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百科 > 翁吉义哪里人(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

翁吉义哪里人(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

位于普洱澜沧县景迈山最高点的布朗族古村落翁吉,笔者并不陌生,因为笔者之前也曾多次到访过这里,但2016年7月的这次略有不同。不仅作者第一次住在这里,客栈老板还是个茶人。这些元素注定是不一样的体验。

翁吉,中国民族特色村落,隶属普洱澜沧县景迈山芒景。它实际上是一个村民小组,共有86户人家,95%以上是布朗族,还有少量的汉族、拉祜族和傣族。

这次拜访的是一个先在翁吉开客栈的布朗族。客栈的名字叫翁吉客栈。我去参观的时候,正好这个新建的房子上市了。作者于20世纪80年代后接受了布朗族的三问(汉族名张三问)。

在布朗族中,长兄的名字有“颜”或“吉”字,散文有一个兄弟,布朗族的名字是(汉族名)。这些汉族名字都是读书的时候老师给起的。在翁吉,村里没有大学生,高中生也很少。三文只在半岩学校(翁洼与翁集交界处)小学二年级辍学,而三文的哥哥波罗五年级辍学。

兄弟俩都嫁给了这个村的布朗族。三文的妻子今年20岁,是家里的独生女。三文比妻子大九岁,两人自由恋爱。一般村里的男人都不在外面找女人,就是在家采茶,泡茶,种地。

翁吉最早的客栈是三文的哥哥雷开的。当时总共有五间客房,用来招待买茶的客人。客栈于2012年建成,2013年投入使用。那套房子是罗辑在2006年花14000元买的。房子的原主人搬走了。政府曾想征用它,但罗辑没有卖掉它。2011年,老房子被拆掉建客栈。三文家新建的地方,真的是他的老房子。这里计划增加五间客房,以充分满足旺季客人的需求。

在翁吉,村子的四面都是大树。如果为了某种利益,这些树本来是可以被砍伐的,但是翁吉人没有这么做,反而保护了这些树。盖新房时,人们认为有些活树因盖房而被破坏了,于是会在屋内立一个柱王(二楼第五或第六根木,下面铺白布,点些傣族的蜡烛),相当于给这些树安了个家。如果布朗族人晚上梦见家里去世的老人,早上不吃早饭,就会马上向朱王告白。

翁吉最早的寺庙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在村口,后来被一场大火烧毁了。2006年到2007年新建的寺庙,基本都是按照老寺庙的样子和风格建造的,只是位置略有变化。考虑到安全性,使用的建筑材料加入了混凝土,不像原来的纯木结构。而且以前只有翁集有庙,其他村都没有庙。

追根溯源,布朗族过去的首领并不是布朗族,而是由佤族和傣族结合而产生的布朗族。实际上,布朗族是傣族和佤族的后裔,所以布朗族既能听懂佤族语言,也能听懂傣族语言。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和傣族信仰一样。当七公主嫁给布朗族的王子时,布朗族庆祝泼水节。当地村民非常高兴。每年七公主出嫁的时候,都会庆祝这个节日。

除了生活在景迈山的芒京翁吉,西双版纳的勐海还有布朗族,人口最多的是缅甸,那里的布朗族大多是为了躲避战乱,但语言和翁吉不太一样。逢年过节,缅甸的这些布朗族也会来昂吉寻亲,一般是第五代。如果他们遇到语言障碍,他们通常用傣语交流。因为傣族人听不懂布朗族人说的佤族语

早期有一种说法,布朗族不能和哈尼族通婚,据说会导致失明。现在芒京也有布朗族和哈尼族通婚。可能时间还不够长,他们还没有看到失明的情况。但是在布朗的心里,有这种恐惧和担心。不知道是捏造的还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布朗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大多与傣族或汉族通婚,与其他少数民族没有发生过冲突。传说中的七公主是真实存在的。七公主,傣族国王的女儿,嫁给了布朗的帕朗王子。苏国文是帕埃朗的后裔,是布朗族的第三代领袖。傣族人一般生活在平原上,但是景迈山为什么会有傣族人?是因为当时的傣族国王把七公主嫁给了帕艾冷,觉得太对不起自己的女儿,所以让傣族陪七公主去景迈山。景迈山的大平掌茶园,是当时老祖宗留下的。

传说有一次打仗,帕艾受了重伤,晕倒在荒山野岭。他的一个士兵很聪明,感觉到绿色的东西里一定有水。这个士兵把绿叶塞进一个竹筒,竹筒上开了一个洞。绿叶烂了以后,水就渗出来了。帕艾冷冷地喝着水,但觉得嘴里很干,于是问士兵喝的是什么。后来,他们分析了树叶的成分,在树林里发现了同样的树叶,并做了保护标记。其实这是最早的茶。阿冷以为这叶子是一种药材,就找了来,交给岳父戴王。当时只有土司可以攻献傣王,于是在土字上加了一个草书字,就成了茶字。所以布朗族虽然不是最早种茶的民族,但绝对是最早发现茶的民族。

三家百年老店的品牌也不是名存实亡。这家商店制茶历史悠久。茶是布朗族人生活的一部分。有120亩三文家生态茶,父亲留下的40到50亩,还有20到30亩古树茶。弟弟三文负责生产,哥哥罗辑负责销售,客户是粤、京两地,通过前来旅游的游客销售茶叶。一开始不多,就几百克。现在最大的客户一年订购十多吨原材料。2016年春,每公斤古树茶价格500到600年,生态茶300公斤。

翁吉义哪里人,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

三文说,质量保证至关重要。如果第一批货和下一批不一样,顾客可以退货。文三兄弟创立翁吉品牌,2013年注册商标,成立巴郎茶魂有限公司,2014年翁吉茶业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开始运作,至今成功。他们把古树茶加工成普洱茶,小树茶则加工成红茶和兰花茶,一边泡茶一边研究消费者的口味。在收获鲜叶的季节,村里一半的人都会上交茶叶。文认为,茶叶必须是商品,必须是品牌,才能让人富起来。而普洱茶的口感和价格是关键因素,这样品质好,市场稳定,有钱没钱的人才能享受到普洱茶的味道,才能买得起。

三问说:我们相信,有绿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灵魂。我们现在喝的茶不是茶,而是茶的灵魂。就像一个人死了,灵魂依然存在,只是活在另一个地方。这是布朗族人对茶的独特看法。

文的爷爷文革的时候因为地主身份逃到缅甸,跑回来一年左右。文的爷爷会一些手工艺品,他会做竹条之类的手工艺品,还会做手串卖赚钱。

傣族人做生意精明。布朗族有句话,你不能和傣族人换鸡蛋,因为不管怎么样,傣族人都会比你多。所以布朗族和傣族合作的途径很少,布朗族也不会主动和傣族做生意,除非傣族亲自来。

在景迈茶流行之前,茶只是用来招待客人的。茶园里经常种植一些甘蔗。有些人背着辣椒、碗和杯子来到村子里,布朗族人和他们交换茶叶。

平章茶园虽然是布朗族留下的,但现在属于傣族,归景迈大寨所有。只要是土生土长的景迈人,都会分到古树茶田,面积或多或少。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兄弟,他们会平分,不会因为茶田的大小而产生纠纷。

三文家里花了30万盖了新房,木材全部购置,还要开饭店旅游。三文家正在盖房子,准备以后开饭店,打算建个停车场。全面打造住宿餐饮一体的农家乐,为客人提供周到的服务,让当地人有收入。

新客栈二楼的布局充分考虑了客人的需求,提供了喝茶的地方,也为一些绘画和创意的学生提供了休息的地方。客栈尽可能的为客人提供一个优质的平台来住宿,与村民交流,让他们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带回当地的产品。这种旅游思路已经实施快两年了,效果不错。在翁吉,越来越多的村民吸引游客,按照这种模式发了财。

有人担心翁吉长此以往会成为丽江模式,当地人会把房子打包给外地人,搞得很商业化。三文觉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翁吉的村民不会去别的地方,那里都是茶场,老人不会出门。而且翁集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在外面生存不下去。

据分析,景迈山3、4月份采茶季,一共给每户拨了2亿,都喂不饱大家。顾客来了是好事,但是价格高了会导致质量混乱。互联网时代,只要有人发现有劣质茶,就会迅速传播。长此以往,他们的下一代孩子怎么办?三文现在所做的,也是为了下一代。

古茶面积越来越小,现在还能分亩。三文担心自己的子女或孙辈以后可能只能分树。现在都种生态茶了。古树茶一定是老的,里面的成分不一样。古树茶苦而不涩。古树茶只在春秋两季采摘,夏季不采摘。长期以来,一些古树茶因为没有农药化肥而枯死。茶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到现在,现代人可能还没有发现它真正的好处,养生只是一个普遍的共识。

在翁记客栈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三文的哥哥罗辑送作者下山。他说勐海的茶叶店是8月份开业的。最近他经常去新茶店,于是笔者跟着他去了勐海。

罗辑说,他选择在勐海开茶叶店,是因为这里是茶人和顾客的聚集地,尤其是来自版纳景洪的客人,他们一定要去勐海。但他的客人到了勐海,连喝茶的地方都没有,于是他决定在勐海开茶叶店。而且他的熟茶加工厂在勐海,熟茶加工工艺相对复杂。请制茶师到景迈山不方便,就把制作熟茶的原料从景迈山运到勐海,请专业的制茶师加工。不过以后你打算在景迈山做实验做熟茶,希望能成功。

尤罗与安百里集团关系良好。当笔者下山时,他在安百里普洱茶庄停下来,与那里的工作人员讨论进一步的合作。之前,安百里集团向罗辑介绍了客户。这一次,他

我深感兄弟俩的生意之所以能达到今天这种程度,与他们聪明的头脑是分不开的。布朗族稳重、聪慧的特点照在他们身上。