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喝的是茶我喝的是(女人喝茶发朋友圈)
- 茶文化
- 用户投稿
- 2025-05-20 11:39:56
爱茶的人/每当一杯在手/慢啜轻咽
顿觉一股暖流/从舌尖弥漫至心田
饮茶是为了解渴,满足的是口舌之欲,用的是口;品茶不仅满足口腹,主要是一种精神需求,用的是心。
爱茶的人,每当一杯在手,慢啜轻咽,顿觉一股暖流从舌尖弥漫至心田。随之,微苦过后的回甘缓缓生起,浑身的筋脉舒展开来,那种美妙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卢仝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皎然说: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黄庭坚说: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袁枚说: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
同样的茶汤,每个人的品茗感受既有相同,也有不同。
茶道九章说:茶道是人类品茗活动的根本规律。深以为然。
唐代的煎茶,宋朝的点茶,明清的冲泡,中国数千年的茶文化历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部品茗活动的历史。
做为有意识的行为,品茗活动构建了人与茶之间的物质关系与精神联系,堪称中国茶道的基石。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澹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宋徽宗的意思,品茶,是不容易的。首先就要做到静。去除浮躁,静下心来,细细体味的,才是品。
真要做到静品,似乎也并不容易。
试看,在这纷繁多变的世界,竞争激烈的社会,这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时代,多少人天天喝茶,多少人手握茶杯,但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品茶呢?
惟静能品。静品,乃中国茶道的精髓。
在爱茶人看来,茶的味道,便是人生的味道;茶的一生,犹如人的一生。
一口,两口,三口,慢慢地啜,静静的品,你会发现,品出来的味道如此丰富。

有品味:品茗,是眼耳鼻舌身意共同参与的审美体验。茶道之中,美无处不在。茶人在茶道的艺术之美中,获得文化素养与生活品位的提升,是为升华品茗内涵。
有真味:正如陶渊明诗中所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茶的真味,是用心灵细细体悟出来的,是从杯杯茶汤慢慢品啜出来的。茶汤的味道,由浓而淡,而淡而近乎无。
真味便在这有无的变化之中蕴藏。
在东方文化里,功夫一词具有赞赏的寓意。这里所说的功夫,是技巧与本领,也是造诣和境界。
对于爱茶的人,善品,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功夫。
君不闻:茶中真善美,一品见功夫。
品茗的功夫,大体有三个层次:
第一种功夫,是时间上的工夫。
品茶需要长时间的品尝、体味与思考,需要的是,茶人耐得住寂寞,数十年如一日的热爱与坚守。所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也可称之为慢功夫。
第二种功夫,是技艺上的功夫。
泡茶需要功夫,品茶也是功夫,说的是茶事技艺上的要求。道进乎技,茶修于艺,技艺的锤炼是茶道的必修课。茶叶的精选,茶具的精美,水质的优良,活火的安排,烹茶的艺术,品饮的技巧等都含有功夫的精到。
第三种功夫,是心意上的功夫。
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用功夫。品茗悟道,在茶中观照内心,觉察自我,进而感悟生命之真谛。
品茗即参悟,品茗即修行。至此,品茗与儒释道触类相通,可明心见性,可任运自然,也可中正平和。从这个意义上,茶是文明的饮料,精神的饮品,是心灵的玉液,智慧的琼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
说到底,人品茶,茶也品人。
人用何种心态对待茶,茶也用何种姿态对待人。
品茗,是人与茶对话过程,也是人与自我对话的过程。
就让我们端起一盏茶,静静地聆听这来自内心的茶语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