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茶叶有回收吗(十年的茶叶值钱吗)

茶叶有回收吗(十年的茶叶值钱吗)

要让事实说话,要看民间有没有人去收藏,如果社会上民间收藏者众或大量收藏的话,那就说明是有收藏价值。

据此来看,某些珍稀老茶收藏价值还不低。

以往留存下来的优质老茶中,不仅有普洱茶,还包括一些白茶和少量的红茶,包括湖南黑茶、广西六堡茶、湖北青砖、陕西茯茶,四川边销藏茶等。

这些留存下来的优质老茶,尽管数量很稀少,但留下了诸多惊艳,一时被称颂为业界的传奇和佳话。

茶界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接受和认可优质珍稀老茶的价格体系(至今如此),即越老口感越好的老茶(时间不是无限的,七八十年内),其价格必然高昂(劣质老茶不在其内)。

中国各地消费茶叶量最大,人均消费量最多,喝茶最厉害最懂茶的广东珠三角一带(包括港澳台),很早就有存新茶喝老茶的传统和习惯。

这些大量广泛存在的事例,不是某一人一时的心血来潮或一地的偏好,而是社会民间形成的广泛共识。

以普洱茶为例,在广东不仅千家万户存茶(在东莞,连路上随便一个开车的士司机家中,也都有半吨

而且,出现了不少存茶巨头(每家的存储量高达数千吨)。

这些存茶人有些是撤资跨行悉数投入的,有些是做了一辈子茶的专业茶人。

存茶人不管来自社会上哪个行业,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非常地懂茶。

如果说,存茶没有价值,你让他们改行看看,他们会用惊奇的眼睛,似乎在看一个甚么也不懂的妄人、疯子、低能儿。

在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大大小小的茶厂和茶商,全部都存茶,资金大的多存点,资金少的少存点,没有不存的。

云南上至省城下至城乡根本不做茶生意的一部分公务员、教师等家里都有自己喝不了的存茶,就连一些普洱茶专家、教授也都有自己的茶仓和私藏茶,可以不夸张地说,云南几乎到了全民藏家的地步。

实际上,存茶之风,早在十多年前就快速流行,范围已从原产地的云南和现代藏茶之都的东莞,风一样波及到了大江南北,就连天寒地冻的东北和蒙古、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也有不少人在存茶。

萨特曾讲过:存在就是合理的。

否则,只顾宣泄一时的痛快,这是很可笑的。

到后来,发现真理不在自己这边时,甚至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如果一定要说存茶的理由,有人是为了口感,有人是为了增值,但更多的是担心将来买不起老茶喝,倒不如趁新茶便宜时多存点,以被防老之用。

你说,让你说,存茶有没有价值呢!

当然没有,这是毋庸置疑的。

很多人会拿普洱白茶这些年炒作的金融茶神茶来说事。

第一个问题,在君子兰郁金香这些炒作泡沫没有破裂之前,谁会想到是一地鸡毛,原来真的之是不能吃不能喝的花球?

在藏獒,崖柏文玩核桃炒作泡沫破裂之前,谁想到了曾经一獒战猛虎的藏獒会到火锅店,崖柏核桃还不如烧火的杂柴?

第二个问题,在二十年之前,普洱没有炒作之前,堆在仓库的普洱是当废料一样处理,茶农甚至是过了两三年的陈茶都倒掉,那时的普洱和现在茶叶骗子忽悠的陈茶神茶究竟是什么不同?

说穿了陈茶是因为卖不掉才陈起来的。

只是国内的那批公知因为跪舔西方跪舔港台,以为港台喝普洱多可以装x,才在吹嘘炒作普洱的陈茶价值,看看那些公知老贼有几个不是用普洱来装x,可以用喝茶的方式拉近与西方与港台乱华分子的距离,至于现在网上叫嚣最厉害的卖茶人,只不过是看在利益的上面,为什么今年会发生青叶被掉包要守在树叶,因为分不出来。

不就是低档劣质的茶叶可以忽悠成高价天价吗。

茶叶是食品饮品,你看看你的家里,除了茶叶还有什么是越陈越好的,除了茶叶还有什么是超过十年你还吃得津津有味的,有人会说是酒是茅台是82年的拉菲,酒是怎么储存的密封避光酒窖,你打开瓶盖放两个月看看?

普洱就凭一张透水又透气的棉纸包着,然后有骗子忽悠你越陈越好有收藏价值,然后你信了?

茶靠谱提示:藏茶需要一定的条件,老茶的变现是难题,非专业人士需谨慎,有兴趣可少量收藏。

茶叶收藏的意义体现在品饮价值和经济升值上。

适合的茶类进行收藏,在品饮口感、营养变化上,有价值。

引藏茶之热,前几年由普洱主导,尤其是东莞大仓藏茶,据传价值上千亿元;

这几年白茶风头很劲,“喝老茶,藏新茶”成为许多茶客的叨叨念念,茶叶店现在的藏茶套装,把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一系列打包进箱。

藏茶对于普通人家,真的合适吗?

收藏茶叶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升值。

一公斤白毫银针,新茶在2000到4000元,但三年后,价格就可以到4500至7500,七年后,更是翻到了10000元至15000元。

一公斤寿眉,新茶在180元到320元,七年后,也能够达到550元至960元。

根据年份的不同,经济升值很明显,七年后基本可以达到3倍。

姑且不论“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是不是夸张了,也不论那些老茶客在描述陈年普洱的香味、口感时所用的极尽赞美之词。

比较公认的事实是,生普、白茶和铁观音在一定的存放条件下,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化:生普未经渥堆发酵,后期转化的空间很大,香气和口感也会变化;

老白茶的药香非常明显,其茶性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会比新茶更温和,去火解毒能力也增强;

2016年,陈香型铁观音国家标准出台,这表明法规政策和技术层面,认可陈年铁观音的工艺和功效。

这个因人而异,结婚时购下的一批茶,生孩子后买下的一批茶,升迁时的一批茶,等等值得纪念的事情、日子,买金,买银,或者选择买茶来珍藏,这是一种情感上的意义。

藏茶的风险买什么样的茶收藏?

收藏以后,如果要变现,到哪里卖去?

无论是白茶、普洱、黑茶还是铁观音。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样的茶,值得收藏,能够转化。

普洱茶的宣传是“可以喝的古董”,但要藏着有价值,茶青的品质要好,工艺要过硬,先天品质要优(产地、茶树品种等因素),否则,你拿一块破石头,藏一万年也还是一块破石头,不会变成琥珀。

而要辨识这样的优质茶,不是易事。

相对来说,白茶的市场水深比普洱要来得浅一些,许多大品牌直接推出收藏用茶,而寿眉、贡眉等的价格也比较低廉,但转化得快,三年就有比较大的变化,相对来说风险小一些。

而铁观音的藏茶热尚未形成,市场升值的潜力还有待观察。

选购了有潜力的好茶,怎么收藏是个问题。

专业级收藏茶叶的企业或个体,可以花钱在仓里储藏。

这种有着精准温度、湿度、防潮控制能力的仓库,是比较保险的藏茶办法。

在安溪,铁观音的收藏是需要不断焙火的。

总体来说,避光、常温或偏低一些的温度、氧气接触面积往小里走、控制翻动次数、防潮、防异味,这些环节是否做到位,才能确保茶叶收藏不会变成垃圾收藏。

十年后,你拿着一框茶,想要变现,也是比较麻烦。

普通的家庭,在经济承受范围内,家里有较好的条件适合藏茶,以自己喝、获得更好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功效为收藏的主要目的,可以适当购买一些品牌茶企或放心商家、茶农推出的新茶进行手收藏。

如果以投资为目的,那还是先交一交学费,观察市场,多品尝,多交流,获得一定的辨识力和经验后,再作考量。

否则,一不小心就被套路了。

下面我们以六堡茶为例作进一步讲解:1.六堡茶自身的价值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发掘并认可六堡茶,具有“红、浓、陈、醇”,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的品质特征。

陈,除了指代时间的“久”,更指代六堡茶在长期的存放中会不断的“陈化”,所谓“陈化”就是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如:茶多酚、蛋白质、糖类、氨基酸、生物碱等物质发生了生物作用、自动氧化作用。

经过多年陈化的六堡茶,茶汤苦涩味减轻,逐渐出现陈香、槟榔香等,汤色变得红浓、明亮,滋味变得醇厚、饱满,茶性变得温和。

六堡茶的品质、风味以及养生功效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在仓储良好的情况下,六堡茶的陈化时间每多一年,价格的涨幅约在10%~30%之间。

说到六堡茶价格与收藏价值的升高,是市场环境和六堡茶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

2.市场环境和六堡茶发展共同作用(1)茶业与农业类似,都是靠天吃饭的行当,每年的气候对原料质量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并且每到采茶时节,都得依靠大量的采茶工人来完成采摘。

这不仅是六堡茶,整个茶行业近年来出产的茶叶价格都会因为原料的问题而有所变动。

(2)国民消费升级,市场对于茶叶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茶叶的制作上也需要越来越精细,因此,一款好茶的价格会有上浮。

(3)互联网+与茶行业的结合,推动了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也增加了茶品的流通性、品牌性和经典性。

(4)收藏观念的渐渐普及,推动了茶叶市场的前进。

3.收藏建议不少茶友留意到,随着最近六堡茶在全国的需求量不断上升,部分六堡茶品已经开始涨价,一些年份久远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六堡茶更是“一茶难求”。

越来越多的茶友表示,希望收藏一些六堡茶,既可日后品尝,也可待其升值。

究竟哪些六堡茶值得收藏呢?

3.从形态上,如果是长期收藏,选紧压茶,如大箩、中箩紧压茶、团茶、砖茶、饼茶、茶柱等;

若短期内收藏和品饮的可选散茶。

4.藏新茶,品老茶,中期茶可品可藏。

更多相关知识:黑茶之子六堡茶有收藏价值吗?

楼上“茶靠谱”的回答已经比较齐了,大部分是空杯的想法。

同样,我们且不论“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这样的论调,白茶确实有收藏价值,但新白茶与老白茶区别是很大的。

普洱茶也是同样的说法,茶就是茶,是解渴养身怡情之用,人家福鼎茶农都没有讲什么药啊、宝啊之类的,只有对顾客才会讲这些。

无论如何,这茶确实有收藏价值,体现在经合适存封拿出来后开汤品饮上,体现在茶品物质的变化上,也体现在市场价格的变化上,等等。

像投资有风险之类的言语就不多说了,人人都知道。

白茶是经自然萎凋、低温干燥而制成。

刚刚制作的白茶属于微发酵茶,没有经历高温焙火或炒制,保留了茶叶较多的内含物质。

内含物质的活性,使得白茶在存放中不断变化,茶叶中的各类化学物质得到转化,比如蛋白质会转化为氨基酸,淀粉等多糖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决定茶汤的回甘与生津)。

另外就是茶性的变化,新白茶茶性偏寒凉,但经过合适存放、时间长了之后茶性会转偏温,适合更多人泡饮。

茶叶有回收吗,十年的茶叶值钱吗

老老实实,空杯认为生茶目前不好说(目前能力有限啊),就熟茶来补一些

其实作为南方人,讲普洱茶最印象深刻的表示莞仓茶了。

九十年代初东莞茶市兴起藏茶风,各大茶仓、品牌纷纷大量入手云南普洱茶,当时主要是销给香港及台湾人的,后来逐渐堆多了,形成了普洱茶都。

同粤港的老人家饮茶,多为普洱茶,均称普洱茶为养生茶;

另大仓的普洱茶经科学存放,合理转化,物以稀为贵,空杯认为合理收藏普洱茶是可以作为投资去做的。

因为网上有很多大号、科普讲老白茶的功效、论证普洱熟茶的内含物对人体的效用,空杯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茶友可

喝茶人都喜欢喝新茶,含带茶叶之青香。

不知从何時起网上却流行起喝存茶了。

特别是普洱茶一路走高,什么十存品,叶上挂银视为上等好茶。

真不知曾几何時,普洱这种边销茶也成为茶之上座。

可见现推销之手段远胜于产品之品质。

现代人生活消费方式也完全不一样,没钱人当然是挑便意的,有钱人选贵的,而更多人则为面子。

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一家鞋店,柜上摆一双价值37元/双的皮鞋,无人问津,后经一包装广告推销一下,其价格提高为3百多元,竞一下被抢空。

当初普洱热销時,那个经理,总栽办公室,茶室不都是冲泡普洱,其愈存愈好,价位愈高愈有面子,而前来喝茶之人,谁又能说茶不好喝,就是不好喝也要说好喝。

荼叶乃山中之嘉木,经人工采摘,风干炒制而成。

茶叶之好坏取决于产品,产地,与土壤,水质,气候密切之关系。

茶叶也不易保存,更容易窜味,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就选择了用瓷灌储藏茶叶,就是防止受潮,走味。

从茶经,古志中也只能看到,来了贵客都是用新茶待客,从未见取存年老茶来待客。

虽有记载存茶之妙用,但都是药物之作用。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

六大茶类中,白茶、黑茶确实可以长期存放,并且在合理储存的情况下,能够越陈越香。

而且茶叶是一种消耗品,每年都要被大量消耗的,所以年份越高的白茶、黑茶,数量往往也就越少。

在“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则下,品质良好的老白茶、老黑茶,确实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新白茶偏鲜爽,老白茶偏醇厚,这是两种不同的风味特征。

再换个角度,一款品质较差的白茶,即便它存放了5年、10年、15年,但在内含物质匮乏的前提下,根本没有多少物质转化的空间,茶味可能还不如新白茶好喝。

所以老茶和新茶各有千秋,没有谁一定比谁更好的说法。

小陈茶事,创建有文化有故事的品牌茶。

收藏觉得没有价值的人有“拿来主义”的潜质,蹭茶,不了解茶,不喜欢,对茶有怀疑态度是这些人的主观意识,这无可厚非。

今天的市场,你不专业就不用存茶了,原因有

1,茶好喝就可以了,这是茶商最多的一句话,茶要好喝,全靠怎么泡。

事实是,商家如果没有信心可以越陈越香,可以保证的,你也就别去谈收藏的意义,都扯淡,并不是所有普洱茶可以越陈越香,可以有养生功效的,与之相对的还有变质发霉。

2,好茶不一定耐泡,耐泡的不一定是好茶,混淆视听,相同的茶,审评茶好坏,闷泡,会喝的口腔灵敏度占了60%

3,如果您喝不来茶,想要投资,你就需要冒风险,有内幕是必须的,最后还要加上研究团队,以过的投资回报的准确率。

1,因为通货膨胀太厉害了,2015年冰岛顶级2万,去年6万,今年冰岛顶级,因为李亚鹏来了,炒到了10万。

抗通货膨胀,关键是我比任何人明白普洱茶质量。

我能明白70%,看看就明白。

2,功效,当你喝会了,也就具备了存茶的技能,因为真正好的普洱茶可以越陈越香,存的久了就有很好的养生价值。

其实好的新茶也有养生价值,比如抗辐射,美容。

3,拿的出手,做茶要有拿的出手的茶,没事别说什么老茶也有不耐泡,不好喝的,那是没存好,你买到假的可能性很大。

存茶是要你去证明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中国古人说的话没错,是现代人自己没有按要求做,才会说达不到那种要求

未必!绝大多数都不但没有“收藏价值”,而且没有现实现用的价值。

因为由于业界“专家”的愚昧无知,目前的所谓“茶”,实际都不是茶,而是药用的苦涩瓜芦。

随着茶叶市场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我们会看到不同的茶受到追捧,在经过多方面的进一步炒作,随之便会产生大量的收藏行为。

例如说:普洱茶2000年左右,我开始在很多地方看到越陈越香这个词。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喝茶习惯,也不懂茶是什么东西。

很好奇那些人似乎把这个东西当成了仙丹,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2006年至2007年是普洱茶的一个传奇年份!从2006年起普洱茶开始逐步加速上升,短短几个月涨了50%!更神奇的是2007起开始一天一个价,很快十几块钱一斤的茶都变成了几百、上千元,东方的神奇叶子变成了疯狂的叶子!2007年春茶季到来,这些疯狂的叶子开始急速下跌,直至无人问津。

2008年起,我们开始在央视上听到这句话“茶有大益,大益普洱茶”。

普洱茶因为其商品特性,还是一直深受资本的青睐,但温柔了许多。

岩茶2005年左右,岩茶的各种软文信息很多,隔年陈、3年药、7年宝等说法频繁出现。

似乎开始炒作岩茶了,那时我已经有喝茶、学茶的知识了,学的就是岩茶。

岩茶也开始不断出现各种天价茶,其中以著名的大红袍为例,万元/斤的茶在市场上可说比比皆是。

但似乎没过多久,市场就开始平稳下来。

可能这些操盘手们发现,岩茶的量太少、工艺太复杂、仓储的要求太高了。

虽说好的岩茶是可以越陈越香,成药、成宝,但

黑茶前几年黑茶开始频繁出现在视野中,似乎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黑茶,随之而来的价格也呈呈上涨。

有一家茶企也随之出现在一些想投资黑茶的人眼中,并由一家茶企转型成传销公司......白茶现在市场上最受

它那清新淡雅的口味和绿茶比较接近,尤其受女性们的青睐(

于是乎,下一个被拿来炒作的,又会是什么茶?

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是,大家都只

下面,我再重点说一下关于普洱茶的收藏知识点:知名品牌是一个相对有保障性的选择,尤其是一些市场流通渠道做得很好的品牌。

如果你是一个行外人,想作为收藏投资,早几年前选这些知名品牌的产品,还是不错的。

但要想目前进入市场,风险还是很高的。

如果你收藏主要是为了自己喝、与朋友分享的那种茶叶发烧友,甚至是普洱茶发烧友。

那可以了解一些山头信息,毕竟行业内的人收茶是看山头而不是品牌。

这些知名品牌也要收茶,他们也是看山头收原料的。

平常我们常听到的关于山头的信息是,班章为王、易武为后、景迈是香妃,但是除了这些耳熟能详名气比较大的山头,还有哪些山头是不错的呢?

山头怎么多大体怎么区分呢?

根据地域位置,我们常将普洱茶知名产区大致分为临沧产区、普洱市(原思茅)产区和西双版纳产区共三大名产区。

临沧产区是云南产茶最多的茶区,临沧境内各地茶叶的香气、口感差异性相对较大。

临沧的茶香气较好、涩味稍重,苦味轻微的特点。

最为出名的是“冰岛”的冰糖甜和具有浓厚香气的昔归茶。

但是近年来云南的邦东茶区境内的大雪山和视介茶也是一大特色,邦东茶区得天独厚,可谓脚踩澜沧江头顶大雪山,大山的矗立,大江的纵横,必然是多云雾之乡,加上该地多石头,许多古茶树就生长在石头缝里。

早在唐代陆羽的《茶经》里就记载,“其地,上者生烂石”。

这里出产的茶,不但甜美,花香馥郁,而且最为难得的是氨基酸含量高,表现出鲜爽灵动的口感。

普洱(原思茅)茶区:普洱茶区的名山名寨相对比较少,但是其现代茶园建设在几大茶区里算是最好的,茶园种植集中,产量大。

普洱茶区整体滋味偏清淡、显涩味,口感柔和,茶气不显,茶质相对较薄。

其中景迈山古茶园最为出名。

西双版纳茶区:西双版纳茶区主要分为两大版块,勐海县和勐腊县。

勐海茶区的勐海隶属西双版纳,县辖范围内有除景迈山之外的著名的新六大茶山,分别为:南糯、勐宋、布朗、巴达、贺开、南峤。

勐海茶区气温高、雨量充足,其产区茶叶特点为:香气浓郁,滋味足,茶质厚、苦涩度相对较高,茶气猛烈。

代代相传的古六大茶山五座都分布在勐腊县,古六大茶山依次是易武、倚邦、攸乐(基诺)、漫撒、蛮砖和革登。

除了攸乐在景洪市,其他都在勐腊县,这充分说明,勐腊的制茶历史以及普洱茶文明远远比勐海长久,且古茶树资源丰富。

勐腊县主要以易武茶区为核心,易武是整个西双版纳茶区中气温较高,早晚温差大、雨量最多的地方,其古老原始茶种种类丰富,其滋味醇厚,香气好,苦涩味低,有着汤柔水甜的特点。

古六大在普洱茶历史里有着特殊的地位,是殿堂级的普洱茶产区,漫撒,为易武贡茶之源头,如果你是一位资深的普洱玩家,漫撒,即是你绕不开的纯正易武味!我们虽然知道了山头信息,但能不能收到好茶,茶友还是需要具备一定辨识能力的。

没有辨识能力的情况下,尽量多拿些知名品牌的产品来做下对比。

尤其是熟普,这个还是尽量要知名品牌的,其加工环境及工艺会更有保障。

而小商家这里要看生普,这里有些真正爱极普洱的茶人。

他们在做茶季会一直守在茶树下收茶,并一直跟踪制作,手里会有一些纯正的山头料。

这些名山头的大树生普,其花香蜜香很好,山场气息明显。

找到这种商家你就找到渠道了,他们在上山收茶时会遇见很多志同道合的同行。

大师说了,“越陈越香”,越放越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