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茶叶官网(遇见好茶礼盒图片)
- 茶文化
- 用户投稿
- 2025-04-23 18:40:45
大观茶叶礼盒装多少钱?1、大观茶叶礼盒装多少钱?一般来说,大观茶叶礼盒装的价格在200元左右,如果是散茶的话,价格在100元左右。如果是普洱茶的话,价格则会更高一些,一般在300元左右。二、大观茶叶礼盒装有什么优势?1、大观茶叶礼盒装的包装精美,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内部空间大,可以以存放更多的茶叶。2、大观茶叶礼盒装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一般在100元左右。
古代蒸青散茶名,产自今四川一带。为嫩芽所制。因其细嫩纤小形似麦颗而得名。
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蜀州……其横源雀舌、鸟觜(嘴)、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以其芽似之也。”
宋·赵估《大观茶论》:“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品质最好)。”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一:“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
二、19世纪初茶叶的冲泡方式?
优质答案1:
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茶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
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依然流行,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陆羽《茶经·五之煮》就记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晚唐樊绰《蛮书》记: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早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唐代煮茶,往往加盐葱、姜、桂等佐料。
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团饼茶经过灸、碾、罗等工序,成细微粒的茶末,再根据水的煮沸程度(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锅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在二沸时投茶煮,然后分饮。
具体过程就是:当锅内的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沸水声时,是第“一沸”,这时要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尝尝水的味道。
当水煮到锅的边缘出现连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时候,是“二沸”,这时需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在水中搅动使之形成水涡,再用量茶小勺取适量的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待水面波浪翻滚时,是“三沸”,这时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锅内,使开水停止沸腾。
此时,锅内茶汤表面即生成厚厚沫饽,但需及时将茶沫上形成的一层黑水膜去掉,因为它会影响茶汤的味道。然后再将茶汤均匀地舀入三个或者是五个茶盏中,而每盏的茶沫要均匀,陆羽认为茶汤的精华就是这茶汤上面的沫饽。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与煮茶法不同之处: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法只是在水二沸时投入“茶末”煮。
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以及侯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区别与煎茶之处在于,茶末不再是水二沸时投茶煮,而是将茶末适量入盏中,再把煮好的水用“汤提点”(煮水瓶)注入盏中,先是调成膏状,再接着注水,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
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现是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宋代点茶时强调水沸的程度,谓之“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冲点出茶的色、香、味。宋代点茶,煮水改用肚圆颈细高的汤瓶,因为很难用眼辨认煮水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声音来判断煮水。
从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书看来,点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茶盏、点茶(调膏、击拂)。
明代开始,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逐渐代替了唐代饼茶煎饮法和宋代末茶点饮法,即撮泡法。置茶于茶壶或盖瓯中中,以沸水冲泡,再分酾到茶盏(瓯、杯)中饮用。
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点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流行。
朱元璋罢贡团饼茶,遂使散茶(叶茶、草茶)独盛,茶风也为之一变。散茶代替龙团凤饼,炒茶工艺逐渐流行,六类茶类开始逐步确立。今日流的泡茶法也多是明代撮泡的延续。
优质答案2:
1.绿茶不适合用沸水冲泡,一般水温控制在80至85摄氏度之间,茶水比例为1克绿茶对应50毫升水,第一泡浸泡时间10秒左右,逐渐延长时间...
2.冲泡红茶水温90度左右为宜,投茶量为1克红茶对应50毫升水,冲泡时间在2至5分钟,高档工夫红条茶可冲泡3至4次...
3.冲泡乌龙茶一般选用专业的紫砂壶或者是盖碗,并且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乌龙茶的投茶量一般可占到所用容器容量的一半以上...
4.黄茶的冲泡温度最好在85度左右。按照茶具容量放入四分之一黄茶茶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调整。冲泡黄茶建议用玻璃杯或瓷杯
三、你喝茶的主人杯都是多少钱买的?真的比普通的茶杯好吗?

我的主人杯有好几个,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盏,自己感觉很舒心惬意。都是以前买的,最贵的一千多块钱,最便宜的五十块钱。如今景德镇陶瓷技艺更加精湛了。台湾人做的仿古瓷也确实精致,价位就贵得离谱了!市面上稍微看得过眼的杯子起步一千,有些窑口出来的残次品都要600多,太贵了!十几年前“九段”一百多块钱就能买一个不错的杯子,现在多少钱?(多亏我当年买了两个[捂脸])。那时候我在“贵和祥”买一个青花茶盏300多,都觉得贵,如今改名“春风祥玉”后再看价位,四位数起步!所以说买什么杯子,一看各人喜好,二看荷包鼓不鼓。在能力范围内买自己可心的就成。
茶器:往大里说是茶文化的一部分。陆羽《茶经》里说得很清楚,茶器是一个专门的大章节;往小里说一盏茶喝得舒服,精致的茶盏让人赏心悦目,拿到手里的触感、温润的唇感、与茶汤色泽的融合感都让人沉醉!
若你爱茶,就必须有主人杯。挑一个喜欢的,价位随你。我刚开始喝茶用50块钱的青花白瓷主人杯都觉得漂亮,后来就不满足于“漂亮”了,开始注重手工、画工、器型、材质、釉水、窑口、烧制工艺...等等吧,肯定也是我要求越高杯子越贵啊!
优质答案2:
茶器三千,唯我独爱建盏!不懂它的人,认为它只是个普通的茶具,懂而它的人,才会把它当做成珍宝。
因为一只建盏烧制而成,可能会出现各种缺陷,想要寻觅一只完美无瑕的建盏是相当的难。
建盏的成品率只有10%,精品率在5%以下,而极品率只有万分之一。并且每只盏都是独盏,世界上根本没有两只一模一样、完全相同的盏。
记得在四年前,我偶然第一次见到建盏时,就立即爱上了它。它那古素古朴之美和与生俱来的禅意让我由衷的折服,那千变万化的斑纹釉色让我叹服,真真是无来由的喜欢!
从那之后,我便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只要我看到喜欢的盏,就冲动不已,必须买下来拥为己有,现在家里面已经摆放了三、四十只建盏。
但是后来就知道自己根本没有那个实力,因为随着玩盏的时间长了,眼光也是越来越高,一般的盏根本看不上眼。但朋友们,你们可要知道,一只建盏的价格按照作者的名气少则几百,多则上千或者上万,甚至国级大师,比如:孙建兴、李达的一只建盏就得好几十万甚至好几百万、好几千万。
所以,我突然明白了“量力而行”的这四个字的含义,买几只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了,因为我不是孤家寡人,上有老下有小的,还要养家糊口度日,不能玩物丧志,但有时候看到中意的盏,还是有种控制不住想要买的冲动。
好了话归正题,我喝茶的主人杯都是建盏,至于价格吗?从几十的到几百的都有,但每一只盏绝对都是手工拉胚制作的正品真货。
下面再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建盏的常识:
建盏是宋朝著名的八大名瓷之一,始于晚唐、兴于宋朝,衰于元朝。宋朝时是皇家御用茶具,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当时,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头老百姓,都对建盏都有一种独特的偏爱。宋徽宗则在《大观茶论》中称赞建盏:“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建盏制作是采用手工拉坯,坯体材料是采用一些氧化铁含量高达7%~10%左右的有色粘土配制,质地厚重,俗称“铁胎”。建盏的胎体厚重、呈黑灰色,胎质粗糙坚硬,底部露胎,在足根处往往有倒角修刀。建盏是在1350℃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盏壁釉料中的铁离子在高温下析出,向下流动形成兔毫、油滴、曜变等各种美轮美奂、独特的斑纹。建盏的烧制过程分为柴烧、气烧和电烧,柴烧成品率相对要低些,因为人工烧制时的温度较难控制,所以价格略贵一些。
用手指轻轻敲击建盏边缘,会发出“当、当、当”清脆的击铁之声,这也是判定一只建盏是否真伪的标准之一。
建盏器型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种类型。
1、束口盏:盏口沿曲折,外缘向内凹,盏沿以下1cm左右处有一圈凹槽,叫“注水线”,作用是喝茶时能避免茶汤外溢,还可以控制茶汤的容量。
2、敛口盏:盏口沿略微向内收敛,造型丰满。而“敛”就是收的意思,所以叫敛口盏,盏口下沿没有凹槽,这也便于和束口盏区别。
3、撇口盏:盏口沿向外撇,有明显的弧度,所以被称作撇口盏。
4、敞口盏:盏外壁斜直,有轻微的弧度,或者弧度非常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斗笠盏”。
1、建盏胎内蕴含了许多小气孔,非常有利于茶汤的保温,提升口感,用建盏喝茶会让疲倦感顿消;
2、用建盏品茶,会让人感觉水乳交融,甘润顺滑,茶性十足,韵深味浓,暗香涌动;
3、常用建盏喝茶,能预防贫血、高血压,能调节人体中枢神经,达到舒缓神经的作用;
4、用建盏盛茶,由于建盏的气孔可以透气,进而改善水质,可有效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充分达到品茗效果和极致的软甜的顺口感;
5、用建盏喝茶会提升审美感,在光线的折射下,建盏的斑纹和茶水互相辉映,折射出各种五彩斑斓的颜色,您在品茶的同时也能欣赏这优雅别致的盏;
6、用建盏盛茶汤保鲜效果很好,可以有效延长变质时间。
所以,用建盏品茶的好处多多,可以更好的软化水质、激发茶香。
朋友们,您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您可以用普通的茶杯和建盏对比着饮茶,茶香、茶味肯定是不一样哦!
(以上图片都是我这几年来收集的建盏茶器,好看吗朋友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