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常识 > 普洱茶冷知识常识(普洱茶的冷门小知识)

普洱茶冷知识常识(普洱茶的冷门小知识)

1.印度茶的茶字颜色不能作为判断年份的依据。

据勐海茶厂原厂长邹炳良介绍,普洱茶的原外包装是在勐海的一个小印刷厂印刷的,但一次只能印一种颜色,通体红印就是这么来的。后来的解决办法是,包装材料用思茅的印刷,带回工厂后,手工加盖茶字。一般茶字要绿色的,但当时条件简陋,只能用任何颜色的印泥。

印级茶不分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所谓黄玺在上世纪60年代,红玺在四五十年代更是假的。

2.大邑如火如荼,其实在前身勐海茶厂,时代并不傲慢。

据阮殿荣介绍,1998年他刚接手勐海茶厂时,年产量只有600吨,而同期下关沱茶年产量约3500吨,远高于大邑。即使在2003年,大邑的产量也只有1200吨,下关却有6000吨。

大邑的产销量不仅远低于下关,甚至远低于同期的长泰茶厂。大邑真正的财富在2007年之后成为老大,因为长泰和下关都垮了。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比你优秀的人都死了,你就是最优秀的人!

3.普洱茶梯田系列是灌木品种?

很多人恬不知耻地笑了。什么样的智商?没错,这是一个朋友的熟人,在北京马连道卖了10年普洱茶,最近才反转过来。他说他身边很多朋友都这么认为。

由于普洱茶基地的茶叶种植和生长格局与南北方部分地区的中、小叶灌木种类十分相似,因此认为,还是那句话,普洱茶的台地系列也是大叶种,只是乔木茶的矮化密植而已。我觉得你不太好,伙计。平时学习学习吗?

普洱茶冷知识常识,普洱茶的冷门小知识

原因如下:一个更注重后期的转化时空,一个更注重当下的味道。景迈山的茶叶除了大叶以外还有很多中小叶,这几乎是普洱市普洱茶的通病。先天景迈茶不富不瘦,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追求香气(兰花香)而过于萎凋,进一步削弱了转化空间,导致景迈山新茶好喝。但后期越来越稀,与义乌茶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冷门,但景迈茶是做出来的。

5.2002年以前,市场上几乎没有老班章的产品流通,茶界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地方。

现在普洱江湖大乱,但事实是:2001年以前,老班长的人来勐海不容易,人走的山路一天到晚都到不了勐海。道路基本无法通行,若干年前还没有道路。那时候老班章古树茶对人来说太苦了,没人要。普洱茶里没有老班茶这种东西,就连勐海也没几个人知道老班茶是什么味道。

2002年,老班章卖十几块钱一公斤,但没多少人要。我还真以为老班章茶是03年才好的。2004年价格80公斤左右,2006年240到280公斤。至于现在,价格已经上天了。

准确的说,在2003年之前,市场上没有老茶。2002年以前,老百姓连挑都不挑。事实上,没有人想放弃它!那个年代各种嫩芽的幼树茶都比较贵。

2002年以后,经过科学论证、研究、检测、品鉴,大家对古茶有了新的认识。过去,西双版纳的许多古茶树被普通人砍伐,用来种植香蕉、橡胶和其他作物。

所以在2002年之前,市场上没有老班章的产品流通,茶界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地方。几乎没人知道古树茶的稀有珍贵,更别说那个厂家生产的名山古树了。

由于这几年普洱茶市场的混乱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很多人会不眨眼的告诉你我的茶是二三十年的,市场上有太多的名山古树都是2000年的树龄。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应该知道是什么情况。

普洱茶拼配的目的是提高口感的丰富度,协调品质,分阶段转化。

做好这三件事很重要,尤其是逐步转化。所谓逐步转化,就是后发酵程度的不同,从茎到芽的后发酵时间越来越长。所以发酵步骤要分配好,不能跨度太大,比如茎直接过渡到芽。

否则味道会分开,喝两种以上的味道,越喝越难受。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中期的茶。试两块,你就知道哪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