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行业竞争强度分析(白茶的品质特点)
- 茶叶常识
- 用户投稿
- 2025-07-09 19:32:14
1.评价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0917-2000《进出口茶叶品质感官评价方法》。评价设备和操作步骤与红茶、绿茶、花茶相同。
2.品质评价因子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将茶叶的外观和品质因子与标准样品或交易样品进行比较。
(1)叶相、嫩度、色泽、净度等外观评价。其中,叶相、色泽、嫩度是白茶的重点评价因素。
(2)香气、口感、汤色、叶底等内质评价。
(1)区分产地、原料品种等。产自福鼎大白茶的白银针称为北麓白银针(以福鼎产区为代表),产自政和大白茶的白银针称为西路白银针(以政和产区为代表)。白毫银针茶的外观品质特点是脂肪多、银白色,其次是芽细而短、色泽灰暗。
(2)区分白牡丹品种,如大白、水仙、小白等。它由适合制作白牡丹白茶的茶叶品种的1芽2叶鲜叶制成。白牡丹外观品质的特点是叶嫩而嫩,叶相舒展,芽枝丛生,心厚而壮,色灰绿,色银白色,其次是叶薄而薄,色灰。
(3)工美和寿美以蔡晓茶、福鼎大白茶或大毫茶的嫩叶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优质的工美和寿美,叶、芽、枝都很嫩,芽很小。
(4)新白茶以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的鲜叶为原料制成。新白茶外观质量如下:绳粗,带散,棕绿色,无芽,棕褐色。
(1)香气浓郁,清新纯正,但较淡,呈绿色,发霉变味,有红茶发酵。
(2)味道鲜美,醇厚甘甜,粗涩无力。
(3)汤色汤色清澈。浅绿、橘色、亮色或浅杏色较好,红色、深色、浑浊则较差。
(4)叶底白茶叶底的嫩度和颜色是评价内质的重要因素。底部叶的嫩度更均匀,芽多,其次是茎硬、叶碎、叶厚老。鲜艳的颜色是好的,但是花朵、深红色和焦红边都是不好的。
(三)白茶常见评论1。干茶外观点评:芽肥嫩,毛多。
白发:头发多,白色有光泽。
叶缘下垂:叶面凸起,叶缘向上卷至叶背。
舒展:芽叶细嫩,叶相舒展扁平。
弯曲:叶子不平整,不听话,弯曲。
蜡片:表面呈蜡状的老薄片。
2.干茶颜色点评:银芽、白底绿叶、绿面:是指叶子中央和背面出现银毛,叶子呈灰绿色。
深绿色:深绿色和黑色,几乎没有光泽。
绿色:绿色带灰色。属于白茶的正常颜色。
深色:叶子深绿色,无光泽。

铁板:深红色,暗如铁锈,无光泽。
3.汤色点评杏黄:淡黄明亮。
4.香气点评嫩爽:嫩茶清新、活泼、爽口的香气。
香味:白毛露出嫩芽的香味。
清新:清新纯净,略带清香。
发酵气体:白茶过度萎凋,有发酵气味。
青味:白茶萎凋或火弱,呈绿色。
5.口味点评甜:入口感觉清新爽口,甜甜的。
爽口:醇厚,清新爽口,风味十足。
酒体饱满:醇厚甘甜,没有一丝一毫的味道。
味道:茶的味道很淡,但是草的味道很重。
张:颜色较深,多在雨天泡茶,形成死绿。
(4)常见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
1.红叶过多或发黑,在架子上枯萎。萎凋过程中,叶片转动过多,过重,用手触摸,使芽因机械损伤而变红,或因重叠而变黑。
2.涩味多见于萎凋时间不足,或速度过快。
3.黑霉现象多见于阴雨天,萎凋时间过长,或长时间低温堆放,不及时干燥等。
4.杂色、桔黄在复合萎凋中处理不当,生茶中常出现杂色、桔黄等缺陷。
5.毫森黄与高干燥温度有关。
6.片数太多,碎而不均匀,与干燥水分控制不当,干燥后包装不及时有关。缺乏操作过程中小心操作的良好规范。
7.色绿、香绿常见于高温、失水快、萎凋不充分。
8.叶期平筛不及时,或筛作业粗放。
9.蜡叶老梗多见于粗放采摘,原料不合格。
10.香味不足。外观轻微但香味不足。多见于烘焙温度控制不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