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百科 > 关于英国下午茶的介绍(英国人喝什么茶为主)

关于英国下午茶的介绍(英国人喝什么茶为主)

茶是待客和交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国人因爱喝茶而闻名于世。16世纪,茶从中国传到了西方。在英语中,tea的发音最初是福建一种方言对茶的称呼。

作为英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喝茶不仅是英国人展现绅士风度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是重要社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礼仪。例如,的这次访英使下午茶成为八大经典之一。

严重儿童下午茶基础版《来看看习大大喝的那杯英国下午茶是什么样子的?》可点击标题查看。主要讲述了凯瑟琳公主和安娜贝德福德公爵夫人与下午茶的小故事,下午茶种类的分类和礼仪知识。今天这是高级版,知识面很大。想看看下午茶是什么样子的?文末附上一个简化的下午茶视频《时间为茶停下》。最后可以看!

关于英国“下午茶”的这些事情

最早的作家塞缪尔在日记中写道:“我喝了一杯茶,这是我从来没有喝过的。”这一天是1660年9月25日,茶被引入欧洲。茶叶从福建的茶园采摘,通过丝绸之路由骆驼和帆船传到西方。1750年,英国人托马斯肯特撰写了《茶经》,这可能是西方最早的茶叶研究专著。从那以后,茶在西方开始流行,成为英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统计,目前英国每年有297亿加仑的水用于泡茶,全国平均每天19.6亿杯茶的消耗量足够惊人。在全世界,茶已经变得几乎和面包、大米一样重要。

1.茶是英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英国最著名的童话《爱丽丝漫游仙境》,是英国小朋友最喜欢的童话。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时候,也应该不间断地享受下午茶时光,这足以说明下午茶的习俗在英国是多么的源远流长,深入人心。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在他的诗中写道:“你还在抑郁吗?那就喝中国茶。”乔治吉辛还描述了《亨利莱克洛夫特的一生》年饮茶的美好感觉。“当茶壶被送到书房时,房间里立刻充满了充满我心脾的香味。一杯茶倒了之后,整个身心都得到了极好的安慰。在细雨中漫步后,一杯热茶提供的温暖是无法形容的。”

受英国下午茶文化的影响,英国作家的显著特点是他们经常赞美中国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Johnson)是18世纪英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他自称“用茶享受夜晚,用茶抚慰夜晚,用茶迎接早晨”。典型的顽固茶鬼”。他创办的文学社曾经以茶为友,风靡一时。剧作家皮内罗对品茶的精神文明极为赞赏:“有茶的地方,就是希望所在。“其他诗人,如华兹华斯和狄更斯,无一例外地赞美茶文化。茶频繁出现在英语文学作品中,讲述人们的生活和场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花园茶会》。有钱人不厌其烦地举办一场下午茶会,在花园里支起帐篷,邀请一支特别的乐队,制作精致的点心,定制昂贵的蛋糕,不亚于一场大型的私人宴会。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讲述了一个年轻、美丽、聪明的美国女孩去欧洲“探索生活”的故事。它始于泰晤士河畔典型的英式风景中的一个优雅的下午茶聚会。

《劳伦斯《儿子与情人》几乎每一章都出现了下午茶的场景。住在底层的矿工和他们的孩子在下午茶中体验各种生活的味道。颇有小资情调的矿工妻子,铺好桌布,洗好细瓷青花茶杯,邀请牛津大学毕业的小镇牧师,共度一个昏暗却暧昧的午后。在夏洛蒂勃朗特的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茶、下午茶、茶点、茶场和茶具的描述。755-79000里很多主角都会在饭后来一场中国茶话会。这也可以解释英国人对茶发自内心的喜爱。

2.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于英国下午茶的介绍,英国人喝什么茶为主

17世纪的某一天,茶农早上起来,开始采摘新鲜的茶叶,然后卖给茶商。茶商从福建的市场出来,带着新鲜的茶叶,开始寻找南下广州的路。去广州的路艰辛而昂贵。正如茶商们在回忆录中描述的那样,从武夷山到广州,那些鲜茶叶要换七次船,交四次税。一担(100斤)武夷茶从福建星村运到广州的成本约为3.8两白银,几乎占最终成交价的三分之一以上。旅途一波三折,茶商先用竹筏将茶叶运到崇安。之后,挑夫们翻山越岭,到达江西铅山。后多次转车至南昌河口镇。到达江西,过九江关,过大渔岭,过梅岭到广东,最后从韶关进入广州。直到每年10月,艰巨的茶叶负担才聚集到广州西关茶叶市场,然后茶叶才最终通过十三行交到东印度公司手中。

第二年1月,新鲜的武夷茶被运出广州,进入全球海上贸易网络。它被源源不断地运往英国,新鲜的绿茶在漫长的海洋航行中发酵。到了英国,已经变成了醇香的红茶。于是,漂洋过海或通过丝绸之路千里迢迢而来的东方神秘之叶,突然在英国贵族中变得奢侈起来。英国人一开始像调味一样煮,放在锅里煮,然后把茶叶捞出来扔掉,认真地喝汤。不久后,英国人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饮茶,但为了抑制红茶的浓重气味,在其中加入牛奶、柠檬或糖,形成了不同于中国的独特饮茶习惯。

由于英国人对茶的喜爱,他们越来越依赖于茶叶贸易。1993年,马戛尔尼爵士随乔治三世使团前往中国。他希望在北京设立英国大使馆,让英国船只可以在广州以外的港口停靠,进行不间断的茶叶运输,满足英国的燃眉之急。不幸的是,这一请求被拒绝。甘龙拒绝了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接触的最后机会,马戛尔尼爵士也没有运回他们最喜爱的中国茶。对中国茶叶的依赖导致大英帝国的贸易赤字逐年增加。从710年到1760年的半个世纪里,英国几乎所有的白银都花在了购买茶叶上。在此期间,英国向中国支付了2600万两白银,即10500两白银。英国花光了国内所有的银元来购买茶叶,而茶叶已经不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古代大清帝国自给自足的经济是不需要从英国买任何东西的。巨大的贸易逆差让英国经济无法消化。这点茶叶直接或间接导致了鸦片战争。

1620年,一群来自英国的清教徒登陆并定居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两年后,他们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今天的曼哈顿岛,并将其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市。1664年,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国军队占领,并改名为纽约。美国人也继承了英国人喝茶的习惯。17世纪末,英国垄断了茶叶贸易。那时,纽约人一直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茶叶。后来,波士顿的商店也出售红茶。这时候英国提高了红茶税,激化了矛盾。1773年12月16日寒冷的夜晚,一群激进的反英波士顿茶党,伪装成印第安人,爬上停泊在波士顿港的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将价值18000英镑的342箱茶叶倒入大海。那些来自中国的武夷茶,经过九个月的海洋之旅,终于被冲入了海洋,而不是茶杯。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激怒了英国政府,两年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战争的结果是众所周知的。因为茶,美国诞生了。

起初,茶在英国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即使是贵族也不能肆无忌惮地喝茶,因为茶太贵了,贵族喝了都心疼。所以当时很多女士都随身带着茶盒钥匙,只有喝茶的时候才亲自打开盒子把茶叶拿出来,防止佣人偷。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初到英国的法国外交官被一位公爵夫人邀请去喝下午茶。他喝到第四杯时,肚子胀得厉害,只好求妻子不要再加了。原来,法国人不懂英国的规则。每次“祝酒”后,他都不把茶匙放进杯子里,以示结束。无知的公爵夫人只好继续喝茶,直到法国人的胃受不了。公爵夫人更深感遗憾的是,她珍贵的茶就这样被喝掉了。

2.茶具曾经是拼财富的法宝。

由于茶叶在中国运费高昂,加上英国政府对这种“东方之物”征收重税,最高税率达到119%。所以,只有富裕阶层才能喝得起茶。既然茶这么贵,喝茶就成了身份的象征。能够用中国茶招待客人是炫耀自己财富的最好方式。随着喝中国茶的时尚,茶具在中国迅速流行起来。用中国瓷茶壶和茶杯喝中国茶才是正宗。当时英国生产的瓷器从造型到图案、色彩都模仿中国,但始终不如中国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瓷器。据说用英式茶具泡茶时,茶杯会因受热而爆裂。所以要先往茶杯里倒些冷牛奶,才能用开水泡茶。有钱人为了炫耀自己用的是高价购买的正宗中国茶具,往往故意当着客人的面把开水直接倒进茶杯里,然后注入牛奶,所以先茶后奶被作为有钱人的规矩。

3.爱茶的老舍写《全英最佳茶屋指南》。

老舍也是个茶客,喜欢品绿茶,红茶,花茶。他认为“喝茶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这让喝茶真的很有趣。他在《茶馆》年写道:“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不喜欢咖啡、可可和啤酒,但我只喜欢茶。有了一杯好茶,我就可以对一切都满意了。”老舍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写作边喝茶,一天换三次茶,泡得很浓。伴随着绿茶,他写出了一部杰作《多鼠斋杂谈》,引起了轰动。老舍热情好客,喜欢交朋友。她经常去冰心家做客。她一进门就大声问:“客人在吗?茶好了吗?”冰心总是用家乡福建盛产的茉莉花片给老舍治病。浓郁的花香,老舍闻起来很香,味道也不错。后来老舍写了一首七律诗作为回报:“中年人与故人同乐,频频流汗求好茶。”

林语堂,福建人,从小受闽南功夫茶影响,善品茶。他一生与茶结缘,不仅饮茶品茶,而且著书论茶。他在文章《茶馆》中写道:“喝茶为整个民族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人类任何同类型的发明。”他还认为喝茶会让每个人的心情振作起来,精神也会变好。通常情况下,“只要有一个茶壶,中国人到处都很开心”。关于喝茶,他的喝茶“三泡”很搞笑:“严格来说,茶是第二泡最好的。第一个泡泡是12岁的女孩,第二个泡泡是16岁的适龄女孩,第三个泡泡是年轻女子。”后来台湾省女作家三毛也提出了自己的饮茶“三观”。三毛说:“喝茶一定要喝三个。第一个苦如生命,第二个甜如爱情,第三个轻如清风。”一杯绿茶,成就人生所有的酸甜苦辣。

茶,这种充满东方韵味的神奇药草,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英国,成为一种舒适的下午茶,也成为了交友和待客的重要方式。四个钟声响起,所有的时刻都为茶让路,这改变了英国的时间观念;争茶,失去美洲殖民地,改写英国历史走向。这种神奇的茶已经在英格兰扎根了400年,融入了英格兰的方方面面,让英格兰成为一个爱茶不茶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