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无量山茶叶特点(无量山普洱茶357克)
- 茶百科
- 用户投稿
- 2025-08-13 10:51:34
瑶族支系按“支系——分支——小支”的规划进行划分,大致分为四大支系16个分支39个小支。
瑶族四大支系:勉瑶、布努瑶、
理由:划分四大支系,是缘于瑶族语言划分为四大集团类别,但在支系称谓上,则综合了语言和民俗的因素。
前三个支系主要是综合语言学来划分,但对“勉瑶”支系的命名则进行了调整。规范划分后的勉瑶支系是指瑶语集团的成员,包括勉金方言集团、藻敏方言集团、标交方言集团三大成员。如果用“瑶语”这个语言集团名称和瑶族合并来称呼这一支系,叫“瑶瑶”,则难以称呼。按照语言演化进程,三大集团是在勉金方言集团中的古代优勉土语基础上演化而来,事实上可以划入“大勉”系列,因此,将这一到支系名称规范为“勉瑶”。
第四个支系“平地瑶”名称选用对这一支系的他称命名。
规范划分后的“平地瑶”支系指“汉语集团”的成员,包括炳多尤话集团、优念话集团、珊介话集团、优嘉话集团、景东县瑶族成员。如果用“汉语”这个语言集团名称和瑶族合并来称呼这一支系,叫“汉瑶”,则容易被误认为是汉族的成员。因为这部分瑶族大部居住在比较平坦的地区,而且以“平地瑶”占最大比例,因此,将这一支系名称规范为“平地瑶”。
四大支系包括16个分支39个小支,具体分支和小支如下:一、勉瑶支系的分支和小支划分
这一支系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瑤語支,包括5个分支23个小支(其中3个小支与分支同属),其分支和小支如下:
盘瑶(优勉土语集团)——过山瑶、盘古瑶、红头瑶、顶板瑶、大板瑶、土瑶、本地瑶、坳瑶、小板瑶
蓝靛瑶(金门土语集团)——蓝靛瑶、山子瑶、平头瑶、沙瑶、坝子瑶、贺瑶、黑瑶、白裤瑶、青衣瑶、长衣瑶、民瑶
交公瑶(交公勉土语集团)二、布努瑶支系的分支和小支划分这一支系与苗族較接近,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語支,包括5个分支10个小支(其中4个小支与分支同属),其具体分支和小支如下:
布努瑶(布瑙方言集团)——背篓瑶、山瑶、背陇瑶、白裤瑶、黑裤瑶、长衫瑶
红瑶(优诺方言集团)三、拉珈瑶支系的分支和小支
这一支系语言与壮侗语侗水语支较接近,属于侗水語支,其只有1个分支1个小支(分支小支同属):茶山瑶四、平地瑶支系的分支和小支
这一支系的语言主要是汉语,包括5个分支5个小支(分支小支同属),其具体分支:
瑶家(优嘉话集团)乐舞人(景东县瑶族)盘瑶布努瑶茶山瑶平地瑶
石蹦炖蛋,是哈尼族的名菜,鲜美滋嫩可口,营养极好,并且是民间治疗肝炎的良药。
石蹦,又名抱手。属棘蛙群,全国共有7种,云南有5种。产于云南景东县的花棘蛙为特产。雄蛙胸腹有黑色小棘刺,用手指置于胸前,其前肢将手紧抱不放,故名抱手。体肥大,鲜甜,可与仔鸡媲美,有滋补小儿疳瘦及治疗疳结之食效。
哈尼糯米粑粑既是哈尼人祭神敬祖的神圣贡物,是走亲访友的珍贵礼品,是哈尼人一切大小节日里不能缺少的佳品,是用产于哈尼山乡洁白如雪的优质糯米,用原始的木器或石器加工而成。哈尼糯米粑粑同茶、酒一起,并列为哈尼人祭0或尊崇神灵的三大贡物,是每一个哈尼人一生中随时都不能缺少的。不论男女,刚出生三天,就是用糯米粑粑向逝去的先辈们报知又一个后代已来到这个世界上了,向人们宣布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并为之取名。
绿春白旺是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的特色美食。白旺是哈尼族喜庆宴席上的一道重要的菜,是每个成年男子最喜欢吃的佳肴。一旦佳日节庆酒宴上缺少这道菜,就觉得食兴未尽而感到扫兴。
竹筒鸡,云南哈尼族的传统名吃。利用竹筒烹饪,历史久远。时至当代,云南的各少数民族仍保留竹筒烹饪的传统方法,这与满山的翠竹有关,又与竹筒烹调的食物清香可口有关,哈尼族的竹筒鸡,就是一例。云南哈尼族的竹筒鸡既有鸡肉之鲜甜,又有青竹之清香,滋嫩软糯,制法独特,古老朴实。
哈尼豆豉是哈尼人家的一种独特豆制食品。豆多呈黑褐色,味美甘甜,很开胃口。其香馨浓且特别,老远便随风扑鼻而来,使人馋涎欲滴。绿春县的哈尼族老乡制作豆豉的方法因地方不同而异,但三勐、平河一带的腊咪(哈尼支系之一)的传统制法,据说最数正宗。
腊咪妇女们把黄豆在水中浸泡一夜,待胀大变软后舂(或磨)成细渣。取洁净并脱过籽实的荞杆,晒干放在盆里或石板上点火烧成白色的灰末;将百分之五至十左右的荞杆灰拌入豆渣内,放适当的盐,掺少许温水和匀,然后捏做成小孩拳头般大小的扁圆小团,再摆放到簸箕里,用稻草盖上,搁置在背荫通风处十天左右,让其充分变腐发酵,散溢出阵阵特有的浓香,这就成了。
酸笋煮连壳螵蛳方法简便,把已吐去污物的蜾蛳剁去屁股清冼干净后,连壳放进已加热的铁炒锅里加适量盐巴,干炒。待螺蛳水汽炒干,螺盖脱落便放油,油热再放水,水涨便放酸笋,煮到一定时加花椒、辣子、薄荷即可食用。到时将清香扑鼻,垂涎三尺。螺汤下饭,胃口大开、倍增食量。吃螺蛳更有意思,先要一支筷子把螺肉自头部顶进尾,封住气口,然后嘴接螺蛳口一吸,一团鲜美的螺肉便滑进口里。
哈尼族是参与茶树培育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古老的民族迁徙史诗、创始古歌和神话传说里都有有关茶的记载和故事,在今天所有的民俗活动中都要用到茶,“无茶不成俗”,形成了独到的茶文化,蒸茶就是令人称道的一味饮品。
哈尼蒸茶,闻之,清香四溢;喝之,润喉沁心。
绿春地方盛产各类竹笋,其中:金竹笋其口味较好。
紫米是滇南的特产,俗称“接骨糯”。其米呈紫红黑色,颗粒大小均匀,属糯米类,民间历来视为滋补佳品。据《本草纲目》记载:“紫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暧肝、明目活血”等作用。紫米蒸煮后色泽鲜艳,紫中带红,香糯软醇,食之香甜,甜糯而不腻口。紫米中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赖氨酸、核黄素、硫安素、叶酸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铁、锌、钙、磷等人体所必需微量元素,为天然的绿色食品,具有滋补作用。
绿春特产玛玉茶是云南名茶之一,素有“西南龙井”之美誉,深受人们的喜爱。玛玉茶因产于绿春县骑马坝乡哈尼山寨玛玉村而得名。绿春玛玉茶产于云南红河州绿春县牛洪茶场。该场地处海拔1500米的高山上,境内古木参天,云雾弥漫,全年雾日达90天左右,相对湿度80%,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6℃,有效积温5470℃,土壤肥沃,腐殖质含量丰富,极利茶树生长。
华普茶厂是一家不错的企业。华普茶厂是孟海华普茶业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茶厂,并拥有自己独立品牌“云华普”。公司位于举世闻名风景秀丽的云南西双版纳,是一家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普洱茶企业。
公司在西双版纳各大名茶山都有自己专门的茶农种植、采摘、制作毛茶、精捡、筛选到压制成品、质量检测鉴定和包装,都有严格明确的标准,保证了公司的所有产品均为品质一流,口味纯正。
普洱茶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普洱主要产于云南勐海、勐腊、普洱市、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西双版纳、其次是贵州盘县、榕江,广西扶绥、昭平,福建南靖,广东乳源、连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琼中、乐东、保亭、陵水等地。普洱茶的著名的茶山和寨子:易武、攸乐、布朗、班章、南糯、勐宋、景迈、班崴、景谷、千家寨、镇沅、无量山、勐库。普洱茶具有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解酒等功效;还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气、延年益寿等功效.普洱茶是所有茶叶中含茶多酚最多的一种茶叶,茶多酚经研究具有养颜、增加皮肤抗氧化水平,可直接吸收紫外线,是皮肤的有效保护剂。茶多酚因含大量亲水性基团,因此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保持皮肤的水份含量。茶多酚还可以使皮肤增白,消除皮肤色斑。现代医学对普洱茶功效的研究得出的则更为夸张,即普洱茶有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抑菌消炎、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毒、抗辐射、防龋齿、明目、助消化、抗毒、预防便秘、解酒等20多项功效,而其中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的功效尤为突出。
普洱茶在工艺上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故得名。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于别的茶贵在新,普洱茶贵在陈往往会随着时间逐渐升值。普洱茶有一定的减肥降脂功能。
无量山乌骨鸡原名哀牢山大种毛脚鸡,是景东人民在长期生活生产过程中经过长期选择、培育成的优良地方品种。2009年9月,通过国家农业部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委员会鉴定,更名为无量山乌骨鸡,并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库名录。景东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无量山乌骨鸡之乡。景东无量山乌骨鸡是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的特产。无量山乌骨鸡耐粗饲,抗逆性和适应性强,具有繁殖率高、肉质细嫩、香郁,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市场销路好等优良特性。
普洱市栽培咖啡大约150年历史,由传教士引种在澜沧、江城、景东、景谷、孟连县等地零星种植。普洱市咖啡产业化发展始于1988年。由于规模化种植咖啡以来一直沿用思茅市地名所用名称也是思茅。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候环境,普洱咖啡的品质一直为世界公认是比较好的咖啡,为世界著名咖啡公司所青睐。咖啡是用经过烘焙磨粉的咖啡豆制作出来的饮料。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与可可、茶同为流行于世界的主要饮品。
澜沧薏仁米是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的特产。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农业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薏米全身是宝,各部位都可入药。苡仁油,能兴奋呼吸、使肺血管显著扩张,减少肌肉及末梢神经的挛缩及麻痹;苡仁酯,具有滋补作用,而且还是一种抗癌剂,可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
朗勒村位于景信乡东北部,孟澜公路旁,东北及南面与澜沧县东回乡毗邻,是景信乡及孟连县通往外地的咽喉。全村总面积22.58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至1300米之间。小香蒜主要在具有独特小区气候的朗勒村傣族组与朗岛组。朗勒小香蒜的各种氨酸含量丰富,钙、镁、磷、铁含量远高于其它大蒜,2009年农业部质检中心检验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孟连县小香蒜科普示范基地成立于2006年5月,现有小香蒜种植户425户,种植面积1100亩。
在宁洱县,红薯叫山药,最有名又数普洱黄心山药。普洱黄心山药主要种植在宁洱镇民安村曼肥、民政村老张寨、老王寨等村民小组。这些地方海拔都在1220—1420米,年平均气温为18℃,年降水量1400毫米,PH在6.1左右,土质为火山灰变成的红香木土质。独特的土质、气候种植出的红薯病虫害少,个头几乎一样大小,外观呈小小的长圆柱形且光滑,皮薄、心黄、淀粉含量高,口感香甜细腻,有赛板粟的美誉。黄心山药因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和C、叶酸粘液蛋白和钙、镁、钾等微量元素而被人们广为推崇。
云南省西盟县爬街佤族寨位于勐梭镇班母村之南,与澜沧县拉巴乡毗邻,盛产高山云雾茶。其茶园海拔均在1500米至1750米之间,年降雨量达2700毫米左右,夏秋季节常为云雾笼罩,由于气候独特,土质肥沃,所产的茶叶品质十分优良,具有滋味醇厚,香气持久等特点。常年可供晒青毛茶,烘青毛茶等茶叶产品。高山云雾的功效为降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味道很苦,泡出的茶水色青绿,一般低血压的人不适宜饮用。
富邦乡位于澜沧县西北部,国道214线在乡境内经过,距县城64公里,交通便利。境内最高海拔2436米。年平均降雨量1800-2200米,年平均气温14.8℃,空气清新。由于富邦乡生态香腊肉产自高海拔地区,有天然冰箱保鲜,原料又比较生态,成品腊肉色泽鲜红、味美可口、色、香、味俱全,在乡内一年四季均可保存享用,远近闻名。其品种有腊腿、腊肉、腊肚、腊脚、香肠、小干肠等。腊肉是中国腌肉的一种,主要流行于四川、湖南和广东一带,但在南方其他地区也有制作,由于通常是在农历的腊月进行腌制,所以称作腊肉。
澜沧是茶树原产地之一,是普洱茶的故乡,茶文化悠久灿烂,境内有种植1300多年历史的景迈芒景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和邦崴千年过渡型大茶王树。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最大、种植历史较长、保存比较完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国内外学者称为世界茶树博物馆和茶叶种类活化石。澜沧古茶其香独特,汤红明亮,品质优异。古茶以其特有的风味、优异的品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江城香软米是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的特产。江城县产的香软米,指大毛毛谷米和麻线谷米两种,属晚籼型品种,高秆、大穗、大粒、出米率高而不易碎断,色香味具佳。大毛毛谷米主香,因谷壳花纹似豹子而俗称大毛毛,因皮毛有扁担花纹而得名。麻线米主软,米饭软而有光泽,食之清香滋润,因米粒圆长,故称麻线米。江城香软米属优质品贵香米,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较高,是舂饵块最好的原料,人们最喜欢。
早在唐代樊绰的《蛮书》中便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的记载,银生茶是当时南诏国的一个地方名茶。银生城(今景东县)设银生节度,将当地的茶命名为银生茶,银生茶也因此成为了云南历史上第一个茶名。它在唐朝、宋朝、元朝均被叫作银生茶。
好的,云南普洱茶的一些分布和特点;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所在地。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口感刺激性稍强,舌面上颚中后段稍苦,上颚香浓味重,区别于班章茶。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属于勐海茶厂旧有布朗山初制所所在地,有新老班章茶区之分,本茶样属老班章茶区。
特色:云南大叶种,与布朗山香型口感类似,但口感香气下沉,刺激性更强,为舌面苦味最重者,上颚表现不明显。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景谷县。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条索不长,叶质厚,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偏苦为其特色,时有轻发酵香甜味。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香甜质重饱满,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微苦涩、甘韵强而集中于舌面,香型层次明显。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所在地。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香扬清甜、口感刺激性较高的代表性茶品,上颚中段舌尖甜香,甘韵在舌面中段,汤质滑口涩度稍高。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相较其他古六大茶山,茶箐色泽较深,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口感香气较沉,不如曼撒易武香扬。
茶区位置:云南省大理、思茅地区无量山茶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舌面中段香甜回甘,香在上颚中段,苦涩度不高,因茶区生产范围大,较无个别茶区特色。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原属古代曼撒茶区。

特色:香气口感类似曼撒、属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的茶品,与曼撒茶区相同,近年汤质较薄。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蜜感、稍苦,舌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金竹山千家寨。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茶青揉不成条是其早年特色。上颚中后段清甜香,舌面微苦,茶质较淡薄。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古六大茶山茶区,唯一不在勐腊县的正山。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型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扬水柔,舌面苦涩度稍高。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茶青颜色青绿,条索较短,以轻发酵甜香著称之茶区,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为其特色,与舌面中段甘韵表现佳,汤质滑、较薄。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与倚邦、革登香型口感类似。上颚香甜微蜜感、汤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茶区位置:云南省临沧双江地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特有勐库种。
特色:茶质肥厚度大,香型特殊、劲扬,不如六大茶山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遍及两颊,近年汤质较薄
普洱市属于云南省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有一区九个县,下辖思茅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茶树的栽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云南普洱县有棵“茶树王”,高13米,树冠32米,已有1700年的历史,是现存最古老的人工栽培茶树。唐朝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关于茶的科学专著,他被人们称为世界第一位茶叶专家。
同时茶树起源云南,茶树种类多样化中心也在云南,品种资源丰富为世界之最!
经1980年代全面考察征集,获得资源材料410份,近缘植物20份,地方群体良种26个,优良珍稀单株110个,在省茶科所建立国家资源圃30亩,保存茶树品种和品种资源共810份。
从分类上认定,全世界现有茶种37个,变种3个,云南有31个种,2个变种,共33个种,它们分属于4个系:五宝茶系:广西茶、大苞茶、广南茶、五室茶、疏齿茶;
五柱茶系:厚轴茶、五柱茶、老黑茶、大理茶、滇缅茶、园基茶、皱叶茶、马关茶、哈尼茶、多瓣茶;
秃房茶系:勐腊茶、德宏茶、突肋茶、拟细萼茶、假突房茶、榕江茶、紫果茶、多脉茶;
茶系:茶、苦茶(变种)、白毛茶(变种)、普洱茶、多萼茶、拟细萼茶,元江茶、高树茶。
茶树品种主要分为两类:群体种、无性系品种
群体品种有: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以上为国家级良种),元江糯茶,秧塔大白茶,镇源马镫茶,绿春玛玉茶,漭水大叶茶,冰岛大叶茶,坝子白毛茶,云龙山大叶茶,景谷大叶茶,团田大叶茶,邦东大叶茶,官寨茶,大厂茶,澜沧大叶茶等。
无性系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云南大叶种的后代。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O号、云抗14号;云梅、云瑰、矮丰等;云选9号、云抗37号,它们都是勐海种的后裔。在上世纪云南省政府行为参与下,以“云抗1。号”为代表的云南大叶种“勐海种”的后代,被广泛推广到云南各地,并有繁殖扩大的趋势。
云南澜沧江流域是大叶种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的区域“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经引种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上世纪8O年代中后期被大量引种至滇东南、滇中等地。
云南茶区辽阔,有120余个县产茶。但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以南、哀牢山以西、怒江以东、澜沧江中下游两岸地带。按习惯分为滇西、滇南、滇中不口滇东北四个茶区。云南大叶种茶树集中分布在滇西、滇南两大茶区。
(1)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地区19个市县。该区为云南省最主要的产茶区,占全省茶区总面积的50.14%,茶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5.58%。主要产茶县有凤庆、云具、临沧、双江、永德、镇康、沧源、昌宁、腾冲、龙陵、潞西等县。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少数县为南亚热带山地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7~19.5℃,年积温4000到7500℃,年降雨量1100~2100毫米,相对湿度75%~85%,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ph值5.0~5.5左右。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西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
(2)滇南茶区:包括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共四个地州,24个县。该区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38.06%,占总产量的36.14%。主要产茶县有勐海、景洪、勐腊、思茅、景谷、景东、普洱、澜沧、江城、墨江、西盟、元阳、绿春、金平等。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6.4—21.7℃,年积温5069.2—7629.0℃,极端最低温度-0.5~-5.5~C,极端最高温度31.5—41℃,年降雨量充沛,大多数县为1200毫米左右,全年降雨80%集中在5~10月,冬春雾日长达100天以上,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红壤等。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南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育的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云南滇中茶区的大理、楚雄、昆明,是一个大叶种茶树向中小叶种茶树过渡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大、中、小叶种茶树间而有之。基本的分布规律是红水河、南盘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以南一线,是大口十种茶树的集中分布区,该线以北为大叶种向中、小叶种茶树的过渡区,微域环境里的茶树究竟是否属于云南大叶种,受云南立体农业气候决定,应区别对待。
刚接触普洱茶之时,听到很多说法,看到很多包装。其中最有趣,同时也最有迷惑性的当然不是:大樟树林,乔木老树,肥芽厚叶,人工采摘,低度产量。(——邓时海《普洱茶》)。
而是凡说起新树茶园就称为:台地茶——密植矮化灌木茶。
我之所以要特意说起台地茶树是大乔木是因为我原来认为它是灌木,但前一段时间翻看从前拍得录像带,发现台地茶有主干,挖起的有主根(虽然不是很壮,且侧根也发达),所以才考虑这个引起我错觉的问题。为什么说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太多人赞同这一点:密植新茶园就是灌木茶,而且密植度达到三千至五千棵每亩。我们来看看实际情况如何?
1、云抗10号(国家级良种)
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树姿开张,主干明显,最低分枝高12.2厘米,分枝密、叶片水平状着生。三年投产,投产当年亩产干茶77.4kg,五足龄亩产干茶147.4kg。
2、云抗14号(国家级良种)
无性繁殖,属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树姿开张,主干明显,最低分枝高14.1厘米,分枝密,叶片稍上斜状着生。产量高,比勐海大叶种高39%。
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密,叶片呈下垂状着生。产量高,比勐海大叶种增产24%以上。
以上皆由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而成。适宜在极端气温在-3度以上地区推广
4、雪芽100号(地区级良种)
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树姿直立型,主干明显,生长势强,分枝部位高,枝条着生角度小,适合密植。比勐海大叶种增产20%以上。
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由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场选育而成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角度大,低位分枝多,叶片水平状着生。比云抗10号产量高23.1%。
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树资开张,树型低矮,主干较明显,分枝部低,角度大,叶片略下垂状着生。
比云抗14号增产31.3%。适合在气温不低于-3℃茶区推广。
7、短节白毫(地区级良种)
无性繁殖系,属典型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直立株形,主干粗大、明显,分枝角度小,分枝部位高,枝层间距小,故能形成树冠紧凑、浓密的丰产树型。叶片略上倾状着生,产量高,与云抗10号差不多。
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树姿特别开长,主干明显,分枝角度大,树冠下部的骨干枝能水平状着生,构成宽大稀疏的树冠。叶片水平状着生,比勐海大叶种增产36.2%。适合在云南气温不低于-3度绿茶区推广。
以上皆由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场选育而成,除矮丰云梅外适合在极端气温不低于0度茶区推广。
9。台茶12号(省级良种)又名“金萱乌龙”简称“金萱”。无性繁殖系。由台湾省茶业改良场以“台农8号”为母本、“硬枝红心”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树姿开张,生长势强,分枝密。适制包种茶与乌龙茶,香味高雅,带浓厚的玉兰香气,极适合制铁观音型茶。适宜在台湾省中部茶区推广。
近年来滇西南茶区广泛引种,获得成功。
密植而不高产,高产又不高质,高质却不高价。例如云抗十号由于根系发展不理想,且抗病虫害能力到现在已经很差。根本就应换植,但实际情况如何?还不是大量种植。
曾经有各种检验报告,茶园台地茶的品质最好。但是喝茶品茶鉴定茶最终最有效最不可替代的是:人的参与。
说起检验,非洲某地的茶叶茶多酚含量几乎比中国所有地区的茶叶都要高,但是制成品不是顶级品。茶制品生化组成部分至少在五百种以上。其口感品质是所有成分的综合体现。而这五百多种成分是可以产生各种组合的,可以想见其变化无穷无尽,怎会是一些或简单或复杂的设备就能分析出来的呢?
茶园茶的单一生化组分也许很高,但综合品质却绝对比不上老茶山稀植老树茶的口感。更何况普洱茶的后期陈化中很多不溶性成分与可溶性成分的互相转化。至少现在没有人能够分析出来。例如很多老树青饼越放茶味越浓就是理论不能解释的。
台地茶,我们联想的总是低矮的灌木。人工栽培的,就说是小乔木。在植物学分类来说,一般只是分乔木和灌木及亚灌木。对有主根和主干的就称为乔木,对没有主干和主根的就叫做灌木。而小乔,大乔和伟乔只是简单的从高度来区别,而这样的分类并没有准确的界限。例如就以山茶科植物来说,有五米高的灌木,有十米高的小乔木,并且也有三四米的大乔木。
而人工栽培茶实际上可分为古茶园和新茶园。古茶园的特点就是稀植,最多也就是每亩一百多株,又有相当多属于混生型茶园,生态良好,平衡且可持续。这样的茶应该说从很多方面超过了野生型野生茶,另外现在市面上很多人把丢荒古茶园的茶也称为野生茶,这当然是混淆视听。概念上就错了。只能叫野放茶。并且这样的茶从总体来说质量不会超过管理良好的古茶园茶。
因为任何一种植物遇到逆境,基因总会发生一些变化,原来正常表达产生的蛋白质受阻,从而引起新的适应蛋白质以完成对自身的保护,例如产生逆境蛋白,热激蛋白,水分胁迫蛋白,厌氧蛋白,活性氧胁迫蛋白。另外茶叶一直不采摘,内含有机酸转变为脱落酸积累,启动热激蛋白和水分氧化蛋白等。其品质难以预估。
还有树干之粗细,茶树的高矮与树龄的大小并无绝对相关。管理茶园本身就以采摘,修剪,台刈,深耕等实现,茶树之高度并不固定。以树的高矮来分乔木和灌木是完全错误的,同时以树干的粗细来研究树龄也是完全错误的,曾有人对版纳老树做出统计,树围大小与树龄不成正比的关系。说个更加简单的例子。云南腾冲因为地理条件(以火山热海闻名),树长得特别快,就以一般的常绿阔叶植物来说,十年以内树围可以超过合抱水平。二三年就有碗口粗细(大碗)。而丽江地区的二三十年的也不过如此。
就纯野生山茶科植物来说,很多是灌木。并且有高度达到五米之原种。而现在云南的台地茶,几乎全部为乔木。(除金宣即台茶十二号)。这些茶因为改良和密植(密植茶园会有茶树高度趋同的走势)分枝较低一般为十厘米左右,但绝对不是灌木。这和江南等茶区的灌木大,中,小叶种有根本的不同。
野生茶树,极端低温越低的地方,很多是中小叶种的,但在云南仍然以乔木为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