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常识 > 南糯山乔木古树普洱茶价格(南糯山古树普洱茶生茶价格)

南糯山乔木古树普洱茶价格(南糯山古树普洱茶生茶价格)

1、古六大茶山与新六大茶山是指不同的山头,他们是不同的存在,古六大茶山是指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而新六大茶山则是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这些山头距离不远,但出产的茶叶却有所不同。

2、古六大茶山与新六大茶山大多都位于云南的勐海县境内,只是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而古六大茶山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早在中国明清时期那里就是重要的茶叶出产地而新六大茶山则是在建国以后出现的重要茶叶出产区。

3、古六大茶山上生长的茶树,树龄多在300年到500年之间,最少的也超过了100年,这些茶树以乔木大叶种为主,那里出产的茶叶苦涩味比较重,但回甘快生津效果好,但香气一般,冲好以后的茶汤颜色多为淡橘黄色。另外古六香茶山中的义乌,茶山出产的茶叶,香气高扬,带有独特的梅子香。

4、新六大茶山生长的茶树以乔木中叶种为主,有成片的茶园,以灌木居多,这些茶山出产的茶叶口感比较鲜嫩而且冲泡后的茶汤透着淡淡的蜜香。新六大茶山中的南峤,茶树树龄比较短,那里出产的茶叶口感薄甜,香气一般制成的茶叶也是普通的普洱茶。

南糯山古树茶条索较长较紧结,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较饱满,苦弱回甘较快,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山野气韵较好。

有一饼茶,浓缩了一代茶人几十年风雨兼程

有一饼茶,带您赏阅云南大地的苍莽风骨

有一饼茶,可在茶水中品味苦尽甘来的芳华

有一饼茶,延续茶魂匠心,让岁月紧紧铭记

由余正才先生亲自拼配、监制

余老现八十余岁高龄,普洱茶泰斗级人物,拥有着六十年制茶经验,传奇普洱八八青饼的亲历者。在他的带领下,勐海茶厂诞生了7542青饼、7572熟茶等普尔佳作,开创勐海茶厂辉煌时代,成就普洱标准,被誉为普洱经典象征。

一杯好的普洱茶,一定是有来自原产地好的原料作为基础,还需要在未来有好的仓储环境来成就它生命的第二次升华。

八马信记号团队严格按照余老的配方,采用大勐宋、小勐宋、易武、布朗山、南糯山五大茶区,精选16、17、18年早春乔木茶箐为原料,经两道秘制工序,手工精制,石磨定型,打造经典八八七。

余老用全新作品八马信记号八八七,阐释着半个世纪的茶情,再造普洱茶之经典作品。

大勐宋的甜、小勐宋的醇、易武的柔、布朗的烈、南糯的韵,五者相辅相成,口味完美融合,刚柔并济,快速生津,回甘持久。

茶底叶展完整,肥厚嫩绿,色泽均匀细腻柔韧。细嗅蜜香悠然,清香四溢。

足以让世人细细品味品味和敬仰

西双版纳名山是对于普洱茶产地来说的,西双版纳普遍划分普洱茶六大名山而非四大名山。

六大名山又分新六大名山和老六大名山。

新六大名山有1.南糯古茶山:地属勐海县格朗和乡,东距景洪市20多公里,海拔1700多米,已有1700多年种茶历史,现居住居民以哈尼族为主。

2.布朗古茶山:是我国唯一布朗族民族乡,也是最古老的古茶区之一。布朗山位于滇南边陲勐海县中缅边境,东与景洪市勐龙镇交界,南和西与缅甸接壤,西北连打洛镇,东北连勐混镇。海拔在535——2082之间,是滇南最为地广人稀的边境民族乡。

3.帕沙古茶山:位于格朗和乡南面,距离勐海县城30多公里。帕沙村委会辖5个哈尼族寨子,每个寨子都有大片古茶园,帕沙村的古茶园是版纳古茶山中整体树冠最大的一片古茶园。

4.贺开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勐混镇西南面。拉祜族是主要居住居民,贺开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曼迈、曼囡、曼弄老寨、曼弄新村的拉祜族寨子,贺开古茶园也是在西双版纳州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茶园,大茶树比比皆是。

5.勐宋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城东部,东与景洪市接壤,南接格朗和乡,西南接勐海镇,北为勐阿镇。勐海境内老茶园分部点多分布在大安、南本、保塘、坝檬、大曼吕、纳卡,是勐海县最古老的茶区之一。

6.巴达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南部与缅甸接壤,古茶区面积包括勐海县巴达、西定两个山区乡的古茶树分别区域,原为章朗西定两乡,现合并为西定乡。

勐海有八个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从北往南,分别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在西部。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帕沙村,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

古树产地: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等。

茶山历史:帕沙村唐宋时期即有哈尼先民居住种茶,目前仍保留相当数量古树。

古树现状:帕沙目前存留的古茶园有2900亩左右,每个寨子都有一定数量的古树资源。几百年树龄的古树存量很多,大树成片,基本未经矮化,保护较好。其中帕沙老寨的古树茶较为出名。

茶质特色:帕沙古树苦涩明显,但可以化开,清甜亦显,生津明显,山野韵足。

茶山地理:勐海县西部,原属巴达乡,今属西定乡,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

古树产地:曼迈、章朗、曼帕勒等。

茶山历史:巴达茶的出名主要是因为1962年发现的巴达野生大茶树,为云南成为世界茶发源地做出了贡献,勐海茶厂在巴达地区也有规模庞大的台地茶基地。其实除了野生茶和台地茶,巴达的栽培古树茶资源也很优秀,是当地的布朗族先民种植的,章朗古寨已有超过1400年历史。

古树现状:巴达章朗、曼迈等地的古树茶园自然环境保存较好,茶园与森林共生,古茶树自然生长,大多没有矮化,有少量小叶种。古茶园共有两千亩以上。

茶质特色:山韵饱满,香气纯正,苦涩明显,汤中有甜,回甘快而明显。

茶山地理:勐海县最北端,属勐往乡勐往村,同普洱的澜沧和思茅区交界。这里是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海拔1200-1300米。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树产地:主要有三个寨子,大寨、上寨、中寨。

茶山历史:这里曾是勐海通往澜沧的古道,历史上曾经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后来勐海通往澜沧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区逐渐衰落。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茶树资源。

古树现状:曼糯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经过较大破坏,很多古树被砍掉种粮食。但目前仍保留了2000亩左右。茶山环境历经破坏,植被比较单一。

南糯山乔木古树普洱茶价格,南糯山古树普洱茶生茶价格

茶山名:勐宋(勐海)普洱茶山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其中那卡茶区海拔1600米,保塘茶区海拔1700-1800米。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那卡(腊卡)

茶山历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那卡也是版纳最负盛名的产区之一,一百多年前即有汉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大曼吕等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园,成为勐海茶厂的重要原料来源。

古树现状:勐宋地区的古茶园目前还有3000亩左右。其中以那卡茶的最为出名,保塘茶区保护的最为完好。那卡古茶园种植密度较大,其中有一定小叶种混生。目前保留有300多亩。保塘古茶区与森林灌木共生,古茶分布密度较低,散布在森林里。还保留了一定量较粗大的老树。

茶质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树茶普遍茶香纯正,苦涩明显,山野气韵强,回甘较慢。

释名:“(产)笋酱(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度。

古树产地:竹林寨、半坡寨、姑娘寨等

茶山历史:南糯山种茶历史悠久,享有盛名,传说当年诸葛亮南征时曾在此种茶,虽系传说,但古濮人种茶的历史则十分久远,后来哈尼人迁入南糯山开始种茶,南糯山半坡寨的茶树王即是历史的证明。在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都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民国时期这里是云南机器制茶的发祥地。八十年代大规模开发茶园时对古树有一定的破坏。

古树现状:目前南糯山古茶园约12000亩,是版纳地区最为著名和面积最大的古茶山。古茶园分布在9个自然村,由于分布较广,不同寨子的茶口感有一定区别以半坡老寨的茶最为出名。由于代经历史变迁,南糯山古树,矮化老树,台地茶并存,古树茶品质有所下滑。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回甘较快,山野气韵较显。传统上南糯山茶香气较饱满,苦涩明显,近年来苦涩较弱,香气较不显。

释名:“最先看到太阳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海拔1400-1700米。

古树产地: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蚌、曼囡等

茶山历史:贺开拉祜属古羌人余脉,很早就在贺开一代种茶。当地人以诸葛亮为茶祖,每年有仪式祭拜。当地还流传这古茶树的传说。近代贺开也是版纳较为著名的茶区之一。

古树现状:贺开现有连片古茶园9000亩以上,分布于贺开、曼蚌2个村委会7个寨。贺开古茶园在西双版纳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在曼弄新、老寨之间有十几株树龄近千年的大茶树。古茶园自然环境保护较为良好。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略有苦涩,苦涩化甘较快,山韵明显。

茶山地理: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南与缅甸接壤。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7度。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曼娥寨相对海拔较低,约1200米。

古树产地: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新竜、曼糯等

茶山历史:布朗山的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濮人在云南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目前在老曼娥寨还保留有较大规模的古茶园。老班章古树在本世纪早期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从外形到滋味,都具有明显特点,茶友中有普洱茶之王的称誉,至今仍是普洱茶市场价格的重要参考点。

古树现状:目前老班章和新班章寨共有古茶园两千多亩,以老班章树龄较老,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新班章亦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老曼娥寨的古茶园面积更大,有三千亩以上。总体来说,当地人为维护老班章声誉,茶园生态保护和管理不错,但和大多数名山一样,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

     滇南红茶最主要的产区在临沧,保山、大理等也有分布。

    原产于云南省双江县勐库镇,1985年被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勐库背靠勐库大雪山,大雪山中有优秀的大叶种资源,号称勐库大叶种基因库,勐库大叶种所制红茶育芽里强,持嫩性高,产量高,春茶一芽两叶含氨基酸3.1%,茶多酚33.67%,儿茶素总量18.22%,咖啡碱4.06%,所制红茶香气高鲜,滋味浓强,鲜爽,汤色红艳!

     原产自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1985年被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勐海茶区是制普洱茶的优质原料,同时也是制红茶的有之原料,倚靠布朗山、南糯山、巴达、贺开、勐宋、南峤等新六大茶山的古树资源,不仅茶质丰富,且香高味浓,滋味鲜爽!

    原产于云南省凤庆县,凤庆县有着最为优秀的红茶资源,号称滇红之都,也是第一个将云南大叶种制成滇红的地方,其中以香竹箐、鲁史、小湾镇等地最为出名,其中小湾镇的锦绣茶祖最为出名。凤庆所制红茶产量巨大,品质也较好,其红茶一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强鲜爽著称!

    产于云南省腾冲县团田,亦属大叶种,所制种茶滋味饱满,浓爽!

    产于云南省潞西县勐嘎三角岩,数量少,分布不广。其茶种适于制红茶和普洱茶,所制红茶香气清高,滋味浓强鲜爽。

    产于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所制红茶条索结紧,金毫外显,滋味鲜爽宜人,香气浓郁氤氲

    产于云南省凤庆县,与凤庆大叶种相似!

    产于云南省大理南涧县,属于云南大叶种,适宜制作红茶!

    来源于及分布:由云南省楚雄市茶桑站从牟定县庆丰茶场引种得双江勐库大叶种繁殖而成,主要分布在楚雄州各产茶县推广种植!

云南名茶重点四个字:看、观、品、识

优质的普洱茶,干茶香气丰富多变(菌子干香、中药香、干桂圆香、干霉香等)。不管是生普还是熟普,都是条索完整、清晰、无异味的。

生普一般呈青绿色、墨绿色,熟普呈红褐色、棕色,5年以上的熟普黑中泛红,可以成为老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常颜色越纯正,时间存放越久,香味就越浓郁,品质越好。

观茶汤的重点是:看汤色是否明亮、无浑浊。优质生普茶汤一般呈明黄色,熟普的茶汤红浓明亮。

品质不好的普洱茶汤可能会有浑浊、不明亮的状况,有的甚至发黑、发乌。

生普茶汤清香,口感较为强烈,茶气足,苦中带涩,但却回甘快而明显。如果苦涩感一直散不去,那品质肯定不行。

熟普基本无苦涩感,入口醇厚、绵软、生津自然。新茶有清香味,老茶有独特的陈味。

生普茶底以黄绿色为主,柔韧有弹性,有条有形。熟普茶底以棕褐色为主,因为工艺的原因,叶底一般比较琐碎。

有人说:三分茶七分泡,也有的说:三分茶七分水,其实茶的口感与冲泡技巧、泡茶用水都是有很大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