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百科 > 武夷岩茶工艺流程图(制作武夷岩茶的全过程)

武夷岩茶工艺流程图(制作武夷岩茶的全过程)

武夷岩茶的制作,除了做青以外,焙火工艺最为关键,技术性最强。是形成武夷岩茶特有香韵的关键工艺,形成武夷岩茶的独特的茶汤口感风韵,令人一饮难忘。

1、可以使茶叶外形逐渐紧结,水分也慢慢消散而干燥。

2、让茶在保存中较慢氧化,使其易于保存(物理反应)。

3、其中利用焙火的火候可以改善茶叶的香气、滋味,去除菁臭味及减轻涩味,增进熟感,使茶汤芳香甘润。从而达到:用火的力量改变(善)茶的本质,提高质量(化学反应)。

有资料显示:木炭因为其独特的结构,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能自动调节湿度,对硫化物、氢化物、甲醇、苯、酚等有害化学物质起到吸收、分解异味和消臭作用。其产生的负离子有穿透能力,能净化空气,改善空气品质。木炭放射出的远红外线,能使物体产生微热。传统古法炭焙的茶品质远远优于现代机焙的茶。

就目前掌握的生化知识来看,焙火过程的主要原理包括:

1、脱水糖化作用(熟化):岩茶焙火时可使糖类、氨基酸、果胶质都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故有焦糖香、蜜糖香等。

2、异构化作用:烘培的热力,使带青气的低沸点物质大部分挥发散失,并使儿茶素产生异构体,增加游离型儿茶素及反型青叶醇含量,此反应可以弥补前期工艺的一些缺陷,使口感更佳。

3、氧化作用:岩茶焙火促使儿茶素、醛类、醇类氧化分解与氨基酸结合成为新鲜香气,形成新的工艺香。热力促使茶色素氧化转化,对成茶色泽、叶底和汤色浓度起到良好的影响。因此,在足火最后几分钟不能缺氧,茶叶出烘后应及时通风摊凉,保证供氧充足,摊凉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将引起水闷味和香气大量散失失鲜。

4、后熟作用:即从茶叶烘干趁热装箱,直至品质未出现陈味之前这段过程称之后熟作用。后熟作用的好坏与茶叶含水量、储藏条件和茶中有效化学成分变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为取得的良好后熟效果,茶叶入储藏含水量掌握在6%-8%为最佳。

目前,武夷岩茶的烘焙方式有数种,如用1、传统木炭炭焙;2、焙茶机;3、电焙笼等。

将一定量的茶叶放置于竹焙笼内烘焙。利用燃烧木炭发热方式而产生的热度,长时间文火慢焙或称为文火慢炖。

武夷岩茶工艺流程图,制作武夷岩茶的全过程

炭焙的技术主要全靠经验。从炭焙技术上来说,很多的焙茶师傅的做法不尽相同,其操作技术复杂多变,1、受市场消费需求,2、茶叶品种,3、毛茶情况,4、温度,5、时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炭焙,其技术耗时费力,且需专业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技术要求非常高,而且是很难控制的茶叶烘焙方式。但是炭焙可以形成武夷岩茶的独特的茶汤和口感风韵,令人一饮难忘,许多人为之倾倒。

所以传统的木炭烘焙工艺,可以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无形文化遗产,真正有生命力和潜力。其技术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完成和逐步完善。炭焙的几个优点,风味独特,茶汤上面会很亮丽,像涂有一层茶油。茶汤劲道连绵,后劲足。茶底有韧性好,不易断。

2、烘焙机(烘箱或烤箱)烘茶

焙茶机烘焙系利用电热丝加热靠热风传导进行烘焙,基本上其传热方式完全属于传导加热。将茶叶平均放置于机器内各层的架子里,利用定时、定温的方式来焙茶。1、大型焙茶机内分15层,每层可放置茶叶2公斤,温度调节分为A、高中档70~80度;B、中低档茶95~105度。焙茶时间4~6小时(C、需重火可将温度提高至120度左右)。电器焙火机的温度、时间调节,都是自动控制式,茶叶不用翻拌,工作简便,故目前厂家多采用这种方法。

电焙笼烘焙系由早期炭焙延伸而来,唯热源改为电热丝加热,与焙茶机(烘箱)相比较,两者俱为传导方式加热。将焙笼放置在一个类似电磁炉的加热器上,利用电炉所产生的电热能,经过加温来调节温度。其余的步骤与木炭烘焙方式相同。同样是必须随时翻动焙笼内的茶叶,使茶叶受热平均。因其体积小,不占空间,移动方便,适合不同的场所。比较适合小型茶行,茶楼使用。

电焙笼式焙茶确实改正了木炭烘焙过程中的很多缺点,如时间、温度、定温等问题,节省了不少时间。

干茶用手捻碎后不是粉末状而是片状或颗粒状,茶多表现为清香,细闻还夹杂有青味或其他的杂味,多见于只经过走水焙的毛茶或因为发酵不足、不敢深焙的茶,为不合格的火。

茶多表现为花香,香气高扬,多见于黄观音等清香品种中,汤色多为淡黄色,叶底可见明显的绿叶红镶边,适合原来是喝绿茶、花茶等茶类的茶友转向接触岩茶的茶友。

茶多表现为花香和果香的复合,见于肉桂等传统高香品种,汤色多为蛋黄色,叶底隐约可见绿叶红镶边,适合已经品饮过一段时日岩茶的茶友。

茶多表现为果香,见于水仙等传统耐火品种,干茶时可见叶脉突出俗称露白骨,冲泡至叶面舒展开后可见叶片上有很多突起的泡点,俗称蛤蟆皮或起泡,汤色多为金黄色,适合有一定岩茶茶龄的茶友。

茶多表现为焦糖香,见于肉桂、水仙等品种,叶底不可见绿叶红镶边,汤色多为深黄色,适合如汕头等特定地区的茶友。

茶多带焦味,见于火温过高吃火较急的茶,叶底不可见绿叶红镶边,汤色多为黄黑色,茶汤浑浊,叶底全部或部分碳化,久泡叶片也不会舒展开,不适合饮用,属于焙火失败的茶品。

武夷岩茶比岩茶更耐贮藏。岩茶的贮藏温度要求一般为20℃,具体如下。它保存完好,密封,暗淡,避光,可储存18个月以上。(普通芳香武夷岩茶比不耐贮藏的岩茶更容易变绿)。传统的浓鼻喷雾岩茶(中火脚茶)具有更好的耐储存性,长期储存后,茶汤的口感会变得更加醇厚顺滑。武夷岩茶简单易碎,呈线状,不宜抽真空。普通内包装采用硬包装,铝制系泊袋更适合内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