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影响茶叶冲泡质量的因素

影响茶叶冲泡质量的因素

1.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是

两个概念:饱满度和浓淡度 首先澄清两个概念:“饱满度”和“浓淡度”。所谓茶汤的"饱满度"是指茶汤进入嘴里,一种浓稠淡薄的感觉。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氨基酸、可溶性的糖以及果胶物质等的含量。 而浓淡度一般跟冲泡时间,投茶量多少等有关系,跟饱满度却无绝对关联。经常也会喝到比较淡但是却很饱满的茶。打个比喻:家里的老火靓汤口感很好,饱满鲜爽。而街边的涮锅水汤就算味精鸡精加再多也只是味道浓而已。喝多了你就会明白,你所谓的淡和浓,不是真正意义上茶叶的淡和浓。越好的茶叶,滋昧越是浓厚韵足。 茶叶的浓淡取决于原料的选择和制作手法。先从原料的选择来解释。茶叶主要影响味觉的有以下几个成分:茶多酚,涩;咖啡碱,苦;茶氨酸,甜、鲜爽;其他芳香物质等。越贵的茶,采摘时间往往越早,茶叶中的茶氨酸含量越高,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越低;也就是甜度、鲜爽度越高,苦涩度越低,顺滑度高了,这就是让你觉得口感较淡的原因之一。 便宜的茶采摘时间往往靠后,其物质含量与贵的茶恰恰相反,苦和涩重一些,味道就浓一些。再从制作工艺来解释或许你会疑问:为什么要把便宜的茶做得浓,把贵的茶做得淡?原因很简单,所有的制作工艺都是一个目的:为了使茶叶更好喝。便宜的茶一般生长环境较为一般、树龄较新,采摘时间较晚,内含物质含量丰富但是比较杂,香气不纯、味道较乱,苦涩感较为明显。为了把这些不好的影响压下去,茶师傅增加相关的工艺的时间,以提高浓度,即口味重。茶的加工跟做菜是同一个道理:好的材料就越要尽量催发出它的原味,差的就用配料或工艺掩盖其缺点。中国人讲究淡泊明志、清心寡欲。好茶的淡雅,意趣跟这种处世思想不谋而合,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喝的是茶,品味的是人生。

2.以下与介绍茶叶品质好坏无关的因素是

可能茶叶放的太少,泡的时间太短,但泡的时间太长会变苦,依茶壶大小放三分之一,水冲下大概15至20秒倒出,这样一泡茶大约可泡五次到六次,觉得没味道就要换茶叶,多试几次就很熟练。

茶叶的品质好坏,在没有科学仪器和方法鉴定的时候,可以通过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的来评价。而用这四个方面来评定茶叶质量的优劣,通常采用看、闻、摸、品进行鉴别。即看外形、色泽,闻香气,摸身骨,开汤品评。

①色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绿茶中的炒青应呈黄绿色,烘青应呈深绿色蒸青应呈翠绿色,龙井则应在鲜绿色中略带米黄色;如果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必定不佳。绿茶的汽色应呈浅绿或黄绿,清澈明亮;若为暗黄或混浊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红茶应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红茶,其茶汤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若汤色时间暗淡,混浊不清,必是下等红茶。乌龙茶则以色泽青褐光润为好。

3.影响茶叶色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不同水质,对冲泡绿茶,确实有影响茶叶汤色。纯净水或者干净的山泉水冲泡绿茶汤色挺好。而盐碱水质冲泡绿茶,汤色发暗,发紫或者发红。

我是种茶的,长期用山后面的泉水冲泡自家的茶叶,一直颜色挺好的,干旱季节,山后面的泉水干枯,就用地里黄泥土地里的井水冲泡,结果茶汤在短时间存放后发红,放久了会发黑发紫,井水ph值偏碱性,可能矿物质也丰富一些,每次烧开水壶底都有白色沉淀,倒一杯白开水,杯壁都会残留粉白色的东西。还有附近四公里处有一座山间水库,这水库在山区没有污染,但水质泡绿茶,茶汤稍微发白,没有我家后山的泉水泡的绿,还有把我家茶叶带到山东农村的地下水,即便是温水冲泡,也会随着放置时间延长,茶汤发红发紫。

所以,不同水质冲泡绿茶,确实对汤色有影响,特别是碱性水影响明显。

4.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最显著的是

茶叶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发生变化往往是受到了外界因素影响,如湿度、温度、光线和氧气等。光线光线对茶叶的破坏作用是很严重的,如果受到强烈光线的照射,茶叶中的色素和酯类物质会产生光化反应,使茶叶陈化和变质速度加快,特别是空气中散射的紫外线容易导致茶叶出现日晒味,所以在贮藏过程中应注意避光。氧气氧气对茶叶品质的优劣也有很大影响。贮藏过程中如果能断绝供氧,茶叶质变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茶叶不易裸露存放于空气中,即使短期存放也会使其受到不良影响,应强调密闭保管。湿度如果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大,保存不当就会使茶叶含水量高、容易变质。因此在贮藏茶叶时,不仅要使茶叶达到足干,还应注意改善仓贮条件,控制空气湿度,使茶叶含水量保持在6%以下,最好为3.5%~4.5%。温度应强调低温贮藏。因为在温度低的情况下茶叶品质变化缓慢,温度高则陈化作用就会加快。在0℃~5℃的环境里,茶叶能够长时间保持原有色泽,而在常温条件下色泽易变化。

5.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茉莉花茶叶过期能否喝取决于保存的环境与方式。如果保存良好,只是超过标注的时期是可以喝的,如果保存不好出现变质则不能喝。保质期的定义是: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食物的保质期期限说的是在适宜的贮存条件下,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贮存条件没能满足食物的储藏需要,食物的保质期可能会缩短。

而保质期内的物品保证的是其最佳使用或食用的日期,并不表示超过日期的物品一定不能用。扩展资料:绿茶是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成的产品,一般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4类。

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线、湿度等。

绿茶作为非发酵茶,口感上注重一个“鲜”字,对保存条件要求比较苛刻:高温会加速绿茶中叶绿素的降解,降低营养价值;强光则会导致绿茶中植物色素和脂类物质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异味;如果受潮,会加快变质,甚至发生霉变。

因此,夏季最好将绿茶装进密封容器,再放入冰箱。

如果想随时喝,可将绿茶放入冷藏室,但若是未开封的茶叶,想长时间保存,应放入冷冻室。

一般情况下,绿茶的保质期为一年。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食品保质期不是死期!哪些东西过了期还能吃?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过期绿茶做不了红茶

6.决定茶叶品质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茶叶是现在每家每户的必备饮品,是招待客人的必须品,并且中国的茶道文化历史悠久。尤其是喜欢喝茶的人们,围着茶桌谈经论道。茶水是很好的调理身体疾病的饮品,可以清楚肠道的垃圾,在养生的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现在就来学习茶叶的种植技术。

若是荒山、荒坡,只要成片地生长有铁芒箕、映山红、油茶、松树、杨梅等植物的一般呈酸性,可以种茶;

茶树是深根作物,其根系发达,根系的垂直深度可达1米以上,其中吸收根主要分布在0-50厘米土层;因此深厚的土层是创造茶树根深叶茂的先决条件。一般要求茶园土壤土层深度至少在60㎝以上,并且底土无硬盘层。

一般选择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最高不能超过1600米。坡度最好选在25℃以下的坡地及丘陵地区,高山陡坡也不要超过30℃。

影响茶叶冲泡质量的因素

(2)移栽要领:移栽时,茶苗根部先打新鲜黄泥浆,放入茶苗并让根系铺开,回填深层土壤覆盖,用脚踩紧土壤。

分层填土踩紧2至3次,盖土深度一定要达到13~17厘米,确保栽深栽紧。移栽后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中小叶品种留5~7片叶,大叶品种留3~5片叶,保证修剪后茶苗露土部分最高超过15厘米。注意四不栽“地不平不栽,土不碎不栽,土不潮湿不栽,病弱苗不栽,晴天烈日不栽”。

(1)抗旱、防冻保苗:茶苗移栽后,要保持茶园土壤湿润。一周内无雨,要及时浇水抗旱保苗。培土壅根、茶园灌水等对预防冻害,也有很好效果。

(2)茶园行间铺草覆盖: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稳定土壤的水热变化、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3)补苗:新建茶园,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窝断行现象,必须抓紧时间在建园1-2年内将缺苗补齐,否则难以补上。最好采用同龄茶苗补,补植后要浇透水。

(4)勤除杂草:茶苗移栽后要及时除草,用手拔除茶苗附近杂草。

当移栽茶苗高达30cm以上,茎粗3mm以上时,在离地面15-20cm处留1-2个较强分枝,剪去顶端新梢。

在上次修剪后一年进行。用整枝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cm,剪后茶树高度为30-40cm。修剪时注意剪去内侧芽,保留外侧芽,以促使茶树向外分枝伸展。

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进行,若茶苗生长势旺盛也可提前。用篱剪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0-15cm,即离地面40-55cm处水平剪除上部枝梢,促进骨干枝正常生长。

轻修剪目的:刺激茶芽萌发,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使树冠整齐、平整,调节生产枝数量和粗壮度,便于采摘、管理。

修剪时间:秋茶停采后的11月上旬-11中旬进行

修剪方法:茶季结束后剪去3-5cm树冠,修剪宜轻不宜重,否则会推迟春茶开采期,造成春茶减产。

每隔4-5年一次,剪去树冠10-15cm枝叶,留高80-90cm,可在春末夏初成或年底(3月、11月)

修剪的枝叶有机质含量很高,养分含量丰富,是茶园很好的有机肥源;每年修剪的枝叶应设法归还土壤,可直接作肥料深翻入土壤,也可直接铺于土壤表面。

(3)重修剪:对象是未老先衰的茶树和一些树冠虽然衰老,但骨干枝及有效分枝仍有较强的生育能力、树冠上有一定绿叶层的茶树。

常用的深度是剪去树高的1/2或略多一些,留下离地面高度30~45cm的主要骨干枝。

(4)台刈:茶树必须是树势十分衰老,采用重修剪方法已不能恢复树势,即使增强肥培管理产量仍然不高,茶树内部都是粗老枝干,枯枝率高,起骨架作用的茎秆上地衣苔藓多,芽叶稀少,枝干灰褐色,不台刈不足以改变树势的茶树。一般采取离地面5~10cm处剪去全部地上部分枝干。

台刈要求切口平滑、倾斜、不撕裂茎秆,必须选用锋利的弯刀斜劈或手锯锯割,也可选用圆盘式割灌机切割。尽量避免树桩被撕裂,以防止切口感染病虫,而且破裂部分会有较多雨水滞留,影响潜伏芽的萌发。

1.定植当年9月,亩施茶叶专用肥5kg。

2.第二年亩施茶叶专用肥15kg,即3月、6月、9月分3次施。

3.第三年亩施茶叶专用肥25kg,即3月、6月、9月分3次施。

4.第四年亩施茶叶专用肥30kg,即3月、6月、9月分3次施。

5.投产后,每年每亩施不少于40kg茶叶专用肥。

追肥施肥要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开沟离树体20公分,沟深不低于5-10cm,施后盖土。

基肥:每年11月中旬结合冬季深耕把杂草、枯枝、表土等杂物与有机肥1000kg,同时配施茶叶专用肥,开沟深施,沟深宽不低于25cm,施后盖严。

幼龄树:当三次定型剪后,树高70cm以上时,新梢长

一芽五、六叶以上时,实行采高养低、采中养边,摘去顶端一芽一二叶,留3-4叶,着重养蓬。

成龄树:采高留低,采主枝留侧枝,采中间留两边,以采为主,采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