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龙井茶的加工方法(茶叶怎么加工)

龙井茶的加工方法(茶叶怎么加工)

西湖龙井茶的泡法一弄龙井:上投法

①.准备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约200ml),置入适量适温的开水后,投入约5公克龙井茶叶。

②.静待龙井茶一片一片下沉,欣赏她们慢慢展露婀娜多姿的身态。

③.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一旗一枪,上下沉浮,汤明色绿,历历在目。

④.再仔细些欣赏,这真可说是一种艺术享受呢。

⑤.虽然已经可以品饮了,但总难舍,再看她一眼。

西湖龙井茶的泡法二弄龙井:中投法

①.准备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约200ml),先置入适温开水约三分之一,投入约5公克龙井茶叶,静待茶叶慢慢舒展。

②.待茶叶舒展后,加满开水。

③.可以喝了,但还是难舍,容你再多看她几眼。

西湖龙井茶的泡法三弄龙井:下投法

①.准备瓷盖杯(本例大小约150ml),温杯,投入适量龙井茶叶。

③.拿起冲泡杯,徐徐摇动使茶叶完全濡湿,并让茶叶自然舒展。

④.待茶叶稍为舒展后,加入九分满开水。

⑥.用杯盖稍微拨动茶汤,使茶叶溶出的茶汤更平均。

龙井茶叶制作方法和流程以及特点

黄版龙井——它的主要特征是要求所炒制的茶叶黄多绿少,这种黄多绿少的款式据说是新昌大佛龙井开创之初,借鉴、仿制外地龙井茶而形成的。这款茶的主要特点是香高味浓,即高香味较重,后续栗果香较为明显。在炒制时主要要防止高火可能带来的焦、苦味,做到“黄无焦味”。

在云南,将茶作为主料或配料来佐菜,制成一道道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茶菜,就形成了一桌丰盛的茶宴,一起来看看云南这些有茶参与的美食。

排骨既有浓郁的肉香,又有香滑的汤汁。可否试过,一边食肉,一边排油呢?普洱茶用来泡饮有减肥消脂的功效,入菜则可去油腻、清肠胃。将普洱茶与排骨一同炖煮,既可消除排骨多余的油脂,又使排骨染上茶汤红艳的色泽,吃起来软嫩鲜美之余,还有满口的茶香,普洱茶搭配排骨的做法比较多样,可炖也可蒸。

普洱茶炖排骨,就是将普洱茶叶冲泡后,取茶汤入炖锅,然后加入排骨炖便可。普洱蒸排骨做法则是,普洱茶叶冲泡,茶叶与茶汤一起倒入排骨中,然后放入蒸锅蒸熟即可。

“雪地春色”因其菜品呈现白色和绿色,酷似冬末春初的场景而得名。

此道菜品是用云南当地小黑豆磨制而成的嫩豆腐,加以肉末、酱料、黑木耳、泡开的新鲜回龙茶叶水小火慢炖而成。慢炖中茶水慢慢浸入豆腐中,豆腐的嫩与茶水的苦涩相互交融,起锅后用绿茶加以点缀,故名雪地春色。此道菜品中豆腐鲜嫩,伴有茶香,回味悠长。

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的基诺族人民,自古至今仍保留着用鲜嫩茶叶制作凉拌茶当菜食用的习惯,是极为罕见的吃茶法。

凉拌茶以现采的茶树鲜嫩新梢为主料,再配以黄果叶、酸笋、酸蚂蚁、辣椒、大蒜、食盐等制成。制作时,可先将刚采来的鲜嫩茶树新梢,用手稍加搓揉,把嫩梢揉碎,然后放在清洁的碗内,再加入黄果叶、辣椒、大蒜等配料,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便成为基诺族喜爱的凉拌茶。

油腻的肘子和去油的普洱茶奇妙结合在一起,便成了既解油腻又添茶香的美味佳肴。

将陈年熟普洱茶置入茶杯中冲泡,取其第1至6泡茶汤备用。先用茶汤浸泡猪肘,去其油腥,然后再入锅里焖,直至猪肘炖烂,茶香进入肉中。油腻的肘子和去油的普洱茶在这里相遇,成就了既解油腻又添茶香的猪肘。

居住在云南的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同胞十分好客,喜欢喝油茶。因此,凡在喜庆佳节,或亲朋贵客进门,总喜欢用做法讲究,佐料精选的油茶款待客人。

瑶族打油茶一般用的茶叶是耐泡的云南大叶茶,制作时,先将锅预热,放适量食用油,待油面冒出阵阵青烟时,投茶叶入锅不停翻炒,少许片刻,加入适量食盐、芝麻再炒,随后加水煮沸三至五分钟,就可以将油茶连汤带料盛起入碗了。

这油茶如是自喝,那这样一般就算打好了。但如果这茶要用作宴客或作庆典,那么这还不算完成,还必须细心配料,将事先准备好的香糯米、花生、玉米花、花椒、糖、盐、芝麻等炒熟,放入茶碗中备好,然后将油炒焖煮过的茶汤,滤除茶渣,趁热倒入之前装有各色食料的茶碗。此茶茶香、油香,各色食料味齐具,香气浓郁、滋味甘醇,沁人心脾。一旦打好油茶,主人就会请客人席坐,奉上油茶和筷子(用筷是为了食用茶碗中的食料)。

居住在丽江市永胜县的彝族同胞也有打油茶习俗。彝族打油茶用土罐预热,加入炒米、花生、麻子、花椒、猪油、茶叶、糖、泉水,煮数分钟后倒出分茶、品饮。彝族的打油茶滋味醇厚甘甜,是极好的保健饮料。

云南景颇族人民喜爱的腌茶是一种以茶做菜的食茶方法。喝茶可以解渴,但吃这种茶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佐食。

将茶鲜叶用锅煮或蒸,再放在竹帘上搓揉,然后装入大竹筒里,用木棒舂紧,筒口用竹叶堵塞,将竹筒倒置,滤出筒内茶叶水分,两天后用灰泥封住筒口。经二三个月后剖开竹筒,取出茶叶晾干装入罐中,加香油浸腌,可以直接当菜食用,也可以加蒜或其它配料炒食。

用普洱茶和甘菊花泡茶,用其茶汤来煮粥。普洱茶的色泽决定了粥呈红中带黑的颜色。

将普洱茶加菊花泡茶,滤去茶叶,取茶汤备用。再将白米洗净,加入茶汤及适量水煮粥,至汤汁黏稠加糖拌匀即可起锅。由于普洱冬茶粥具有暖胃功效,秋冬季节食用特别合适。

藏族民间有个谚语:“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

千百年来,藏族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对上门拜访的客人,藏族同胞首先会敬上一杯浓香扑鼻的酥油茶。出门远行时,家人或亲朋好友会提着酥油茶前来送行,祝福吉祥如意。

酥油茶是藏族的一种饮料,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

制作酥油茶,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藏族生活环境相似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惯。寒冷的时候喝杯酥油茶,可以帮你驱寒;饥饿的时候可以充饥;吃肉的时候可以去腻;困了的时候,还可以解乏清醒头脑。

普洱茶香虾这道菜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普洱茶香与虾肉的鲜香曼妙融合,既有虾肉鲜美的口感,也有让人唇齿留香的沁人茶味。

这道菜在家就可做,将鲜虾洗干净,剪去须和头部硬刺,开背挑去虾线,沥干水后,用花雕酒、姜丝、盐腌制15分钟入味,沥干备用。再收集适量茶汤备用。

热锅后倒入油,爆香姜丝;放入虾,爆炒约30秒后,加入生普茶叶,红糖小半勺,边炒边倒入普洱茶汤,盖上锅盖焖煮2至3分钟。然后开盖,大火爆炒,至汤汁变少后,调味炒匀,即可出锅。

这道菜具有红豆酥脆,茶香味浓的特点。

先把红豆煮熟,普洱茶用水泡开;锅里放油,待七成热时把红豆、普洱茶加淀粉拌均匀下锅炸酥,捞出沥油;重新把锅置火上,放油,下汤池老酱炒焦香,放普洱茶、红豆,调入五香粉、盐、味精、芝麻油出锅装盘,一盘普洱茶酥红豆就做好了。

普洱茶饭是一种美味的茶膳,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做法也很简单。

将米提前浸泡半小时,然后准备适量的普洱茶汤。在电饭锅中倒入浸泡好的米,注入和平时煮饭的水量相同的茶汤,按下煮饭键即可等待一锅清香的普洱茶饭出锅。

普洱茶炒包浆豆腐云南风味特色明显,是将云南两种特色食材——包浆豆腐和普洱茶结合。

因为包浆豆腐内含水分很多,因此炸的时候温度不能太高,一般控制好温度后离火浸炸,反复将油锅置于锅上,小火慢炸至金黄色,这样炸出来的豆腐,表层酥脆,内里软嫩。普洱茶味苦,用它做菜,需要至少泡三次茶才好用,然后处理好后控干水分再进行油炸。

将包浆豆腐和普洱茶都炸好后,锅留底油烧热,下入豆腐、红豆、普洱茶,加盐、丘北辣椒面翻炒均匀,出锅装盘即可。炸好的豆腐外酥里嫩,而普洱茶也酥脆清香。

制作茶香鸡可以用铁观音、龙井茶、绿茶、普洱茶等。用铁观音制作茶香鸡会让鸡肉有一丝甘甜的口感,选择龙井茶制作的茶香鸡香嫩鲜爽;用普洱茶制作的鸡肉茶香味厚重......选择喜爱的茶叶,将茶叶用纱布袋包起来然后沏上一大杯,放一边备用。

准备处理好的鸡一只和干辣椒、茴香、香叶、肉桂、葱结、姜片,生抽、老抽、盐、糖等配料。用适量的姜片、盐、米酒、生抽、白砂糖、老抽等反复揉搓按摩鸡身,直到吸收充分,然后加入姜片、葱段、蒜瓣,倒入泡好的茶水,腌制30分钟备用。

选用密封性良好,加热温度比铁锅高的砂锅,将腌好的鸡和调味汁倒入砂锅,再加入适量的水,水刚好漫过整只鸡即可,大火烧开后转小火。选用砂锅是因为砂锅能均衡而持久的把外界热能传递给内部原料,锅内形成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利于调味汤汁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能更大限度地释放鸡肉的味道。

在平底锅中加油,开小火炸茶叶,切记火不可太大,否则茶叶味道会变得苦涩,将茶叶和油淋在鸡身。一道茶香鸡就做好了。做好的茶香鸡卖相诱人,清香扑鼻,油而不腻

方法一原料:活大河虾1000克,龙井新茶1.5克,鸡蛋1个,绍酒1.5克,精盐3克。味精2.5克,淀粉40克,熟猪油1000克(约耗75克)。制作过程:一、将虾去壳,挤出虾仁,换水再洗。这样反复洗三次,把虾仁洗得雪白取出,沥干水分(或用洁净干毛巾吸水),放入碗内,加盐、味精和蛋清,用筷子搅拌至有粘性时,放入干淀粉拌和上浆。制作材料(14张)二、取茶杯一个,放上茶叶,用沸水50克泡开(不要加盖),放1分钟,滤出40克茶汁,剩下的茶叶和汁待用。三、炒锅上火,用油滑锅后,下熟猪油,烧至四五成热,放入虾仁,并迅速用筷子找散,约15秒钟后取出,倒入漏勺沥油。龙井虾仁2四、炒锅内留油少许置火上,将虾仁倒入锅中,并迅速倒入茶叶和茶汁,烹酒,加盐和味精,颠炒几下,即可出锅装盘。方法二原料:“正宗”做法,虾仁要选鲜河虾,每斤100~120个头的比较合适。龙井茶素有“色绿、味甘、香郁、形美”四绝的美誉,是茶中名品。在清明节采摘的茶叶被称为“明前龙井”,尤为清香甘美,是茶中极品。制作过程:挤出虾肉洗净之后用盐、鸡蛋清和淀粉腌上入味。茶泡开之后留取茶叶和部分茶汤备用。先用温猪油滑开虾仁后捞出,再用葱炝锅,放虾仁、茶叶(带茶汤)、黄酒,迅速颠炒,勾芡出勺。此菜原料简单,除茶叶之外什么都不能配。调料也很少,两三种而已,所以特别能突出活虾的鲜味和龙井茶叶的香味,是杭州菜龙井虾仁的代表作。此菜最忌淀粉过多炒成一锅糨子,全无清亮之感。品尝要点:这个菜讲究三条:菜形雅、虾仁嫩、茶叶香。菜形:菜形雅致,颜色清淡,虾仁玉白,茶叶碧绿,芡汁清亮,体现出菜的档次。虾仁:细嫩爽滑,鲜香适口。虾肉不糟不,略有咬劲。猪油滑炒,荤而不腻,是“荤中素”的名菜。茶叶:味道清香甘美,口感鲜嫩,不涩不苦。营养价值:虾肉富含胶原蛋白、氨基酸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绿茶龙井虾仁3含多种维生素,并有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等功能,是一道健康食品,很适合儿童和老人食用。[1]方法三菜系:浙江特色:虾玉白尾红,猕桃翠绿,色泽美观,虾肉鲜嫩,微带甜酸,清口味美。原料:鲜活大活虾350克绍酒15毫升葱段2克白糖25克米醋15毫升酱油20毫升色拉油500毫升“龙井虾仁”选用鲜活大河虾,配以清明前后的龙井新茶烹制,取料讲究,清鲜味美,虾仁玉白、鲜嫩,茶叶碧绿、清香,色泽雅丽,峥味独特,是杭州传统风味名菜。相传,清朝乾隆拭皇帝下江南时,恰逢清明时节,他将当地官员进献井的龙新茶带回行宫。当时,御厨正准备烹炒“白玉虾仁”,闻着皇帝赐饮的茶叶散发出的一股清香,他突发奇想,将茶叶连汁作为佐料洒进炒虾仁的锅中,烧出了此道名菜。杭州的厨师听到此传闻,即仿效出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龙井虾仁”。制作:1、大河虾剥去头壳、胸壳,留尾壳成凤尾虾,将凤尾虾洗尽,控干水份,加鸡蛋清、精盐、绍酒、湿淀粉上浆待用。猕猴桃切片。2、起油锅至120度左右,倒入凤尾虾炸至成熟出锅,沥出油。3、原锅留油少许,放入姜花略煸,加入高汤、精盐、绍酒、味精、倒入凤尾虾,用湿淀粉勾芡炒匀,放入猕猴桃,淋亮油出锅即成。[2]编辑本段剥虾窍门从虾的头部数,在第2节和第3节之间的关节开始剥,先剥虾尾再剥虾头就很容易把壳剥下来了!而且剥出来的虾连虾尾都是很完整的。编辑本段特点有人说,人们创制出“龙井虾仁”,可能受到宋代作过杭州地方官的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一首词的启发。苏东坡调到密州(今山东诸城)时,作的《望江南》中有一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旧时,有寒食节不举火的风俗,节后举火称新火。这个时候采摘的茶叶,正是“明前”(寒食后二日是清明节),属龙井茶中的最佳品。人们从苏东坡的词联想到这个季节中的时鲜河虾,于是以新火烹制了“龙井虾仁”,经尝试味极鲜美,又突出表现了杭州的风味特色,遂从此保留流传下来。各式龙井虾仁成品(20张)龙井茶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河虾(即青虾)被古人誉为“馔品所珍”,不仅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且有补肾、壮阳、解毒之功效。取用清明前的龙井新茶与时鲜的河虾烹制的“龙井虾仁”,色如翡翠白玉,透出诱人的清香,食之极为鲜嫩,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杭州传统名菜。“龙井虾仁”因选用杭州最佳的龙井茶叶烹制而著名。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以龙井村狮子峰所产最佳,素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据传此茶起源于唐宋,明清以来又经精心改良,品质独树一帜。古人云“龙井茶真品,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味之淡然,似乎无味,过后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齿颊之间,此无味乃至味也”。清代时曾被列为向朝廷的贡品。当时安徽地区以“雀舌”、“鹰爪”之茶叶嫩尖制作珍贵菜肴,杭州就用清明节前后的龙井新茶配以鲜活河虾仁制作炒虾仁,取名“龙井虾仁”。其味鲜香可口,不久就成为杭州最著名的一道特色菜肴,并流传各地。编辑本段营养成分能量435.59千卡蛋白质92.86克脂肪5.24克碳水化合物4.32克膳食纤维0.01克胆固醇1050毫克维生素A42微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素0.36毫克龙井虾仁4烟酸10.09毫克维生素E2.92毫克钙1116.38毫克磷1339.58毫克钾1156.09毫克钠11158.19毫克镁478.32毫克铁22.74毫克锌7.67毫克硒153.64微克铜4.69毫克锰1.58毫克编辑本段典故杭州典故相传,杭州厨师受苏东坡词《望江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洒趁年华”的启发,选用“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明前龙井新茶和鲜河虾仁烹制而成。成菜虾仁白玉鲜嫩,茶叶碧绿清香,色泽雅致,滋味独特。杭州天外天菜馆是该菜的发源地。乾隆典故另传,一天,乾隆微服私访,在杭州茶农家喝到一杯龙井新茶,深感清香可口,趁人不备,暗抓了些茶叶离去。后来在市内餐馆用膳,叫店伙计用此泡茶。店伙计看到乾隆内着的龙袍外露一角,急忙告诉店主。店主正值烹调虾仁,惊慌中竟把店伙计手中的茶叶当作葱末撒到锅内。想不到这道茶叶虾仁色泽雅丽,滋味独特,吃得乾隆点头称好。此后,这道菜肴便成了杭州名菜而流传至令。据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正好是清明节。他游览了西湖龙井,茶农将新茶进献给他,他带回行宫,御厨在炒“玉白虾仁”时放进茶叶,烧出了这道名菜。不久,“楼外楼”菜单上,就出现了“龙井虾仁”这道名菜。聪明的厨师把龙井茶叶入馔,大概是受了别的西湖名菜的启发,而在烹调技艺上进行的一次大胆创造。这个菜,不仅用料别出心裁,火候也必须掌握得恰到好处。制作时,厨师用油滑锅再下熟猪油后,立即放入上过浆的虾仁,约滑15秒钟,就倒入漏勺沥去油,再同用沸水泡过的新茶一起下锅,用料酒一喷,在火上一颠,就起锅装盘。功夫就是在这一转眼中把这道名菜烧出来。编辑本段细说龙井虾仁茶叶入馔,古已有之。据唐《茶赋》载,茶乃“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相传,清末安徽的厨师就已在用“雀舌”、“鹰爪”等茶叶去炒河虾仁了。美食家高阳在《古今食事》里曾提及:“翁同龢创制了一道龙井虾仁,即西湖龙井茶叶炒虾仁,真堪与蓬房鱼(《山家清供》里介绍的名菜)匹配。”龙井虾仁素雅秀气,清鲜味美,很快便为江南食客所接受。此菜从上世纪20年代起就流行于杭州市井百姓间,而到了30年代时,常熟厨师的菜谱便将其收入了。1956年,在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中,龙井虾仁名列其中。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在杭州设宴招待,菜单上也有这道菜。制作龙井虾仁,选用的茶叶至关重要。杭州龙井茶叶盛产于西湖南面的龙井村,素以“形美、色翠、香郁、味醇”四绝著称,现主要有“狮峰龙井”、“梅坞龙井”和“西湖龙井”三个品种。采摘龙井茶叶可是细活,又颇费工夫。每年清明时节,采茶姑娘便在茶园忙个不停。采摘茶叶很讲究,只采一个嫩芽的叫“连心”,采摘一芽一叶的叫“旗枪”(叶似旗,芽似枪);一芽两叶初展的叫“雀舌”;一芽三叶的叫“鹰爪”。龙井虾仁5清人陆次云爱煞龙井茶,曾说:“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感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制作龙井虾仁这道菜时用到的虾仁也马虎不得,宜选个大鲜活的河虾来剥取。这剥虾仁其实也是一门学问,不得其法,虾仁易碎烂。早年扬州名厨莫有财之法就值得借鉴。先将虾头壳掀开,再将虾背壳揭去,一手提虾头,一手捉虾尾,双手往中间一挤,虾壳便自然脱下来。挤出的虾仁盛小竹箩内,再放清水里,用竹筷以顺时针方向轻轻搅打,挑去虾背污筋,待搅洗至虾仁洁白时,捞出沥水纳碗,放精盐和鸡蛋清,等到用筷子搅至有黏性时,加入湿淀粉和味精拌匀,随后静置1小时,以便调料渗入虾仁内部。另取龙井新茶1克用沸水50毫升泡开(不要加盖),放1分钟等茶叶慢慢泡开舒展,滗出茶水30毫升,剩下的茶水和茶叶则留用。滑锅后下猪油,烧至四成热时,放入虾仁,并迅速用筷子划散,至虾仁呈玉白色时,倒出沥油。暗葱炝锅(这是指锅里放少量油,先放葱段煸出香味后拣去葱,既留葱香而又不见葱的一种方法),随后下入虾仁,将茶叶连同汁水一起倒入,另外烹少许绍酒并调好味,颠动片刻出锅装盘。虾仁玉白,茶叶碧绿,成菜清香,令人食后回味无穷。

我国通常把茶叶按照加工工艺的不同分为六大基本茶类,外加再加工茶类与代用茶类,七个茶类的制作方法各有不同,详述如下:

绿茶是我国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历史悠久,产区广、产量多、品质好、销区稳,这是我国绿茶生产的主要特点。

绿茶制作过程虽因不同成品特色的制作要求不同各异,但主要过程是一致的。均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道工序。

根据杀青和烘干的方法不同,绿茶可分为炒青、蒸青、烘青、晒青四大类。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A、炒青:鲜叶→炒锅(滚筒)杀青→揉捻(做形)→炒锅(滚筒)→干燥

B、烘青:鲜叶→杀青→揉捻→烘干(火炉或烧机)

龙井茶的加工方法,茶叶怎么加工

D、晒青:鲜叶→杀青→揉捻→晒干

1、杀青在几道主要的工序中,杀青是为彻底破坏细胞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以便获得绿茶应有的色、香、味;二是散发青气、发展茶香;三是改变叶子内含成分的性质,促进绿茶品质的形成;四是蒸发一部分水分,使叶质变柔软,增加韧性,便于揉捻成形。

2、揉捻目的是为了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干燥成形打好基础,适当破坏叶组织,既要茶汁容易泡出,又要耐冲泡。

3、干燥干燥是决定绿茶品质的最后一关。“干燥”这个名词,在制茶过程中不能简单的认为仅是除去茶叶中的水分,而是在蒸发水分的同时,除了外形上有显著改变以外,叶内发生着复杂的热物理变化。

黄茶在古时候有两种,一是茶树品种的关系,芽叶发黄;二是制作中闷黄。现在称之为黄茶的主要根据有两点:首先由工序中心“闷黄”作用而定;其次是由“黄汤黄叶”的品质特征来源。凡具备上述两点,才称得上黄茶。

黄茶的制作技术要求,鲜叶嫩度和大小一致,制工精细,包装考究。品质特征除了共同点黄汤黄叶外,各种黄茶的造形和香味各有特点。

黄茶的特色工序是“闷黄”。指在鲜叶杀青将酶的活性充分破坏后,使叶片在湿热作用下,叶绿素破坏,多酚类化合物和其它内含物进行转化,及发生非酶促氧化反应,便芽叶呈现黄色。总体说来,黄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杀青→揉捻→闷黄→复揉→烘干几道工序。从发酵程度上来说,黄茶属后发酵茶。

在黄茶制作过程中,叶绿素是不稳定的化合物,热化学作用会引起氧化、裂解、置换等而被破坏,使绿色减少,黄色更加显露出来,是黄茶呈现“黄汤黄叶”品质特征的主要原因。糖类和氨基酸的含量都发生显著变化,这些物质的转化对黄茶的香味起着重要作用。

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一大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产区广阔,销售量大,品种花色很多。成品茶现有天尖、贡尖、黑砖茶、花砖茶、特制茯砖茶、湖北青砖茶、云南紧茶等。黑茶是我国的主要边销茶,又称“边茶”。主销内蒙、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

黑茶的初制,分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和干燥五道工序。其品质要求:外形条索卷折,色泽黄褐油润,忌暗褐;内质香味纯和,汤色橙黄,叶底黄褐,忌红叶。

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与红茶的“发酵”不同,而是堆大堆紧,渥堆时间长,并先通过杀青,在抑制酶促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渥堆,是黑茶特有的制造技术。

黑毛茶经分级整理后,便可压制成型,制成形状各异的成品黑茶。

白茶是福建省外销特种茶之一。台湾也有少量生产。白茶制法特异,不炒不揉。成茶满披银毫,呈白色,第一泡茶汤清淡如水,故称白茶。

近代白茶据载已有二百多年历史,1796年已有白茶生产。依鲜叶嫩度不同制成的成茶花色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纯用大白茶或水仙品种肥芽制成的称“银针”;以大白茶品种的一芽二叶初展嫩梢制成的称“白牡丹”;以菜茶嫩梢一芽二三叶制成的称“贡眉”;制银针时剥下的叶片制成的称“寿眉”。

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干燥两个主要工序,成品外形身披白毫,汤色清淡泛黄,滋味甜绵纯爽,叶底微黄。从发酵程度上分,白茶属微发酵茶。

青茶主产我国的福建、台湾和广东。青茶的品种花色众多,皆以茶树品种命名。乌龙品种采制的称之为乌龙,水仙品种采制的称之为水仙,铁观音品种采制的称之为铁观音。同一茶树品种因生长地区不同质量大不一样,所以在青茶品种花色之前都冠以地区名称加以区别。如安溪铁观音,武夷水仙,广东凤凰单枞等。

为了方便对外贸易,除了最优和最差的品种外,其余的良种混合采制成一个花色品种,称为“色种”。

青茶总的制造过程是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干。其中做青是青茶的特有作业工序,是青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工序。可以说没有做青工序也就没有青茶的品质特征。

闽南青茶也是以茶树品种命名,铁观音品种采制的称铁观音,乌龙、水仙等品种采制的称乌龙、水仙。但是也有品种名称与产品名称不同的,如佛手品种采制的叫香椽,黄旦品种采制的叫黄金桂,还有许多混合品种采制的,制成的茶叶统称为“色种”。

闽南青茶中,铁观音品质最佳,为闽南青茶之冠,而乌龙品质最差,其他花色居中。铁观音品种属无性繁殖系,生长在福建安溪县范围内的品质最优,所以闽南青茶应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

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县的西南,山上多岩石,茶树生长在山坑岩壑之间,采制的青茶称为“岩茶”。岩茶外形条索粗壮紧实,色泽沙绿密黄,鲜润光泽,泛“宝色”。不带嫩叶和粗老叶,茎梗干净。花果香郁高长,滋味浓醇甘爽,后味长具“岩韵”。汤色橙黄显金圈。叶底肥厚、柔软、透明、绿蒂黄底边镶红。

广东青茶主要产地是汕头地区,以潮安、饶平、陆丰为主产县,产量占全省70%以上。主要品种有:广东凤凰水仙、梅占、茗花、奇兰、黄旦、铁观音、乌龙以及福建水仙等20多个适制品种。其中凤凰单枞以香高味深耐泡著称,品质特佳,驰名中外。

凤凰水仙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卷曲紧结而肥壮,色泽清褐,汤色黄艳而显绿,滋味鲜爽浓郁甘醇,有天然花香,叶底青叶红镶边。耐冲泡,连泡十余次,仍有香气,甘味久远。

台湾除乌龙茶外,还有包种,变色程度比乌龙轻,其制法与乌龙相类似。另外台湾还有铁观音品种,仿安溪铁观音制法。在青茶类中,台湾乌龙茶变色程度最重,红色部分占全叶的56%,甚至达60~70%,包种为最轻,为13%,台湾铁观音居中,为30%左右。

台湾乌龙,白毫较多,呈铜褐色,汤色橙红,滋味浓醇,尤以馥郁的清香冠台湾各种茶类之上。因台湾气候温暖,一年可四季采摘,春茶因雨水过多,色泽、汤色皆不好,香气低,品质最劣。夏茶晴天多,品质最好,汤色鲜丽,香味浓烈,形状整齐,白毫多。秋茶品质次于夏茶,但香气较高。冬茶品质和春茶相似,香低,次于春茶。

红茶是我国生产和出口的主要茶类之一,素以香高、色艳、味浓驰名世界。我国红茶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切细红茶和红砖茶等。

红茶的制作分萎调→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基本工序。各地工夫红茶形质虽异,但其制法基本相同。鲜叶加工过程,是根据鲜叶内在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人为地创造变化条件,促进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形的形成。鲜叶加工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对红茶色、香、味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在红茶制作中,“发酵”工序是其品质特征形成的重要工序。目的在于促进内含物发生深刻变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准备基质。红茶发酵的实质是以多酚类化合物深刻氧化为核心的化学变化过程。这一化学变化的结果,就是产生茶黄素、茶红素以及茶褐素等产物,从而形成了红茶“浓、强、烈”及“红汤红叶”的品质特征。

七、再加工茶(代表:花茶制法)

花茶是选用香花和茶叶窨制而成,亦称熏花茶或香花茶,简称花茶。

花茶种类繁多,一般以所用香花定名,主要有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白兰花茶、玳玳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等等。上述每种花茶又因所用茶类(原料)不同,有着各种不同的产品。如茉莉大方、玫瑰红茶、桂花乌龙、桂花龙井等等。

各种花茶的香味各具特色,但对于花茶的品质要求是基本一致的。高级花茶均要求香气鲜浓、持久纯正;滋味浓醇鲜爽;汤色清彻明亮;叶底嫩匀明亮。

花茶种类很多,窨制方法大同小异。兹以茉莉花茶为例,略述窨花技术。

窨制程序:茶坯→复火→白兰花打底→窨茉莉花→通花散热→收堆续窨→出花筛分→烘干。

(1)、茶坯处理主要为茶坯烘干和冷却。烘干的目的有二:一为茶坯干燥,增加吸香能力;二为烘后保持一定茶温,便于香花吐香。

(2)、鲜花处理采花时间宜迟不宜早,因为茉莉花习性是夜间开放,故在下午3点左右开采最宜,从而既保证了鲜花在夜间准时开放,又能保证了鲜花足够的成熟度。鲜花采摘后,要及时进行分级与“养花”。

(3)、花茶窨制茶坯摊置与鲜花养护工作完毕,便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窨制。

窨花拼和将茶坯与鲜花按一定的比例拼和,一般每一窨次每担茶坯下30~50斤鲜花为宜,但也有高档茶下80斤甚至更多的。拼和拌匀后一般以625px左右的堆高为宜,从而使茶堆在鲜花呼吸作用下逐步升温,完成鲜花吐香、茶坯吸香的过程。

通花散热由于鲜花呼吸作用,窨品堆温度会不断升高,但温度过高会使鲜花吐香停滞而产生“闷死”或“烧花”现象,故当窨品堆温度达到45OC左右时,要适时将窨品堆摊开,散发热量,这种方法叫“通花散热”,简称“通花”。正确掌握在窨品的“通花散热”,是提高花香味浓、鲜灵的重要环节。

收堆续窨通花散热后,当窨品温度下降到35~38OC时,为使茶叶继续吸收花香,再将摊开的窨品重新堆起来,这一过程叫做收堆续窨。

起花当鲜花的大部分香气被茶坯吸收,花瓣也趋于萎蔫时,要将花与茶坯进行及时的分离,以防花渣产生的气味污染茶坯。起花操作时间要尽量缩短,并对起花后的茶坯及时干燥。

复火干燥茶坯在吸收花香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水分,一般由原来的5%左右升至13~15%。此时的茶坯不仅含水量高,而且有一定的温度,极易氧化变质,因此要及时干燥。

以上过程,在窨花技术上称为“一窨”,如此反复则为二窨、三窨,一般花茶档次越高,窨次越多。

提花经过一至多次窨花的茶叶,最后用少量的鲜花(一般按8~10斤/担)再窨一次,此次窨花不经“通花”,当茶坯含水量达到成品要求时即行“起花”,且不用干燥而成成品。此谓提花。

提花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花茶的表面香气,以提高花茶的鲜灵度。提花对花的要求非常高,必须选粒大饱满、花色洁白、质好的鲜花,水花不能用于提花。花茶的制作工艺中只需一次提花,有些高档茶甚至不提花而直接出成品。

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采用类似茶叶的饮用方式(通过泡、煮等方式来饮用)的一类产品的俗称。代用茶分为叶类、花类、果类和根茎类以及多方配伍类等多种成品形态。

同于茶的饮用方式,一般由卫生部规定的食品分类中的“药食同源类”、“可用于保健品类”两类物品中的单种或多种物品组成,用这些植物的根、茎、叶或者果实制成的茶制品。单品初制多由烘干制作而成,然后以达到不同的保健目的而单方或多方配伍供人饮用。

龙井四十三号属于绿茶类,是碧口当地近些年引进的优启品种。其采捎细嫩芽叶,手工制作,成品茶外形扁平,色泽翠绿,汤色黄绿,香气清高,滋味浓爽。

碧口明前茶优异的品质是精细的采制工艺所形成的。采摘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的芽叶为原料,经过摊放、杀青、回潮、分筛、脱毛、辉锅、筛分整理(去黄片和茶末)等数道工序而制成。

(1)先将面粉750克、猪板油375克、牛油375克、薯粉、泡打粉拌匀成酥皮,用方盘装上放雪柜。

(2)用面粉1200克、猪板油225克、龙井茶汤525克拌匀并搓至纯滑成水皮。

(3)取出雪柜内已雪硬的酥心,将水皮压上酥心面,再次放入雪柜。待雪硬后用酥棍压薄,叠三次变成四叠,即成萝卜酥皮。

(4)萝卜馅的制法:将萝卜去皮切丝,洗净,将干瑶柱用水炖至软烂并将其用手撕开,用中火将萝卜丝与瑶柱丝一起煮调味勾芡即成萝卜馅。

(5)切件用酥棒压薄,扫蛋上萝卜馅,用中火炸至金黄色。

1、对龙井茶、舜皇玉龙和单芽茶等绿茶冷藏后,最好用龙井电炒锅手工辉炒的方法来提香!注意,辉炒温度以茶温上升至65℃最好,如果低于60℃,提香效果较差,要是高于70℃,就会产生老火味了。

2、对于黄山毛峰、兰溪毛峰、碧螺春等茶,因为干茶表面都覆有茸毫,最好用名茶烘干机烘焙方法来提香。注意,热风温度105℃左右最好,控制时间不超过10分钟。

3、如果是泉岗辉白、涌溪火青等茶叶,可以用中小型瓶式炒干机滚炒或用名茶炒干机复火来提香。炒30分钟茶温上升到65℃左右就可以了!

4、家庭冰箱冷藏的茶叶,拿出来喝时,可以先放入微波炉设置“100的微波功率”加热60—80秒,取出后稍作摊凉后喝,这个方法对于带有生青气味的茶叶提香效果非常好哦!

以上四点是冷藏后的茶叶如何提香的方法,效果很好。

西湖龙井生长季节是从春茶开始,由于龙井茶生长季节的问题因此,那时的头茶(春茶)一定要在立夏前结束,前后才1个多月时间。西湖龙井茶历来一采摘细嫩而著称,并以采摘嫩度和时期的不同分为“莲心”“雀舌”“旗枪”。鲜叶嫩匀度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

根据西湖龙井茶对新梢嫩度和品质的要求,分季采摘的标准,春季一般按一芽一叶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