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山普洱茶简介(普洱茶茶山排名)
- 茶百科
- 用户投稿
- 2025-06-25 13:24:13
布朗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境内,靠近中缅边境,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布朗山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布朗山乡包括班章、老曼峨、曼新龙等村寨,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
布朗山布朗族乡位于勐海县东南部,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东与景洪市大勐龙镇交界,南和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70.1公里,西北与打洛镇毗邻,北与东北连勐混镇。全乡总面积1016.34平方公里。乡境东西横距约38公里,南北纵距28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7人。乡政府驻地勐昂,海拔1220米,距县城91公里。
全乡地处山区,境内山峦起伏连绵,沟谷纵横交错,平均海拔达1216米,最高点在北部的三垛山,海拔2082米,方园13平方公里,孤峰高耸,可鸟瞰布朗山全境,是南部山系中最高的山峰,南部山系从三垛山开始,向南经广坝卡一纠相正一旧桑直至中缅交界的了望台山止,纵贯布朗山乡全境,将布朗山分为
东西两个部分。最低点在西南部的南桔河与南览河交汇处,海拔535米。呈东北高西南低地势。主要山梁有三垛山、囡丫桃、邦嘎、了望台山、广三边山、悻岗垒山、特棒囡、垒连底法山、诺米差、浓厄山、嘎腊阿波拖各脚等。
布朗山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1374毫米,年平均气温18℃~21℃,全年基本无霜或有霜期很短。一年有干湿两季,最大蒸发量出现在3月~4月,最小蒸发量出现在11月~12月,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冬春两季多雾,夏季两季多阴雨,日照只有1782小时~2323小时。夏秋季受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气流控制,冬春季受来自印度半岛的干暖西风气流控制,加之北部有哀老山和无量山的屏障作用,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布朗山处于绝对高度多在1000~2200米的中山山地,相对高差500~1000米,形成了明显的立体气候。适宜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生长。境内曼囡、过贺、拉杆、曼迈、结良一带气温较高,适宜种植热带作物。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布朗山的茶在普洱茶中的传奇,布朗山的茶最出名的就是“班章王”了,它凛冽的口感犹如布朗族男子那样有浑厚的力量,所以班章茶的霸气一直以来是普洱茶中的最高追求。

布朗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佛寺是布朗族各种文化活动的中心,是人们接受传统教育、举行仪式的场所。布朗族男子七八岁到十一二岁均须到佛寺当和尚。在佛爷指导下学习傣文和简单的佛经,系统学习教规教义。这种教育只限于男性,也有少数聪慧的布朗族妇女通过在宗教活动中聆听佛爷诵经、讲义和做佛事的过程中学到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粗浅的傣文。
布朗族能歌善舞,有着丰富的民间歌曲与舞蹈文化。传统的音乐分为索、笙、宰、拽四类;民间舞蹈分为歌舞、鼓舞、武术舞等几种。
布朗族的主要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等,每当逢年过节,他们都会聚集到固定的活动场所,载歌载舞欢度自己的节日。
世居于此的布朗山民——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在苍莽大山中建立村寨,聚族而居。
布朗山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山中的村寨,大的有班章、老曼峨、曼新龙等几座。国内一些学者曾考证,布朗山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人类消耗的第一片茶叶,就是当地居民的祖先摘下来的。据专家考证,布朗山民是古代百濮民族的后裔,具体说,包括了今天的布朗、佤、德昂等民族。在历史上,百濮民族曾经南迁,在中南半岛建立了以吴哥窟为代表的旷世文明。与这些远出国门的祖先相反,留在国内的布朗、德昂等族,直至民国时期仍身处密林,在这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的布朗山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始终不曾离开云南一步,远离外部世界的召唤。所以,可以这样说,布朗山中的居民是云南原生的土著民族,是真正的云南人之根。也许正是由于这千年的闭塞、千年的隐居,布朗山民们才能与大自然息息相通。在这里,他们食百草、尝百味,将无数大自然的馈赠收入自己的杯盏之中,满山的奇珍化成强健体魄的营养,其中茶叶便是被布朗山民最早驯化、种植和享用的。
布朗山茶山每亩多则达200余株,少则20~30株,管理粗放,茶农每年除1~2次草外,均不进行茶枝修剪、中耕施肥等管理,任茶树自行生长。因此,茶树高分枝少、产量低。解放后,乡政府组织开展对老茶园进行修整,同时,组织利用荒山开辟种植新茶园,积极推广茶叶种植新技术。1982年茶园承包到产后,实行家庭生产与管理,茶叶逐步成为布朗山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新茶园的发展速度加快。1988~1990年,勐海茶厂先后在布朗山的班章村开辟茶园茶地200亩,开始采用无性发育苗繁殖(扦插)技术。1992年以后,党委书记杨文明将发展茶叶列为布朗山摆脱贫困的重要措施。之后的几年里,生态茶叶种植已成为布朗山布朗族的重要产业。2004年后,布朗山茶叶价格上涨,成为农民脱贫的主要产业。2008年,全乡共有茶叶面积28005亩,产量4649百公斤,茶叶产业收入达1000多万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