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源茶叶贵吗的(水之源什么意思)
- 茶百科
- 用户投稿
- 2025-05-17 19:08:53
口号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是在政治、社会、商业、军事或是宗教等范筹上所使用的一句容易记忆的格言或者宣传句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浙江各地口号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浙江省各地旅游宣传口号列举
丽水:秀山丽水,浙江绿谷;六江之源,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
金华:仙乡文化名城,休闲购物天堂。
宁波:东方水埠,时尚水都。
衢州:神奇山水,名城衢州。
温州:时尚之都,山水温州;流金海岸,忘情山水。
绍兴:休闲江南,古城绍兴。
台州:神奇山海,活力台州。
仙居:仙居——仙人居住的地方。
舟山:海天佛国,鱼都港城——中国舟山群岛。
湖州:山水清远,生态湖州。
嘉兴:水都绿城,休闲嘉兴。
二、以上宣传口号的综合分析
通过分析,以上12个城市的旅游宣传口号,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用“休闲”的有五个城市,用“购物”、“居住”各一,分别占41.7%、8.3%、8.3%,反映城市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比较热衷于现代功能的定位和打造。
2、用地名的的6个城市,用地理概念(如“浙江”、“东方”、“海岸”、“江南”等)的7个,分别占50%、58.3%,说明形象口号对彰显城市本身认知度和地理位置要求的提高。
3、出现“水”、“山”、“海”字的城市分别有6个、6个、3个,分别占50%、50%、25%,体现宣传口号对当地地理地貌特征和自然环境的重视;
4、出现“仙乡文化”、“艺术之乡”、“神奇”、“时尚”、“活力”等城市特色的有12个城市,反映宣传口号对城市文化提炼的侧重。
5、出现“都”、“城”字的有6个和4个,分别占50%、33.3%,说明旅游宣传口号对城市形象和城市概念的倚重和偏爱。
1、丽水:属武夷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主要有仙霞岭、洞宫山、括苍山,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水系。山之韵,水之源,生态休闲特色突出。
2、金华:历来为文化礼仪之邦,并且物产丰饶,商业繁荣,是鱼米之乡,有中国火腿之乡、五金之乡、书画之乡、花木之乡等称号。义乌商品城、东阳工艺美术街等享誉海内外。“小商品”等商业文化特色突出。
3、宁波: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是具有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古”、“商帮”、“海港”等文化是其最大的特色。
4、衢州:春秋时是越国的姑篾地,是浙西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
5、温州: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充满张力的市场体系、闯荡四海的温州人、创业有为的新温州人是其最显著的特色。
6、绍兴: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是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的故乡,毛泽东称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绍兴以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闻名于世。
7、台州:台州海岸曲折,山奇水秀,自古以“海上名山”著称;台州府城墙被誉为“江南长城”;以“佛宗道源”著称于世的天台山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发祥地,又是中国道教南宗的本山。

9、舟山:是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素有“中国渔都”、“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海天佛国”的普陀山,传说是观音大士修真得道的地方,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10、湖州: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太湖、竹乡、古镇、名山、湿地、古生态”六大旅游品牌优势明显,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之称。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就产于湖州。
11、嘉兴: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为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自然风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境内有革命圣地南湖、“天下第一潮”海宁钱江潮、“江南水乡古镇”乌镇等,江南水乡特色明显。
12、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龙井茶叶、杭州丝绸、张小泉剪刀等旅游商品也驰名中外,被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1、丽水:(突出山水资源)
2、金华:(突出精彩与精品的概念)
3、宁波:(突出“商”的文化和海的灵魂)千年商帮地,时尚水之都;
4、衢州:(突出地理位置和山水特色)神秘的造化,流动的精彩;
5、温州:(突出温州商人及山海特色)探寻商人之秘,体验山海之乐;传奇商都,活力山海;
6、绍兴:(突出古韵新城的特点)历史积淀的灵秀,岁月舞动的精彩;古香古味,休闲古城;
7、台州:(突出天台山的宗教文化)神与灵的启迪,山与海的激情;
8、仙居:(突出仙气、仙境)山水洞天,逍遥仙境;
9、舟山:(突出佛与海两大特色)聆听海韵,感受佛国;
10、湖州:(突出太湖概念)太湖溢出的精彩;
11、嘉兴:(突出江南、江潮的概念)滚滚钱江潮,悠悠古镇情;江南水乡,古镇新城;
12、杭州:(突出美景与浪漫的情怀)人在西湖,心在天堂。
山与水的灵动,心与心的浪漫。
婺源,拼音是wùyuán,声母w、y,韵母u、an,声调四声、二声。
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上饶市下辖县之一,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镇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和古徽州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铜都德兴市,素有“书乡”、“茶乡”之称。
中国四大油菜花海之一、10万亩梯田油菜花海、被赞誉为天上人间。位于婺源县东北部,距县城42公里,总面积38平方公里,在海拔千米的高山上,梯田如链似带,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壮丽雄奇;水面映着蓝天和古树;梯田下面,山窝里藏着一小撮粉墙黛瓦分外温柔可亲。
篁岭古村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有序,每当日出山头,晨曦映照,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组合,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最美的乡村符号。独特的“篁岭晒秋”景观符号成功入选最美中国符号
婺源境内多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古樟树,代表的就是严田古樟。
木板桥是婺源的一大特色,婺源著名的廊桥当数彩虹桥,该桥离清华古镇不远,始建于宋代,桥为全木结构,长达140米,宽为7米,桥上写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对联。
农夫茶的广告词”好人喝“是什么意思
每买一瓶农夫山泉就会向希望工程捐壹分钱,所以才说好人喝,捐钱的都是好人,取这个意思
茶马古道:横穿滇川藏的神秘商途
戴建东对于茶马古道的认识,最初还是源于影视剧中神秘的“马帮”:神情古怪但又性情豪爽的“马锅头”;衣衫褴褛、皮肤紫黑又行色匆匆的赶马人;一路负重前行,登高望远且爬山涉水于丛林中的骡马群;扬一道长鞭、喊一声号子、再吆喝一声、留下一路清脆的驼铃声……这次赴云南采风,还有幸真实尝试了一下马帮的滋味,从美泉“马帮村”过卧虎山到拉市海,短短三四个小时的行程,让我们这些江南人氏,感受了一回马背生活,一路颠簸于高低不平的丛林古道,途中充满着神奇韵味。都说茶马古道历史沧桑,积累着千年以来的历史沉淀,是马帮在茫茫丛林中一步一步踏出来的文化。当年,南方作为滇、川、藏商贸生命线的茶马古道,与北部贯通中西方的丝绸之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茶马古道的形成和兴旺,为中原和边塞打通了商旅之路,使中原文化和边塞文化形成互通。而今,马帮的身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交织如网便捷的高速公路。只有曾经的茶马古道,依旧躺在茫茫丛林中,观看着现代文明无时无刻都在侵吞着古老的文化。而生活优越的现代人又想从城市中逃离出来,置身荒野丛林,让身体与荆棘为伍,沐浴在大自然的晨雾之中。还在汽车上,导游介绍着茶马古道的由来,尽管形成的因素有多种版本,但最可信的便是内地和川藏边塞贸易形成的民间商旅之路。这一点,基本让我们形成共识。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衬托出人生的真义和伟大。不仅如此,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还进一步促进了滇西北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康藏地区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高热量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所以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然而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又供不应求,藏区和川、滇边地则盛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我去丽江的时候恰逢初春季节,清晨的阳光还有些清凉。我们从丽江古城出发,一路领略边塞古镇独特的韵味。汽车从高原公路上驶过,两旁都是低矮的瓦房的草棚,乡民的生活还处在低收入水平。导游介绍说,我们要去的地方,是相对贫穷的马帮村,那里的人们看到游客过来,会像迎接贵宾一样接待客人。他们知道,这里所建的学校、工厂、道路和一切公益设施,都是内地游客带来的福音,没有了游客,这里的经济将成为无水之源。快到马帮村时,路边三三两两有人牵着骡马走过,我努力想寻找一片少些城市污浊气味、适合心灵的自然栖息地。但这里的一切都已经充斥着商业气息,许许多多古朴的东西都已经物化了,这让我们感到非常可惜。从丽江到拉市海的茶马古道之旅,只是给我们体验一下马背生涯的片段。既然来到丽江旅游,当然不能错过拉市海,来到拉市海,当然不能错过骑马,骑在马背上,当然不能错过茶马古道。初春季节,丽江的天气乍暖还寒,春天的气息虽然渐渐浓郁,但清晨的空气还略带寒意。我们来到离丽江古城大概十多公里拉市海国际湿地公园,这是一片含有高山湖泊的湿地。公园里有个马帮村,这是茶马古道骑马体验游乐场。刚下汽车,村口的广场上便聚集着许多牵着马的村民,见我们到来,他们群拥上来,不停地介绍着自家的马如何温顺。带队的导游与马场管理员谈好价格后,我挑选了一匹紫色的骡马,刚开始,战战兢兢地跨上马背,死死抓住缰线,在牵马人的带领下,尝试着穿越“原始森林”中的丛林古道。由于我是第一次骑马,而且整个行程要四个小时路线,想想也是很有挑战性的。马夫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男娃,他说,他家的马性格温和,听话,绝不会失蹄撒野,让我大胆放心。我学着电影里古代骑手,双手紧抓马鞍,用力踩马蹬,迅速蹬上马背。小马夫一扬鞭,骡马便迈开蹄子向前行走。这些滇马长期从事旅游行业,已经没有了以往的狂野脾气,一路上,慢悠悠的在山路上行走着,马蹄子在石阶上发出“咯蹬、咯蹬”的声响。出发前,我们这行人,人人全副武装,照相机、登山包,一应俱全,坐在马背上,我让同行的伙伴给我来张威风凛凛的特写。牵马的马夫看我们都是第一次骑马,就不住地交代着骑马的基本要点,要我抓紧马绳,夹紧马鞍,坐稳马背,以防意外发生。骑马出发了,小马夫除了给我们讲述骑马要领外,一路上不断地介绍着“马帮村”开发“马帮”旅游项目的重重事项。这个西南边陲之地的小山村,全村一百多号人,家家户户靠养马、牵马为业。村里有专门的马帮旅游公司,所有的骡马都属马帮公司统一管理。每天一大早,家家户户牵马到村小广场等候客人的到来。马帮旅游的收入,也由公司统一分配,到月底按每户人家的骡马数量分红。有些人家养有五匹马,每月就有上万元的收入。由于初次骑马,我们大呼小叫,兴奋得有点失态。其中胆大的伙伴还策马扬鞭,双腿一夹,勒紧马缰绳,让骡马奔跑起来。我生性胆小,坐在马鞍上战战兢兢,人尽量往后仰,以保持马背上的平衡。握住缰绳的手还有些生硬,常常拉得马头高高昂起。小马夫说,要放松,只要坐稳,就不要紧张。但我的手还是要牢牢的抓住马鞍,这才能把全身的力度都集中在坐垫处。进入丛林间的马道上,路变得崎岖不平起来,时而拾阶而上,时而峰回路转,骡马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也欢快地奔跑起来,一时尘土飞扬,让人很有点骑士的感觉。路越走越狭窄,两旁的林木也越来越茂密。我想,此时的马帮应该是进入原始森林了。仰头眺望同伴们骑在马上,模样也和我一般前摇后仰,滑稽得可笑。由于丛林中道路越来越陡,骡马也从奔跑变成悠走了,小马夫一边照看着前后三匹马,一边介绍路边的风景,原先在影视剧中才能看到的浩浩荡荡马帮,现在就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远古的马帮依托滇、川、藏线路开创了边陲与内地的商贸活动,而今又给当地人们带来旅游休闲产业,这种从文明到文化的变迁,就是社会发展的变迁。小马夫说,随着西南旅游业的逐步发展,赴滇体验马帮生活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经营马帮游乐的骡马数量也随之增多。当地人就将这个叫卧虎山的地方,依照山形走势修建了一条茶马古道,途中设置了陡坡和回旋环道,给重走茶马古道的游客增添了几许惊险和猎奇心理。这条人工修建的茶马古道,除了道路崎岖外,还在路旁修建了水渠,供骡马渴了补充水分和游客盥洗之用。我们坐在马背上,任由骡马一路晃荡前行,心想,古时的茶马古道,该不会像今天这样悠闲而自在吧。那时的马帮行走商贸之路,途中到处险象环生,马贼、土匪、强人频频出没,应该是充满着凶险的。当年马帮生涯,过的可谓是刀尖头上舔血的日子,马锅头也应具备统帅三军能力的将相风范。当年,这一带山高林密,气候炎热,烟瘴弥漫。路上有峭壁深涧,山中有饿虎猛兽,河里有毒蛇蝎子,沿途还有土匪马贼,于是便有“穷走夷方”一说。中国大西南区域山高水急的自然条件,使水上航行成为纯粹梦想,道中受阻,复杂的人为因素滋扰让人望而生畏。然而却有这样一群勇敢的人们,团结一心,斗智斗勇,并利用西南地区产出的那种虽矮小,却富耐力的山地马来驮货运物,徒步千里,结成马帮,翻山越岭,爬山涉水,并作为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存在。后来,又演变成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解决了人们生活物资所需问题,促进了大一统,也打开了中外商贸和交流的一扇门窗。这时,骡马在山道上慢悠悠地行走,一颠一跛,我们头顶蓝天白云,仰望远处高山,环视覆盖山坡的郁郁葱葱树木。悠然自在的生活,让人多少产生闲静之情。西南边陲气候比南方偏冷一些,山中杂木丛中还没有野花绽放,但嫩嫩的枝芽也已探出碧绿的脑袋,感受着春风的抚摸,微笑着向来往的马队示意,以慰藉旅途上辛劳的马帮。置身丛林,我们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马帮时代,穿越崇山峻岭,循着祖辈的马蹄印,一步一步走向更远的前方。青石台阶上悠悠的驼铃声,丛林古道上哒哒的马蹄声,在密林深处渐行渐远,马蹄印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越在尘土飞扬的羊肠小道上,那是马蹄在缓慢地前行。我们骑行在马背上,也是颠簸晃荡,摇摇欲坠。绕过一道山梁,马群来到了歇马场,这是一块密林深处的空旷地,成群的骡马已拴在路边的树桩上,这些树桩因缰绳的牵扯早已磨得油光发亮。马群也许习惯于在此休憩,走进这个原始的纳西族歇马场的时候,长途跋涉的马群已经有些体力不支。于是,领头的“马锅头”大喊一声:“嘿,打尘了!”大家闻声一同下马歇息,骡马也交由马夫拴在树桩上。此时,茂密的树林遮天蔽日,我们被百年的树木包围着,巨大的树干和茂盛的枝叶,为我们带来一丝凉意,刚刚剧烈颠簸时的汗水,把衬衣打湿了,现在粘在身上,变得有些冰凉了。在路边兜售黄豆、花生和饮料的纳西族老大妈,见有游人歇脚,便围上来,向我们兜售喂马饲料。十块钱一小包豆料,图的就是给人新鲜感觉。骡马从山道上一路巅簸而行。我们赐予黄豆喂料,也是常理,再说,喂马也是一种乐趣,看到骡马在我们手掌心舔食着黄豆,我们的内心也有一种怜惜的情感。兜售马料的老大妈,年龄已经五十多岁了,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高原的紫外线和充足的阳光把她的皮肤烤炙得油光发亮。像她这样年纪的女人,打工已经很难找到岗位了,但马帮旅游业的开发,又让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跋涉了几个小时,在这个小小的驿站休憩,我们的心异常的轻松。这时,山谷中传来一阵清风,凉爽清新,让我们被汗水打湿了的衣衫更觉冰凉刺骨。抬头眺望高原的天空,蓝色的天际漂浮着白云,阳光很亮丽,心灵有了被净化的感觉。在高原的茶马古道上,保留着的原始风情,以及古老而陈旧的村寨,淳朴而憨厚的民风,这一切都让人感动。休憩片刻后,我们又骑着马继续向前行进,古道沿着弯弯的山路向前延伸。路两旁的杂树林一望无边。过了歇马场,地势渐渐平缓,山路也不再崎岖,平坦的古道让人悠然自得,信马由缰的感觉更给人增添了一分闲情逸致。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行走,我们到达了一片高原湿地。这里拥有大片碧绿的草场,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清新和靓丽。这就是拉市海源头——美泉了。美泉原称“莫北”,是拉市最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也是新近向世人推出的一方高原水乡处女地。这里九天飞瀑、古树参天,可谓是五柳先生笔下的“世外桃园”,这里是当年木府的户外游乐园,是丽江独有无偶的风水宝地。拉市海源头属玉龙雪山水系,是纳西民族的血脉之源。如镜的湖面倒映着玉龙雪山,水鸟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构成高原湿地特有的气息。拉市海边山青水秀,尤以美泉为最。美泉源于卧虎山与北斗山交汇处,从嶙峋怪石中汹涌而来的泉水形成姊妹潭,水绿得像无瑕翡翠,清得可见潭底。这里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我们还是第一次看见高原湖泊,只见湖面上空,湛蓝的天幕上浮动着洁白云朵,连绵的青山下是清澈绿水,辽阔的湖面上长满水草,几只大灰鹅悠闲地浮在水上,好一副恬静如水的高原水墨画。按照原先的旅游线路,我们在此下马,坐船环游拉市海。这个高原湖泊给人洁净透亮美感。我们坐在小划船上,沿着一条窄窄的水路栈道,进入拉市海域。从卧虎山到美泉,我们一路走来,沿途秀美景色,让人过目不忘,特别是马背上的感觉,实在是今生未曾有过的体验。在拉市海湖面上,游人来来往往不绝,每一个游客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也招手向我们表达喜悦之情,有的人想把这一切美好的风景都刻在脑海里,不停地手持相机记录每一个瞬间。平静的湖面上,微风徐徐,一艘渔船停泊在水路栈道边,轻飘的炊烟里夹带着鱼香味,这是纳西人在渔船上烤鱼。浓郁的鱼香,让我们不得不停留在渔船边。五元一条的小烤鱼,表体焦黄,肉质鲜嫩,这是拉市海里新捕捞出来的野生鱼。现捕现烤现卖,既新鲜又实惠。我们一船人都争相前去品尝,把渔老大忙得手足无措。泛舟拉市海,清澈的湖水可以让你看到水底的水草。此刻的拉市海,一片碧绿,仿佛群山从中的一颗明珠,突然掉进了平坦的洼地。正午的阳光照耀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分外美丽。我想,渐渐远去的茶马古道,该是充满凶险的征途,而今在人们眼中,却变成了如此的惬意,如此的安详。平静的湖水,仿佛可以洗净你一身的疲惫,这是当年茶马古道的商人们绝对也想不到的感觉。离开拉市海,导游带我们品尝了独特的“马帮菜”,煮得烂熟的牛肉,配上鲜美的野生菌菇,还有从山上采摘下来的野菜,再加上喝一口辣劲十足的烈酒,这感觉,真的让人回到了马帮时代。从滇藏茶马古道回到下塌的酒店,我们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悠悠马蹄响,清脆驼铃声,依旧在耳边回响,让人倍感生命的厚重。滇川藏商旅开创的茶马古道,这是中原文化源远流长,这是历史底蕴沧桑变迁。茶马古道上的马蹄、飞瀑、拱桥、草房,星星点点,依稀见证着这条商旅之途昔日的繁华。这条民俗之路上,承载着汉、藏、白族人们生活习俗融合,传承了上千年的茶叶、畜牧、纺织、农耕等多种文化交流,带动了商埠、马帮、城郭的盛兴和经济的繁华……-茶马古道,这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底蕴最深厚的神秘商旅之途,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令后人为之讴歌。
磐安地处浙江中部,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是钱塘江、瓯江、灵江和曹娥江四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为浙江省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药材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卫生县城”。磐安资源丰富,特产众多,是食用菌生产大县,一年四季飘菇香,为我国最大鲜菇出口基地。磐安是“天然的药材宝库”,有家种和野生中草药1219种,是“浙八味”中白术、元胡、玄参、贝母、白芍的主产区。磐安种植天麻产量列全国前茅,被专家称为“天麻之都”。磐安是优质名茶主产地之一,所产茶叶色翠、质厚、香久、味醇,多次在国内、国际评选中获奖。磐安猕猴桃、板栗、高山蔬菜等农特产品品质上乘,纯净无污染,久负盛名。随着产业化开发的推进,培育了一批加工型和基地带动型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建成磐安特产城、浙中生态茶叶市场,“浙八味”特产市场正在建设之中。加大了品牌培植和保护,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磐安的绿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受到热捧,远销各地。磐安处在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加速推进时期。1983年复县至今,磐安工业从零起步,经历了自主开发、横联外引、快速发展、调整充实、稳步提高五个阶段,培育了塑料制品、工艺礼品、竹木制品、电动工具、五金机械等一批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两带(磐缙沿线综合产业带、磐东北台地塑胶产业带)三区”(金磐扶贫开发区、新城区、磐安工业园区)生产力布局。通过加大技改,扶优扶强,规模及优势企业骨干作用增强,一批销售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脱颖而出。通过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积极对接周边市场,促进了来料加工业的发展,形成了头花、织带、相框等一批加工基地。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吸引了一大批实力较强的企业到磐安投资兴业。通过积极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经济的外向度不断提高。磐安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县城通过6次旧城改造和建设,品位得到提升。新城区、磐安工业园区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平台初步形成。诸永高速公路及一批干线公路即将建成,届时磐安到杭州、宁波、温州、义乌、金华基本上一个半小时可以到达,到上海也只需3小时,区位优势不断凸显。建成110千伏冷水、尖山两条输变电线路,全面完成城网、农网改造,小水电资源得到较为充分开发,电力供应相对充裕。“数字磐安”建设全面推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广泛应用。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全县实现村村通等级公路。村庄示范整治工程全面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中心镇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得到增强。磐安山青水秀,环境优美,被誉为“浙中大盆景、天然氧吧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6%,境内有南方红豆杉、香果树等国家珍稀保护植物和金钱豹、黑麂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Ⅰ级标准,历年来,婺江流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均名列前茅。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境内有“花溪—夹溪”省级风景名胜区、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绝美的百杖潭景区、高姥山景区,拥有玉山古茶场、榉溪孔氏家庙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昭明院、戚继光抗倭古迹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是避暑休闲、旅游观光的绝佳之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