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百科 > 西双版纳七大茶山(西双版纳茶山分布图)

西双版纳七大茶山(西双版纳茶山分布图)

伊邦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向明乡,是古茶山六大名山之一。益邦在傣语里叫唐拉,是茶井的意思。六大茶山中,益邦茶山海拔最高,面积360平方公里,几乎全是高山。明末清初,石屏人开始居州,建茶楼。清代的贡茶主要是益邦茶,所以可以说普洱茶的名称是从益邦开始的。清代中后期,普洱茶交易中心转移到易武,依托国家逐渐衰落。近年来,普洱茶再度兴起,茶乡义邦再度获得关注。义邦茶山的茶叶是一种小叶乔木,茶芽细长,汤色橙黄,滋味纯正,甘甜适口,尤以风味特殊而闻名。

砖瓦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伊邦、戈登、曼撒、伊吾四大茶山之间,是古茶山六大名山之一。古砖茶山包括森林和砖瓦。砖茶历史悠久。清代《阮赋《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扬天下。最好吃,尤其是首都。来到富滇,0755到79000我没有得到它的详细资料,但是云雾出了六座茶山:悠乐、戈登、益邦、茫芝、曼扎、益邦,味道最好。砖茶区至今仍有一些古茶园,其中曼林有1000多亩长势良好、密度较高的老茶园,茶树树龄在300年以上。曼茶山的茶叶色泽较深,汤色橙黄,滋味浓滑,舌尖微苦,甜味浓,香气沉郁。

曼萨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距离义乌镇20公里,与老挝仅隔边境。它是六大古茶山之一。茶区地形复杂,落差大,最高海拔1950米,最低海拔750米。人类的沃土是发展优质高产茶园的好地方。

据史料记载,清朝乾隆年间,曼撒茶年产量在万吨以上。全盛时期,曼撒老街长达数百米,人口300户,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后来同治、光绪年间的几场大火摧毁了这个繁华的小镇,其地位逐渐被义乌镇取代。曼茶山的茶叶属于大叶种,肥阔,滋味甘甜醇厚,茶香浓郁。被认为是普洱茶中男性美的代表。

茫崖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相传诸葛孔明埋铜(莽),故名莽枝。茫芷茶山面积不大,但茶叶品质很好。在全盛时期,茫芝茶山每年产茶1万吨。现在,从矗立在乾隆十一年的茶山碑文上,我们仍能依稀感受到当年茶山的繁华景象。由于种种原因,茫芝茶山在40年代末开始荒芜,直到80年代才开始重新焕发光彩。茫芝茶山的茶叶属于树木的中小叶。汤色深橙,入口苦涩,甜味浓厚,生津快,香气清爽宜人。

伊吾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北部,距西双版纳州政府所在地景洪市110公里。六大古茶山之一的易武,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的起源地,也是普洱茶的起源地之一。义乌盛产茶叶。在明清时期,这里有许多茶馆和商人,它有数百年向中央政府缴纳茶叶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古代文明的探索

邓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境内,东临孔明,南与基诺族茶山隔河相望,西有曼转茶山,北有义邦茶山。登乃是中国古代六大茶山之一。当时茶叶年产量500多吨。据史料记载,清朝嘉庆年间,戈登八角树村附近有一棵茶王树。据说是诸葛孔明种植的,春茶每个季节都能产出一车干茶。茶王叔现在已经死了,只剩下一个树根腐败的山洞作为它存在的证明。如今的戈登,老茶树所剩无几,只有茶馆、苗林、红土坡等几处古茶园。高山茶属于树木的中小叶,汤色橙黄,香气自然,入口微涩,回味甘甜爽口。

班章茶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城南约60公里处,平均海拔约1700米。由于班章茶产于勐海县山地林区,土地肥沃,温湿度适中,无污染,具有独特的茶香,回味甘甜爽滑,泡沫持久,因此受到善茶之人的青睐。张槎汤黄绿色,滋味香甜醇厚,叶底嫩滑,口感饱满顺滑,茶味十足,流涎无穷。

布朗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以南80公里,南与缅甸山水相连。布朗山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总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

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据说是制茶的祖先。布朗已经掌握了多种茶叶品种的制作。他们可以制作拉高(干绿茶)、拉拉(大厚叶茶)、赫拉(糯米香茶)、拉个新(小缺嘴尖茶,当年送给毛主席)、拉光(圆压茶,就是今天举世闻名的普洱茶)等茶叶。布朗山茶为大叶树,汤色橙黄明亮,滋味浓郁,恢复快,生津力强,香气独特。是众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最佳收藏。

西双版纳七大茶山,西双版纳茶山分布图

南山的茶叶向来以叶多、芽壮、白、质高著称。最著名的是南诺白浩。软福《云南通志》有一个负荷:二月开采,核极薄,称毛尖。这种毛尖茶产于南麂山。南山的茶是大叶树。其汤色橙黄,半透明,微苦,香甜。

悠乐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古六大茶山之一,现称基诺山。悠乐茶山东西长750公里,南北宽520公里。它的面积在六大古茶山中是比较广的。这里的古茶园约一万亩,海拔575米至1691米。如今,龙帕村和巴来村还剩下2000多亩古茶园,茶树基部直径大多在80厘米以上。过去友乐的茶叶多由易武、易邦等外国茶商以散茶的方式收购。目前,由于交通便利,悠乐茶区的茶产品多由指定人员购买。悠乐茶属于大叶树种,口感接近曼撒、易武,舌尖较苦。

八达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西部,与布朗族和哈尼族杂居的缅甸仅一河之隔,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在八大山小黑山,大量野生茶树不断生长。其中,一棵被称为茶树之王的野生茶树,高34米,树干直径约一米。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野生茶树。据专家测定,这棵野生茶树已有1700多岁了。八大山里的茶是大叶种,汤色鲜橙黄色,味微苦,回甜快且

勐宋位于大勐龙镇。东临布朗山,南接缅甸。勐宋11寨都有古茶园。古茶园盘根错节,相互连接,总面积达5000多亩。古茶树大多基围50.185厘米,树干胸围3095厘米,树高26米,树冠直径1.5-6.5米,年产干茶100多吨。宋代孟静古茶山乔木古茶的生茶特征:

汤是金黄色的,透明的,芳香的。甜、苦明显,苦重于涩,苦,回甘尚好,生津一般;押韵水平还是不错的;水柔甜美,层次感明显;高抗泡沫性。专家评价:水柔味甘,上颚和舌头有特殊气味,舌根苦涩难改。

勐宋乡东与景洪接壤,南与格朗河乡接壤,西南与勐海镇接壤,北与勐阿接壤。据古茶树资源普查统计,勐宋古茶山有古茶园3800亩。主要分布在大安、南本、唐宝新寨、唐宝九寨、花竹梁子、巴盟、大满路、那卡等寨子。喝过梦松茶的人都称赞它香气悠长,回味绵长,韵味独特。

帕古茶山位于勐海县格朗河乡西南,最高海拔1850米,平均海拔1700多米。在地理上,它位于南麂山和布朗山之间。据说,130多年前,今天的班章老村由帕夏村民的祖先开发,世代安居乐业。帕夏山很大,绵延10多公里。北与苏湖接壤,西与勐混镇何开接壤,东与景洪市小街乡接壤。帕夏的古茶园面积很大。大寨和小寨都有古茶园,老寨有一棵茶树,周长达到了2.1米。被云南茶科命名为帕夏1号。在以往关于勐海古茶山的书籍中,所有作者都将帕夏归为南麂山。但根据詹英培的实地调查,南麂山和帕沙山都在格朗河乡的管辖范围内,只是山水相隔,各自是一个村委会。南麂山和帕夏山相距30多公里,地理上根本不相连。帕夏有五个哈尼族寨子,帕夏老寨子至少有500年历史,是勐海县哈尼族的又一个历史聚落。

目前,巴境内保存的古茶园至少有2000亩。帕印在格朗河乡最高峰南山的支脉上,山高路长,四面环山,很少有人涉足他人,所以没有受到媒体的关注,所以一直归于南麂山。帕劳查山常年云雾多雨,茶叶种植面积在1500米至1800米之间。这里植被茂盛,林下植物丰富,土地肥沃,茶树生长茂盛,萌芽期早,采村期长,叶片长而肥,白度显著,品质优良。人口增长的时候感觉满满的茶味和苦味,但很快又转回甜味和涩味。喝完之后,舌头和舌头都在上面。

何开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勐混镇何开村委会。主要包括曼迈古茶园、曼弄老村、曼弄新村。三村古茶园集中连片,总面积7000多亩,其中曼麦村200亩,曼弄老村1350亩,曼弄新村1690亩。这些古茶园海拔在14001,700米之间。古茶树生长在村子附近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有的就长在村民的房子旁边。也可以说三个拉祜族寨子都在古茶园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茶园。这个茶园的茶树高大粗壮,叶片丰富,人工管理粗放。

从目测来看,茶园中直径和周长大致相同的茶树,株行距基本相等,是前人种植留下的人工栽培古茶园。这里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植被丰富,茶树自然生长环境极佳。与村里的古茶园融为一体,村里村外都有茶。到底是村为茶而建,还是茶为村而生,真的不得而知。观察到该地区部分茶树由于管理粗放,茶树枝干上寄生有多种寄生虫,出现枯枝、嫩芽细等腐朽现象。茶树是典型的云南大叶树种,枝条高,树形直立。何开古茶山普洱茶的特点:乔木古茶(生茶)稍长,茶汤金黄明亮,香气高,有淡淡的兰香味;苦味;要快,要持久;水润饱满,茶香醇厚,层次丰富,杯底高而持久,耐泡性高。

古诺茶山位于勐海县王猛乡,距县城100多公里。

诺曼有三个寨子,即大寨、上寨和中寨。大寨是布朗族寨子,上寨是汉族寨子,中寨是汉族和拉祜族聚居的地方,家家都有茶园。诺曼是王猛乡布朗族最大的聚居地。布朗族居住的地方,有古老的茶园。这就是云南茶人所熟知的普洱人茶法。根据这个规律,很容易理解诺曼有古代茶园。诺曼的古茶园分布在寨子周围的山坡上,占地约2000亩。糯茶条肥油;茶气长,味浓,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