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茗苑茶叶的价格(茗茶多少钱一斤)
- 茶百科
- 用户投稿
- 2025-06-27 13:05:31
各地价格不一。产自江苏苏州树山生态农业村的树山云泉茶(碧螺春)也是中国名茶之一树山云泉茶有洞庭碧螺春之型、之味、之香、之色善茗者予以"玉芽雀舌,清香飘远""沏五壶味不淡茗""产虽未与洞庭,质缺不逊碧螺"的美誉树山云泉茶芽肥匀整,色泽嫩绿内质醇爽可口,回味清甜树山云泉茶必须采摘早春头茶选一芽或初展至一芽一叶的鲜叶经精心拣剔、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五道工序精制而成
中医认为普洱茶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气、延年益寿等功效。现代医学对普洱茶功效的研究得出的则更为夸张,即普洱茶有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抑菌消炎。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毒、抗辐射、防龋齿、明目、助消化、抗毒、预防便秘、解酒等20多项功效。而其中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的功效尤为突出。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防癌、抗癌。养胃、护胃,在适宜的浓度下。健牙护齿,普洱茶中含有许多生理活性成分。消炎、杀菌、治痢。
2年前因缘际会看到刘承恩教授的一本书“时令茗茶”,书中提到“茶灸”2字,茶字我认识,灸字我也认识,但组合起来“茶灸”二字就不太理解了,因此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决定将这本书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的看。後来又持续实践了2年自我茶灸,自我感悟身体的变化竟然完全改善意。茶灸以牙为针,以热为阳,以茶为涤,兼通络、升阳、去浊为一体。简便易行,经济大众。若普惠百姓。为与大家分享茶灸的好处,将截录一段书中的原文内容与大家分享:灸(jiǔ),烧灼之意。灸,最早用于烧灼龟甲。古人以烧灼龟甲产生的裂纹卜卦,判断是非祸福。以此推演,“灸”成为中华民族治疗疾病的用字,针刺经络穴位称为“针灸”;艾草点燃熏烤身体为“艾灸”。除此之外,还有茶灸。“茶灸”之法,我前所未闻。壬辰年六月十四日(十斋日)寅时,我“茶洗百脉”一如既往。脑海中清亮光明,现“茶灸”二字,令我豁然开朗。灸,通过经络或穴位,激发人整体免疫机制,令身心平衡。茶灸之理于此。茶灸分为:“选茶”,“沏茶”,“茶灸八经”三道程序。一、选茶茶灸必须选择“有机茶”。有机茶是由国家认可,必须在每一盒茶叶外包装注明“有机”二字,贴有“中农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专用认证标签。标签上有可查询的防伪密码,是每盒茶叶唯一的“身份证”号码,按此密码可查出这筒茶叶的真伪、生产厂家及茶树生长地。有机茶除了人们知道的“不施化肥,不洒农药”之外,茶的生长环境和生产场地必须远离污染;产品不准加任何添加剂;土地各种元素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总之一句话:有机茶是由国家监管生产出来的天地清洁食品,没有人为的或自然形成的有害成分。当代社会,大部分人吃的食物,已难以脱离“四害”,即化肥、农药、激素、抗生素。茶,是清洗身心的最后防线,绝不可再有污染。茶灸须用烫水沏有机茶,因不含化学成分,可沏出正气,即天然、本色、本味。《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唯有机茶,可做茶灸之用。二、沏茶“沏”字和“泡”字有别。沏茶的“沏”字是以水“切茶”;泡茶的“泡”字是以水“包茶”。沏出来的茶,香气本色,透人肺腑;泡出来的茶,熟汤之气,茶味已乏。上士沏茶,中士泡茶。沏茶之功在于醒茶。茶中放少许清水,“木遇水则活,”清水使之苏展,如梦中醒来。醒茶以叶弯而不折为度。不可太过,也不可不足。不足,茶体不通,汁液难出;太过,茶已发酵,栗香失散。醒茶之具于冰箱冷藏,可一夜不过。烫水沏醒茶,方有沏茶之功。水落汤出不宜停留。烫水沏茶,水温剧增,茶体膨胀,汁液浸出。既不伤茶体,又浸出汁液。如此沏茶,可用三遍。三、茶灸八经人有十二条正经,其中八条从头部绕过。有三对阳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有两条阴经:足厥阴肝经和手少阴心经。中医所说经络接近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牙齿与神经系统相连,故牙痛心脑俱裂。成年人有32颗牙齿(也有不足者),牙根长度12.2mm—17.4mm。茶灸之用,是将有机茶之正气以热的方式,通过牙传递给脑,激发人的免疫系统,使人平衡。茶灸饮茶,先关门窗,以利阳气环身不破。饮茶时,捧保温杯不放,意在一鼓作气喝完热汤。右手扶耳,左手托底,茶汤虽热,不伤手掌。烫茶点滴小口饮入,热灼牙齿。牙乃骨质带有石性,导热最快。热茶先在左边上下牙之间涮动,牙龈即出现针灸时的“酸、麻、胀”,一股热流由左颧上冲於脑;下一口,将茶汤移至右边上下牙之间,一股热流由右颧上冲于脑。左右变换,至杯茶尽。顷刻,汗流如洗,脑中浊物出,头轻目明。如此茶灸可一至三杯。茶灸时闭目安闲,自然呼吸带动全身乃至毛孔,汗出为佳。汗消毕。此乃茶灸。茶灸,以牙为针,茶气经牙热灸头部八经,可建奇功:其一,足少阳胆经。《黄帝内经》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经兴旺,人头脑清晰,决断事物得当,不偏不倚;《黄帝内经》云:“十一脏腑取决于胆。”胆气中正,十一脏腑之气得以升降有序。其二,手少阳三焦经。《黄帝内经》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经兴旺,人体水的补充和疏泄趋于平衡,可见口水甘甜充盈,皮肤有细汗,小便通畅。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统称为“少阳经”。《黄帝内经》云:“少阳为枢。”少阳经如同人身心里表运行机制的枢纽,或是大门的轴。凌晨是人之阳气升起之际。寅时(北京时间北京地区3-5点)促少阳之气兴旺最为重要。故寅时茶灸“少阳”事半功倍。其三,足阳明胃经。《黄帝内经》云:“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胃经兴旺,胃阳促进脾之运化有序,可辨五味。灵敏的味觉神经折射出平衡的身心状态,故茶灸之后人胃口大开,粗茶淡饭有百味。其四,手阳明大肠经。《黄帝内经》云:“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经兴旺,可积极地处理由胃、小肠而来的食物残渣和水的混合物,干稀分离,各行其道。故茶灸后人有便意。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统称为“阳明经”。《黄帝内经》云:“阳明为阖(hé·关闭)。”阳明内敛平衡为明。足阳明胃经主食物进,手阳明大肠经主渣滓出,进出平衡,人身心平衡。其五,足太阳膀胱经。《黄帝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能出矣。”膀胱经兴旺,人的肌肤润,血气充盈而不燥,十一脏腑循环有序,精微营养入肉、入骨、入髓乃至毛发,气化代谢之物上走于汗,下走于尿,一派云雨相济之象。故茶灸之即汗由上走,之后尿从下出。其六,手太阳小肠经。《黄帝内经》云:“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经兴旺,人对食物的加工能力即会提高,将食物化为人所需要的精微物质。故茶灸之后,人的气色亮丽。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统称为太阳经。《黄帝内经》云:“太阳为开。”少阳经、阳明经、太阳经是人体阳经系统。号称“三阳”。阳经系统一日之内有开有阖。在这离合机制中:少阳为枢,阳明为阖,太阳为开。茶灸激发三阳六经之正气,令人顺天有律,应地有序。其七,足厥阴肝经。《黄帝内经》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经兴旺,人的思路清晰,处事周到。故茶灸之时,灵光闪现。其八,手少阴心经。《黄帝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经兴旺,气定神闲。故茶灸之时,如君临大殿,包括心在内的十一脏腑之群臣安宁。厥阴经、少阴经、太阴经是人体阴经系统。阴经系统一日之内有开有阖,少阴为枢,厥阴为阖,太阴为开。茶灸激发足厥阴肝经,有利于肝藏血功能,“厥阴为阖”;激发手少阴经,有利于扭转心境为喜、为悦、为明、为静。六条阳经皆从头绕过,故茶灸令人兴奋;足厥阴肝经和手少阴心经两条阴经从头绕过,故茶灸兴奋之时多一份心神安定和谋虑清晰、理智。《本草纲目》写到:茶“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现代喝茶人少有劳作,饮温茶不当易成停饮伤害脾胃。热饮升散气化,利大于弊。特别是茶灸,以热为力,温水无用。茶灸,以牙为针。牙齿何以神奇?《皇帝内经》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发更长……三七(21虚岁,以下同)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24岁),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五八(40岁),肾气衰,发堕齿槁(gǎo)……八八(64岁),则齿发去。”“肾通脑主髓,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为先天之根本。物有生、壮、老、死四相。人之肾气也不例外。肾气足则齿壮。反过来齿壮也会肾强。枝叶和根本一脉相承,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牙齿枯槁乃至脱落前,先有牙龈萎缩。龈如土地,齿为树木。土地流失,树木不活。茶灸可致牙龈生长,齿间缝隙渐小,或现“女三七”,“男三八”的“长极”之相。土肥苗旺,齿坚肾强。若过七十、八十、九十,乃至百岁齿坚不落,必是肾足精旺。实乃福报也。热茶灸牙,牙齿热。牙齿如针灸髓海。有热必有风,掀起波澜,摧枯拉朽,荡涤污浊。泪出,脑中肝脉通;舌滑,脑中心脉通;涎出,脑中脾脉通;涕出,脑中肺脉通;咸出,脑中肾脉通。五脉皆通,头清目明。日日清明,一年长青;年年清明,“久视长生”。牙热灸脊,后背热。人生挺立,依靠脊梁。髓海振奋,脊髓通畅。阳气于督脉上行,脊背清爽。有上升必有下降,腰背热过之后,浊物自然注于二便。茶灸以寅时为佳。寅为一日之首,此时醒脑,百脉始于阳气,全天振奋。门窗不漏,内外阳融合一体,善静者,在浑然一体中修补缺憾;善动者,在浑然一体中回归宁静。动静皆在自然之中,不拘泥执著。除寅时茶灸外,渴即以灸代茶;不渴不必为灸而饮。养生太极,“道法自然”。茶灸,令人智慧;茶灸,令人亮丽;茶灸,令人宁静;茶灸,令人气爽;茶灸,令人和睦;茶灸,令人顺天;茶灸,令人应地;茶灸,令人长生;茶灸,令人见性……茶灸以牙为针,以热为阳,以茶为涤,兼通络、升阳、去浊为一体。简便易行,经济大众。若普惠百姓,中华民族人文先祖之功。
东栅区,2001年,乌镇保护开发东栅工程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一期景区面积约0.46平方公里,保护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是中国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景区游程达2公里,由东栅老街、观前街、河边水阁、廊棚组成,工程全部完工后,东栅景区占地面积约为1.98平方公里,设有十多个景点。\x0d\x0a西栅景区,西栅位于乌镇西大街,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并有公路直通江苏、苏州和桐乡市区,交通十分便利,与东栅以旅游观光为主题不同,西栅打造的是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西栅景区占地4.92平方公里,纵横交叉河道9000多米,需坐渡船出入,有古桥72座,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全国古镇之最,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度达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余。景区北部区域则是五万多平方米的天然湿地。\x0d\x0a\x0d\x0a江南百床馆,江南百床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坐落在乌镇东大街210号,又称赵家厅,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内收数十张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馆内第一展厅陈列的有: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等,采用木架构造形式,强调家具形体的线条形象;第二展厅的有清·拔步千工床等床,用料为黄杨木,长217公分,深366公分,高292公分,前后共有三叠,此床历时3年方才雕成,用工千余,故有其名。\x0d\x0a江浙分府,江浙分府明代称浙直分署,是乌镇历史上特有的一个政府机关。职掌巡盐捕盗,兼理地方词讼,俗称二府衙门。自明朝嘉靖间设立,至民国初撤销,几经革复,数易其址,历时三百七十余年。\x0d\x0a江南民俗馆,展示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乌镇民间有关寿庆礼仪、婚育习俗和岁时节令等民俗。蜡像塑出婚丧嫁娶的话剧。衣俗厅以实物、蜡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示百余年前江南民间穿着习俗。节俗厅通过一年不同节气中乌镇人不同的生活习俗,比如春节拜年、元宵走桥、清明香市、立夏秤人、端午吃粽、水龙大会、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冬至祭祖等,展示江南水乡。婚俗厅以喜堂拜堂为中心,通过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轿、嫁妆等实物展示婚庆的热闹场景。寿俗厅以老人祝寿为主题,通过厅堂的吉庆实景和字画、寿幛、寿桃、寿面等特有的做寿物品。\x0d\x0a江南木雕陈列馆,这里原是东栅徐家的豪宅,又名百花厅,以其木雕精美而闻名。的正室偏屋内更陈列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木雕精品器件。木雕馆里的木雕取材丰富,有“八仙过海”、“郭子仪祝寿”等民间传说,有“打渔”、“斗蟋蟀”、“敲锣打鼓”等生活场景,也有“龙凤呈祥”、“松鼠吃葡萄”、“梅兰竹菊”等传统图样,刻画出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x0d\x0a茅盾故居\x0d\x0a余榴梁钱币馆,余榴梁,土生土长的乌镇人,钱币收藏大家,著有《中国花钱》、《中国鉴赏与收藏》、《钱币》、《钱币漫谈》、《钱币学钢要》、《世界流通铸币》等十多部学术专著。他苦心集藏四十年,拥有世界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历代钱币近26000余种,其中有金属流通货币、纸币、花钱等,材质有金、银、铜、铁、锡、铝、铅、锑、陶、镍、纸、竹、骨、琉璃、塑料等15种,上起夏商,下至现代。\x0d\x0a文昌阁,立志书院门前河埠上有一幢楼阁,名文昌阁。书院与阁之间,仅隔一条不宽的观前街。旧时读书人到文昌阁,一般都有下人陪同乘坐小船前来。小船就泊在阁下的河埠边,读书人上楼,下人就在过道两旁的长凳上坐着等候。\x0d\x0a修真观,修真观在乌镇中市。北宋咸平元年(998年),道士张洞明在此结庐,修真得道,乃创建“修真观”。修真观与苏州玄妙观、濮院翔云观并称江南三大道观,地位极为崇高。修真观共设三进,一进为山门,二进是东岳大殿,三进为玉皇阁;两边分设十殿阎王、瘟元帅、财神等配殿;山门前的广场也依旧开阔宏畅。修真观的山门正门上方挂有一特大算盘,下方书对联一副:人有千算,天则一算,极具警世意味。\x0d\x0a茅盾故居,茅盾故居是嘉兴市迄今唯一的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乌镇市河东侧的观前街17号,四开间两进,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约450平方米。故居分东西两个单元,是茅盾的曾祖父分两次购买。故居包括卧室、书房、餐厅等建筑,其家具与布置仍是茅盾当初居住时的样子。\x0d\x0a古戏台,修真观戏台是道观的附属建筑,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与修真观一样屡遭毁损,但1919年的那次修缮后,便一直保持到今天。戏台占地204平方米,北隔观前街与修真观相对,南临东市河,东倚兴华桥。戏台为歇山式屋顶。台为两层,底层用砖石围砌,进出有边门和前门。边门通河埠,底层后部有小梯通楼台,亦可通过翻板门从河埠下到船里。楼台分前后两部分,后部是化妆室;前部是戏台,正对广场。\x0d\x0a汇源当铺\x0d\x0a在应家桥和南花桥之间,五开间的门面,楼上楼下,1.8米高的柜台。据《乌青镇志》记载,乌镇典当行最多时达13家,到了1931年,只有汇源当1家还支撑。当铺四周有高墙围护,靠外墙脚均用一人头高的条石筑就,使盗贼无法翻墙、掘洞,更有高出屋顶的更楼有人日夜_望。大门用不易着火的厚实的银杏木制成,外包铁皮,内有坚实的门闩、落地闩。进门有关帝堂,以示忠义为本,兼有驱除邪恶的企求。头埭为店厅,是收兑典物的交易场所,除汇源当外都设有高柜台、木栅栏。当典物者递上衣物后,听凭当里朝奉居高临下吆喝开价,低人一头。后埭是库房,为了防火,埭与埭的舍房各不相连,庭院中放了不少挑满水的七石缸,称之为“太平缸”。汇源当是徐东号第九世孙徐焕藻(茗香)于道光年间创办的。
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人间风吹不到日照不到之处,是天上的玉堂,森然罗列着宝书。
我想见你这位东坡的旧居士,在挥笔为文好似飞泻百斛明珠。
这是从我江南老家摘下的云腴茶,用石磨研磨细细雪花也比它不如。
唤起你在黄州的旧梦,独驾小舟像范蠡那样泛游五湖。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千古以来,兴亡更替就像繁华的春梦一样。诗人用疲倦的眼睛远望着天边。孔子家族墓地中长满乔木,吴国的宫殿如今荒革萋萋,楚庙中。乌鸦飞来飞去。
几间茅屋里,藏着万卷书,我回到了老村生活。山中有什么事?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馀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今年百花盛开的时节,整天吹着东风,深院高墙里面,散发着轻轻的茶烟。只有绿苔和芳草,柳絮和榆钱。听说城西,长廊连着古寺,甲第带着名园。那里有“醉贵妃”和“御黄袍”这两种珍稀牡丹,使我留恋。
清明已经过了,残花无处可归,对此不禁泪洒怀前。渐近深秋了,为何这枝牡丹,依然这般红艳?还是设宴会客,暂且追随那稍纵即逝的时光吧,这难逢的牡丹秋日花开,肃杀的秋风可不会怜惜。还不如留住这美妙姿色,开在明年春天。
《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唐刘禹锡
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上联:醉枕武夷,日月偷浮三千色
下联:名寄红袍,风花沾带七里香
春江花月夜(好美的意境)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西湖十景》诗: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
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两峰插云)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
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三潭印月)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
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断桥残雪)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
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南屏晚钟)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
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苏堤春晓)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
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曲院风荷)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
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柳浪闻莺)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
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雷峰夕照)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
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平湖秋月)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
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花港观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宋)苏轼天欲雪,去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园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泊欢有余,到家怳如梦蘧蘧。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梅花(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梅花(三首录一)(宋)林逋小园烟景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
画名空向闲时看,诗俗休征故事题。惭愧黄鹂似蝴蝶,只知春色在桃溪。
(林逋即当年隐居杭州孤山)长至日与同舍游北山(宋)范成大岁晚山同色,湖平雾不收。寒云低阁雪,佳节静供愁。
竹柏森严立,蒲荷索莫休。瘦筇知脚力,政尔耐清游。
柳梢青(宋)周密夜鹤惊飞。香浮翠藓,玉点冰枝。
古意高风,幽人空谷,静山深帏。芳心自有天知。
任醉舞、花边帽敧。最爱孤山,雪初晴后,月未残时。
点绛唇暗香(宋)王十朋雪径深深,北枝贪睡南枝醒。暗香疏影,孤压群芳顶。
玉艳冰姿,妆点园林景。凭栏咏,月明溪静,忆昔林和靖。
孤山雪梅(明)凌去翰冻木晨闻尾毕逋,孤山景好胜披图。翠禽巢失应难认,皓鹤笼空不受呼。
已见万花开北陇,莫教一片落西湖。快晴更待黄昏月,疏影随身不用扶。
柳梢青别忆孤山(清)夏基孤屿梅花。林公旧宅,烟水横斜。
月白无云,风清不雨,香落谁家。先生一望城涯,忆别时春吐奇葩?夏日鱼沉,秋来雁杳,悉付征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东坡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和风熏,杨柳轻,郁郁青山江水平,笑语满香径;思往事,望繁星,人倚断桥云西行,月影醉柔情。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林升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西湖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夜泛西湖》诗: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苏轼《开西湖》诗: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欧阳修《西湖》诗: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西湖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尝茶次寄越僧灵皎》北宋·林和靖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
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谢龙井僧献秉中寄茶》明朝·刘邦彦春茗初收谷雨前,老僧分惠意勤虔,也知顾渚无双品,须试吴山第一泉。
竹里细烹清睡思,风前小啜悟诗禅,相酬拟作长歌赠,浅薄何能继玉川?《谢璘上人惠桂花茶》明朝·刘士亨金粟金芽出焙篝,鹤边小试兔丝瓯,叶含雷信三春雨,花带天香八月秋。味美绝胜阳羡产,神清如在广寒游,玉川句好无才续,我欲逃禅问赵州。
《试茶》明朝·陈眉公龙井源头问子瞻,我亦生来半近禅。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园。
此意偏於廉士得,之情那许俗只专。蔡襄夙辩兰芽贵,不到兹山识不全。
《龙井试茶》明朝·童汉臣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
《饮龙井》明朝·孙一元眼底闲云乱不收,偶随麋鹿入云来。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游龙井寺》明朝·屠隆藕花菱叶傍轻鸥,路入南山景更幽。赤日未消团扇暑,青萝先到寺门秋。
风前万树蝉鸣急,雨后千崖水乱流。好士只今刘尹在,身惭玄度得同游。
《龙井茶歌》明朝·屠隆山通海眼蟠龙脉,神物蜿蜒此真宅;飞泉歕沫走白虹,万古灵源长不息;琮琤时谐琴筑声,澄泓泠浸玻璃色;令人对此清心魂,一漱如饮甘露液;吾闻龙女渗灵山,岂是如来八功德;此山秀结复产茶,谷雨霡霂抽仙芽;香胜旃檀华严界,味同沆瀣上清家,雀舌龙团亦浪说,顾渚阳羡讵须夸;摘来片片通灵窍,啜处冷冷馨齿牙;玉川何妨尽七盌,赵州借此演三车。采取龙井茶,还念龙井水;文武每将火候传,调停暗合金丹理;茶经水品雨足佳,可惜陆羽未知此;山人酒后酣氋氃,陶然万事归虚空;一杯入口宿醒解,耳畔飒飒来松风;即此便是清凉国,谁同饮者陇西公。
《以龙井叶馈云生有诗报谢次来韵》清朝·樊增祥养生常毁茶,饮多苦脾冷。客来自浙西,贻我以龙井。
清诗由此出,雅耆岂能屏。点入白定瓯,绿光照衣领。
想见发汉皋,火车载而骋。珍重袭素鑞,谨严束红绠。
瀹以通济泉,如持湖亭皿。色淡意转浓,味腴香且永。
独饮复谁共,数之得八饼。惠地酒一瓦,意同粟五秉。
华清有佳人,伫此团月影。病足不下床,闭门谢朝请。
徘徊苦后甘,积渐入佳境。暖阁鸣松风,银波泻壶岭。
昨夜雪在竹,红炉热力猛。雀舌发香清,龙头得句警。
陶家冷生活,可以傲贵幸。新诗二百言,淡远出明靓。
和君白雪词,取办在俄顷。何当同夜话,煮灯紫微省。
《谢金谨斋寄龙井茶》清朝·劳乃宣驿使春风远寄将,开奁芬馥溢旗枪。羲皇睡足新泉熟,好伴空山薇蕨香。
我生南北本随缘,久学坡公饮食便。不道故人犹旧眼,又教乡味领花前。
乍忆龙泓共探幽,云腴霞碧嫩香浮。何时重泛西冷艇,对坐松风雪一瓯。
《龙井采茶歌》清朝·翟瀚西湖西去古龙井,烟云秀孕风篁岭。竹坞茶先百草生,斗奇不数龙团饼。
蛰雷一夜展旗枪,东风吹送兰芽香。火前社后辨迟早,沿缘林樾争携筐。
摘来片片含生翠,薰篝拣焙养清气。箬奁开处足芬芳,鼻观微参渴先避。
竹符调水走金沙,井汲云根静试共。蚯蚓窍鸣火初活,落落旋听蟹爪爬。
蒙顶嫌寒顾渚瘠,六安阳羡殊标格。三篇好补季疵经,七碗试听玉川说。
懿兹芳茗记高岑,辨才玉局曾幽寻。湖山佳景此宸章璀璨映华林。
茶坡近辟卷阿里,更谁妄肆中郎毁。谨将土物志钱塘,顾比瑶琛纳包匦。
《虎跑泉次东坡韵》清朝·邹方锷石林深处暗闻香,草榻茶烟客思凉。松沥满山云满坞,野梅初绽日初长。
偶携○尘逢禅侣,坐听寒钟出上方。廿载风尘怜世味,一瓢应许荐新尝。
出谷泉声带松香,阴森石○拂衣凉。云藏古寺鲸灯静,昼掩空山鹤梦长。
闲凭绳床参密谛,行提药笼试新方。露芽细摘风篁岭,截玉倾瓯取次尝。
(客到,寺僧辄供龙井茶)《圣几饷龙井新茗一器》清朝·厉鹗松风出竹炉,梦成水火战;新芽适开封,昏睡不待遣;为子手瀹尝,三嗅复三咽;中有参寥禅,风味得正见《谢龙井僧寄茶》清朝·刘瑛春茗初收谷雨前,老僧分惠意殷虔。也知顾渚无双品,烦试吴山第一泉。
竹里细烹清睡思,风前小啜悟谈禅。相酬拟作长歌赠,浅薄何能继玉川。
《龙井试茶》清朝·王寅昔尝顾渚茗,凿得金沙泉。旧游怀莫置,幽事复依然。
绿染龙波上,香搴谷雨前。况于山寺里,藉此可谈禅。
《龙井茶歌》清朝·于若瀛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近接南山岭。飞流密汩写幽壑,石磴纡曲片云冷。
柱杖寻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静。铜瓶试取熟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
中顶无须忧兽迹,湖山岂惧涸金沙。漫道白芽双井嫩,未必红泥方印嘉。
世人品茶未尝见,但说天池与阳羡。岂知新茗煮新泉,团黄分列浮瓯面。
二枪浪自附三篇,一串应输钱五万。《尝茶次寄越僧灵皎》北宋·林和靖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
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谢龙井僧献秉中寄茶》明朝·刘邦彦春茗初收谷雨前,老僧分惠意勤虔,也知顾渚无双品,须试吴山第一泉。
竹里细烹清睡思,风前小啜悟诗禅,相酬拟。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
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
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
这副对联是当代书画家王梓梧(**统战部赠送澳门回归礼品画《九九归一图》的作者)书赠丁以寿的,对联中无“茶”字,但茶又无处不在,很好地表现了茶与儒释道不解之缘。茶联的出现,至迟应在宋代。
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郑燮为最。清代的郑燮能诗、善画,又懂茶趣,善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写过许多茶联,如下: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山光扑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细品清香趣更清;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入口方知气胜兰。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分奉献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种竹植茶是明妙心。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新安人杰地灵,传古阁牌坊,一曲徽腔成绝响;黄山物华天宝,献屯绿祁红,三杯猴魁余雅兴。
聆妙曲,品佳茗,金盘盛甘露,缥缈人间仙境;观古俗,赏绝艺,瑶琴奏流水,悠游世外桃源。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备夏水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上天下地;东东西西,那许瞒了脚跟,试竖起金刚拳,击晨钟暮鼓,唤醒眼耳鼻舌心意六道众生,吃饭穿衣。
山静无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青山似欲留人住,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世间重担实难挑,菱角凹中,也好息肩聊坐凳;天下长途不易走,梅花岭上,何妨歇脚品斟茶。
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虽无扬子江中水;却有蒙山顶上茶。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三楚远来肩且息;六安前去味先尝。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品泉茶三口白水;竹仙寺两个山人。来为利,去为名,百年岁月无多,到此且留片刻;西有湖,东有畈,八里程途尚远,劝君更尽一杯。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随手烹茗化白鹤;绿地垂柳钓青钱。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龙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西东。
忙什么,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扫雪应凭陶学士,辨泉犹待陆仙人。
攀桂天高亿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剪取吴淞半江水,且尽卢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