀,有时还会使土炉破碎。在装炭之前,最好将炭打碎成小而均匀的块,这样便于填炭,并使烘烤时火候稳定持久。
充碳时,注意碳是填充的,填充均匀。碳堆应高出炉面一定高度(约33厘米)。点燃后,要等碳堆表面出现一层白色的碳灰(即碳已经烧穿)后,再用碳灰覆盖。盖灰前,把炭堆成面包状,注意压实。盖灰时炉芯要四周厚一点,四周薄一点,即四周逐渐变薄,灰盖不能太厚,以防开裂。
修炉时,炭堆前期要做成面包状,中期略尖,后期再尖,炉盖的灰要逐渐变薄。温度较高的烤灰要盖厚一点,温度较低的灰要适当减薄,保证火候均匀适中。修炉时,要用炉杯把周围的炉灰修到炉面中心,炉脚要夯实,然后把炉灰抹平。由于修炉容易使炭末飞扬,此项工作应在焙茶前进行,以免影响茶叶质量。当炉子燃烧到最后2~3天时,最好逐渐合火,以保持足够的火温。

茶叶烘焙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环节是:炉温和烘焙时间的控制以及茶叶翻制时间的掌握。
长时间用文火焙茶总是比较好的。原理是:品级越高的茶,越需要低温文火焙炒,而低档茶,茶头、茶枝的温度可以适当高一些。一般来说,在焙笼温度为84~100,低档茶温度为110~120,茶头和枝为110~130时,高档茶的焙制时间略短于高档茶。初火时炉温高,气味难闻,常用来烘茶头和低档茶,中期炉温低而稳定,常用来烘高档茶。由于火温过高,茶叶芳香油挥发过多,固色作用减弱,香气降低,热化作用过度,部分可溶性物质会转化为不溶性物质。在光照下,茶叶的外观和颜色会变暗,叶底的梗会枯死,茶汤的味道会变淡,重的情况下会失去焦味。根据相关资料,苯丙氨酸和糖在70加热12小时,可出现明显的玫瑰香味。在炒绿叶的茶汤中加入各种糖,在70加热时,发现有一种怡人的蜂蜜香味。也有报道称,70~75下,乌龙茶烘焙5小时,有利于各种芳香醛的形成。实践还表明,茶叶的蜂蜜香气和其他香气的形成,往往发生在长期低温烘焙的过程中。低温烘焙还能促进糖的糊化,产生麦芽糖的香气。
除了控制好烤箱温度和烘烤时间,掌握好翻茶时间也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好第一次翻茶时间。如果翻得太晚,特别是在烘烤含水量较高的生茶时,容易产生水闷味,造成烘烤后的茶叶青熟不均。另一方面,茶叶中的水分渗透到表面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如果翻的太快,很容易让原本表面的茶叶产生闷的味道。一般是表面的茶叶烘焙时,第一次翻茶,此时茶叶散发香味。同时,翻茶次数也要掌握。次数太多,很容易把茶稿弄坏。只翻一次茶,会使茶叶青熟不均,容易生出闷味。翻茶次数一般为2~3次,约每2小时一次。但要看炉子、生茶品质、含水量等。如果火候高,叶子嫩或者含水量高。翻茶次数宜多次,间隔时间相对较短,反之亦然。翻茶时,先将焙笼从土灶中轻轻取出,再翻茶。翻茶的动作要迅速、恰当。翻茶后,焙笼上的茶叶要保持均匀的三脚架状坡度,使笼底的茶叶和笼面的茶叶位置发生偏移,从而达到彻底均匀点燃的目的。
焙炒的茶叶要严格按照唛头、等级、批次、坯体大小等进行焙炒。否则容易造成茶叶生熟不均,品质良莠不齐,这一点在焙炒茶叶时也要注意。
高档和中档茶叶经烘焙后,应呈棕绿色,有光泽。用手轻轻一碰,会有轻盈飘动的感觉。用手指将茶条捏碎,呈棕绿色,用鼻子就能感受到细腻纤细的稻香。汤煮后色泽清黄或橙黄明亮,滋味浓醇鲜爽,香气细长清香。叶子的底部是浅绿色、黄色或金黄色且明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