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丝绸之路关于茶的介绍)
- 茶百科
- 用户投稿
- 2025-05-07 19:29:44
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商品包括丝绸、陶瓷、茶叶等,这种茶叶称为海上丝绸之路茶叶。2000多年前,汉武帝平定南越,在沿北部湾地区成立合浦郡,并以合浦郡为出发点开辟沟通中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北海位于北部湾畔,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也是最靠近外国的始发港,原产于广西北海市六湖边大廉山上的六湖古茶,随海丝船队扬帆远航,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茶叶,也是中国最早的外销茶,被称为海丝古茶。海丝古茶是海丝文化的符号,现在是广西北海五大旅游特产之一。
丝绸之路对我国茶文化的影响
我国茶文化从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逐渐形成西方的茶文化。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丝绸之路对我国茶文化的影响,一起来看看。
丝绸之路对我国茶文化的影响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相互了解的最早窗口之一。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享有盛誉,特别是在罗马帝国,将中国的丝织品当作珍贵物品,称中国为“丝国”;当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中国丝袍成为罗马上层的社会风尚。
中国的西汉和东汉时期,处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步繁荣阶段,早已创造出儒教、长城、秦始皇陵等至今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成就;当时的欧洲正是罗马帝国时代,处于奴隶制社会鼎盛阶段,历史上记载的是恺撒大帝和屋大维的故事、__的故事;中国文化影响了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罗马文化也影响了欧洲和地中海地区,当时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地区缺乏的就是相互了解、相互交往和相互吸收,所以通往中国的丝绸之路在世界文化交往的历史上是有非常的意义的事件,远比新航路开辟早1500年。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西域少数民族接受先进文化、了解外部世界的通道。
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技术和丝织品以及金属工具传到西域,极大地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之一。
中国古代的世界壮举有长城、秦始皇陵、大运河、敦煌莫高窟,举世公认,游客如梭;比较起来,丝绸之路完全可以列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壮举,因为它表现了中国人向世界开放的前瞻性。欧洲与中国没有往来,古代的中国人也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即使到了后来的清朝,中国观念影响下的朝鲜有一幅《世界地图》,将中国作为中心占据全图,周围是一圈大海、再一圈堤坝,海洋中用不计其数的小长方条表示许多岛屿包括日本以及许多根本无法知道的“小人国”、“女人国”等,直到鸦片战争时,中国的皇帝还自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闹出了许多笑话。可是,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大约2000年的西汉,中国人就在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大量准备了。
茶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播历史
饮茶盛行于中国,但在东西方彼此联系不畅的漫长时间里,西方世界的人们对此闻所未闻。至近代,有关饮茶的资讯随着资本主义海外贸易的拓展,经过欧洲航海家打通的东方航路进入到欧洲,一时间饮茶在欧洲盛行开来。
根据现有文献,威尼斯作家拉马歇为欧洲人最早记述饮茶者,他于16世纪中叶撰写了著作《中国茶》与《航海旅行记》,其中涉及中国的饮茶习俗,包括了茶的产地、饮用方法、主要功效等内容。拉马歇并未亲身见闻乃至饮茶,信息来源为来访的西亚商人,欧洲人早期亲身见闻乃至饮茶者还是游学中国的传教士。在新航路开辟的鼓舞下,欧洲天主教传教士沿着航海家们打通的东方航线东来中国。葡萄牙传教士加斯柏尔·达·克路士曾在广州居住,回国后出版的《中国志》即记述道:“如有宾客造访,体面人家习常做法为敬现一种称之为茶(Cha)的热水,装在瓷质杯中,置于精致盘上,热水带有红色,药味很重,他们时常饮用,这是用略带苦涩味道的草制成的。”此后,意大利传教士路易斯·艾美达、西班牙传教士胡安·门多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都曾记述过饮茶习俗,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还特别注意到饮茶礼仪:“主人给宾客安排适合其身份之座位……落座后立刻端来茶这种饮料,按先后次序依次递送。在有些省份,频频上茶乃表示敬意,但在杭州省则不然,如果上第三次茶,则为暗示客人是告辞的时候了。”
传教士不断将饮茶资讯传回欧洲,同时抑或稍晚,其他欧洲人士亦接触到饮茶并给以简单记述。比如曾为葡萄牙船只工作的荷兰水手达克与林思豪登即记述过东方茶叶与茶水,荷兰东印度公司官员菲利普斯·包道斯对饮茶亦有所述及,认为“饮茶不仅使那些有此嗜好的亚洲居民有效地抵御了多种疾病,同样也可以为荷兰人所用”。
借助于地理大发现时代所开辟的全球性交通网络的历史机缘,少数欧洲人士逐渐了解到饮茶资讯并将其介绍到欧洲,而欧洲各国东来很大程度上则是基于商业目的,茶叶很自然地被纳入到购置商品之列。
茶叶贸易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

英国人随着葡萄牙与荷兰的脚步东来,至17世纪上半期已经从印度到日本建立起了系列商馆,此时英国主要从班达姆、苏拉特与马德拉斯等地购茶,但对此并不满足,进而借助郑氏集团所控制的台湾等地开启了对华直接贸易,伴随这一过程,购茶数量迅猛增长,英国在中西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性地位。为了保证海上茶叶贸易,英国人对航运问题颇为重视。从运输路线来看,英国商船从英伦出发向南行进,绕过好望角,然后或者直接穿越巽他海峡到达中国,或者到达印度后穿越马六甲海峡抵达中国。茶叶需经过长途海运才能抵达欧洲,英国东印度公司给以特别保护,“将茶放在船中温度最低的部位;对于存在船舱中的货物,在天气良好的时候一有机会就要打开舱口,使其能够通气”。这些举措均意在保证茶叶的品质。
除了荷兰与英国之外,法国、丹麦、瑞典、挪威、普鲁士、西班牙、奥地利、意大利、葡萄牙都曾经加入购茶的行列,载有巨量茶叶的著名沉船“哥德堡号”即是历史的明证。茶叶已经成为中西贸易中的关键性商品,海上丝绸之路此时弥漫着令欧洲人着迷的茶香。
茶叶在欧洲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欢迎,宣传者认为它“质地温和,冬夏皆宜,饮用茶有益于卫生,利于身体健康,拥有延年益寿的功效”。随着中西方茶贸易的迅猛增长,他们并不甘心于被动买卖,而是处心积虑引种茶树,海上丝绸之路也成为了茶树对外传播的通道。
早在隋唐时期,日本僧侣即通过海路将茶籽携往日本并种植成功,与之相类,少数欧洲人士亦开始予以尝试。17世纪晚期,服务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德国博物学家安德烈·克雷耶从日本引入茶树,种植在巴达维亚的住宅中作为装饰植物,这是目前所知欧洲人较早的种茶尝试。延至18世纪初期,随着茶叶贸易重要性的提升,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决定引种中国茶籽,但荷属东印度政府对此不甚积极,此事不了了之。
因为英国人在茶叶贸易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所以对茶树种植问题更为重视。1780年,少量茶籽被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广州经海路运到了加尔各答,陆军中校罗伯特·凯德将其中一部分种在了私人植物园中,这是印度首次种植茶树。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之时,英国东印度公司请马戛尔尼关注茶树种植,使团在返程中经过产茶区,马戛尔尼趁机“出资向乡人购其数株”,认为“果能栽培得法,地方官悉心提倡,则不出数十年,印度之茶叶必能著闻于世也”。马戛尔尼还携带了茶籽,其中一部分在加尔各答的植物园中成功发芽。
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长期垄断对华贸易,在英国国内越来越引发不满,最终英国议会于1834年取消了特权,它再也无法垄断对华贸易,公司开始大力支持茶叶种植事业,于1834年组织了茶叶委员会,先后委派G.J.戈登和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开展相关工作。戈登和福琼远渡重洋数次来华,不仅了解了茶区的分布、观察了茶树的种植与茶叶加工,搜集了茶树与茶籽,而且还招聘了有经验的茶工,通过上海与香港将其带到了印度。英国人的不懈努力为印度制茶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中国茶叶在世界上的垄断性地位随之成为明日黄花。
1.说起茶的发现,人们会自然地想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然而把茶作为饮料、作为一种精神享受,真正有历史记载的还应该从西汉算起,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和记载,充分证明了当时饮茶风俗的形成和茶叶市场的存在。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了巴蜀地共的很多共梧甚至把茶作为贡品。魏晋南北朝时一些有识之士“以茶养谦”巳成风气,如晋吴兴太守陆纳已养成只招待茶水的习惯,客来敬茶这也许是最好的例证。
2.唐代是历史上比较兴旺的朝代,陆羽《茶径》系统了唐代及其发前的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也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及其同时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视饮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而且非常讲究饮茶用具和煮茶的艺术,可以说中国的茶道、茶艺从此产生。当时比屋皆饮的民间茶俗,乃至豪华隆重的皇室宫廷茶宴,以及文人的茶诗词与茶书画,都是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集中表现。
3.到了宋代,茶叶生产进一步发展,饮茶更加普及,作为贡品的建州龙团凤饼更是花样翻新。宋徽宗皇帝赵佶著《大观茶论》,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亲自写茶书的皇帝。跟随其后的不少文人雅士也纷纷写诗作茶画。同时饮茶艺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点茶”技艺进一步规范,“斗茶”之风盛行,佛门茶事兴旺,饮茶技艺也随着佛教的传播而迅速走也国门传至海内外。
4.明清时代散叶茶迅速发展,多茶类的结构逐步形成,饮茶方法也从点茶发展成泡茶,而且泡茶用具也越来越讲究,工艺精巧的紫砂壶、盖碗瓷器茶具等也应运而生。客来敬茶、以茶待客风气更为普及,都市茶馆林立,利用茶馆休闲、谈生意已是平常事,茶馆文化教育得到发展。猜你感兴趣:1.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2.茶文化对中国政治的影响3.关于茶文化的实践报告论文4.我国茶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5.茶文化对古代中国经济影响6.日常生活对茶文化的影响7.茶文化的传播与影响是什么
海丝古茶、海丝四道茶是哪里的特产和风俗?
海丝古茶是广西北海著名特产。北海位于北部湾畔,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海丝古茶是海上丝绸之路外销茶,具有浓郁的北海特色、北部湾风情。海丝古茶包括生红熟银等四种茶,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象征四季平安,称为海丝四道茶。古代船员在旅途中常喝海丝四道茶。现在,外地游客来北海专门喝海丝四道茶,祝福四季平安、四季发财。北海银茶是全国唯一叫做银茶的茶,是海丝四道茶之一,代表银子、财运。因为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赐匾“富贵长春”,所以又称富贵长春茶。海丝古茶、合浦珍珠、干海味、大月饼、海鸭蛋并称为北海五大特产。
1.丝绸之路关于茶的诗句丝绸之路关于茶的诗句1.跟丝绸之路有关的诗句《出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①山。羌笛②何须怨杨柳③,春风不度玉门关④。注释:①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②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③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评析: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①折,胡天②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臵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③,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注释:①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②胡天:指西域的气候。③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评析: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①西见烟尘飞,汉家②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③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注释:①金山:即阿尔泰山。②汉家:这里实借汉以指唐。③连钱:马身上的斑纹。评析: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2.关于丝绸之路的诗关于丝绸之路的诗有1、《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2、《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3、《出塞(其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4、《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译文:角弓上的箭迎着强风射了出去,将军在渭城狩猎。野草再枯,也躲不过猎鹰的眼睛,雪融化了,马也奔驰得很快。转眼间已经到了新丰市,驻马时,已经回到细柳营。凯旋时回头望向射落大雕的地方,千里无垠,暮云笼罩,原野上静悄悄的。5、《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6、《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7、《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乡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8、《塞下听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译文: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9、《碛中作》唐·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译文:骑马向西走几乎来到天边,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月圆。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里不见人烟。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渤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3.有关丝绸之路的古诗词1、敕勒歌斛律金北朝(439-534)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3、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4、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5、从军行七首(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古浑。6、出塞(其一)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7、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4.关于丝绸之路的古诗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天苍苍,野茫茫,[3]风吹草低见牛羊。[4]【翻译】: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罩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分析】: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5.关于丝绸之路的古诗莲花,又称荷花。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唐朝诗人李商隐赞誉荷花曾写下著名的诗句: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观荷叶露珠齐己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李颀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6.关于茶的古诗20首1、山泉煎茶有怀唐代:白居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译文: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2、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代:皎然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译文: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一饮后洗涤去昏寐,神清气爽情思满天地。再饮清洁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飞雨落洒于轻尘中。三饮便得道全真,何须苦心费力的去破烦恼。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愁看毕卓贪图饮酒夜宿在酒瓮边,笑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所做的饮酒诗。崔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3、品令·茶词宋代:黄庭坚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译文: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4、满庭芳·茶宋代:黄庭坚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译文: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宾客。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竭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5、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唐代:柳宗元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译文:芳香的茶树丛掩隐在青翠的湘妃竹林里,叶上那滴滴神露凝聚着纯洁的光华。更有这山寺的得道高僧深知茶道,在清晨采回了这珍奇的细嫩茶芽。晨雾紧贴着石涧奔湍的山泉蒸腾而上,采茶之处离山崖之顶也不过咫尺之差。盛茶的器具有圆有方,色泽绝非一般,茶叶品质如圭如璧,真是美玉无瑕。我吩咐家人用华贵的茶具去煎这难得的奇茶,淡淡的余香弥漫到远处的人家。这纯和的茶香让我的灵魂得以净化,并以自然的本真荡去内心的昏邪。它如同佛祖如来那甘露一般的斋饭,一下子熏香了毗耶城和整个天下。这香茶是蓬瀛仙客的友伴,谁不惊叹,恐怕更珍贵于天上神奇的仙酒流霞。7.关于茶叶的诗句1、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2、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煜若春敷。---杜育《荈赋》3、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4、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颜真卿《月夜啜茶联句》5、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钱起《与赵莒茶宴》扩展资料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司马相如在其所著的《凡将篇》中,记录了当时的20种药物,其中的“荈、诧”就是茶。成文于秦汉时期的《尔雅》一书中也载有“槚、苦荼”。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有关茶叶的最早文字记载。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所著的《茶经》。此书初稿完成于公元8世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全书分三卷十章7000余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茶叶的百科全书,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8.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诗句描写丝绸之路的诗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焕2.“边城暮丽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凉州词》张籍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王翰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9.跟丝绸之路有关的诗句1.【七绝·重走丝绸之路】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2.【七律·慢步丝绸路】小雨泥淋釉伞轻,天宫着意雨霏晴。寻遗塞外昭君怨,顿起凝愁悯泪倾。但使边关磐若石,丝绸古道漾箫笙。如今落雁尘埃远,不尽天山万古情。3.【七绝·丝绸之路】荒滩大漠鬼难行,鹏鸟欲飞终未能。但见巨龙呼啸过,丝霞万匹映天红。4.【丝绸之路赋】朗朗神洲,祚传千载;漫漫丝路,泽遗百代。叹兴亡于干戟,论沉浮于竹帛。长安城月,曾阅汉唐之隆盛;戈壁滩沙,犹忆王师之伟征。四海麟龙,潜于新域;千古杰豪,会于故都。寻常巷陌,闲谈五柳雅文;崔嵬楼阙,雄踞九朝明君。东海鱼盐,北胡貂驹,商贾贩运于市馆;南国象牙,西昆珏珠,王孙赠馈于几案。百物丰殊,仓廪藏实以为山;万类盈逾,贤圣结聚而为云。长安起歌,声断雾烟;上苑醉笔,文笑诗仙。布上国之气象,以兴南越;施大朝之隆恩,以定西厥。于是朝贡觐贺至长安者,络络不绝也。敕勒张骞博望侯,中华古烁惠西欧。班超远大携珍宝,浩猎寒风舞缎绸。寰球一段金飘带,乐舞长安紫禁开。朝野交流穿朔漠,中西融合越烽台。丝绸茶叶陶瓷萃,商贾僧人行旅偕。异域驼铃风雨路,汉唐气象大胸怀。金戈铁骥下楼兰,漫卷烽烟扫宇寰。白骨堆山销铠甲,赤光遮眼映旌幡。羌笛一曲丝绸路,胡马千年五彩弦。古道西风今又现,葡萄美酒话缠绵。长安望断丝绸路。夕照里,残红吐。阳关丘岭驭驮疏,风雪祁连横簇。苍茫戈壁,连绵沙瀑,商贾晨昏渡。西番自古荒凉处。与昔比,今非故。昆仑天堑已通途,西子婀娜堪赋。资源独有,商机无数,四海人皆慕。
丝绸之路对中国俄罗斯茶文化交流作用
丝绸之路对中国俄罗斯茶文化交流作用:
俄罗斯的茶叶进口初期是通过明、清时期开辟的经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的茶叶之路完成的。因不需经过漫长的海上运输,没有湿热之气侵蚀茶叶,俄罗斯进口茶叶的质量上乘,“其中大部分是上等货……不同于由海上进口的次等货,”逐渐受到俄罗斯人民的喜爱。
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一日三餐都要饮茶。鸦片战争之后,俄国商人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开始在福州制造砖茶,福州逐渐成为制茶中心和输出茶叶的口岸。
俄国商人将茶叶由福州出发,北上天津,进入海参威,走铁路运入俄国国内,既加快了运输,又降低了成本,茶叶成为平民百姓可以消费起的商品,在全国上下得到了普及。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