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常识 > 盂兰盆节与中国母亲节(盂兰盆节是哪个教的节日)

盂兰盆节与中国母亲节(盂兰盆节是哪个教的节日)

巧合的是,七月十五日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盂兰是梵语,意为倒悬(苦难);盆是汉语,是盛供品的器皿。盂兰盆是以竹竿研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端有一盏灯笼,挂上纸钱、纸衣帽一块焚烧,传说这样就可以解救祖先倒悬之苦。佛教的盂兰盆节起源于《佛说盂兰盆经》这部经典,佛经传说,释迦牟尼的弟子木莲(一译目连、目犍连等)以“天眼通”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沦为饿鬼受苦,如处倒悬,便求佛救度。释迦牟尼要他在七月十五备百味饮食供养四方僧众,以出家人的力量,超度他在地狱饿鬼道中受苦难的母亲。木莲在七月十五这天作盂兰盆,于是,佛教僧众集体为木莲母亲念经超度,使得其母脱离了苦海。在佛家弟子看来,这是佛祖本着慈悲的心怀,告示一个孝子如何救母,同时也劝导其他人孝敬父母。因此,佛教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人们要供养宗教僧众,二是教育人们多做善事,超度先人罪孽,并提倡孝道。后来,在这一天各寺院都举办大规模的诵经和超度亡灵等多种佛事活动,以超荐历代祖先,并有施主斋僧。同时,它也顺应了中国人尊祖尽孝的思想,由此形成了汉传佛寺一年一度的盂兰盆会或盂兰盆。佛家信众也有在夏历七月十五这天,祭祀自己已经死亡的祖先和抚慰孝敬自己还在世的母亲的习惯,因此,七月十五中元节,又被称之为中国的“母亲节”。就这样,民间的鬼节与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中元节这天,上海七宝古镇举行了热热闹闹的“兰盆盛会”。每年此日自黄昏始,全镇便洋溢着节日气氛。入夜,街上灯火通明,这一晚,古镇的店铺都悬挂各式彩灯,沿街光彩夺目,引人入胜。图为夜晚灯景。

盂兰盆节与中国母亲节,盂兰盆节是哪个教的节日

从佛教意义上来说,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为“盂兰盆节”。各寺院在此日循例举行盂兰盆会,设盂兰盆供,追荐亡世父母。“盂兰盆”为梵语音译。“盂兰”意为“倒悬”,指亡人的痛苦状;“盆”为“救护之器”。因此,盂兰盆可以理解为“救倒悬,解痛苦”。而这一习俗的来历与目连救母的佛教故事有关。目连是佛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又称大目犍连,佛学造诣极高,神通广大。有一天,目连独自静思时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自幼出家,这么多年来与家里音信断绝,更没有报答过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他运用天眼的神通寻找父母的下落,发现父亲已在极乐世界,母亲却身陷饿鬼道中,皮骨相连,痛苦万分。目连十分心疼,便用钵盛了一碗饭给母亲,他母亲抓起饭就吃,但食物还没有入口就变成火炭。目连又发现母亲的咽喉细如针尖,根本无法进食。看到母亲如此痛苦,而自己却无法解救,目连不禁哀痛不已,于是乞求佛陀开恩。佛陀告诉目连,其母生前作恶多端,罪孽深重,仅靠目连一人的法力是不能将其拯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