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招标会议茶叶技术评分(茶叶审评评分)(茶叶审评评分比例)

招标会议茶叶技术评分(茶叶审评评分)(茶叶审评评分比例)

意思是经过初评后的再次审评。

常用于数人(组)审评同一批茶叶时,由于审评结果不一致而进行的再次审评。如在名优茶评比中,不同审评组对某茶叶的审评结果差异较大,则应进行复评,以取得统一意见。

复”的基本含义为回去,返,如反复、往复;引申含义为回答,回报,如复命、复信。

代用茶国家标准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5009

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500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5009.146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定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20769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2绿色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1055绿色食品产品检验规则

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1 农产品基本信息描述茶叶 GB/T38208-2019

2 茶叶分类 GB/T30766-2014

3 茶叶化学分类方法 GB/T35825-2018

4 茶叶生产技术规范 GB/Z26576-2011

5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23776-2018

6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14487-2017

7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GB/T18797-2012

8 乌龙茶第9部分:白芽奇兰 GB/T30357.9-2020

9 台式乌龙茶 GB/T39563-2020

10 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39562-2020

11 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35863-2018

12 乌龙茶第7部分:佛手 GB/T30357.7-2017

13 乌龙茶第6部分:单丛 GB/T30357.6-2017

14 乌龙茶第3部分:黄金桂 GB/T30357.3-2015

15 乌龙茶第4部分:水仙 GB/T30357.4-2015

16 乌龙茶第5部分:肉桂 GB/T30357.5-2015

17 乌龙茶第2部分:铁观音 GB/T30357.2-2013

18 乌龙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30357.1-2013

19 茉莉花茶 GB/T22292-2017

20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34779-2017

21 红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35810-2018

22 红茶第1部分:红碎茶 GB/T13738.1-2017

23 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 GB/T13738.2-2017

24 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 GB/T13738.3-2012

26 白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32743-2016

27 紧压白茶 GB/T31751-2015

28 地理标志产品政和白茶 GB/T22109-2008

29 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 GB/T20354-2006

招标会议茶叶技术评分(茶叶审评评分),茶叶审评评分比例

31 绿茶第2部分:大叶种绿茶 GB/T14456.2-2018

32 绿茶第3部分:中小叶种绿茶 GB/T14456.3-2016

33 绿茶第4部分:珠茶 GB/T

采用成品乌龙茶常规审评方法,参照《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2009),对其香气(30%)、汤色(10%)、滋味(30%)进行感官审评,以加权评分法计算感官评定总分,总分为70分,外形和叶底不评分。

363普洱茶审评法,首先对茶的外观(饼、砖、沱等)做出评分,然后在各阶段相应对茶品的汤色、气息、味觉、触感以及韵味做出评价,同时对于各阶段茶汤表现做出对比,最后对湿茶叶底评价,完成所有感官审评项目。

把触觉从原来的滋味中提出来作为一个因子、把越陈越浓越香密切相关的耐泡度单列为一个因子,是“363普洱茶审评法”与五因子评茶法最大的区别。

不同的茶叶等级分类办法也是不同的,茶叶的等级是根据国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对茶叶的条索外形、色泽、整碎、净度、内质、香气、滋味醇厚度、汤色、叶底来分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茶叶的等级划分。茶叶的等级划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特级、1级、2级、3级....9级,特级:紧细、匀整、显毫、匀净、陈香浓郁、浓醇、红浓明亮、褐红细嫩;

1、一级:紧结肥嫩、匀整、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明亮、褐红肥嫩;

2、二级:紧结较肥嫩、匀整、条匀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褐红柔嫩;

3、三级:条索紧结、匀整、尚显毫、匀净、浓纯、醇厚、红浓褐红尚亮;

4、四级:肥壮紧结、匀整、尚显毫、有嫩梗、浓纯、醇厚、红浓、褐红欠匀;

5、五级:条索紧实匀整、略显毫、匀净、纯正、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6、六级:壮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7、七级:肥壮紧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8、八级:粗壮、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九级粗大尚紧实、尚匀整、褐红、有梗、纯和、平和、深红、褐红欠匀;

9、九级:粗大稍松、欠匀整、褐红稍花、有梗。

10、通常来讲,嫩度越好、含芽量越高的茶叶定级越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487-93Thetermsofteasensorytests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套评茶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类茶叶的感官审评。

干茶形状术语蜻蜓头dragenflyhead茶条叶端卷曲,紧结沉重,状如蜻蜓头。壮结bold肥壮紧结。扭曲curled茶条扭曲,折皱重叠。

干茶色泽术语砂绿sandgreen似蛙皮绿而有光泽。枯燥dry干燥无光泽,按叶色深浅程度不同有乌燥、褐燥之分。

汤色术语金黄goldenyellow以黄为主,带有橙色,有深浅之分。清黄clearyellow茶汤黄而清澈。红色redcolour色红,有深浅之分。

香气术语岩韵YENflavour武夷岩茶具岩骨花香韵味特征。音韵IN-flavour铁观音特有的香味特征。浓郁heavyflavour浓而持久的特殊花果香。闷火sullkyfired乌龙茶烘焙后,未适当摊凉而形成一种令人不快的火气。猛火toohighfiring烘焙温度过高或过急所产生的不良火气。

清醇cleanandmellow茶汤味新鲜,入口爽适。甘鲜sweetandfresh鲜洁有甜感。粗浓coarseandheavy味粗而浓。

味底术语肥亮fatandbright叶肉肥厚,叶色透明发亮。软亮softandbright叶质柔软,叶色透明发亮。红边redside做青适度,绿叶有红边或红点。红色明亮鲜艳。暗红张dullredleaf叶张发红,夹杂的暗红叶片。死张deadleaf叶张发红,夹杂伤红叶片。硬挺hard叶质老,按后叶张很快恢复原状。

一、冲泡方法1.置具洁器饮红茶前,不论采用何种饮法,都得先准备好茶具,如煮水的壶,盛茶的杯或盏等。同时,还需用洁净的水,一一加以清洁,以免污染。2.量茶入杯每杯只放入3-5克的红茶,或1-2包袋泡茶。

“通用型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贸易上评茶应根据产区从属于哪一套标准,对照标样评定外形和叶底的嫩度,而香气、滋味和茶汤色泽不以陈样为依据。有的茶叶生产者不标定级别,只标茶号或价格。遇到这样的茶叶,应首先看是大叶种还是中小叶种,再参照标准样的级别定级,有了级别,才有品质、价格的概念。

行名优茶评比,不必参照标准样,可根据茶叶实有品质下评语、定分数。若是质量检验部门在市场或在出厂抽样检验,则仍须采用相应的标准样为依据。

“祁红”的品质特点为外形细紧,苗锋良好,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亮,香气浓郁带糖香,滋味醇和回甘,叶底红匀细软。审评“祁红”毛茶和精茶,在对照各级标准样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嫩度与条索的紧实程度。身骨空松轻飘,色泽枯灰,汤色浅薄(红),香气粗糙,滋味薄涩,叶底青暗,是低次产品的特征。同季节所产的“祁红”,春茶嫩度好,色泽乌润,香味柔和,品质较好;夏秋茶汤色、叶底较为红亮,但香味的鲜醇度不如春茶,总的品质比春茶差。

滇红工夫产于云南的滇红。其品质特点:色泽棕褐,外形肥壮显露金毫,汤色红亮,香气浓郁,滋味浓醇回甘,叶底肥软,红匀明亮。“滇红”茶多酚含量高,茶味浓而耐泡,经3次冲泡还有茶味。对毛茶和精茶的审评以标准样为基础,抓住嫩度是重点。嫩度是滇红内在品质的客观标准。其精茶在嫩度基础上,净度也很重要,一、二级茶显露芽锋,不应含有茶梗与朴片。

“昭平红”品质特点:色泽乌润、金毫显露、香气高锐、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带甜、叶底红匀明亮。规格等级[10]

取样—把盘(评外形)一扦样—称样—冲泡—沥茶汤一评汤色一嗅香气—尝滋味一评叶底一审评结果与判定。

1、初制茶取样方法:1匀堆取样法:②就件取样法③随机取样法

上述各种方法均应将打取的原始样茶充分拌匀后,用分样器或对角四分法打取100g~200g二份作为审评用样,其中一份直接用于审评,另一份留存备用。

1、将代表性茶样放入评茶盘中,双手持样盘的边沿,运用手势作前后左右的回旋转动,使样匾里的茶叶均匀地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然后把均匀分布在样匾里的毛茶通过反转顺转收拢集中成为馒头形,这样摇样匾的“筛”与“收”的动作,使毛茶分出上、中、下三个层次。

2、用目测、鼻嗅、手触等方法,通过翻动,调换位置,审评干茶香气、形状、嫩度、色泽、整碎、净度、含水量等。

3、用鼻嗅干茶的香气是否纯正,有无异杂味,香型。

4、目测其上、中、下段茶的情况和比例是否合理,外形形状是条形还是针形等,色泽是否有油润,还是枯暗,颜色是翠绿,嫩绿,或黄绿等,目测其外形的完整性,碎茶,末茶的比例,净度是否有非茶类的夹杂物。

5、手触茶叶,感受其的重实度,大概的含水量。

扦样就是扦取能充分代表该批茶品质,审评时所需的大概重量的茶样。

1、扦样时,要将茶样盘中的茶样用回旋法收到茶盘中,成馒头状,上、中、下段茶合理分布在馒头状中。

2、扦样时用三个手指,既姆指、食指、中指,由上到下抓起。

称样就是称取能充分代表该批茶品质,审评该茶样时所需要的茶样重量。

将扦起的茶样缓慢放入称样盘中,同时眼观天平的重量变化,达到所需的重量立刻停止,一次性放够该茶样审评所需的克数。

在冲泡时一定要先温洗审评器具,温具目的是提升器具的温度和达到清洁器具作用,避免在冲泡过程中由于器具自身的温度太低降低审评杯中水温,达不到冲泡要求的水温,从而影响茶样的内质品质,清洁器具目的是清除残留在器具的气味少宝免残留的气味影响该茶的品质。

1、将称取好的茶样放入事先温洗好的审评杯中,将烧开的沸水(100°℃)注入审评杯中,一次性注满,加盖,计时。

2、多杯不同茶类审评时,就以需要最长浸泡时间的茶类所需要的时间计时。

1、熟练者可用单手操作,食指扣住杯把,中指配合食指夹住杯把,姆指按住杯盖的凸高点,将审评杯卧搁在审评碗上。

2、初学者可用双手操作,一手握住杯把,另一手手指按住杯盖的凸高点,将审评杯卧搁在审评碗上。

评汤色就是利用人体的感受器官眼睛观看审评其茶汤的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